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yumars huyumars
关注数: 54 粉丝数: 172 发帖数: 13,015 关注贴吧数: 41
【转】沉默的巨人-深海hd650真实听感 不知不觉,深海的hd650已经登陆中国了,有部分网友已经买到或听过650了,那么对650的争论是目前最具有挑战的话题了,在众多网友(尤其是大家对我的鞭策,鼓励和威逼利诱之下)的要求,我先后2次专门试听过这个hd650,这次更是用上多种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的cd来全面考量hd650的真实能力。 本次试听的器材和上次的几乎一样,大致是; 叶力老师手制8pr分体电源耳放 英国雅俊33t顶级hificd机 范登豪信号线和电源线 美国卡大师hd600升级线 试听曲目 ;大动态交响有 rca 星球大战 主题 歌剧 天鹅湖 2, 女声 恩雅 may itbe, 黛朵 天使 男声 管风琴 伯林之声 2 3 打击乐 鼓 炎黄第一鼓 神秘园 the rap合唱 哈里路亚 小提琴 辛德勒名单 ,飘 电吉他 top gun 主题 钢琴 钢琴师 贝多芬 月光奏鸣曲 新世纪 神秘园 papillon ,南极物语 等等超过10种不同风格的cd和音乐类型 经过2次超过一个下午的认真比较和试听,我已经基本把握了650的音色和特质,于是就把真实的听感来个总结。 一 650是深海在顶级动圈上全频段的改进 以前的580和600已经是争论不休的话题了,现在出来新的旗舰650,深海不得不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和修改,抛开启用600的架构和耳昭这点不说,单就音质来说,650是走向理性的很好的尝试,以往深海给很多用家的感觉就是把玩均衡的老手,什么木桶效应和水袋效应不一而足,但是经过试听之后,我敢说,深海这次是炮打紫金城,在自家旗舰身上大刀阔斧,毫不妥协的把3段高中低频全部进行了改动,初听650,我能感到它的高频没有580嘹亮,没有600清晰,细细品位,我发现它的高频比原来的调味出来的要真实可信,表现女声和小提琴的细节和空气感,摩擦琴弦的细节非常清楚,定位也处理的非常精准,听听铜管乐没有580那么高亢,但是展现出很到位的质感,把原来580过于拥挤的前突的音场展开,把600的过于飘忽的定位扎扎实实的稳定在合乎比例的方寸之间,这点改进应该是深海最大的进步了,也就是放弃原来调音台来做耳机自己的声音,这个就是大厂的风度。 中频方面,650的音场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宽度和深度,但是还嫌不够,580的中频往往会在大场面下出线和低频的混杂,有人可能喜欢那种厅堂感但是那可是失真阿,650已经基本解决了中频结象松散和连续性出线漂移的弊端,那些乐器的合奏不再混杂,而是开始清楚的个就各位了,中频的密集度和连续的结象也好过600,这个表现在一些动态强劲的场面上 ,650能够以极好的反应和速度感来展现一些高潮迭起的爆棚录音,而不是单纯的让听众觉得过瘾,是让你能投入的进去觉得这段的乐队配合的是那么丝丝合缝,密不透风。 低频的改动让我非常吃惊,原本580和600的低频量感就已经很多了,尤其是600的低频,很重,常常需要好的器材来压制和收紧它,650的低频是有力的,也是下潜很深的,而且配合在改加重的位置发出下潜深而且速度很快的,这点在几段大动态交响上能够明显的感到,650的低频很干净利落的潜下去了,而且是很清晰的低频,不是象580的低频很有烘托感,但是容易产生时滞,以至于把很多乐曲的节奏放缓了一点,600的低频特点还是那么容易产生谐波,这点在几段大鼓和低频丰富的曲目上就能明显的感到这种低频的共鸣(也许叫塑壳效应好些),650的改变是全方位的,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也许你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但是这毕竟是深海多年来走出的坚实的一步,我感到了可喜的进步,当然也觉得未来的路还很长,因为650是个新生儿,市场对它的到来还没有充分的准备,以至于有的地方恶评如潮,有的地方把他抬到新的高度,我认为一扬一弃都不是客观的态度,如果580完美了,出600干吗?如果600完美了,要650干吗?这个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也许你会依旧偏爱600/580,但是650毕竟代表深海这个耳机巨人,在新世纪认真推出的新旗舰!!
转:对目前耳机HIFI某些现象的评论(完整版) 1 什么是真正的HIFI声音 并不是说用了顶级元件、标个吓人的价格,就能当HIFI音响拿出去忽悠人了,可悲的是现在这种情况太多了,很多玩家也正是要经历这样一个“交学费”的过程才能有自己对声音的判断能力。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喜欢DIY的,买个耳放,喜欢把里面的某个原件焊下来,然后去淘一个更贵的零件,再选一个含金含银的焊锡,这样一改,发现“中音更华丽了”“高音延伸更好了”……这种悲剧是典型的初烧症状,很容易就破坏了原始调音的平衡,当然其中有极少的人能过渡成为顶级调音师。 初烧友要成为真正的音响发烧友,对音质有基础的判断,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要明白什么是“平衡的声音”,有经验的HIEND玩家一般测试器材首先关心的就是其整体声音是否平衡。 当然这是很难的事情,需要接触大量HIFI器材,在无数次的对真正发烧友的批评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在很多次的交学费给那些忽悠品牌以后,才能有机会升级成为纯正的HIFI玩家,这个过程也可以叫做”打怪“,有些类似吧,升级以后的典型特征就是会觉得自己以前很多言论很可笑,很多钱花得很冤枉。 这个过程要自己去体会,冷暖自知。不过有个很简单的评价标准,也是许多音响老玩家普遍用的,就是用大动态交响乐测试,凡是播放交响乐会凌乱、不耐听的耳机/音箱,一定不是真正的HIFI设备,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音响设备的某一频段很突兀,听人声什么的似乎刚开始感觉很惊艳,可是如果声音不平衡,一定不耐听,大动态的交响乐就是测试标准。 真正久经考验的HIEND发烧友随便一听声音就知道是否均衡,普通玩家要鉴定的话还是建议用大动态交响乐去测试。 估计会有很多人说,有些耳放/耳机/音箱/解码器是专门听人声的,由于这个说法过于低级,在此就不多讨论了,该交的学费还是要交,时机到了自然能明白上面说的道理。
大家来谈谈耳机推好了是什么标准。不谈解码,只谈耳放 2jb里一群玩随身的。。。。。还是这里发帖安心啊。 很多人说不好听就是应为耳机没有驱动好。而驱动好了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理论上讲耳放的作用是使耳机不会因为输入功率不足而产生失真。 所以私以为,(1)一个算是推好的耳机首先的有些频域的声音加大了,比如一般耳机的低频响应阻抗比较高,上了放后就会感受到下潜深了。 (2)再者就是动态和瞬态的提升。具体体现就是声音软绵绵无力。下面理论是我自己想的,不知道对不对:声音从小突然变大,需要只要一个良好的功率储备,然后突然释放电流,而耳放因为其专一性可以更好地提供这样的储备,所以可以感觉动态和瞬态的提升。 (3)声场的提升。这个提升是源于一个的,因为声音的失真小了,所以更加真实,于是声场感觉更加真实(不一定是变大)。 一下是几个我认为有些人误解耳放的地方: (1)加了耳放后解析提升:可能加了放后有些声音清楚了,但是完美的放大器是不存在的,无论什么放大器都会有失真,所以可能是因为耳放作用(1)导致声音清楚了,但是还是会丢失信息的。 (2)其实一般的音频输出都是po口,就是放大输出。也就是说哪怕是小手机也是有放大电路的,只是它的放大能力就有限了。(好像是废话。。。。。) LZ只是个入门,抛砖引玉。
大家来谈谈耳机推好了是什么标准。不谈解码,只谈耳放 很多人说不好听就是应为耳机没有驱动好。而驱动好了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理论上讲耳放的作用是使耳机不会因为输入功率不足而产生失真。 所以私以为,(1)一个算是推好的耳机首先的有些频域的声音加大了,比如一般耳机的低频响应阻抗比较高,上了放后就会感受到下潜深了。 (2)再者就是动态和瞬态的提升。具体体现就是声音软绵绵无力。下面理论是我自己想的,不知道对不对:声音从小突然变大,需要只要一个良好的功率储备,然后突然释放电流,而耳放因为其专一性可以更好地提供这样的储备,所以可以感觉动态和瞬态的提升。 (3)声场的提升。这个提升是源于一个的,因为声音的失真小了,所以更加真实,于是声场感觉更加真实(不一定是变大)。 一下是几个我认为有些人误解耳放的地方: (1)加了耳放后解析提升:可能加了放后有些声音清楚了,但是完美的放大器是不存在的,无论什么放大器都会有失真,所以可能是因为耳放作用(1)导致声音清楚了,但是还是会丢失信息的。 (2)其实一般的音频输出都是po口,就是放大输出。也就是说哪怕是小手机也是有放大电路的,只是它的放大能力就有限了。(好像是废话。。。。。) LZ只是个入门,抛砖引玉。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