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宅梦 星空宅梦
C少永远的管家,星之人NO.12
关注数: 163 粉丝数: 1,277 发帖数: 43,896 关注贴吧数: 130
【星空的美食报告】第一期.四叶甜品屋 许久不见的朋友别来无恙 初次见面的朋友请多关照 星空所在之处四海为家,大家好我是朝向星空的望远镜,梦想大门的引路人,我是星空宅梦。 有人纳闷我的出场率这么低是不是现充了,在这里我回答,我无论在三次元还是二次元世界的现实从来都很充实,不出现只是因为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故事罢了。还有人问我是不是回国了,我想说,我变卖了一地节操才换来日本留学的机会,干不出一番事业我还真没脸回去。所以只要我还没成为什么大人物你们能看到我我一般就都在日本。 最近补了一下姬友推荐的食戟的索玛酱……啊不,创真,嗯?哦对,春药之灵……反正懂的人知道我在指什么的。对作品本身并不是很沉迷,但是勾起了我对美食的爱好,要知道我在日本的大学一年级的地域学就是交了一份美食报告拿了优评,最开始选择打工的时候也考虑过美食报告……但是到底还是对自己没有自信,就不了了之了。既然心血来潮,又临近考试总想做点什么事情逃避游戏和学习……顺便告诉一下还记得我的各位我还在现世苟活着……这样的心情,决定开始这个系列。 因为是第一期,废话比较多,但是还是需要提一下,大部分店面都在日本,就算很感兴趣,第二天下楼就能吃到一样的东西的概率还是很低的,所以仅供参考。但是现在日本已经不再像当年那么遥不可及般的神秘,所以这个时代的这种帖子意外的有他的实用性也说不定?如果能成为你旅行的一个选择,那我真是三生有幸。
今日反思:男女有别的赏析思维模式 今日看完《小时代》的拔萃,对将其剖析得头头是道,充满了理性批判的讲解员表示赞不绝口。但是又看许多女粉丝们都各种表示“单身狗不懂浪漫”。 于是回忆之前和一位理系的学霸女生一起看某少女漫的事。 说实话,我并不是那么反感少女漫,硬要看的话我也是能找到一些乐子的。比如一些单调的剧情发展啦,狗血得可以预测到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的超级老套但是每个少女漫都会有的桥段,再展开联想类似的作品都是哪些来表达自己的学识渊博啦……然后再用自己学过的一些编剧的知识从上帝视角理性剖析这部少女漫的优劣点来评价这是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因为一起看的虽然是女生,但是是一位理系学霸,我曾以为自己能那么充满智慧地赏析一定也能得到她的赞许,可惜我错了。“为什么我沉浸在故事的气氛中,与故事中的主角感到共鸣的时候要听你那些煞风景的吐槽?”看来男女的思维确实有大方向上的差别,并非是文理科生的思维差距。 也许当她再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只感叹我没情调,不懂欣赏,但是我回想起来就会有这么多看起来就像个心理学家一样的分析归纳总结。 嗯……少女漫之所以称之为“少女漫”而不是“青春恋爱漫”的原因也许就在于此吧。如果将来的客户定位是青年女性的话,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一段经历啊。
【星空的鉴赏】一个人去地老天荒吧——观《乐园追放》有感 星空所在之处,四海为家。大家好,我是星空的案内役,也是梦想的引路人,我是星空宅梦。 想了想,生活中的故事多为平淡,好久没在战吧发帖了,难得写点东西给无聊的人看好了,就发了过来,不求异同也无所谓石沉大海。 虽然我知道在这个赶作业+考试复习的关键时候花了两个小时看一部剧场版,还附带写上观后感什么的简直作死……更别说这种文章早就没人看了。不过不写出来总觉得心里缺了点什么东西,既然想好了再去纠结写不写,还不如快点写呢。本文有点剧透的味道但是我尽可能不进行剧透的方式进行了包装,没看过的当凑热闹也好。 本篇是老虚的策划作品之一,事前我没有去尝试过了解任何相关内容,只是偶尔看到原创的剧场版,便起了兴趣。 本剧的主题一见是最近很流行的对人类自身的反思和讽刺,并对人类的存在意义进行了探究,实质是映射了追求梦想的先驱者永远是孤单的这么一个无奈的事实。 一部优秀的作品如何定位。在我的定义中,有一个判断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标准:刨除娱乐观众的部分以外,我们还能从这部作品当中读到什么。所谓娱乐观众,包括“机战打斗场面”“炮火硝烟壮观的大场面”“卖肉卖节操X暗示”等等,更加典型的,犹如老虚标签一般的发便当。这些我不反感,更不会说这种包装是没有必要的东西,相反,我认为这些东西是非常必须的,你觉得人穿衣服有没有御寒以及遮羞以外的必要性?如果大部分人觉得有,那么这些附加价值是必须的。既然是必须的,我自然不需要对这些东西品头论足,不是说没有分析的必要,而是因为大多数的人会去分析这些东西,他们比我分析得更到位更专业,根本轮不到我什么事。而我想说的,就是拨开层层礼包,挖掘所谓“灵魂”的东西。 一部优秀的作品,我认为除了外包装华丽之外,还需要拥有一个灵魂,让人看完以后,在心里留下一些东西,或者是对作者的三观的认识,通过自我分析寻求异同点,对自己的三观进行补完,或寻求自我突破,亦或者,发现一些新的思想,开拓自己的认知界限等等。一句话概括:能不能和你的灵魂产生共鸣,然后产生改变。这里的共鸣并非相同的价值观,而是一种交流的方式。能够从作者的作品中去提取一些作者下意识或者无意识让你感觉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能否对你产生一定的改变,如果不能的话,那么对你来说,也许不能算一个好作品。许多作品在观赏的过程中会感觉心灵震撼,有高度的认同感,但是看完之后没多久就忘了说什么,这并不奇怪,因为同样的价值观在自己的心中已经拥有足够不可撼动的地位了,仅仅是共鸣补强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这就是为啥红色作品很难有所谓的神作,那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被无数次灌输相同的思想,很难让我们产生新的价值观,而并不是说作品本身思想有多么浅薄。 说了那么多前缀,回到这个作品上来。这部作品浓缩到最后,就是:zf不能接受A挑战自己的权威,派出了B去找地面的C合作去排除A,而A只是为了贯彻自己的生存意义,被生存意义感化的B和C决定协助A完成自己的梦想,为此B甚至与zf反目成仇,最后帮助A摆脱了zf的阻挠完成了梦想,但是B和C却没有跟随A去,因为这不是他们的梦想。 本作固然有思考人生意义的部分在里面:当人类变成二进制,是否还是人类?当人类变成二进制,肉身的人类是否还是人类?当二进制产生了自我,是否能够认定为人类?本作中作者给出了答案:我思故我在,人类的定义应该从自我上定义,换句话说没有自我的不应该称为人类。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脑死=死亡。但是这只是解题的第一步,不把换过元之后的算式带回去重新计算,这个题目远远没有完成。认定大家都是拥有自我的人类,那么重新开始审视上一个段落描述的本作的核心骨架,就会发现这个作品真正想表达的内容是:追求梦想,为了自己的信念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时,也是孤单的。 有人会说,乐园追放这个标题提示真正的主角应该是B,而不是A,为何本作的核心不是叛离?我的回答是:这这是因果关系。这个故事可以没有B,没有C,但是不能没有A。因为A是这个作品的主矛盾,没有A的话这个矛盾自身就不存在,也就没有这个故事了。这么说可能会更直白:如果不是为了A,B怎么可能会被追放? 我尊敬你,我认同你,我希望你能实现梦想,追寻属于你的星辰大海。但是这个梦想并不属于我,我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只是品味人生。所以,我没有办法与你同行;我很遗憾这个星辰大海不属于我,但是,我不适合那里。祝你一路走好。 感谢我的挚友们支持我尊重我,我也理解追梦的道路上不会有你们的陪伴。我会继续追寻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也希望你们能够找到自己的落脚之处。 归根结底,这部作品是否是个好作品呢?食髓知味,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这里就不下定论了。 那么,夜深了,今夜梦醒时分,我心依旧。各位有缘再见。
【星空的鉴赏】一个人去地老天荒吧——观《乐园追放》有感 虽然我知道在这个赶作业+考试复习的关键时候花了两个小时看一部剧场版,还附带写上观后感什么的简直作死……更别说这种文章早就没人看了。不过不写出来总觉得心里缺了点什么东西,既然想好了再去纠结写不写,还不如快点写呢。 本篇是老虚的策划作品之一,事前我没有去尝试过了解任何相关内容,只是偶尔看到原创的剧场版,便起了兴趣。 本剧的主题一见是最近很流行的对人类自身的反思和讽刺,并对人类的存在意义进行了探究,实质是映射了追求梦想的先驱者永远是孤单的这么一个无奈的事实。 一部优秀的作品如何定位。在我的定义中,有一个判断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标准:刨除娱乐观众的部分以外,我们还能从这部作品当中读到什么。所谓娱乐观众,包括“机战打斗场面”“炮火硝烟壮观的大场面”“卖肉卖节操X暗示”等等,更加典型的,犹如老虚标签一般的发便当。这些我不反感,更不会说这种包装是没有必要的东西,相反,我认为这些东西是非常必须的,你觉得人穿衣服有没有御寒以及遮羞以外的必要性?如果大部分人觉得有,那么这些附加价值是必须的。既然是必须的,我自然不需要对这些东西品头论足,不是说没有分析的必要,而是因为大多数的人会去分析这些东西,他们比我分析得更到位更专业,根本轮不到我什么事。而我想说的,就是拨开层层礼包,挖掘所谓“灵魂”的东西。 一部优秀的作品,我认为除了外包装华丽之外,还需要拥有一个灵魂,让人看完以后,在心里留下一些东西,或者是对作者的三观的认识,通过自我分析寻求异同点,对自己的三观进行补完,或寻求自我突破,亦或者,发现一些新的思想,开拓自己的认知界限等等。一句话概括:能不能和你的灵魂产生共鸣,然后产生改变。这里的共鸣并非相同的价值观,而是一种交流的方式。能够从作者的作品中去提取一些作者下意识或者无意识让你感觉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能否对你产生一定的改变,如果不能的话,那么对你来说,也许不能算一个好作品。许多作品在观赏的过程中会感觉心灵震撼,有高度的认同感,但是看完之后没多久就忘了说什么,这并不奇怪,因为同样的价值观在自己的心中已经拥有足够不可撼动的地位了,仅仅是共鸣补强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这就是为啥红色作品很难有所谓的神作,那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被无数次灌输相同的思想,很难让我们产生新的价值观,而并不是说作品本身思想有多么浅薄。 说了那么多前缀,回到这个作品上来。这部作品浓缩到最后,就是:zf不能接受A挑战自己的权威,派出了B去找地面的C合作去排除A,而A只是为了贯彻自己的生存意义,被生存意义感化的B和C决定协助A完成自己的梦想,为此B甚至与zf反目成仇,最后帮助A摆脱了zf的阻挠完成了梦想,但是B和C却没有跟随A去,因为这不是他们的梦想。 本作固然有思考人生意义的部分在里面:当人类变成二进制,是否还是人类?当人类变成二进制,肉身的人类是否还是人类?当二进制产生了自我,是否能够认定为人类?本作中作者给出了答案:我思故我在,人类的定义应该从自我上定义,换句话说没有自我的不应该称为人类。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脑死=死亡。但是这只是解题的第一步,不把换过元之后的算式带回去重新计算,这个题目远远没有完成。认定大家都是拥有自我的人类,那么重新开始审视上一个段落描述的本作的核心骨架,就会发现这个作品真正想表达的内容是:追求梦想,为了自己的信念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时,也是孤单的。 有人会说,乐园追放这个标题提示真正的主角应该是B,而不是A,为何本作的核心不是叛离?我的回答是:这这是因果关系。这个故事可以没有B,没有C,但是不能没有A。因为A是这个作品的主矛盾,没有A的话这个矛盾自身就不存在,也就没有这个故事了。这么说可能会更直白:如果不是为了A,B怎么可能会被追放? 我尊敬你,我认同你,我希望你能实现梦想,追寻属于你的星辰大海。但是这个梦想并不属于我,我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只是品味人生。所以,我没有办法与你同行;我很遗憾这个星辰大海不属于我,但是,我不适合那里。祝你一路走好。 感谢我的挚友们支持我尊重我,我也理解追梦的道路上不会有你们的陪伴。我会继续追寻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也希望你们能够找到自己的落脚之处。 归根结底,这部作品是否是个好作品呢?食髓知味,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这里就不下定论了。
【听星空讲故事】日常番其实也能拍得很有感觉 素昧平生的朋友初次见面,打过照面的朋友好久不见。 星空所在之处,四海为家,我是星空的案内役,梦想的领路人,星空宅梦。 说起这期的新番里有个讲铁路的,今天兴趣缺缺地开来看看,本以为是sf,开着机器人守护日本和平啥的,结果居然还真的仅仅就是铁路公安的故事。不过看着看着意外地挺有意思。让我想起几个月前讲区役所公务员的番。明明非常贴近现实却在漫天飞舞的sf,魔幻之类的异想天开的作品里让人感觉到一丝新奇的感觉。这种故事让我实感:艺术来自于生活。 于是乎想尝试一下,讲点生活中不那么标新立异的,让人感到亲近感的故事。之前无论是高难度的圣地巡礼还是千载难逢的现实剧,对于绝大多数的人类来讲都很难产生亲近感:这种事情在我身上根本不可能发生,哪来的共鸣感!给我这样的评价的朋友说实话也不在少数。虽然我也明白这里面也有部分吃不着葡萄的狐狸心理的成分在里面,但是确实,并不是“我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见到了别人见不到的东西,经历了别人经历不到的经历”,读者就能对我产生“在身边的人居然做到这些事情好厉害”的这种充满梦想的心情的。其实我也经常想写一些近亲生活的故事,就怕读者不买账,身边就发生的事情有什么好看的?不过鉴于这样的生活剧让我买账了,那无论效果如何我也想尝试一下。 那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依然是我自己身上发生的小故事,和往常有点超现实主义的故事不太一样,这次讲述的是一个有点波折但是绝对平凡的日常剧。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