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LBLBLB08 LBLBLBLB08
关注数: 553 粉丝数: 415 发帖数: 8,671 关注贴吧数: 7
转:大黄鸭放到再大也不是艺术 转:大黄鸭放到再大也不是艺术 1917年纽约,一位叫杜尚的法国人,把一个白瓷小便池作为自己的作品送去参加一个艺术展…… 所谓“当代艺术”,就是说传统“艺术”已经过时,从此不用画画也不用雕塑,大家都来搞日常物品的“装置”。 于是, 杜尚被美国人推为“当代艺术”祖师爷。他的小便池成了身价百万美元的艺术品,供奉于西方顶级艺术博物馆。 美国“大众艺术” (popular art “波普艺术” ) 名家奥登伯格,专门放大衣服夹子、羽毛球、锯子等日常物品,体量巨大,就算“雕塑”了…… 美国人把这种将艺术混同为生活、点土成金的做法,以“当代艺术”之名,向全世界推广。   荷兰也出现一位“大黄鸭艺术家”,把儿童浴缸玩具小黄鸭,放大到十几米、二十几米高的巨大体量。今年,他的大黄鸭作为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在中国多地展出,引起一轮媒体大轰炸。    事实上,美国式“当代艺术”不仅将艺术日常化、低俗化,还常常表现为趣味的“幼儿化”。精美高雅的各国传统艺术遭到抛弃,而幼儿玩具“艺术”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比如玩具熊、玩具象等。 实际上,大黄鸭造型极其幼儿趣味,缺乏真正的艺术感。浴缸鸭就是浴缸鸭,不是什么艺术品,不值得媒体如此大规模报道。相反,我们应当警惕以“艺术”之名,来降低国人的审美品位,让国人的审美“幼儿化”。
转:西单女孩:这次录制节目是我印象里最深刻的一次 转:西单女孩: 这次录制节目是我印象里最深刻的一次 人民网威海9月9月电 7日至8日,央视《阳光大道》特别节目《为你喝彩》走进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中国最强音24强歌手刘鹏远、单指碎碗世界纪录保持者樊伟鹏、“西单女孩”以及周华健、刀郎模仿者等应邀前来助阵,现场精彩的才艺展示和互动项目,为各地游客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娱乐大餐。活动当日,来自河北的普通工人姜旭首先表演了“乐器串烧秀”,笛子、小号、萨克斯等流淌出来的乐曲如行云流水,娴熟的演奏技巧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网络红人“西单女孩”为大家带来了独唱《我的羽翼》,深情地演绎了一个柔弱女子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幕后故事; 单指碎碗世界纪录保持者樊伟鹏展示的“一指禅”绝技,更是博得了满堂彩。 “你方唱罢我登场”。随后的蹬缸、空竹、二人转、歌舞、杂技等节目轮番上演,来自各地的参赛选手纷纷上台一展身手,精彩的表演将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了高潮。 演出结束后,接下来的水上闯关赛再次吸足了观众的眼球,此起彼伏的欢呼和呐喊声中,才艺表演者与游客选手在闯关上互不相让,卯足了劲一较高下,梅花桩、浮筒、转盘、吊床等赛道考验着每个闯关者的体力和意志,经过一番激烈角逐,近20名闯关优胜者分别获得了栏目组提供的太阳能、自行车和净水器等奖品。 对于此次助阵选手来说,《为你喝彩》节目首次以水上闯关形式举办,不仅是亲身体验了水上闯关的乐趣,更多的则是感受到了滨海景区优美的旅游环境和热情的服务。 “第一次随栏目组来大乳山,感觉这里的山水好美、空气更好,旅游区的服务细致贴心,对我们的饮食起居安排得很周到,这次录制节目是我印象里最深刻的一次,以后一定会约朋友自驾游来这儿。”候场间歇,“西单女孩”高兴的说。
转:今年的“好声音”极具记忆点的学员却没有去年多 转:今年的“好声音”极具记忆点的学员却没有去年多 从这点来说,不得不佩服哈林的眼光。去年的哈林组4强高手如云,论唱功,金池、王韵壹比吴莫愁强,可哈林还是力保吴莫愁进总决赛,他就是看中了吴莫愁的个性和未来性。 对比第一季,今年的“好声音”无论选人还是制作都更精益求精,但极具记忆点的学员却没有去年多。 尤其哈林手下的14名学员,几乎都是20出头的、怪怪的、张扬的小伙子或小姑娘,除了金润吉、苏梦玫,这些学员在盲选时几乎没多少人气,不过哈林硬是在分组、选歌以及改编上搞出了新意思。 第一首歌就让人大跌眼镜《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这首歌出自上世纪80年代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高粱》,充满乡土气息。但是哈林却不依不饶地对这首歌进行了改造,为演唱这首歌的蘑菇兄弟和戴荃量身加入了乡村兰草和朋克曲风,在节目现场引起了轰动;连一向对编曲要求颇高的导师汪峰都称赞哈林“化腐朽为神奇”。 接着,《秋亦浓》、《吻别》、《青苹果乐园》、《Stand By Me》等老歌,都被哈林改编出了新意思,全场从头high到尾,几乎没有尿点。 虽然哈林用天马行空的编曲震住了观众,可惜一个晚上下来,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Ella。
转:权威暗示效应 转:权威暗示效应 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时,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心理学研究发现,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有一种“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语言是正确的,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有种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同时,人们还有一种“认可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要求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认可。这两种心理就催生了权威效应。 新闻中那位冒牌的气功大师,能够取得很多人的信任,和他身边的另外一些“权威”不无关系——那些商界精英、明星大腕都选择相信他,使得更多的人很容易觉得,跟着这些精英人士的选择,会便捷很多,安全很多。   这里面有一个盲区,我们在选择相信权威的时候,通常都会有晕轮效应,这就是扩大选择相信的范围。 无论哪个权威,其实都只是在某一个领域很专业,但是我们却容易扩大,于是产生了盲目跟随的情况。如果冷静下来想一下,房产大鳄未必懂得养生;影视大腕恐怕对于教育的事情就很外行,依此类推,选择相信权威的时候,很有必要看看这权威是哪个领域的权威,这样可能就不容易被权威效应影响而受骗了。
转:微博将接受信息平台微化,微信将人际关系微化 转: 微博将接受信息平台微化,微信将人际关系微化 微博和微信也是双面刃。微博上每个人都是发布者,就没有了传统媒体的“守门人”,而且微博的门槛很低,只需要140个字就可以了。同时,微博里有大量匿名人群,他们发布的信息往往和他们的身份一样无法证实。于是 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有些时候,一些人为了博取粉丝,或为了商业目的,或为了一些难以为外人明了的目标而制造虚假信息。 这里有许多不同的情况。有些时候,由于许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因此,对一些适合他们的趣味或想法的虚假信息缺少辨别能力,也会出现辟谣往往不如谣言走得远的现实情况。 这些流言利用一个确实存在的事件,但在叙述中夹杂虚假的信息,这所造成的辟谣成本往往极高,难度也极大,使得许多“阴谋论”、“黑幕论”往往不胫而走,快速弥散。同时,一些虚假信息往往由匿名者发出,而实名者转发传播,其他匿名者由于对实名者的信任而加速传播。在整个流程中实名者无需负责,匿名者无法负责,虚假信息经过这样的过程快速传播。 在这样的传播之中,“事件”并没有它的历史性,而是一种此时此地的当下性的展开。 与此同时, 微博由于其短小精悍,往往强化论点而缺少论证,往往是依靠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而不需要理性的讨论,这就造成微博里骂声一片,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忽视或蔑视。这就使得整个虚拟社会中的言论趋于不同的极端,而复杂的观点难以展开。于是扣帽子多于作讨论,骂人多于说问题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 微信则起了在熟人之间传播来增加它的可信度的功能。 微博将我们接受信息的平台“微化”的同时,“微信”将我们的人际关系“微化”。 这些都是“微生活”。
转:微博是社交化的媒体,而微信是媒体化的社交 转:微博是社交化的媒体,而微信是媒体化的社交 微博已经许多次地发挥了它的社会功能。一方面作为个人的信息平台, 微博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渠道。人们尤其是 80 后 90 后的年轻人开始越过传统媒体或新媒体的其他方式,依赖微博来接受信息,因此也深受微博中的报道和观点的影响。另一方面,微博也是每个人直击信息、进行报道和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渠道。它在具有媒体功能的同时,还兼有社交网络的功能,它所具有的弥漫式的传播能力和短小精悍的特点都让人着迷。 而 微信的力量在于人际关系的紧密性比微博更强,因此往往在类似短信的相互交流的功能之外,其实也有类似微博传播信息的平台的意义,如“朋友圈”的传播,往往人们会视为比微博更加有效和有力的方式,因为微博里不管怎样,大家都是弱联系,大V和普通人之间还是若即若离,但 微信都是可靠的熟人的交流,热烈讨论的微信群与当年的 QQ 群极相似,但当年 QQ 群里只有年轻人多,现在的微信群却是各种人的聚合。我们都会在各种不同的微信群中乐此不疲地发布信息,引起讨论,而微信的公共账号,更加定点化地将意见传播给你。 可以说, 微博是社交化的媒体,而微信是媒体化的社交。前者是向互联网上的公众发言,后者是在短信式的交流之外,也利用朋友圈或微信群向自己的熟人发言,传播信息。 微博和微信对于年轻人来说,已经逐步像手机号码或电邮地址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013.8.19吉林卫视《沸点民生》“西单女孩”要嫁人了”笔录 “2013.8.19吉林卫视《沸点民生》“西单女孩”要嫁人了”笔录 (演唱《我的羽翼》) (现在)还是叫“西单女孩”的多。 (在公众场合)要是不拿琴的话,认出来的没有那么多。有的时候走在大街上,要不拿琴,感觉看着我,又像又不像的那么种感觉。 有一次我是坐1路公交,那天我背着吉他特别着急,正好那1路公交马上就要开走了,我赶紧跑。那个售票员大姐可能看到一个背琴的像我,售票员不是都有那个喇叭吗,她就开始叫司机:“停车!停车!西单女孩!”就这么喊。 当时我都有点懵了。其实那种感觉挺好的。 春晚之后确实挺多的,什么饼干、饮料、衣服药品啊什么,各个方面的都有。还没有提到钱就让我们给拒绝了。 因为我可能胆儿小,考虑的也比较多。就是比如说像进嘴的这些东西,万一要是质量没有保证的话,你说将来以后要出了事,我就觉得把我这条命搭进去也赔不起。 我就觉得人这一辈子,你说这挣钱永远没够,生不带来死带不去的,我就觉得能够养活我们这一家子,到现在还能够说比以前的生活条件好一点,我就知足。我就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拿上百万的代言)那个时候你得考虑你的心踏实不踏实。咱们说句不好听的,你加入代言一个药品,这个药品真出了问题,吃出人命来了,你说一个是你心里不踏实,另外一个你挣得不就是黑心钱了吗?我本来就是被大家关注,再加上大家帮助才有了现在,我不可能去做那种亏心事。 其实我也没把自个儿当名人,我可能只是心态比较好吧。因为我一直就觉得我还是那样。那时候从2009年大年初七被大家关注了以后,一年之后才买了一个电脑,其实到了那个时候我才真真正正翻了一下自己的东西,才知道这个“火”的概念是什么。所以在之前我根本对这个只听人说你火了。其实还是跟以前一样,顶多就是被人认出来一点,可能大家走在路上,要背着琴的话都指指点点的。除了这点以外,我觉得可能上媒体做节目多了一点,之外好像平时就跟我以前的生活没啥大区别。 我现在就想着,因为毕竟是草根,还没达到专业艺人的那种程度,自己也想多留一点时间,多学习吧。你本来有不足,到什么时候也要把不足的地方补上,完了之后才有可能更大地进步。我是这么想的。 (这两年)发了一张专辑,写了一本书,拍了两个电影,现在也在做新歌。有几首新歌。然后就是在学习音乐这方面。 也不算是两部,应该是一部电影。就是自己主演的一部,就是关于留守儿童的这么一部电影,我在里边演一个支教老师。现在反正上映了,及时没有那么火。它主要是以呼吁大家关注留守儿童、关注这些孩子们为主。 书其实是2011年之后我就自己写了一本《我是西单女孩》。我感觉就是一本故事书,讲的就是我的故事。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故事给大家带来一点正能量的东西吧。(书里面是)我从小到大的故事,里头都是一些大白话,就是老百姓该怎么说就怎么写的那一种。 因为我从小就是这么多年可以说一步没离开过我奶奶,然后一走走这么长时间,经常哭,尤其在不顺心的时候,就更想。其实这一生我最感谢的人就是奶奶,觉得最对不起的人也是我奶奶。 我奶奶是(7月)7日走的。其实我是不想说来着。 因为从小就是我奶奶把我带大的,因为我爸还能有自理能力,但是我妈就是自理能力都不行,都是我爸照顾。他们俩就根本不可能照顾我,就是我奶奶把我带大的嘛。所以跟我奶奶的感情就特别地好。我奶奶以前说过,除了没生你以外,其实跟你妈也没什么区别。 我在奶奶家待到什么时候来的北京,我就待到什么时候,16岁。(除了名以后,奶奶还)清醒,但是也有点糊涂,没有像后来走的时候那样都不认人了,没有到那种程度。其实到(出名)那个时候也就五年前,她都80多岁,也是快奔90 的人了,所以她就是对这出名的概念肯恩就是不太理解,她也不了解是怎么样一个情况。但是她就知道从电视上能看见,然后就觉得挺好的,也就这么点儿。我就是回去的时候,我奶奶能花钱的时候就多给她点生活费什么的。不能花钱了,因为她总是有的时候拿十块的当一块的花,五十的也当一块的花。就是因为这样的话,怕别人骗她什么的,所以我们就回去都给她买吃的。 (接奶奶到北京)也想过,说实话也没这个能力。另外一个就是可能这边住的房子跟老家不一样,(在老家)街坊邻居说话什么的多方便呢,全村几乎都认识。在北京这边她谁都不认识。其实我到2009年那时候开始被大家关注了以后,我奶奶就开始犯糊涂了,都80多岁老太太了,她能不犯糊涂吗?所以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照顾她,那肯定说实话就是,说句不孝顺的话,到这个时候了,我肯定想着是一事业为主。因为你哟普了好的事业,才能让她更享上福。你如果什么都没有,还像以前那样,你可能给他生活费都是个困难。我是这么想的,想的也可能很现实一点,一直也没有接(来北京)。 (最后)她反正也挺好,我觉得最起码我心里头也没留什么太多的遗憾。就是走得还挺安详的,因为走的时候我回家照顾了几天嘛。一直她都不睁眼,到最后那一刻就睁开眼睛,看了看我们大家。因为那个时候奶奶始终有一口气在,她就是呼哨呼哨她就不走。我后来跟她说,我说太遭罪了,我是丽,然后我趴在她耳边说,你要是能听得懂,你先听我说,我说我长大了,我知道你有可能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但是我现在长大了,你也就放心吧。 跟我奶奶说这个,大概到了有这么几分钟吧,奶奶最后把眼睛睁开,看了看大家,其实走的倒也是挺安详的。 我就觉得岁数大了,现在也想开了,要搁以前岁数小的时候我真的想不开。最早以前我都想着跟我奶奶相依为命,这么多年从小到大只有我奶奶能为我付出那么多。以前上学没有自行车,家里头也穷嘛,,我奶奶都是去地里捡就跟拾荒似的,谁家地里剩的棒子,我奶奶就捡那个棒子卖了之后给我买自行车什么的。所以就是跟我奶奶那感情就完全不一样。最早以前想的也就是我奶奶要没了,我也就跟着我奶奶去了。但是现在长大了,可能想的东西也多了,反正就觉得挺那个什么的。 没有那么叫过(男友小伟未婚夫),心里头已经认可了。不光我认可,其实我爸爸他们都认可了。我们最早以前也是在通道里,都是唱歌的。其实在通道里也有那么点意思,对对方都有那么点意思,但是只不过那时候我是觉得就是因为我这个家庭,可能有点自卑,就觉得可能配不上人家,就是各个方面。我这么一相比较来讲,我可能还是挺自卑的。 一般说男的追女的其实挺正常,我这个感觉有点相反。就是春晚以后。尤其在通道的那时候,不就有意思吗?只不过我这方面老是觉得配不上。他以前就主动来着,但是我这头只能说是该躲着躲一点,因为毕竟这个东西,你说我考虑得可能也有点那个什么,就觉得自卑心理吧,还要装作让人看不出来自卑的那种,其实也挺难的。 等到春晚之后,我觉得找一个踏实的,尤其像他这么好的人,我觉得也挺难的。然后就好了呗。不用暗送(秋波),直着来就行了。 (他)才不浪漫呢!我觉得比我都“抠”。可能就是苦惯了吧,知道就是节省,哪一方面的钱该花,哪一方面的钱该花在刀刃上,可能真就是这样。 好像真没有(送过我东西)。就是去年情人节坐末班地铁,不是有那卖花的吗,单枝的那一种,已经到甩货阶段了,花了是五块钱吧,那花边上都蔫了,这大哥看着里边还挺新鲜,把外边的给扔了,把外边的皮给剥下去了,那个花外边因为时间长了,再磨来磨去的,边上那一层花不就蔫了吗,他还怕我觉得怎么那么“抠”,还买一束这样的花,他把边上摘下去之后,回来我一瞅,我说行吧,咱买就不错了,别挑了。 其实我觉得,可能真的过了那种苦日子以后,就不追求这些东西了。有的时候也觉得这五块钱干嘛不行,你说这一朵花有不是养着一年半载的能活着,可能几天就凋了。你这五块钱还能吃碗面呢。 (今后)其实我觉得还是踏踏实实吧,就是肯定要第一个是提高自己在音乐这方面,还有文化这方面,不足的地方要提高。另外一个就是我觉得剩下的想那么多也没用。其实我自己有小的野心,也想开演唱会或者怎么着的。但是我觉得开演唱会的前提是要有好的唱功,有好的作品,然后结合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站上更好、更大的舞台。所以我想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也没有像那么多。
【2013.8.24《天津卫视—我们Women》追梦—西单女孩任月丽】笔录 【2013.8.24《天津卫视—我们Women》追梦—西单女孩任月丽】笔录 除了认识我的人多点儿,生活上边要变得好一点以外,我觉得还跟以前一样。 (对自己的现实)我觉得还算是稳定,但是还不叫满意。我觉得应该追求更高的音乐这方面的知识,不能总是“草根”下去,要变得专业嘛。 我觉得希望我的形象永远是草根,但是我的音乐一定要专业。 我觉得这两年不辛苦,要是跟我以前在通道的生活比,这简直就是在福堆儿里了。 但是(当服务员、卖鞋等)毕竟不是我喜欢的,就是说你在饭店当服务员也好,没有给你自己能够上升的空间。你就是干得再好也只能端盘子,也只能把这点菜名儿记下来,你也只能写写字。 你在通道里就不一样,因为在通道唱歌本身就是你喜欢做的事儿,你去做着这件事的时候,可能挣的钱不是说特别多,但是说实话,那个时候一个是自由,另外一个就是喜欢。也就觉得少点就少点吧,最起码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儿。 (16岁到北京)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可能也是跟农村的孩子有关系,挺闯实的。夸自己了这是,让家里人说就是有点二的精神。 那时候在通道唱男孩的歌比较多,就是觉得女孩唱女孩的歌,可能就会有一些对比性,你肯定比不上人家录音出来的那个质感,唱男孩的歌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说实话我自己也很害怕再回去。我可以说那些虚伪的:我不怕回去!但我觉得说那些没用。就是你问所有的通道歌手也好,甚至酒吧歌手、演艺吧歌手,哪个唱歌的、哪个演艺者,他不想走出来?肯定都想。谁走出来了,谁都不会想再回去。这也是一个真实的事情。 以前跟现在那是完全两个样的。咱们不说别的,以前最开始的时候采访我,我都是“然后”、“后来”,就是永远连贯不了。(现在)可能也就是采访多了,老油子了。 不适应城里这种生活。到现在,我对象他们有时候都说我,你怎么一点都没变化呀,跟以前还是一个样? 这一转眼,确实十年都过去了。这一天说实话我从来都没敢想。甚至我有的时候跟您坐这儿聊天,聊着聊着我可能脑袋就冒出去。有的时候就想着轻轻掐自己一下,千万别跟做梦似的,一会儿醒了,就回通道了!有的时候真有那种感觉。 (父亲)老是为我考虑。他老是想着说,哎呀你别看我闺女现在好,因为他挺为我担心,你说现在这歌手啊什么的竞争力这么大\这么多,一批又一批的,如果有一天我闺女要是不好了怎么办?所以他在家一直都在坚持种地。他说这些钱攒下来,哪怕说是等我嫁出去了给我当嫁妆,买点东西什么的都行。千万别把咱们这个地荒废了,有一天要不行了,咱们家最起码有个家\还有地,你最起码心理落差不会那么大。 作为一个歌手,你现在又没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那肯定是要担心以后的生活。但我觉得考虑多是多,着急是着急,但是还要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来。有的时候,你想跟做又是两回事了。你想象得挺好,没准想明天就挣100万,那你明天兴许连100 块都挣不上。 我现在不时地就有朋友有很多歌曲,我觉得挺好听的,就会拿过来做成成品,朋友们也不管我要钱,对我也挺好的。 反正就是慢慢出作品,再加上提高自身的这种功底。 (主持人:现在觉得自己还是草根歌手吗?)我觉得慢慢慢慢在转为艺人,一点一点地专业嘛,一点一点地进步,那肯定是一点一点地变化嘛。 还是喜欢自己走!自己走一个是自由,但是确实挺累的。可能有公司给你把前面的路都铺好了,让你去哪就去哪,中间省了很多琐碎的事。但是我觉得自己走的更踏实,最起码学会了很多东西。你要是跟公司,不可能呆一辈子吧。总有一天会分开,分开的时候你还是什么都不会。还不如自己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虽然累一点,辛苦一点,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学到很多东西。 (主持人:你打算自己做公司吗?)有这个想法!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