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不要回 看帖不要回
关注数: 4 粉丝数: 1,795 发帖数: 22,892 关注贴吧数: 28
【扫盲】英超“户口本溢价”是无稽之谈,纯属坏蛋捏造、蠢货跟风 【扫盲】英超“户口本溢价”是无稽之谈,纯属坏蛋捏造、蠢货跟风。 球盲们所谓的“户口本政策”,就是英超一线队25人大名单里的“本土青训培养球员”数量要求。如果按是否“本土青训培养球员”的标准来区分“本土”和“外籍”。 按要求,25人大名单里至少要有8个本土,也就是最多17个外籍名额。如果我是球队经理,队内有个位置我想引进新球员,候选有本土球员A和外籍球员B。既然我的球队上赛季能在英超注册,那说明我当时已经有至少8个本土了,我尽量留住已有的就行,而即便因为任何原因,导致本土离开,都不会影响我选择A或B。 如果我球队本土有8人以上,外籍不到17人,那我外籍名额还没用完,我引进A还是B都不影响注册。无论引进谁,我只需要把全队25人顺位最低的人淘汰腾位置即可。我为什么要溢价买A?凭什么说“户口本”会让A溢价? 如果我球队里本土只有8个,外籍17人已满,那也很简单,我如果选了A,把全队25人里末位淘汰(无论他是本土还是外籍),给A腾位置,我如果选了B,我把外籍17人里末位的淘汰,给B腾位置,就这么简单。 我为什么要溢价买A?凭什么说“户口本”会让A溢价? 现17个外籍名额,哪怕全部优先用外籍球员了,也够储备11个常规主力加6个重要替补,然后全队第18顺位的人开始才需要考虑所谓的“户口本”问题。 如果前面17人里面已经有本土球员了,那更可以从更靠后的顺位才考虑“户口本”,假如前17个人里面已经有7个本土球员了,那我全队第18到24顺位的球员也可以根本不考虑“户口本”,那第25顺位的球员选本土即可(现实中这个位置通常是第三门将)。 请问哪只球队的钱多到花不完,连本队出场顺位第18到第25顺位的球员还要溢价去买? 便宜的替补太好找了,根本不用花什么钱,市场上多得是。哪怕最极端的情况,即便凑不满8名本土球员来报名,也只是让大名单凑不满25人,又不是不能参赛。 何况英超21岁以下的球员不用在25人大名单里注册,就有直接上场的资格,因此即便大名单不足25人,也不至于出现人真不够用的问题也没什么大问题。 英超现在允许每队最多17个外籍名额,而且对实际上场情况不做任何限制,这个几乎已经是对外籍球员毫无限制了。本来理论上对以前非欧球员、脱欧后的非英球员还有一个“劳工证”限制,来要求球员的国家队成员身份。———————————————————————————————————————————————— 1.所属国家队FIFA排名1-10位的,需要在过去2年中在国家队比赛中出场超过30%; 2.所属国家队FIFA排名11-20位的,需要在过去2年中在国家队比赛中出场超过45%; 3.所属国家队FIFA排名21-30位的,需要在过去2年中在国家队比赛中出场超过60%; 4.所属国家队FIFA排名31-50位的,需要在过去2年中在国家队比赛中出场超过75%。 5.如果球员为21岁或低于21岁,那么可将考察时期从2年缩减为1年。———————————————————————————————————————————————— 但这个“劳工证”要求在实际执行中,形同虚设,只要俱乐部坚持申请,都可以用“特殊天才条款”来申诉过关。“外籍名额多达17个”+“劳工证要求形同虚设”,如果还认为英超偏袒本土球员,那真是给脸不要脸了。 还有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本土溢价说的荒谬。无论所谓的“户口本政策”里“本土青训培养球员”名额要求是多少,都是用来限制外籍球员数量的。 既然被限量的是外籍球员,会溢价的当然也是外籍球员,限量越紧,溢价越大。 怎么可能是反而不限量的本土球员溢价呢?假如25人大名单里只有3个外籍球员名额,那各球队肯定集中资源争夺最热门的外籍球员,把身价推到一个很离谱的地位。 本土球员名额又不受限制,可以25人全都是本土球员,那怎么可能溢价呢?这就好比一个奢侈品牌,推出了限量版商品,怎么可能限量版商品没有溢价,反而导致它的普通版商品溢价呢? 很简单的道理。 总结:所谓“户口本政策”导致本土球员溢价的说法,是仇英分子捏造出来的反逻辑谎言(他们眼里应该英超一个本土球员都没有),而人云亦云,附和这种说法的都是跟风的蠢货,毫无逻辑能力。
【经典】为什么克罗斯这样的球员,回传失误是不能容忍的 为什么克罗斯这样的球员,回传失误是不能容忍的 2018-19赛季欧冠小组赛皇马VS莫斯科中央陆军,克罗斯回传失误弗拉西奇抓住机会打进皇马一球,最终皇马爆冷以0-1输掉比赛2018世界杯小组赛德国VS韩国,克罗斯禁区内致命回传金英权抓住机会打进德国一球,最终比分德国0-2韩国小组赛爆冷出局2014年世界杯决赛,克罗斯头球回传伊瓜因单刀险些破门,最终比分德国1-0淘汰阿根廷克罗斯逃过一劫【GIF】克罗斯回传失误,凯科边路传中,罗兰破门得分,马拉加1-1皇马。—————————————————————————————— 先说四个中场 兰帕德:能力超凡绝伦,绝对稳定,几乎永不出错。 杰拉德:能力超凡绝伦,比较稳定,但偶尔抽风。 亨德森:能力(相对中场巨星)普通,但绝对稳定,几乎永不出错。 而克罗斯,能力不如亨德森(克罗斯的强项不如亨德森的强项),稳定不如杰拉德(克罗斯抽风的概率比杰拉德还高) 就拿国内球迷很喜欢黑的杰拉德来说,杰拉德失误可以说瑕不掩瑜,但克罗斯却不可以容忍。 首先,失误要说概率,克罗斯出现抽风失误,主要是乌龙助攻的概率,远高于杰拉德,杰拉德这辈子也就大约三四次造成失球(对法国、阿森纳、切尔西)。克罗斯这一年里对瑞典、韩国、中央陆军等就已经凑满了。而2014年世界杯对阿根廷哪个头顶回传希盖因单刀哪个,比杰拉德2004年欧锦赛对法国那个更加严重。 杰拉德这样的超级球星,速度冲击、带球突破、传威胁球、传接调度、回追铲断,扫荡拦截,样样顶级,在生涯相当长的时期内能保持每三场甚至没两场进1球,作为中场来说惊世骇俗的火力,以及不亚于进球能力的助攻能力。他的抽风失误带来的负面价值,但远不如比起他提供的正面价值。 尽管如此,他有些失误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甚至无法挽回的后果。 算起来,杰拉德的失误概率也不算太高,只是那些场合严重,加上他是国内球迷最痛恨的英格兰巨星,当然刻意夸大宣扬了。但无论如何,说句瑕不掩瑜,不为过。 而克罗斯不是一个能力超强的球员,他做的就是辅助、过渡的角色,要的就是安全、稳定。 如果一个负责传安全过度球的球员,都不能保证安全,那他就没有价值。 如果把中场球员比作娶的老婆,杰拉德的情况,就好比一个高颜值的女神娶回家,可能花钱如流水,可能脾气不太好,但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可以容忍的。 克罗斯的情况,好比一个姿色平庸的妻子,但更好吃懒做,性格脾气更坏,这样显然是不能容忍的。 再说说,亨德森的一般,参照物是兰帕德和杰拉德这样的超级球星,而与大多数中场相比,亨德森还是很强的,尤其是一脚长传,绝对是顶级水平,球速和精度都在克罗斯之上。
【有趣】有一类无脑壳人士,叫做“世界所有人代表委员会” 【有趣】有一类无脑壳人士,叫做“世界所有人代表委员会” 有一个无厘头逻辑,叫做“一个人说你错可能是他的错,所有人说你错一定是你的错” 有一类无脑壳人士,叫做“世界所有人代表委员会” 这是一个常见的,被理屈词穷的人拿来苟延残喘的万能句式,它的根源就是出于对自己观点的心虚,需要别人的赞同来给自己壮胆,表现上是一种从众心理,而本质上是一种奴性。 以前就遇到过,最近又有一个ID这么说。 他的原话:“一个人骂你 可能是他的问题 两个人骂你 可能这俩人串通好了 当所有人都在骂你的时候 你就需要想想是谁的问题了 别张口就骂别人了。” 这个是新的加长版?而且含蓄了一些?不错嘛,反正一个意思。 这类人有个猥琐的习惯,其实对自己的观点底气不足,但是觉得附和大多数人的观点,就仿佛背后有了靠山,有了底气,动辄就代表全世界,代表所有人,来反对你。 这种“世界所有人委员会”的代表,简称“世所委代表”。 既然和我的观点不同,其它人的观点无论如何已经不能构成“所有人的观点”了,充其量只是“多数人的观点”,如果“世所委代表”这么喜欢“所有”这个词,请说“其它所有人”。 我到现在为止,虽然经常发表我自己或者“少数人”赞同的观点,好像从没遇到一次真的没有人赞同我观点的情况,如果有的话,我也想尝试下。当然如果赞同我的是少数人,自然会被那些“世所委代表”们忽略。 不过这没关系,这不是重点。 “一个人说你错可能是他的错,所有人说你错一定是你的错”,这是什么无厘头逻辑? 一件事物的对错,是他本身决定的,也受到事物立场的影响,但不因看待这件事情的人的主观而改变。 如果我是错的,即便全世界的人说我是对的,我还是错的。 如果我是对的,即便你所谓的“所有人”都说我错了,那当然是“所有人”的错,怎么了,不可以? “多数人”也好,“所有人”也罢,这不是“一个人”所构成的吗?既然你们承认“一个人”可能是错的。 那“一个人”和“一个人”和“一个人”和。。。。。。。。。“一个人”形成的集合为什么就不可能错呢?而且这个集合的数量越大,一旦是错的,引起的负面效果更大。 “一个人说你错可能是他的错,所有人说你错一定是你的错”这个无厘头逻辑,还经常伴随着说别人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这就怪了,为什么要听进你的错误意见?那不是变得和你们“世所委代表”一样蠢了吗? 或许“世所委代表”要说了,难道“所有人”都傻,就你一个人聪明?所有人都是错的,就你一个人是对的? 当然有可能了。 在人类可以理解的领域里,在大多数事物的观点上,大多数人的观点是对的,而且是基本一致的。 这是基数和概率决定的,而并不是“多数人”或者“所有人”本身对得理所当然。 但这些“大多数人都理解且抱有正确观点”的问题,是不需要拿来争论的。 比如太阳发光发热,人要呼吸吃饭睡觉,而锤子砸你们“世所委代表”脑袋上一定很疼。 这些问题需要争论吗? 需要你们“世所委代表”跳出来说“所有人都认为太阳发光发热、人要呼吸吃饭睡觉、锤子砸我脑袋明明很疼,为什么就你一个人说太阳不发光发热、人不用呼吸吃饭睡觉、我脑袋被砸不会疼?!一定是你错了”。 不需要。 而引起争论的,不属于那些“大多数人都理解且抱有正确观点”的范围的问题,到底是谁对,还得看具体情况,需要讲清道理,不是“一个人”或者“所有人”。 “世所委代表”们,你们喜欢抱团取暖,聚众壮胆,但讨论事务,辩论道理,你们真的很弱啊。 “道理”这个词很有意思,“道”和“理”既有共通,也有差异,有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我的一个基本表述就是,道是原则,基于人品,理是细则,出于知识。 你有本事有理说理,如果你比我有道理我听你的,你没道理,放什么屁呢? “世所委代表”们,你既然无“理”了,连“道”都不讲了?那为什么还要给你“脸”呢? 我就是对的,你所谓的“所有人”就是错的,怎么地。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很有道理,其实更严谨地说法是要加上“往往”二字的,但是就没有那么简洁有力了,当然这句话也很有争议,“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本身不是理所当然的真理。 从概率上讲,对一件事物的不同观点中“少数人”的观点的正确概率也应该是少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通常这个观点正确的概率,要远远高于人数中占的比例。 比如一件事物形成了两种观点,其中1%的人持有一种,其余99%的人持有另一种,但前者观点是正确的概率一定远远不止1%,甚至就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类要对一件事物产生观点,必须有接收外部信息,加上自己本身内在因素,最终产生这个观点,并且受到外部信息的再次影响。能影响甚至决定多数人判断的因素,也会被少数人所接收到。 人类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他人行为和观点的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不一样罢了,有的人自主性更强、有的人从众性更强,一般来说,反对多数人的观点,是一件单人需要输出更多精力、甚至更有风险的事情。 而在这种情况下,“少数人”还会提出和“多数人”不一样的观点,并且不惜和大多数人起冲突,来申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一定是有特别的理由,包括接收到大多数人没有接收到的信息,自己的产生的超越大多数人认知的理解。 这就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道理,当然这不代表“少数人”的“与众不同”的观点一定是对的,如果是对的一定是因为本身是对的,而不会因为他迎合了那句名言就理所当然地“因为少数所以对”。
最近的一个想法:航空舰的弹射器和阻拦索将被淘汰 最近的一个想法:航空舰的弹射器和阻拦索将被淘汰 弹射器+阻拦索,喷射战斗机时代航舰最重要的装备。将来的趋势是被淘汰。 弹射器,需要将前轮精确的对准到弹射器滑块。对前轮相关结构强度要求高。 阻拦索,需要占用跑道区域,安装、拆解、回收都要消耗时间。现在舰载机的制度是,为了确保安全,保持较高的速度进场,全靠阻拦索停,错过阻拦索就加力复飞。 这样的话,阻拦索其实长期承受不必要的力(为了复飞而保持较高的速度和推力),对阻拦索的耐久性有损,高强度使用可能会崩造成事故,对尾钩相关的结构强度要求高,降低机体寿命。 我认为舰载机的发展方向,是完全靠自身能力来起降,彻底淘汰弹射器和阻拦索。 我说的并不是指垂直短距起降飞机,也并非航空舰的继续大型化。 弹射器,说穿了,就是造一个轨道滑块,拖着前轮拽着飞机走。 要是将来出现推重比极大的发动机,整机推重比达到2以上,那么弹射器是多余的。 飞机自身加速度都比弹射器滑块差不多了,还要弹射器干嘛? 比如F22为例,起飞表演,在无弹射器、无挡焰板、更无航空舰初速(制造甲板风)的情况下,100米就能起飞(目测滑跑距离最多自身长度的5倍左右) 当然,飞行表演肯定是轻载。 那么如果将来有远比F119强大的发动机,满载起飞肯定也可以,何况航空舰是有挡焰板和自身初速的。 如果其他低速性能较好的战斗机开发飞控,能精确控制姿态和保持不失速,以尽可能低的速度进场,这样降落在航空舰上,动能有限,靠自身完全能停下。何况航空舰自身是有速度的,还能抵消一部分飞机的速度。 而现在美国的舰载战斗机,为了复飞考虑,都使用了远比实际需要大得多的速度,这是不必要的。
最近的一个想法:航空舰的弹射器和阻拦索将被淘汰 最近的一个想法:航空舰的弹射器和阻拦索将被淘汰 弹射器+阻拦索,喷射战斗机时代航舰最重要的装备。将来的趋势是被淘汰。 弹射器,需要将前轮精确的对准到弹射器滑块。对前轮相关结构强度要求高,降低机体寿命。 阻拦索,需要占用跑道区域,安装、拆解、回收都要消耗时间。现在舰载机的制度是,为了确保安全,保持较高的速度进场,全靠阻拦索停,错过阻拦索就加力复飞。 这样的话,阻拦索其实长期承受不必要的力(为了复飞而保持较高的速度和推力),对阻拦索的耐久性有损,高强度使用可能会崩造成事故,对尾钩相关的结构强度要求高,降低机体寿命。 我认为舰载机的发展方向,是完全靠自身能力来起降,彻底淘汰弹射器和阻拦索。 我说的并不是指垂直短距起降飞机,也并非航空舰的继续大型化。 弹射器,说穿了,就是造一个轨道滑块,拖着前轮拽着飞机走。 要是将来出现推重比极大的发动机,整机推重比达到2以上,那么弹射器是多余的。 飞机自身加速度都比弹射器滑块差不多了,还要弹射器干嘛? 比如F22为例,起飞表演,在无弹射器、无挡焰板、更无航空舰初速(制造甲板风)的情况下,100米就能起飞(目测滑跑距离最多自身长度的5倍左右) 当然,飞行表演肯定是轻载。 那么如果将来有远比F119强大的发动机,满载起飞肯定也可以,何况航空舰是有挡焰板和自身初速的。 如果其他低速性能较好的战斗机开发飞控,能精确控制姿态和保持不失速,以尽可能低的速度进场,这样降落在航空舰上,动能有限,靠自身完全能停下。何况航空舰自身是有速度的,还能抵消一部分飞机的速度。 而现在美国的舰载战斗机,为了复飞考虑,都使用了远比实际需要大得多的速度,这是不必要的。
新航舰的甲板布局以及起降方案设想 甲板布局以及起降方案设想 简易P图,伊丽莎白女王级前部拉长版,拆除滑跃台。 按照这个稍微拉长的比例,其实也就全长约308米,宽度依然为73米,这样满载排水量应该达到8万吨。更理想应该比例再放大10%,这样长度类似于尼米兹或福特,而宽度更大,排水量会达到12万吨。 但这里只用308米来说明。简易P图,伊丽莎白女王级前部拉长版,无须滑跃台激进的同时起降方式,中间大直道的左右两半,红升,蓝降。保守的同时起降方式,中间大直道全部留给降落,左侧作为起飞区,前部斜走,左侧后部直走。 红色:起飞区 蓝色:降落区 绿色:整备区1.起飞状态(飞机多) 甲板飞机多时,巨大的整备区足以容量数量惊人的飞机,只用中央直道前半部起飞,有挡焰板,并留出安全距离。2.起飞状态(飞机少) 当飞机逐渐放飞,数量减少时,两侧整备区已经足够停放。 中央直道全部作为起飞区,两侧停机区的飞机,谁要飞,谁出列,到中央跑道即可。 这样至少可以一次准备4架,甚至6架、8架。大象漫步式起飞。3.降落状态 中央跑道全部空出来降落,两侧作为整备区。 降落完成的飞机,轻松转弯回到整备区,或者到升降机回机库4.同时起降状态 左侧整备区临时变为起飞区 蓝线为预定降落路线。 红线为预定起飞路线。左侧起飞区,前部的飞机走斜线起飞,掌握好时间差,毫不影响降落。 等前面的飞机都放飞了,空出左侧起飞区,后部飞机可以直接前进起飞。激进的同时起降状态 因为中央主跑道宽度本来就相当于两条,正好左降右起,互不干扰。适用于海况极佳,而且甲板飞机多,两侧整备区接近满载的时候。两侧整备区停满飞机时,本来只有中央主跑道的四个起飞点可以用,但当飞机逐渐放飞,整备区腾出空间后,能解锁越来越多的滑跑路线。
新航舰的甲板布局以及起降方案设想 甲板布局以及起降方案设想 简易P图,伊丽莎白女王级前部拉长版,拆除滑跃台。 按照这个稍微拉长的比例,其实也就全长约308米,宽度依然为73米,这样满载排水量应该达到8万吨。更理想应该比例再放大10%,这样长度类似于尼米兹或福特,而宽度更大,排水量会达到12万吨。 但这里只用308米来说明。简易P图,伊丽莎白女王级前部拉长版,无须滑跃台激进的同时起降方式,中间大直道的左右两半,红升,蓝降。保守的同时起降方式,中间大直道全部留给降落,左侧作为起飞区,前部斜走,左侧后部直走。 红色:起飞区 蓝色:降落区 绿色:整备区1.起飞状态(飞机多) 甲板飞机多时,巨大的整备区足以容量数量惊人的飞机,只用中央直道前半部起飞,有挡焰板,并留出安全距离。2.起飞状态(飞机少) 当飞机逐渐放飞,数量减少时,两侧整备区已经足够停放。 中央直道全部作为起飞区,两侧停机区的飞机,谁要飞,谁出列,到中央跑道即可。 这样至少可以一次准备4架,甚至6架、8架。大象漫步式起飞。3.降落状态 中央跑道全部空出来降落,两侧作为整备区。 降落完成的飞机,轻松转弯回到整备区,或者到升降机回机库4.同时起降状态 左侧整备区临时变为起飞区 蓝线为预定降落路线。 红线为预定起飞路线。左侧起飞区,前部的飞机走斜线起飞,掌握好时间差,毫不影响降落。 等前面的飞机都放飞了,空出左侧起飞区,后部飞机可以直接前进起飞。激进的同时起降状态 因为中央主跑道宽度本来就相当于两条,正好左降右起,互不干扰。适用于海况极佳,而且甲板飞机多,两侧整备区接近满载的时候。两侧整备区停满飞机时,本来只有中央主跑道的四个起飞点可以用,但当飞机逐渐放飞,整备区腾出空间后,能解锁越来越多的滑跑路线。
【转载】中国人反对战争不是因为爱和平 中国人反对战争不是因为爱和平! ------一位朋友说是因为既得利益的原因才使得现在的中国人特别爱和平! 作者:汪华斌 一个朋友对我说,如果全世界进行反对战争调查;肯定中国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反对战争的人,因而这应该是全世界最反对战争的社会。可朋友却对我说,反对战争并不等于热爱和平;因为中国人连对自己的同胞都不能和平相处,这能说中国人是和平天使吗? 是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变得疯狂了,因为利益能够父子反目;同样因为利益也能使兄弟成仇。正因为如此,我们能利用政策将昨天还在一起的同事强制性下岗;还能利用末位淘汰的权力将昨天还是兢兢业业的下属排除出去。当我们看到家人因为财产而打官司时我们能说中国人注重亲情吗?当我们看到权力者将上访者精神病或送劳教,我们能说中国的官爱民吗?我们不会忘记因为强拆而被迫他人就在城管面前自杀的情景,见到这样的镜头我们还能说中国人爱和平吗?既然今天的中国人不是因为和平而反对战争,那么今天的中国人又是因为什么而反对战争呢? 首先我随机地问了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她们为什么反对战争?她们说她们都是有退休金的老人,最少的也有每月5000多元;高的有近8000元的月收入。因为他们能这么悠然自得地跳舞,首先是她们都有个好单位。原来她们不是政府机关的退休干部,就是事业单位的退休干部;根本不是卖菜的大妈,所以她们才能无忧无虑。如果战争来了,她们能有这么悠然自得吗?虽然不会要她们去打仗,但这国家包办的退休费估计就要大打折扣。正因为如此,这些人反对战争是因为贪图现在的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而并不是因为她们爱和平。试想她们跳舞时连别人的感受都不顾,你能说她们有爱心吗? 后来我在公园碰见了一位朝鲜战场的老兵,虽然九十多岁了竟然还能到公园散步。我问他反对战争吗?他说当然反对,因为他们从战争中过来的人才知道战争的残酷。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庆幸自己当年没有牺牲,因为现在每月10000多元的离休费使他的生活高枕无忧。所以他说他活着就能每月为家增加10000多元的收入,因此他不仅反对战争;而且希望自己能活到一百二十岁,因为他活着就是为自己的后代做贡献。虽然他也为当时牺牲的战友可惜,但更多的却是庆幸自己活着;他没有豪言壮语,但看这每月10000多元的离休费他也感谢国家;因为只有不发生战争,才能保证他这每月10000多元的离休费到手。 再后来我到某机关去办事,遇到一位认识的处长;我问他反对战争吗?他说如今的中国有谁不反对战争,估计百分之百的干部都反对战争。他说他现在即使不腐败每月的收入都有好几万,而且还有没完没了的请客吃饭;所以自己现在活着就成了只收钱而不花钱的人。正因为如此,他如果不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自己根本就没有地方花钱。他说现在到了什么状况,到了玩女人都有人为你付钱的地步;你能说现在的官希望打仗吗?别说打仗需要牺牲,就是不牺牲也没有了这些享受呀。 我无语了,回到农村遇到一位村干部;我问他希望和平吗?他说当然希望,因为我们村的城镇化还没有搞完;因为这拆村并镇的过程实际就是各级干部的收获过程。是啊!农民拆迁赔偿他们白白提成百分之六十,村卖土地的钱就直接由他们分配;正因为如此,所以如今的村干部比皇帝还伟大;因为现在人人都把他们当成皇帝供着。在这幸福的时刻,他们能愿意战争打破他们的美梦吗?所以说今天的农村干部也是极力反对战争的,因为战争将使他们的美梦破灭。当看到他们在农民头上作威作福时,我早就不相信这些人是和平天使;因为他们连自己的老乡都容不下,他们能容得下世界吗?今天他们反对战争不是因为和平,而是因为自己目前正处在巨大利益的舞台上;所以他们才反对战争。 再说自谋出路的老百姓也反对战争,因为自谋出路已经使他们疲惫不堪;如果再背负战争成本,这些人肯定都爬下了。再加上战争肯定需要这些人牺牲,因为他们也不愿意成为牺牲品;所以老百姓也普遍反对战争。同样如今的老百姓也不是和平天使,因为他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仇人;因为是这仇人而使自己生活艰难。只是因为自己现在没有权力,所以也只能将仇恨放弃而自谋出路。 是啊!我们这代人既赶上了“权力侵犯利益”的末班车,也感受到了“自谋出路”的压力;虽然这几十年没遇过真正的战争,但日子不太平却是我们共同的感受。正因为如此,我们还能不怕战争甚至渴盼战争吗?因此心中有气的中国人早就不希望战争了,因为战争将使我们增加更多的气。 我们自己知道“中国人从来就不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因为我们连自己的同胞都难和平相处;我们还能与世界和平共处吗?别看我们微博和论坛上那些高谈阔论的爱国言论与评论,这些绝大部分是五毛的杰作;因为如果真的叫这些极度爱国的人去卫国战争,看他们能有几人是主动与愿意的。虽然我们社会现在的权力者在利益上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但如果真的要这些人去参加真正的战争他们同样是没有勇气的。正因为如此,和平决不是嘴里高喊的结果;而是心灵深处能与人和平共处的行为体现。
一个连旋翼和桨叶都分不清的养猪户,在吹武直10贬低阿帕奇 就是这个@绿色猪馆 等等,不是猪圈吗? https://tieba.baidu.com/p/6504386968 跪久了的人,真的站不起来,造成心理畸形,开始疯狂意淫此人说阿帕奇违背流体力学? 武直10外形这么符合流体力学,咋飞得没阿帕奇快呢? 还说武直10比阿帕奇“多一片旋翼”,阿帕奇有4片,武直10有5片,所以意淫武直10起飞重量是阿帕奇的5/4???? 多一片旋翼?咋起飞重量只有别人的一半多呢? 那是旋翼吗? 哈哈哈哈哈,***连旋翼和桨叶都分不清的东西,还在这里谈直升机?那是多一片桨叶,不是多一片旋翼。 起飞重量只有别人的一半多,不是更废柴吗?局座说武直10最大起飞重量6吨,说的没你吹的强,就是战忽? 什么霹雳火武直10外形和隐形?那是科曼奇玩剩下的,何况别人载弹和机动爆你几条街。 什么075蓝星最强载舰,装霹雳火载机量是美国级的两倍。把075的宽度从30米生生吹到40米。 40米啥宽度?辽宁号航舰的水线最宽处才37.5米,甲板大幅度外飘才达到最宽处70.5米。075这种外飘很少的***宽40米? 不要意淫了行么,阿帕奇吨位和载重摆在那里,挂的火力强到什么地步看不见么? 只是长得不够科幻而已,但高科技的设备是实打实的干货。你要比光洁和隐形啥的,当年科曼奇不把武直10吊起来打?别人二十年前下马的东西,你山寨个低配也好意思。 黑鹰直升机山寨了二十多年都没山寨出来。 土鳖私下向普惠求购直升机发动机,被人举报揭发,泡了汤,结果武直10换上心脏病,黑历史忘了?等等,我发现了更有趣的帖子
说下布冯的这个事件,究竟暴露了什么 说下布冯的这个事件,究竟暴露了什么 首先,布冯关于给球迷签名时提到武汉的玩笑可能不合适,但确实没有恶意。 这件事情最无耻的就是广大球迷对那个记者的攻击。就是所谓的完整版视频出现,事件反转之后。 不是所有的截取都能叫做“断章取义”,我认为那个记者的转发的截取版没有问题。 我认为两个视频表达的意思差别不大,即便是所谓的删减视频,布冯也没有什么恶意。 如果他真的歧视华人和疫情,不是应该拒绝接触么,而不是签名和交谈,所以“布冯歧视华人”的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布冯是一个在中国球迷具有极大知名度和广受爱戴的著名球星。广大中国球迷在内心深处是绝不想黑布冯的,而且还非常害怕布冯涉嫌辱华导致其可能的名誉和人气损失,所以当出现了所谓的“完整版”视频,广大球迷找到了一个“断章取义”理由,将火力转移到发博的记者身上,将布冯彻底撇干净(尽管这是多余的),对那个记者进行疯狂的攻击。 广大低素质球迷群体,对那个记者的攻击,无非暴露了两种阴暗心理。 1.内心的自卑,对国外言论的敏感,时刻捕风捉影怀疑别人辱华。 2.他们痛恨那个记者差点导致布冯涉嫌“辱华”。 等于将这两种负能量都集中迁怒到了那个记者。网络暴民太过无耻了。
说下布冯的这个事件,究竟暴露了什么 首先,布冯关于给球迷签名 说下布冯的这个事件,究竟暴露了什么 首先,布冯关于给球迷签名时提到武汉的玩笑可能不合适,但确实没有恶意。 这件事情最无耻的就是广大球迷对那个记者的攻击。就是所谓的完整版视频出现,事件反转之后。 不是所有的截取都能叫做“断章取义”,我认为那个记者的转发的截取版没有问题。 我认为两个视频表达的意思差别不大,即便是所谓的删减视频,布冯也没有什么恶意。 如果他真的歧视华人和疫情,不是应该拒绝接触么,而不是签名和交谈,所以“布冯歧视华人”的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布冯是一个在中国球迷具有极大知名度和广受爱戴的著名球星。广大中国球迷在内心深处是绝不想黑布冯的,而且还非常害怕布冯涉嫌辱华导致其可能的名誉和人气损失,所以当出现了所谓的“完整版”视频,广大球迷找到了一个“断章取义”理由,将火力转移到发博的记者身上,将布冯彻底撇干净(尽管这是多余的),对那个记者进行疯狂的攻击。 广大低素质球迷群体,对那个记者的攻击,无非暴露了两种阴暗心理。 1.内心的自卑,对国外言论的敏感,时刻捕风捉影怀疑别人辱华。 2.他们痛恨那个记者差点导致布冯涉嫌“辱华”。 等于将这两种负能量都集中迁怒到了那个记者。网络暴民太过无耻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