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探长 慕尼黑探长
关注数: 0 粉丝数: 45 发帖数: 6,102 关注贴吧数: 1
一颗感恩的心,重返德意志… 在一种极度彷徨和绝望之中我选择了突然消失,顷刻间我失去所有的语言。我无法面对我的吧友,无法给我们的贴吧一个合理的交代,我以为网络毁灭将是最终的归途.然而我又是何等的脆弱!令我一直如醉如狂的德国吧使我陷身在依依的不舍之中无法遗忘,离去的日子里,一天胜似一年,在时间的摧残中我始终无法残忍的去撕裂一切美好甚至是痛苦的记忆。一颗失去活力的心被遗弃在漫无边际的荒原,就像被关进了但丁的地狱再也无法自由呼吸。Quand je suis là, je suis sans souci!德意志高于一切,这个贴吧在一天,我会顶一天.请各位原谅我先前的任性与固执,并重新接纳我这颗得到救赎的灵魂。生活还是要继续,贴吧还需要发展,寄语思故人-怀念幽灵幽灵,才智高足安定贴吧,威望高足训导愚昧,温和柔顺足以让吧迷怀恋…他是善于思考的开明贤德的吧主,在任何情况下他始终保持了哲学家谦逊开放的风度,以仁慈宽厚和惊人的毅力击退了所有侵犯德意志精神领域完整的任何暴力与威胁。我尊敬他,我怀念他,希望有一天他能够回归德国吧,回到大家的身边。他为德意志精神领地所做的贡献为他获得了永世的不朽英名。一颗感恩的心-致所有德迷但是此时我更应该感谢以现任吧主komet为核心的新一代德意志领袖,莫名堂姐姐、莱茵哲影为代表的贤人正士,以及所有热爱德国的朋友们,我钦佩你们的智慧,你们的热情,你们的严谨,你们的善良,你们的刚强,你们的伤感,你们的留守,……我能所表达的对于德迷吧友最高的赞誉之词那就是:忠诚!德国吧有今天的辉煌都得益于吧友的每一次辛勤转载、顶贴、原创、讨论、灌水…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实现神圣的目的,量功利,明贵贱,不夸功,不为私,这都是美好的现象,这是德国吧的进步。(倘若有人因此而蔑视那就是一种蒙蔽良心的无知。)我最尊敬的德迷们,我亲爱的弟弟妹妹们,你们为共同的精神家园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贡献,我爱德国,我爱大家,我爱德意志贴吧。我带着重生的马甲宣誓:婧づAlina,美茵河的涛声,心恋海德堡-重返德意志并献上我矢志不渝的忠诚!
君特.格拉斯:今日文豪 昔日纳粹 20世纪末的最后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德国人君特·格拉斯,瑞典文学院对他影响了半个世纪的小说《铁皮鼓》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嬉戏般的黑色寓言揭露了历史被遗忘的面孔”。然而,11日,格拉斯向世人进行了告白——“我曾经是纳粹党卫军成员”。 78岁的格拉斯在接受德国媒体的采访时首次披露,其9月份出版的自传体回忆录《剥洋葱》中,他透露自己曾是德军海陆空“全才”的经历。格拉斯在二战期间入伍加入了德国空军,他在15岁时希望加入第三帝国潜水舰队,但因为年龄不够而被拒绝。次年他被征入了德国党卫军冲锋队。1945年时,格拉斯受伤,作为战俘被送入了美国的战俘营。   在向德国媒体透露自己曾在二战中参与纳粹党卫军之后,他遭遇了来自作家、文学评论家的围攻,不少人称之为“耻辱”,并说忏悔来得过迟。   78岁的君特·格拉斯被认为是在纳粹时代成长起来的德国人的杰出代表,二战和死亡一直贯穿在他的作品中。他最著名的三部作品《铁皮鼓》、《猫与鼠》、《狗年月》被合称“但泽三部曲”,内容一脉相承,都描绘了不幸的历史给德意志民族留下的黑暗伤疤。 然而,在格拉斯心中,曾经在党卫军中效力这段经历就如黑暗的伤疤一样始终没有被治愈,最终他决定把这段经历用自传的方式公之于众。 《法兰克福汇报》最近刊登的专访,记录了格拉斯的心声:“这种羞耻感使我背负了沉重的负担,让我非常沮丧。这么多年的沉默促使我写这本自传,这段经历必须最终被公开。”
奥地利:不学德语 取消居留权 目前,奥地利国内的选战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竞选双方辩论的焦点之一就是移民政策问题。奥地利是原来的欧盟国家中外国人比例最高的国家。外国移民占到了人口总数的9.8%。而在奥地利的就业市场,外国人比例更高达11.6%。外国劳工在旅游业中的比例甚至达到30%以上。外国移民中最大的民族群体来自塞尔维亚/黑山,紧随其后的是土耳其和德国。近几年来奥地利移民数量一直增长,2005年进入奥地利的外国移民接近12万人。奥地利人民党(ÖVP)和奥地利未来联盟(BZÖ)组成的执政联盟在“融入先于移入(Integration vor Immigration)”原则的指导下,出台规定,长期居留移民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所谓的“融入协议”,以次解决一直困扰奥地利的外国移民不能融入奥地利社会的问题。协议的核心内容是掌握德语,以便外国移民不仅在劳动市场上立足,也可以参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如果移民没有如期完成该协议规定的内容,那么他们的居留权将被取消。之前奥地利对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的问题一直没有足够重视。先前较为宽松的移民及难民政策使得大量教育水平不高、素质较低的移民进入奥地利。低素质导致移民中失业率高达10.6%,从而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奥地利正在积极酝酿,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对移民素质的要求,同时促进移民融入奥地利社会。
德国吕贝克-汉萨同盟旧城 吕贝克荷尔斯泰因地峡,距离汉堡50公里,特拉沃河使吕贝克有了向波罗的海和北欧开放的河口,历史上吕贝克是贸易中心,为汉萨同盟的主要城市。吕贝克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000年左右,当时的“吕贝思”城是一处皇家所在地和贸易中心。1143年绍恩堡的阿多尔夫二世在特拉沃河和维肯内茨河之间建造了一座商业城市,仍沿袭了原来的名字叫做吕贝思,萨森皇帝在位时后场大火摧毁了吕贝思城,吕贝克城也随之诞生,狮子亨利重建了吕贝克城,狮子亨利希在罗马兵营建立城市的时候,吕贝克环绕着大的长方形的市场发展而成。1159年此城进入繁荣时期,富于活力贸易中心已经形成,其影响力堪与威尼斯媲美。吕贝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北欧的商业中心。 另一与此城历史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人是弗里德里希二世,他于1226年确立了吕贝克城独特的地位和自由权力,把它定为一处皇家自由城市。这标志着城市的市民不再属于某个公爵、伯爵或教皇管辖,而是直接属于皇帝管辖。其特殊地位维持了711年。13世纪城市联盟兴起,1241年,吕贝克作为公认的贸易商埠,与汉堡共同建立了汉萨同盟。同盟形成了最初的德国进出口商人和城市。城市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建立起来,逐渐控制了北欧的海上贸易。吕贝克成为汉萨同盟的盟主。大约在14世纪,汉萨同盟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在那个时候,同盟在议会中拥有自己的席位,直到16世纪末期城市依然繁荣。 当市场上出现竞争对手以后,15世纪时一系列困难出现了,尽管汉萨同盟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努力维持自身的地位,但是它逐渐地衰落了。三十年战争(1618-1648)对于同盟是致命的打击。 尽管在第二次大战期间城市遭到破坏,经过一系列的修复和改进工作,吕贝克汉萨同盟城市仍然保持了15至16世纪宏伟的贵族住宅街道景色,具有历史价值的地区位于特拉沃(Trave)河的北岸。这些建筑包括著名的砖门和盐楼,这是汉萨同盟强大的见证。古老的城市中心仍然保持着1942年轰炸的痕迹。作为一个整体,城市在它的结构和它的转石色彩上是和谐的。尽管在战争中摧毁了部分建筑,吕贝克依然是一处中世纪建筑的宝库,并被列入世界目录。两个属于吕贝克城建立时期的纵向的轴心穿越城市,水路环绕着城市。大型公共广场镶嵌有市场和大教堂,也容纳了古老的市政厅,各式各样的宽阔的街道,它们通常是曲折的,形成网络环绕着广场,从一个街区穿越另一个街区。1173年亨利开始着手兴建了北欧最大砖石质教堂-吕贝克教堂。圣马丽和圣彼得教堂也于同期开始兴建。吕贝克城不仅在亨利的引导下奠定老城规模,而且时至今日,仍保持了原来的风姿,每一个走在吕贝克城的人都确实在踏着上千年的古道。 吕贝克城由于是历史最可信的见证区,它被总结为“汉萨同盟和它在海上商业历史上具有国际重要地位”。
德国的维尔茨堡宫、宫廷花园和广场 这座德国最大最漂亮最奢华浮夸的宫殿,是在两位先后继位的王室大主教的资助下兴建的。由一批以诺伊曼为首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油漆师、雕刻家和泥水匠共同建造的。四周围绕着美丽的花园。    维尔茨堡宫、宫廷花园和广场位于法兰克福和纽伦堡之间的河谷盆地里,四周山峦起伏。维尔茨堡城是座千年古城,最初的宗教中心,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发展成为繁荣的手工业城市。自从1803年以来一直处在巴伐利亚州的管辖之下,它以和谐的对称之美而著称,是德国南部巴洛克时期最为宏伟精美的建筑。凡到过这里的人,无不为它气势恢宏的设计所深深地感染和震撼。主教宫殿前面饰以浅黄色的沙石;站在排列整齐的豪华的房间里,美丽的花园、宽大的楼梯以及富丽堂皇的中央大厅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丰富的雕饰,整体巍巍壮观,而每一部分又是及其精美纤细。  德国曾是一个极其信奉宗教的公国,而维尔茨堡宫、宫廷花园和广场作为其时的政府所在地,不仅吸收了当时在德意志南部占主流地位的巴洛克艺术和建筑风格的精华,而且也融入了纪念顺博恩家族的历史意义。顺博恩家族在巴洛克时期产生了无数的主教。1720年,来自顺博恩家族的约翰恩 . 菲利浦. 弗朗茨在此打下了地基,并委托一个名叫诺伊曼的建筑师全权负责设计和施工。诺伊曼在这之前曾博得了该建筑订约人(即约翰恩 . 菲利浦. 弗朗茨)的叔叔--美因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部城市,莱茵兰-法耳次州首府)选帝侯(德国有权选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诸侯)和约翰恩 . 菲利浦的兄弟--维也纳(奥地利首都)副长官的青睐;最后诺伊曼不仅将二者各自的主建筑师纳为旗下,而且还聘请到了两位享誉巴黎的法国宫廷建筑师。其中约翰恩 . 菲利浦兄弟的建筑师卡尔负责该建筑内部的设计并于1729年正式着手规划,为了使维尔茨堡宫、宫廷花园和广场呈现典型的欧洲风情,他找来了一大批维也纳、意大利、哈普斯堡低地(比利时)的艺术家。  在那些外表几乎千篇一律的房间中脱颖而出的是一个改造过的带镜子的橱柜和大理石制成的小礼拜堂,它们是那样独具匠心,与众不同,以至于人们见后总是过目不忘。整个宫殿竣工于1744年,8年后,来自威尼斯的泰波罗创作了大厅中的壁画,这幅悬挂在楼梯上的巨大壁画,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天花板油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