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潜艇 纳兰潜艇
关注数: 127 粉丝数: 1,162 发帖数: 27,058 关注贴吧数: 69
读完《班森杀人事件》所学到的二三事(不泄) 《班森杀人事件》已经读完。感觉比10年所看的《主教杀人事件》要好一些。 这本书读下来主要感悟到两个东西: 1. 范达因虽然和奎因同时代同国籍且都以逻辑推理和公平竞赛标榜,但他的推理和奎因是两个路子。菲洛万斯的推理不似奎因大段大段,严谨性和全面性也逊色,但菲洛万斯的推理目的性非常强,一旦做出,必然能对主线剧情走向起到决定性作用。奎因的推理往往有很多并不能具备这样的功效。 2. 范达因其实擅长灌水,而他比其他擅长灌水的推理作家更高明的是,他能写得让人不觉得他是在灌水。比如分析身高那一章推理和技术鉴定,本质上,一页纸就能提纲掣领地交割清楚的,范达因硬是写成一章。但是读下来丝毫看不出灌水的痕迹。他不但拉长了篇幅,而且把很容易弄枯燥的技术鉴定写通俗了,写得不枯燥了。——这是他比奎因优秀之处。 这本书最大的过人之处是误导。菲洛万斯的推理其实并不怎么多,但放的位置都能把其制造的效果最大化。反正读到后面你们会体验到这个侦探是怎么耍弄读者并且耍完之后还让你不得不承认他有理。 《班森》打个五项全能的话,情节大概73-75分档,不快不慢,比奎因略紧凑。诡计给65-68分档,基础不在场证明,不够新,但是考虑年代问题,算是合格以上。误导和意外性给85-88分档,这本做得算是古典本格作品里相当狡猾的。推理给75-78分档,虽然力度和精彩性不如奎因的国民系列、悲剧系列,但目的性和条理性胜过后者。人物塑造和文笔给72分档,这一项虽然是范达因、奎因这一派作品的先天通病,所幸班森相对轻一些,马克汉、菲洛万斯以及某两大重要嫌疑人的塑造很给力,文字也流畅通俗,灌水很高明。 总体375分左右的样子吧。这个总分是二流上的评价。不过要考虑进范达因这个流派天生偏科的硬伤,所以这本书我给的结论是一流下。——值得看,但期待不必太高。
连环杀手脱逃开局与最强行贿案——评康奈利《回声公园》(无泄) 《回声公园》看完后第一个感觉就是设局者太厉害了。没想到这种题材,这种开场的故事(连环杀手被抓认罪后杀狱警脱逃)还能制造那么强的悬念和逆转。 1993年,少女玛丽惨遭虐杀。这是回声公园杀手用同样的手段杀死的第三人。杀手冒充目击者打给电话,本来如果接电话的值班员警觉,是可能查到这个电话的蛛丝马迹的,但当时年轻的博斯和其搭档埃德加因经验不足,没有细查,只是做了笔记。之后13年,杀手连斩9人。2006年时一次偶尔令回声公园杀手意外落网。 凶手提议,他将承认包括玛丽在内的另外多起警方没有头绪的谋杀案的线索和藏尸地点,来换取免除死刑。检察官决定同意这个交易,博斯虽然极为反对,却无可奈何。 已经从一线退下来的博斯此时才发现,13年前如果不偷懒,对那个电话认真查到底,是能够发现凶手冒名的痕迹的。而且之后调到悬案组后,博斯不曾放弃对玛丽案的追查,只是他上了凶手的当,一直往错误的方向走了很远。博斯对自己早年的疏忽深深自责,对之后一直被真凶的诡计愚弄而愤怒。 ——以上是《回声公园》的“序章”的内容。而第一章中,这个杀手在狱警、检察院官员、律师以及悬案组的博斯等人,还有一架直升飞机的重重监视下指认玛丽的埋尸地。但是,没有人能料到,杀手居然在这种情况下,忽然发难,利用爬梯子暂时解开手铐的机会,袭击、夺枪,然后硬是凭借好身手杀出一条血路逃脱。 根据阅读推理小说,尤其是警察程序小说的经验,这么情况下杀手能夺枪逃走,并且逃跑后警方一时半会儿居然搜捕不到,那么显然,监视他的十多个人里面,一定有内应,事先告诉他计划并筹备好逃脱路线。博斯等人自然也头一个想到这点,于是这个匪夷所思的开局之后,故事进入了“有限的空间、有限的嫌疑人”的仿古典侦破模式:博斯逐个怀疑羁押犯人的刑警、狱警、检察官,但这些人一个接一个被证明没有嫌疑或没有动机。律师嫌疑倒是很大;但是,书中,前期博斯动不了他,书外,读者一般会奉行“最像凶手的人往往不是凶手,最像帮凶的人往往不是帮凶”的定律排除他。当然,说句题外话,究竟能不能这么武断地根据经验来排除律师,就请各位自行阅读自行推理吧,这书推理性在康奈利作品里算好的。 这本书另一大悬念就是,已经落网,并且认了那么多罪的杀手(这种杀手通常是单独作案型的),为什么还会有人甘愿冒大险搭救他?动机是什么,好处是什么?读的时候隐隐有点猜到,但笔者没有深入到底,所以看到结局还是多多少少吃了一惊。这个结局对动机的解答非常完美,基本上是能想得到的所有动机里面最为现实的一种。结局除了动机之外,某个BOSS的身份也有一定的冲击力。 这书除了可推理性强(警察程序及硬汉派小说里,这绝对是佼佼者),还有个厉害的就是某个经济犯罪辅助诡计。书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受贿案,到结局解谜时发现它居然是神来之笔,第一次在主题是连环杀手题材的推理小说里看到那么狡猾的行贿手段和那么冷僻的行贿动机。社会派或仿社会派作品里面见过不少讲经济犯罪的,比如《太阳黑点》、《死亡概率2/2》等,不过把行贿写到“诡计”这种层面,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至少目前就我的阅读量,它能算作“最强行贿诡计”,冲着这个亮点以及不俗的结局和逆转,还有可推理性,我建议大家看一看此书。 五项全能   情节&节奏:88   诡计&解答:85   推理&线索:85   误导&意外:85   文笔&人设:80 总分 结论:423 结论:二级神作 目前我所看过的康奈利作品里面,这一本的水平排在第四,仅次于《诗人》、《最后的郊狼》、《黑色回声》这三本。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