第一男声 第一男声
关注数: 20 粉丝数: 193 发帖数: 2,354 关注贴吧数: 7
在各个档位亮度对比中找寻震撼…… 多年玩筒经验得知,亮度带来的快感是在档位对比中得来的。以我手里的筒子为例,x80的档位依次是800,2500,5000,11000,25000,档位的进阶比较明显,当你从800流明按起时,觉得5000流明好亮啊!再又看到11000的时候,好爽啊!到25000了,这不是外星科技嘛!再看tk75,从150流明,到450,再到1000,2000,在漆黑一片环境中,似乎已经很满足,但最后祭出5100流明,高潮了!!再看我的骇客sc02,极亮是2000流明,次极亮是1000流明,从1000到2000没有啥感觉,就没有升华,醍醐灌顶的快感。可能是筒子规格,泛光风格所限吧。所以,最后得出三点体会:1.玩儿筒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要一键极亮,只有在各个档位亮度质变的对比中才能体会到亮度的“脱胎换骨”;2.不要长时间开极亮。有的筒子极亮时间虽说很长,但“物以稀为贵”,长时间开最亮档,眼睛就会养刁,“极亮也就这么回事”就会常挂嘴边,玩儿筒乐趣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极亮要短时间点亮最好(实用搜索不在此例);3.对比要自己对比,不要和其他筒比最高亮度。还是拿x80来说,最高25000,但和什么dx8032000比,还略逊一筹,等x70出来,又会把dx80打得满地找牙,以后还可能出x90,x100……人类对亮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如果资金足够,恰好外形,性能符合要求,可以追亮而行,但如果囊中羞涩,高流明筒外形,风格不是自己的菜,也大可不必这山看着那山高。对比,内部解决就完全可以享受到筒子最大的乐趣。以上是个人一些浅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遴选小直之我见~ 简单交代下缘起哈,把x45定为泛光筒,把k60定为远射筒后,觉得还缺edc的随身,考虑过手电套,但手电套穿在腰带上会顶起衣服不好看(我前面帖子有写),在贴吧看到凯瑞兹mi7小直,可以直接挂到腰带上甚是喜欢,一口气入了两只,但一次在林中捉金蝉,觉得这种小直还是势单力薄,从而又考虑中头,这时看中了江夏minic8,喜欢两天,它勾起了我对c8的情节,又入了月亮湖大c8.这时发现中头手电很轻松地能放进随身的挂包中,edc自不在话下(双c8展示前面帖子中也提到过),以为这就万事大吉,没成想一次在楼下亮骚,发现minic8的泛光区域太小了,这不是我所喜欢的,不行!出掉!什么筒泛光明显呢?对了,那只有有着又小又浅光杯的小直了——下文是重点 第一个印入眼帘的是农夫s10.电流高,金属尾按,外形还说得过去,夜射图看起来也对得起大电流,可到货后我发出了惊叹:哎呦,我去!就像泻了黄儿的鸡蛋,光太泛了,完全没有夜射图的亮骚,放弃;又继续寻觅,江夏三头小直外形和透镜不是太喜欢;鹰眼小直和毛裤都是公模,但原来入过毛裤小直,多少还是有着感情的,就又同时入了更加吸引人的光面沙色s2+和开拓者c25,到货后,两下对比,同为xpl光杯,由于25光杯深一些,又为橘皮,中心光斑和泛光区都比s2+光面亮,仔细观察,结合后来换的s2+橘皮对比,发现s2+光面的中心光斑轮廓明显,且不是完美的整圆,并且在光斑里能明显看到黄斑,最接受不了的是泛光区亮度太低,开低亮几乎看不到泛光;不过s2+的泛光区域比25大,这正是我要的。25到底出不出呢?进退两难,一次在拿和月亮湖c8对比的时候,竟发现它的泛光大小和c8是一样的!只是c8心光斑更亮些,那就和月亮湖性能有重复了,决定,出掉!今天s2+沙色橘皮版到货了,精致的礼盒包装,泥土的颜色,还有炫酷的镀膜玻璃,电镀黑色尾按,颜值颇高,特别是光斑效果更和我意:中心光斑不再犀利,和泛光区模糊过度,既不像s10一盘散沙,也不像聚光的光面手电棱角分明,泛光区域还是不小,亮度提上来了,这不正是我需要的小直吗?!定制的2.8版本也满足了亮骚的要求,真是一把趁手的近照小兵器。 经验介绍:1.大杀器要有泛光筒和远射筒,随身的小杀器同样也需要有泛光和远射筒,我搭配的是毛裤s2+和月亮湖c8.有的桐油搭配鹰眼x6发烧版和x2小直也不错; 2.20*12 的橘皮灯杯用xplhi灯珠,出光效果能达到黄金比例,例如毛裤沙色s2+; 3.橘皮灯杯的确是照墙党必不可少的,它能缔造出一个完美的光斑,小直选橘皮杯还是明智的; 4.有可见完美的不犀利不混沌的光斑,有较大的泛光区域和较高的泛光亮度,有着新潮时尚的外形,就选毛裤s2+沙色版吧!
c8——心中抹不去的那片云彩…… 最近把三角装备,算逑,凹凸等家的全部筒子都滤了一遍,觉得ace和奈特科尔还是比较符合我的胃口,特别是ace,最近入的不少,比如ec60.x45.k60.还相中了几款奈特科尔外观不错的小筒,在此说明下,有些桐油肯定也和我一样,都是外观党,品牌筒品质自不用多说,有时外观式样决定了购买欲望,一个和自己没有眼缘,即使夜晚效果图再好的电筒也不为心动。像外形有些奇葩的捷特明,炫卫者被边缘化不足为奇。上文说到,我对奈特科尔的几款产生了购买欲望,但我刹住了车,没有剁手,为何?因为亮度。950流明,980流明,1000流明,这亮度不就和手里的c8差不多嘛?!单锂18650撑死也就1000流明左右,我的minic8偏泛光,月亮湖全尺寸c8偏远射,这不就可以了吗?!为何还要再花一些冤枉钱再入一些外形养眼花哨的品牌筒呢?到这里再插一句,这已经是我入的第三只月亮湖了,原来钟爱过,中间接触品牌筒放弃过,现在又重归旧好,她经典的外形,油亮的筒身,顺滑的螺纹,干脆饱满的按键,瞬间爆发的白光,我对她的赞誉一如既往;哦,对了,还有江夏的minic8.同样做工不错,并且小巧玲珑,看到它的logo发展的过程,真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经典。说到这里,想告诉桐油们的是,玩儿筒玩极致,亮亮骚是必须的,原来拥有过泛光筒m43 .36ut,现在过渡到x45。远射筒一直对k60情有独钟,但唯一的缺点是太大,所以前天又入了ec60 随身。享受激情的同时,小小的c8亦可以点亮精彩,又也可以照顾到日常生活所用,c8从什么时候诞生已无从可考,但我们谈论最多的还是c8.不能不说是它创造了一种传奇,以至于后面best,plus c8层出不穷。本篇帖子仅代表个人观点,请大家点评指正!
镜之重器——朗锋8*42PRO 由于囊中羞涩,一直对千元内望远镜情有独钟,近几年穷折腾后,手里只留下了一只光学出众的7倍反保罗小镜,很久就听闻朗锋新屋脊即将面世,可年后还不见动静,手里缺少撑起场面的镜之重器,或许是上天想回报我这几年玩儿镜的付出,让我鬼使神差般地狠狠心入了载誉已久的朗锋平场做为新年的礼物。当时客服极力推荐8*42,但我自诩高倍党,还是一意孤行地入了10*42。满怀期待地等了两天,包裹到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扎实的包装和丰富的赠品自不多说,拿到镜子第一个感觉就是“重”,镁合金的镜身,厚实的包胶,还有两块馒头平场透镜积攒了800多克压手的分量。上眼观看,镜子的亮度,色彩,通透性还是不错的,可能我是中心党,丝毫没有看出镜友们津津乐道为之称赞的平场效果,这倒无所谓,最让我头疼的是10*42强烈的“滚球效应”,镜中目标滚过来滚过去,有些头晕,几天下来慢慢适应并开始欣赏它良好的光学和感悟10倍拉近的效果。随后在镜群里和镜友们交流,听闻平场一开始设计的就是8*42,满场清的感觉很爽,8倍锐度比10倍好……受不了各种为8*42叫好的诱惑,再加上讨厌滚球,又鼓起勇气找老刘换了8*42,,以上是缘起,下文重点说下8*42与10*42的比较(如果您愿意看的话)—一 一、眼罩。8*42裸眼版眼罩被老刘针对国人眼睛特点精心设计过,眼罩边框相对10*42窄了一些,我很喜欢这种能卡住眼睛的感觉,不过两级都旋开似乎稍高了一些,只悬升一级,再往上拧一点儿正好没有黑影又能看全整个视场,为老刘的用心点赞。 二、亮度。8倍出瞳是5.25,10倍是4.2,理论来说白天亮度应该相等,但目视看来8倍亮度更胜一筹,丝毫没有千元内屋脊的“晦暗”,因为同口径合适的倍率下高亮度会助其明暗反差的提高,所以显得8倍锐度更高,晚上看对面窗户里的亮光更是有种“辉煌”的感觉。 三、色彩。这只平场色彩表现不错,个人认为没有明显千元内镜子的偏色,千元内望远镜但就色彩表现来说往往容易偏黄,偏暗,和手里的透光率很高的反保罗相比基本上没有硬伤,色彩属于一个级别,色彩一项无可诟病。 四、锐度。“锐”是一个综合指标,具体说就是不同反差下分辨率的加权平均。反差包括明暗对比和色彩反差,这只镜子亮度、色彩表现优异;数码放大原理,倍数越高像素越低,望远镜同样适用,8倍成像更为扎实,此处用两个词形容更为恰当——“丝丝入扣”、“分毫毕现”,让我看惯千元内屋脊的眼睛为之一亮!相比照,10*42虽然让目标物大一点,但发“浑”、发“肉”一些,解析度远不如8倍。 五、通透性。通过以上硬性指标对比,显而易见8*42明显占优,主观感受通透性上毫无疑问还是8*42,屋脊镜能有如此通透度,实属不易。 六、平场。原来没看过平场镜,又是典型的“中心党”,对平场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觉得8*42PRO像面比较平,整体上有很扎实很清晰的感觉,看楼房畸变也非常之轻微,边缘的良好表现让整个视野变得清晰、明亮、通透,这大概就是平场的魅力所在吧。 七、滚球、倍率、稳定性及其他。8*42较之于10*42变得几乎没有滚球,观看舒服很多,10倍感觉总给眼睛施加压力,让人看镜子心里一直撑着一股劲儿,8倍就平和不少;另凭记忆判断,8倍和10倍相差真的不大,8倍也有和10倍类似的拉近能力,并且有极佳的稳定程度,能长时间持镜观察。 八、不足之处。个人认为做工,手感已达到国产中上水平,非要说不足的话眼罩旋升顺滑度还是有些不够,另外镜子个体差异还是有的,十倍右目镜屈光度补偿调焦轮非常的紧,而八倍这只就相对松一些。如果拿平场和顶级镜相比,我想国产镜在各项指标上还是有差距,特别是锐度和通透度上还需要下功夫,这当然还需要时间和金钱的投入了。 总之,2000多的价格能有如此优异的光学表现可谓物超所值,在这个价格区间光学无出其右者,用“惊艳”形容它不足为过,很欣赏佳能相机的广告词:感动常在。好镜子同样也会让你“感动常在”。希望我们国产镜继续加油,朗锋继续加油,为广大镜友出产更好更实惠的好镜子。对了,写这篇帖子也是提醒镜友们以后入平场千万要入8*42,不要入10*42,这可是我花64元快递费得来的教训哦~~
解决择镜困难症——镜子都是对比出来的 老子说,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对镜子的倍率和光学来说亦复如是。经常看到有镜友纠结于镜子的倍率,“手里的镜子倍数是不是太低,看的细节太少?”“我能不能手持高倍?”、“我究竟是选8倍还是10倍呢?”举个例子,选8倍的镜友在端镜眺望的时候总是想着没有10倍的拉近,选10倍的镜友往往觉着没有8倍的稳定,选择困难症往往弄的镜友们焦头烂额,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就倍率这单一指标来说,我看过许多大神的帖子,他们都推荐7 8倍镜,优点自不必多说,能保证基础的拉近的前提下还能给出稳定和相对不错的光学,那高倍党人或许说倍率过小,但要考虑到,即使您拿到10倍镜,可能还会想着12倍,15倍,20倍,30倍,所以想看极致的细节最好是上架,手持镜能达到基础拉近足矣。另外,高倍需要大口径的支持,10倍需要40口径起步,这对便携又是个挑战。或许您对此无感,可以搞两只镜子,一只10*42,一只8*32或8*42,那一只出勤率高哪一只就适合您。最后还是建议8倍,还是因为这句话:镜子是对比出来的,8倍相对于5倍,6倍镜来说是高倍,10倍对于12,15倍来说是低倍,定镜子倍率时一定放平心态,不要一山看着一山高,手持镜远没有哈勃望远镜那么神,保证基本拉近感后,关键在于享受好光学—— 镜子的光学也是这个道理,也是对比出来的,当一小白拿到国产1 2百元的入门镜上眼一看时,他们的赞叹:呀,拉近感好足啊,光学真好啊!但如果再看稍高档次的镜子,对比之下,就会在头脑中出来一个简单的测评,咦?第一个镜子亮度怎么这么低?偏色好严重啊!锐度也不好……镜坑越陷越深后,那低价镜甚至都不想再多看一眼,要么打入冷宫,要么出掉。拿自身经历来讲,前段时间看了一个镜子,亮度,锐度,通透,色彩自己感觉很不错,和手头的若干镜子对比后,头脑一热把前些年攒的镜子都出了。试想挨着望远镜实体店的手头不算太宽裕的镜友(发烧友)也很痛苦,如果在店里体验的镜子都不如手里的镜子好还可以,如果一对比光学比自己的镜子好很多,又没有钱买,岂不难过?所以,根据镜子都是对比出来的这一道理,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直接一步到位上三大;二、自得其乐,量力而行,不和价格差距大的做对比。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