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潜艇 纳兰潜艇
关注数: 127 粉丝数: 1,162 发帖数: 27,058 关注贴吧数: 69
【立帖预言】我猜测缥缈姐依露凯诺的姐姐是芙洛洁丝。 我猜测:缥缈姐依露凯诺的姐姐是芙洛洁丝。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勒比卢和威尔逊的剧情已经演绎了接近一年了。从《影之诗》以往的主线剧情来看,尽管有写得好的,也有写得不好的,但总体上《影之诗》主线是大体遵循“公平原则”的,即:反转要素事先充分交代,决定主线走向的关键人物(无论是反派还是救场者)前期都会充分交代。 缥缈姐这一支剧情线明显决定主线走向。但是目前看来,缥缈姐剧情线和勒比卢另四位主角(巴隆、巴妮、麦哲、圣里奈)的剧情线关联性不很强。种种铺垫的迹象来看,缥缈姐的姐姐能力超群,其身份和死因是后期剧情展开的要点。现在我们知道,勒比卢和威尔逊都是能通过轮回而实现不断复活的。 复活哥击败缥缈姐前激怒她的话中,缥缈姐的姐姐的名字是被黑框遮住的。结合这两点,不难推测,缥缈姐的姐姐的名字是不能让玩家事先得知的。 再考虑到《影之诗》主线一直以来遵循公平原则,因此我认为: 缥缈姐的姐姐事先已经登场露面过了。 再看剩下的勒比卢角色,谁符合条件呢? 女泰坦娜哈特的年龄是已知的,她是创世者,她的年龄和勒比卢年龄一致;予以排除。 亚里莎这种异世界的人直接排除。 圣里奈身世清楚,排除。 圣里奈教堂的老阿姨,形迹可疑。她的年龄不对,说话口吻不对;目前认为,她很可能是管理者涅克萨斯在现实中的伪装形象;不予考虑。 威尔沙存在于勒比卢之后,剧情交代得很明白;因此年龄上排除掉威尔沙众人。 剩下两个候选,一是巴妮,一是芙洛洁丝。 巴妮学了巴隆的混淆容貌的魔法,她的外貌不可被辨别。缥缈姐又没有记忆。但是,巴妮的魔法来源、类型交代得狠清楚。巴妮的法术还得向巴隆去学。这和缥缈姐的姐姐的强大法术这一条件相悖。法术的类型也很不同。 所以,只剩下了芙洛洁丝了。芙洛洁丝这个守护者年龄不明,但是外貌看起来也就二十来岁,和缥缈姐的姐姐死亡时的年龄相当。芙洛洁丝魔法强大,有目共睹,但是来源不明。 再看她俩的对话:缥缈姐没有记忆,因此她对芙洛洁丝没印象,这很正常。 关键看芙洛洁丝的谜语人台词:这句话看上去啥也没说,但其实“有没有被赋予什么意义了”这是变相在承认。她的意思是:按理我认得你,你不认得我。但是,我和你算不算“见过面”还得取决于怎么评判其他的一些条件。 然后后面一句,看上去是否认。但是芙洛洁丝前半句话又给了限制条件“依你所说的意思”。因此,她表达的意思是:我们没有见过这个观点是缥缈姐你自己的理解;你既然这么理解,我就姑且迁就着你来。 ——这是典型的误导手法: B把A的意思转述一遍,说给A听,B自己不发表观点。A接受B的话,并误以为B也是这个意思。由于读者、观众、玩家代入的是A的视角,因此A接受了B的话,读者、观众、玩家很容易也跟着A去接受,继而被带进误导的沟里。无论哪个角度看,缥缈姐的姐姐如果是已登场人物,最可能的身份就是芙洛洁丝。
按印度在洞朗的逻辑,巴基斯坦可邀请第三国出兵印控克什米尔 昨天看到一则转载的印度评论,说中国哪个社科院的专家提出:若按印度在洞朗的逻辑,那么巴基斯坦如果邀请,第三国军队就能任意进入克什米尔,包括印控克什米尔。 我认为这可能是中国在现在情况下比较有效的应对措施。印度在洞朗死活不退,现在给出的借口是这地方是中国和不丹争议区。中不在洞朗是否争议,在哪里争议我们先不管,若按照印度的逻辑,巴基斯坦也可以用类似的逻辑,邀请第三国出兵克什米尔,包括印控克什米尔。 具体措施: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把边境冲突闹大。印度若不还手,则学印度在藏南的逐步蚕食方法一点点推进实控线;按照印度的秉性,他很快就会还手的,只要印度还手还狠了,巴基斯坦就邀请中国进入克什米尔。中国按照印度关于洞朗的“第三国争端,不能坐视不管”的逻辑进入克什米尔。 别的不说,至少让印度把04年吞并的锡亚琴冰川给吐出来,也省得它未来还想觊觎根本没有争议的喀拉昆仑走廊。(印度一直声称中印边界还包括“最西端”,即喀拉昆仑走廊;但是当年印度和这一走廊不接壤;怎么办呢,于是04年印度攻打巴基斯坦,并打下了锡亚琴冰川,这样,印度就和新疆的喀拉昆仑走廊接壤了,未来他就存在机会,把中国这一走廊也变成“争议地区”了。)
当前版本苦痛红莲深渊带山吹奶还是圣女奶的探讨:防瞬移大盾 练到SS级的肝帝大佬可以无视我。我只是当前版本的苦痛红莲升降机。 本人76级山吹和74级圣女,在苦痛24层强袭面前都得瞬间被双杀。 这里只根据我和我所在两个群里目前的情况,探讨一下深渊用山吹奶还是圣女奶的问题,并发表我之所以选山吹奶的原因和心得:不带山吹盾就特别容易被瞬移大盾的盾击击晕。 山吹盾虽然在当前版本深渊基本是挨一下就破盾,但是我依然坚持用山吹而不是圣女当奶,主要原因就是这两个: 1. 山吹盾可以防棺材,特别是强击词缀棺材激光炮连击的前几下。没带山吹,挨棺材一下激光炮就得吃全套,挨一下强击棺材激光炮就等于死。山吹盾在被棺材激光破盾前,至少你有足够的反应、逃跑时间。 2. 瞬移大盾的带击晕效果的瞬移挥盾。 这里分析一下后者: 大盾瞬移后可能接两种招式,一招撤盾猛砍,伤害高但前摇大速度慢破绽多,容易躲;一招横盾盾击,这招带击晕,零帧出招,极为难躲,但是这招伤害低,它之所以会死人是因为它能晕人。 带圣女作奶的话,因为没有山吹盾,大盾瞬移后接横盾盾击这招,擦到就中,中了就一定被晕。然后被晕的两三秒里,泰坦捶地、棺材激光、火弓核弹、镰刀横扫、火球投石接踵而至连一套,你就是再肉也得死。 带山吹作奶的话,山吹盾虽然在当前版本深渊,经不起泰坦一拳火弓一剑,挨一下就破,但至少能防住大盾瞬移后无前摇接带晕人的横盾盾击这招。 棺材板视线外远程激光和大盾团战时瞬移零帧接横盾盾击晕人,是当前深渊大概率的致死因素。带山吹可以有效防备这两者。 综上,应该即使眼下版本,深渊我依然建议带山吹而不是圣女。
自己的B站号抽出布姐,看看布姐带1级号能走多远 去年12月用自己的B站号注册了FGO,然后发现贴吧大量的人初始将好多石头也好多,我的号没石头。然后知道石头号这一茬,于是就用初始石头号。 前天把剩下四个十连抽了,运气不错布姐出货了(根据人品守恒,前面杰克池和师匠池败掉的人品也是时候补回来了)。然后不知怎么心血来潮想起了那个已被弃用的B站号,登上去一看送的石头加起来也有110了,就抽了一发十连,结果居然也出了布姐。 说起来虽然大号英灵给力,练度也起来了,不过B站号毕竟是本人注册的,登录名也不是石头号那样的无序字母。当然,B站号活动都没参加,等级为1,练度为0,金卡将就布姐和飞哥。 忽然想把B站号也养一点起来,到时候遇到稀有英灵大号抽不到,可以B站号试试运气。同样想试试光靠这两张金卡带一堆闲鱼卡,从1级开始抱大号的大腿,究竟能走多远。 因此求教:接下来几个活动,这个B站小号建议抽什么池子,然后组什么队伍呢? 目前的想法: B站号主练:凯撒、布姐、绿茶、吕布。飞哥不练,骑杀术先缓一缓不练。 情人节活动拿近100石头,15左右的呼符,抽C狐+尼禄池子或抽杰克+尼禄池子。不知这样如何? 还是说有更好组队/抽池建议?或者小号就一直练闲鱼将,攒个几百石头抽黑贞OR黑狗?
评击败《献给虚无的供物》的法庭派作品《缀花的尸体》 《缀花的尸体》一书,1962年击败了日本四大奇书里口碑相对最高、问题相对最少、本格粉丝相对更喜的《献给虚无的供物》,拿下那一年的江户川乱步奖。这本书拿了乱步奖,还击败这等奇书,不过豆瓣评分只有5.7分,低得令人吃惊。现在读完,简单评论一下。 此书不同于传统法庭派,传统法庭派,一般主角是律师。接到冤案,律师或法庭凭借逻辑推理,和找漏洞能力,或是律师当做本格侦探来使,进行各种实地调查,取得证据,在法庭上一方面破解检方证据链的漏洞,一方面构建真正凶手的作案手法来洗冤案。这本书主角是检察官;主题是把一个动机不是很明确,部分事实不是很清楚,被告拥有不在场证明的案子,树立起来,证实其证据,清晰其事实,证伪其不在场证明,形成能立足于法庭的证据链,然后在法庭上和擅长找漏洞的辩护律师交锋。此书书名“缀花的尸体”,现场在尸体旁的花,是检方指证被告最有力的证据,其上有着被告人的指纹和毛发,然后被告和辩护方也针对此项证据,提出的相应辩护词。 读者,特别是本格粉们势必抱着很高期待来看此书风采。怎奈此书一来是法庭派,二来没有诡计和奎因式推理(都是立足于法庭之推理)。最最关键一条,本格读者读惯了诸如《啤酒谋杀案》、《沉睡的谋杀案》、《犹大之窗》模样的铁证下洗冤案的故事,然而此作恰恰不是这样,比如,辩方并非用举证真凶或举证其他手法来洗案子;还有那个结局更让本格粉恨得牙痒痒。很多本格粉对击败《献给虚无的供物》的不甘怨念,由此极可能进一步加深。 这本书的最终结局,是另一个极招本格粉恼火(至少令其不爽)的原因,当然一提势必泄底。我只能说,这是让很多固执于传统侦探缉凶模式的本格推理迷难容忍的一种结局。 接着分析一下我个人认为此书击败《献给虚无的供物》的原因。 其一,《献给虚无的供物》参选乱步奖的时候,尚未完稿,它只是写完第二章时候的半成品。各位可设想,若虚无一书,只有前两章,此书是否还是奇书,精彩度是否还能那么高?何况虚无一书缺点也是极为明显,决定性一条,虚无的推理,很多充斥着臆测,逻辑难以说圆,篇幅虽长内容虽多,和古典派巅峰作品相比,质量和严谨性明显差一截;更遑论立足法庭。而这个恰恰是《缀花的尸体》的强项,后者的调查期间、法庭上、休庭期间的推理分析,都立足于事实,条理清楚,逻辑分明,现实法院上完全站得住;而且后期发现,即使这样丝丝相扣的证据链,辩护律师依然有策略,采取同样条理清晰、逻辑分明的辩护词进行反击。而恰恰,1962年是本格派没落,社会派强势崛起的年代,评委选完整而立足现实的《缀花的尸体》,放弃不完整而如书名那样宛如空中楼阁的半部《献给虚无的供物》,我认为并不奇怪。 当然,《缀花的尸体》一书的确缺点不少,譬如,我和传统本格粉们一样期待能有个意外性较强的结局,然而它没有这类结局。我和传统本格粉一样期待布置过的那个缀花的现场能有全新而华丽的解释,然而它也没有;作为法庭派,它也没有本格诡计,更不用说现在读者被养高档的口味,是要看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诡计才会较好。还有就是,结局的的确确让人不怎么痛快。 综上,理解并认可此书62年击败虚无,不过对纯本格粉,特别是诡计向,意外性向的本格粉,我不推荐此书。
【东野圭吾】东野早年暴雪山庄作《雪地杀机》大陆不出原因猜测 本评论不泄底,未看可入。 东野圭吾早年写过很多本格推理小说,也写过几本暴风雪山庄推理,比如《白马山庄》、《假面山庄》,还有就是这本相对口碑更好的《雪地杀机》。《雪地杀机》大陆一直不引进,原因不明。个人过去猜测,可能是前两者大陆都出版了,但销量和口碑一般般,因此同种风格的《雪地杀机》也不引进了;不过读完之后,我有另外一种观点:因为《雪地杀机》作品的缺陷(而且不幸的是,它的缺陷是东野圭吾巅峰期作品的最大优点,也是东野粉粉东野的主因之一),它的销量可能不能保证。 这本书的内容提要一句话就能概括:七个怀抱明星梦的青年男女,被邀集到一个雪庄里排演剧本,然后陆续发生谋杀案的故事。 这本书看完,总体上是失望的。倒不是本格层次的问题,本格做得真的不错,思路清晰,分析有条不紊,并且推理的长短和通俗性拿捏得非常好。问题出在写法上。这书丝毫看不出它是出自东野圭吾之笔,故事前期、中期都毫无亮点。开场七个人物依次出场说话,但是他们谁是谁,各长啥样,都看不出来;人物苍白的程度令人吃惊,连一向被人诟病的早年卡尔和奎因,这方面都要比东野圭吾这部早期作品好一点。故事写得像流水账,严重依赖于对话来推动故事和塑造人物。第一章没几页就完结了,然后开场就把无人生还、Y的悲剧这种推理小说放在书柜上,并让所有登场人物都看到。之后第一天第二个场景,就有人物提出“依据设定,我们几个人之中应该有谁被杀吧?”。flag早早立起,但立得太低端,特别是连邀请者在内的七个人形象都没树立过,甚至都没让读者知道谁是主角(《无人生还》好歹还是有准主角的,前期就能感觉出女教师和冒险家阿加莎是偏多笔墨重点写的),给人的印象是这些人物都是为了被杀而生,为了被杀而被赋予一个个的代码。 之后一章起开始轮流切换不同人的视角来记述故事。不过,东野圭吾大概是希望借助第一人称的心理描写之便利,来塑造人物,介绍背景、营造冲突,可惜我认为他这里做得不成功。原因我以为是他的心理描写巨细无遗,但没有侧重点,没有取舍,没有规划;简言之,漫无目的写。而偏偏,他又不是意识流,他想让笔下人物思考得有条不紊、思路清晰。 既然不是意识流,那笔下人物在想什么,哪些要写哪些不要写哪些一笔带过,就得规划好;可是东野没做到。 --------分割线下举一段例子--------- “由梨江小姐为何当演员呢?”我若无其事的叫出她的名字。虽是第一次,但她若未露出不快的神情,将是一大收获了。 “这是我从小的梦想。家父喜爱戏剧和音乐剧,我也常被带去观赏,不知不觉间开始想到要让自己也站在那华丽的舞台上。”她眼中闪动光辉,回答。 这是常有之事,不过,大概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富家千金想当演员吧。 -------分割线-------- 以上是第一天第二场,元村是富家千金小姐这个信息,是久我视角下的第一人称心理描写下赋予她的标签。之前有两章的内容,元村小姐也曾数次有表现、说话的机会,但是东野圭吾没能让人感觉得到这位富家小姐的气场和光环。 在比如第一天的第三场游戏室内: --------分割线下举一段例子--------- 久我和幸出去后,隔了一会儿,中西贵子边坐在撞球台台缘,边说:“他还算不错,容貌差强人意,身材也过得去,如果再高个五公分,就更没话说了。” “可是,我不太会应付这种人,城府很深,也不知道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笠原温子摇摇头,说。 “但,他本来并非我们剧团里的人,会这样也是没办法的事。” -------分割线-------- 这回借助另一个人之口,给久我贴了“城府很深,想法很难琢磨”的标签,但之前久我两节的第一人称心理活动的段子,还有更早时候的描写,并没有让读者感觉得到久我是这种人。 作者说这个人物是啥就是啥,说他是马他就绝不能是鹿。这个后果就是让读者进一步认为,书中各个人物生下来就是为了被杀掉。 接下来说下一个致命缺点: 这些人物的对话内容,翻来覆去就是推理剧、推理、破案、杀人;即使聊到和他们的本业——演戏相关的演员话题,也是草草率率提两句,然后或扯开到推理杀人方向去,或本来就源自推理相关话题。问题是,这在现实中正常吗?七个年轻人,有几个还是同一社团认识的,翻来覆去聊杀人聊推理,聊死人之后我怎么怎么害怕,聊谁谁可不可能是凶手。这好奇怪、好假是吧?正常情况下,应该聊聊彼此都有兴趣的话题,性格爱炫耀的人会高谈阔论自己过往的经历,性格偏激的会骂几句时运、点评几句时事才对是吧? 这本书的梗做得很不错,可以看得出作者用心在布置这个局。不过70年代一位拿过日本推协奖的作家用过一个类似的暴风雪山庄设定,后者做得更极端,而且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矛盾冲突写得更为出色。 因此,东野圭吾本作只能判二流下。东野圭吾巅峰期最引以为傲的优点,在本作里反而都是他的软肋。
第44期读书交流会夏树静子《量刑》全方位讨论(前十楼不泄) 一楼献给本月初去世的夏树静子女士。 第44期交流会第一本讨论书目为泄底区的《蒸发》,第二本讨论书目为非泄底区的《量刑》,除了讨论和纪念之外,也算是普及一下夏树静子非本格作品、日系法庭派作品和全知视角作品。 过去说起法庭派推理小说推荐,吧里多数的反映就是梅森探案+《犹大之窗》(有较多法庭辩论环节)+《七个证人》(仿法庭派的询问及推理)。不过梅森探案年代太早,作品也不好推荐(没有拔尖的神作),犹大和七证,本质一个是本格密室,一个是本格孤岛。再其他的法庭派作品,迈克尔-康奈利写过几本,最近新星出版的高木彬光《破戒审判》(我前年在吧里推荐过的《破戒裁判》)算一本。再接下来,恐怕除了阅读量非常高的读者之外,多数吧友只能推荐冷门作了。 法庭派多见于欧美,日系相对少一些,而吧里目前是日系党居多数。因此,本期夏树静子专题交流会的非泄底板块,就主要推荐和讨论她这部法庭派作品《量刑》。 说起全知视角(就是上帝视角,每个人的背景和心理活动,站在神视角上的读者,全部清清楚楚),或许并不陌生,巴尔扎克等大文豪很喜欢用这招写小说。不过全知视角对侦探小说而言,是矛盾的,这将导致作品没有悬念。因此过去吧里包括我在内的人曾询问全知视角的推理小说,竟然问不出个所以然来。《量刑》算是我看的第一部全知视角推理小说。被告、被告同伙、检察官、辩方律师、法官、法官家属的想法和立场,全部公平地交代给了读者,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比诺克斯十诫都要公平得多。
第四十四期读书交流会:夏树静子《蒸发》全方位讨论 《蒸发》是夏树静子的本格派代表作。夏树静子凭借此作,和森村诚一的《腐蚀的构造》并列72年推理协会奖。这部作品是极为少见的长篇空中密室蒸发谜面,而且给出了很合理、很现实、可行性不错的解答。曾有本格粉过去提过抱怨,抱怨“天上谜团地上解答”,这个理由,甚至导致当年此书在豆瓣的分数一度低于7分。不过我认为这种苛求属于“既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空中密室、空中蒸发的长篇,能出版并有点名气的,数来数去不会超过5本。如果真要把空中密室蒸发写出个天上谜团、天上解答,那恐怕只能走科幻路线或架空路线了。 此外,蒸发除了一个本格诡计之外,还有好几个方面,是做到顶尖水准的。举两个例子:比如第二个案子的不在场证明的破解过程,比如全书的误导手段,比如“受害者设下包括主诡计在内的全盘阴谋,被加害者反手利用来戕害自己”这种布局架构。 相信吧友们大部分都是在过去一两年甚至更早就读完这部作品了,估计很多人像我一样,不拿出书来,估计只能记得一个空中密室及其解法,再记得一个受害者作茧自缚、自掘坟墓的布局,剩下的细节,拿到书后才能逐一回忆起来。 因而在二楼起,我将用简明的文字,把蒸发的大致剧情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一遍,以供大家回忆以及讨论时方便。
问个关于邮册品牌的低端问题(过去曾因此撕过很多厂铭、色标) 我家之前一直都是用北方册,后期编年是总公司册。 近期柜子快满了,考虑是否弄个集邮册把年册换掉。这时候发现原来集邮册也有那么多类型。 高端进口册目前没有计划买。搜了搜帖子,讨论得比较多是PCCB、殷氏,但不少人说这两个册子是塑料,容易吸尘,不如纸质的。我在浙江绍兴,全国空气倒数第九,经常雾霾,感觉会不会有影响? 北方册的问题是: 1.护膜容易掉下来。 2.我还有少许是带边的票以及个别四方连票,会露在外面(大概十四五年前,我因这个原因撕掉了很多版边、色标、厂铭,印象中可能还撕过四方连;当然那时候小,也没网络,不懂)。 3. 有两本礼品册的硬纸已经泛黄,出斑了。北方册的纸虽然比礼品册的纸好得多,不过我还是担心会不会也泛黄生斑。 4. 占地方。最初是因为这个问题才来贴吧搜关于集邮册问题的帖子的。 PCCB、殷氏的问题是: 1. 塑料,吸尘,而绍兴雾霾多。 2. 好几个帖子说,塑料册摩擦后对邮票影响更大。当然,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不大,贵点的邮票会套护邮袋。 3. 价格贵。PCCB还好,如果殷氏,买一本的钱够买7本北方册空册了。 目前想问: 是否有必要把全部年册换成殷氏或PCCB?或者仅88年前用殷氏或PCCB?或者不用换? 如果用,一本40面的册子,大概能放几年的年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