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山紫砂🌻 茶叶菩提88
黄龙山紫砂壶
关注数: 404 粉丝数: 240 发帖数: 2,756 关注贴吧数: 35
什么是紫砂界的“ 玩壶三宝 ”?玩壶三宝是多数藏壶、玩壶爱好 什么是紫砂界的“ 玩壶三宝 ”? 玩壶三宝是多数藏壶、玩壶爱好者必备的三把壶:供春、西施和石瓢。这三种器形非常经典、实用,于玩、于藏、于用均可。 供春壶明代器形属于花货,惟妙惟肖。西施壶和石瓢壶清代器形属于光货。几百年过去了,这三种器形至今仍受到广大壶迷的追捧和喜爱。无论是刚入道的还是资深藏家,都能从这三把壶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 供 春 供春壶“道法自然”形成了中国艺术含蓄,隐秀,意在言外和传神为主,形神兼备的特色。供春用写意的慧眼来看物象,用生动的造型激发情思,用质朴的气质创造意境,用精炼的手法追求达意。其艺术感染力超越了视觉,通过形和意直达心灵。 供春壶新颖精巧,文雅天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很精准地概括了供春壶的特色,令人如见其壶。其壶质地虽薄,但是非常坚实。 供春壶,不仅仅是形式的自由,更是因为它显示的人文精神。原始,朴实的外在形象那就是一种安静的、内敛的、富有“禅意”意境。 供春在追求一种融合,既保持作品强烈的造型自然感,同时又着力避免造型内容的空洞化,通过造型来引伸出造型以外的某些内涵,使供春壶承载超越视觉内容的精神意义,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成为文化与精神的共同载体。 西 施 说起西施,大家并不陌生,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其丰姿婀娜,貌美倾城,令人赞叹。在紫砂壶界,也有一壶称之为“西施”,其壶身圆润,截盖,短嘴,倒把,憨态可掬。 西施壶的壶身演绎着浣沙女丰满诱人的美乳,在浑如一体的截盖上方,红晕点缀的乳头,展现出少女般的至纯至清,樱桃小口是中国美女代表特征,用其做流嘴,即形象又实用。 在紫砂壶中的独特倒把,又寓意着美人长发飘逸的动感。西施壶的壶身又犹如那粉润圆秀的脸颊,樱桃小口般的流嘴微启欲说,截盖上高贵的发冠作为壶纽,更显得成熟与华贵。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紫砂艺人们通过对“西施”这个完美生动题材的分析与理解,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一把实用紫砂器勾勒成让人联想绵绵的千古情节。 石 瓢 宜兴紫砂壶,造型多变无穷,品种数以万计,在令人眩目的款式中,石瓢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且从古到今,长盛不衰。石瓢壶这种款型自产生以来。就受到欢迎,且长盛不衰。背后必有其艺术价值和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审美需求的成分。 简洁实用,这是实用美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有些紫砂作品虽然巧妙、精美。但过于繁琐,使得束之高阁,只能够用来欣赏,丧失了使用功能。这样的款型是无法流行的。而石瓢简洁、实用本身就是一重要的审美要素。 质朴典雅,质朴是与简单相合,但典雅却并非简单所能达到。只有将简单的成分加以巧妙地组合方能点石成金,形成雅趣。 刚劲中富于柔美。也是石瓢最大的特色,也是受壶友欢迎的最重要原因。 这三把壶选好了,对于提高紫砂壶鉴赏力有很大帮助。
紫砂壶泥料:黄中带红的就不是降坡泥?网上误传的黄中带红的就不 紫砂壶泥料:黄中带红的就不是降坡泥? 网上误传的黄中带红的就不是降坡,这都是传来传去,没有丝毫根据的。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红中带黄的降坡略优于黄中带红的降坡,这样会更合适些吧。 降坡泥矿区主要采自黄龙山与青龙山交接的一座小山坡上,属于浅标层矿质..降坡矿层属于”鸡窝”型,也就是形成的矿区不固定,这里一片突然那又冒出一片,呈散片壮分布,一般矿层从几厘米到二三十厘米厚。 一般开采的降坡分两个片区:一为靠近黄龙山面的,自然开出的矿色为红黄片状相间(因为黄龙山表石含有硫的成分故矿色一般为褐黄色)。二为接近青龙山面的,开挖的矿色为青红相间(因为青龙山表石以碳酸钙的方式存在的钙质较多故矿色一般为青色) ,总体而言与黄龙山靠近的泥质都优于接青龙山面的。 近青龙山面的降坡需经过精炼后才可成泥,否则容易产生灰爆(与前面所说的青龙山泥质有关)。就成色而言,黄龙山面的降坡略红,(大家所传的红中带黄);而青龙山面的略黄,(黄中带红),烧成温度非常宽,可以从低温1号半一直到高温3号半,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成色。 所以,有些人在误导说降坡泥是红中带黄的,而黄中带红的就不是降坡泥了,这是片面的,要根据矿层和温度来。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降坡泥要让其变红并不是特别困难,只需要将其矿层中红色矿质细心挑出单独锤炼便可。但这样的降坡从另一个角度看更为纯正更为珍贵了些。(毕竟更少了嘛,而且费料费时…)至于这样精挑后的泡茶效果对比,我还未仔细研究过,或许等待下回尝试后有了结论再与大家探讨下。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红色更显得富贵,更油润些
紫砂壶盖子碎了还能修补吗?壶盖碎了为什么老师不给配?在紫砂行 紫砂壶盖子碎了还能修补吗? 壶盖碎了为什么老师不给配? 在紫砂行业里有句话: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很多人可能不是很明白,既然茶壶盖是单独做好了再与壶身拼合在一块儿的,那为什么不能再单独做一个盖子呢? 首先,紫砂壶配盖最困难的是需要根据原壶的形、神、气来做。不是同一个制壶人的话,很难做到风格与赋意的统一。 其次,即使是同一个老师,配盖也并非是个容易事。 紫砂壶从生坯到烧成,要发生两次收缩:1、干燥收缩;2、烧制收缩。 在生坯阶段,壶盖就必须与壶身进行配合实验,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烧制过程中,壶盖壶身是盖在一起烧的,烧制时同时受力,一起收缩。这样烧制出来的茶壶才能正好。 如是单独配盖,就算制壶人手中有原泥料、原壶身,也是很困难。烧制过程窑温等不可控因素,会使单独烧制的壶盖,烧成后不仅仅大小不合,壶盖壶身也会存在色差,既不实用又不美观。 壶盖为什么说难配,这里分享一个大师顾景舟的补盖故事: 上海著名海派画家兼紫砂收藏家唐云藏有一把清末“日巅山馆”款的紫砂《汉铎壶》,但壶盖已失,于是求助于老友顾景舟为其配盖,顾景舟当仁不让一口答应。 他叫来两个制壶高手,自己亲自配泥,配好泥后,由另外两人先捶泥,捶泥要按顺序与方向,然后切割,一道程序也不能错,整整三天才把泥捶好 他们做了好多个试片,按高、中、低三种温度进窑烧制,如此反复折腾,不断尝试,开窑后,看何种温度的试片与《汉铎壶》的壶体色泽相符。然后顾大师亲自用捶好的泥制成汉铎壶的壶盖,按刚才泥色相符的温度进窑烧制,出窑后的壶盖与《汉铎壶》的壶体色泽和谐,转动灵活,妙手天成 。 可见配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何况当今世上还有几个顾景舟大师这样技艺高超的人呢? 壶盖碎了难道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别着急,除了重配,只要壶盖不是“粉身碎骨”,还是有修补办法的,可以参考以下两种修补方法。 1 锔补法 修补方法:用金刚钻打孔并安上打磨好的锔钉(金银等制作),使裂缝接合。 适用情况:壶价较高,有收藏价值,壶盖只有三两碎片。 修补效果:可继续使用,手艺出众的大师傅锔出来的壶,很可能赋予壶另一种艺术风格。 锔壶价格不菲,小小的裂缝,动辄几百元。除非很贵重很有收藏价值的紫砂壶,一般的壶不建议锔补。 2 金工法 修补方法:将破碎的壶盖粘好后,以金银对壶盖进行塑型补胎、包边,在接缝处用金粉进行绘画。 适用情况:壶价较高,具有收藏价值,盖口沿部破损(缺肉),碎成几瓣。 修补效果:画龙点睛,既美观又实用 此种方法跟锔补一样,修补后可正常使用,但同样价格较高,不适合一般日用壶盖修补。
紫砂壶,是不是一把一把制作的?同一个作者制作过几件相同的紫砂 紫砂壶,是不是一把一把制作的? 同一个作者制作过几件相同的紫砂壶,是正常的,即使器形、纹饰有局部性的细小差异,也是正常的。这与紫砂壶制作工艺有关。原来紫砂壶的制作并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把一把地制作,而是同一种壶式同时制作五六把。这种制坯方式,用宜兴艺人的话来说是“一市”“一市”地做。在紫砂壶制作过程中,为了各个工序衔接的方便,总是同一款式的作品同时制作4件或6件,行话叫做“一市”。“市”是行话,相当于“一次订单”的意思。 为什么要这样呢? 原因是紫砂壶坯的制作是手工操作,从打泥片、裁切泥料,每做一道工序就要换一次相应的工具,如果每种壶式每次只做一把,因要频繁地更换工具,做壶的效率就大大降低了;何况,在壶坯干燥、烧成过程中还可能会有残损出现。“一市”制作几把壶,就可以保证起码有一把壶的做工、火候都好的。所以,紫砂艺人形成了每做一种壶式必定要同时做好几把的生产习惯。当然,每“一市”要做多少把,与个人习惯和出手的快慢有关。 由于同一壶式每“市”要制作多件,所用的泥料也是相同,不会有太多的差别;但也因为紫砂壶是用手工制作,同一“市”的紫砂壶尽管十分相像,仍会有微小的差别。 另外,一个名艺人创出一种新壶式,也不可能只做“一市”,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求购,所以,精品紫砂壶一般不会只有一件,除非制壶者只做一件。
紫砂壶的宜茶特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紫砂壶的宜茶特性1.宜兴 紫砂壶的宜茶特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紫砂壶的宜茶特性 1.宜兴紫砂壶“千度成陶”,壶中有非常多呈回旋状的双向循环的气孔,好的紫砂壶能达到百分之五十的气孔率。这是能沏好茶的一大重要的原因。 2.比起金银铜锡一类的金属器皿来,宜兴紫砂壶不含有任何金属杂味。 3.宜兴紫砂壶胎体较厚实,一旦注入开水,不会有烫手的顾虑,冬日,热水也不会很快冷却,这一点尤其能使茶沏得更香。 4.紫砂壶另一鲜为人知的特点是:置于屋中,用它盛水会冬暖夏凉,软化水质,几乎是一口微型的井。 5.紫砂壶还能使水质净化,一般我们不倡导喝隔夜茶,可是宜兴紫砂壶盛了茶水,即使盛夏,到了第二天不仅不馊,还可以饮用。据科学研究发现,宜兴紫砂壶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实验:高档绿茶3~5克,用—把泥料好的宜兴紫砂壶,和用路边摊贩处买来的泥料差的低档壶,以同样的水,同样的手法沏泡,经过一晚放置,第二天清晨观察壶中的茶汤,泥料好的壶里倒出的茶汤汤色清纯,人口依然有茶香,而泥料差的壶中的茶汤汤色浑浊,并且有异味。 有位多年经营碧螺春的茶叶老板,开始习惯了用玻璃器皿沏泡碧螺春,以便让客人观看碧螺春风姿绰约的茶舞。后来,他尝试用紫砂壶沏泡碧螺春后,发现茶汤不仅滋味更醇更香,而且比玻璃器皿多一泡香味(即玻璃器第三泡茶水的香气就会明显下降,而以紫砂壶沏泡,第三泡依然有与第二泡近似的香气。) 郑板桥、张岱、李渔,乃至近代无数文人、书画家都对宜兴紫砂壶情有独钟,除了为其拙朴敦厚的美感所陶醉,也由于他们深知宜兴壶沏出的茶的香更浓、味更醇,且出茶率高,如果养护得当,沏茶味道会更佳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