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女 耕读女
关注数: 1,002 粉丝数: 1,131 发帖数: 45,117 关注贴吧数: 29
大爱无疆~~~献给“举头思乡”和他的朋友及员工! 本来写东西不怎么打怵的我,今天坐在电脑前,思绪万千,心潮澎湃,理不清头绪。不知从何说起。因为我一直被感动着,被感动的热浪冲击着!“举头思乡”吧友,作为辽西人,身在异乡,心系家乡。多次为不幸的小伦雨捐献善款。而且还在单位、在朋友圈组织募捐善款。他的朋友,北京一家私企老板杨阳女士,在他的感召下,为小伦雨捐款5000元。举头思乡老板又在单位组织员工筹集善款4000元。伦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是一个素不相识毫不相干的人,可是他们的善心却驱使他们把爱洒向了这个幼小而不幸的孩子。使这个孩子多了一份生机!多了一份爱! 为此打油一首叙事诗: 人言大爱本无疆,厚德载物胸中藏。 不幸孩童小伦雨,凌吧大爱做宣扬。 一方有难八方助,惊动举头又思乡。 千里皇城京畿地,素昧平生泪涌狂。 中秋还乡知此事,特来凌源慷解囊。 回京难忘伦雨事,与朋相聚话短长。 天子脚下情更重,爱心老板名杨阳。 委托思乡捎善款,义举感人泪飞扬。 思乡时刻不能忘,又组员工来帮忙。 单位职员闻此事,共助老板情意长。 筹得善款万余元,伦雨不幸心中装。 年前回乡看老母,专程凌源表衷肠。 闻听蔡老难温饱,又去破屋送食粮。 临走扔下千余整,凌吧善款又收藏。 大年不能在家过,小年回家探族长。 爱心往返一日整,星夜回程陪亲娘。 举头思乡有大爱,祝您事业永辉煌! 杨柳绿荫好纳凉, 阳光普照在四方。 大地托起情一片, 爱系残童在他乡。 无私奉献山城颂, 疆域铭记善杨阳。 藏头诗【杨阳大爱无疆】 举意拳拳游子心, 头顶明月念故人。 思我家园报父老, 乡音难改情更纯。 藏头诗【举头思乡】
老夫妻相守67年2013年1月14同日离世 感动网友(转帖)   相濡以沫67年,88岁张荣保和他86岁的妻子丁留珍,都在2013年1月14日这一天去世了。“希望大家都能相信爱情。”他们的外孙女寿雯说。    “67年来,姥姥姥爷相濡以沫”    1月14日中午11时29分,西安本地微博圈著名用户“@在西安”发布了一条博文,内容如下:“姥姥上周四晚脑淤血,进了医院。全家人瞒着患了脑梗的姥爷。周六,姥姥姥爷同时血压降低。   今早四点,姥爷走了,八点,姥姥也走了。不知是姥姥不放心留下姥爷一人,还是姥爷抢着为姥姥探路!67年来,姥姥姥爷相濡以沫,两个老人真的是心灵 相通!”   截至昨日下午6时,这条博文共被转发120次,收到272条评论,它的原作者就是寿雯。    “姥爷生病卧床不起,姥姥就静静陪着他”    寿雯的姥爷叫张荣保,今年88岁,姥姥叫丁留珍,86岁。两人都是江苏武进人,结婚67年,育有3子3女。昨日下午,在寿雯家,她的姨妈和舅舅们,谈起了父母的相处之道。“年轻时也吵嘴。“张桂芬是张荣保的大女儿,她和二妹张月芬都说,总体来讲,父母关系很和睦。两位老人1946年结婚,张荣保在一家机车车辆厂里做钳工,丁留珍管家事。1954年,29岁的张荣保响应政府号召,来到西安车辆厂(今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参加建设。次年,丁留珍和孩子们来到西安,与丈夫团聚。   时光飞逝,张荣保上了年纪,得了脑梗,刚开始他还能拄拐出行,四年前,他卧床难起。丁留珍早就有心脏病,但她不仅能自理,还能照顾丈夫,给女儿帮忙。今年元旦后,丁留珍自感身体不适,挂了几天吊瓶。输完液后,她总坐在张荣保床头。   “姥爷说话不利索了,姥姥也不说话。”   寿雯说:“她就在那儿,静静陪着他。”   1月10日,丁留珍早上起来,照例先到丈夫的房间里,看了看他。上午9点半,附近诊所来人为她输液。晚上8点多,丁留珍觉得不舒服,斜躺在沙发上。家人见状,赶紧打了120,最后,丁留珍被送进陕西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她的儿女和孙辈们原以为“瞒住了”躺在床上的张荣保,但他们还是发现了老人的异样,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张月芬回家后,张荣保问她:“你妈呢?”张月芬说:“吃饭呢。”中午,张荣保又问她:“你妈呢?”张月芬说:“她在厨房做饭呢。”张荣保嘀咕:“也不来看看我。”   1月13日上午,张荣保脸色发白,家人把他送进西安车辆厂职工医院。1月14日,两位老人的心脏先后停跳。     姥姥每晚睡前,都要替姥爷盖好被子    张荣保和丁留珍的子女们说,身为七级钳工的父亲“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爱看书,爱学习,爱听广播,传统,不爱说话”。   他们对母亲丁留珍的印象,则多集中于“人好,善良,有人缘”。“姥姥常说,姥爷年轻时脾气大,下班后嫌她做饭不好吃,就拍桌子。”寿雯回忆,姥姥一提这事,姥爷就否认。这时,姥姥就会笑着问:“有没有这回事,有没有?”两人便都笑了。   张荣保卧床后,更加依赖丁留珍。寿雯说,姥姥每晚睡前,都要替姥爷掖被子,“即使是儿子给盖好了,老太太也不放心。”如果丁留珍起夜,她也要去房里看老伴。每天早上起床后,丁留珍会先进屋看张荣保,然后自己吃药,再把丈夫一天要吃的药归类好。   由于姥姥姥爷住在妈妈家里,寿雯经常看到两位老人相对谈天。“说说这个娃,说说那个娃。”“我以前对爱也很质疑。”寿雯说,现在,我觉得我一定要等到这么个人,互相爱着。
饺子,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其实吃饺子一年四季很多节令都涉及到吃饺子。从过年开始,年三十晚上开始包饺子,而且要包出两顿的,三十晚上一顿,初一早上一顿。有的人家是初一、初三、初五早上吃饺子。有的是从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都是饺子。我家就是如此。正月十五早上吃饺子。二十五添仓还得吃饺子。紧接着二月二龙抬头吃饺子。吃完这顿饺子,在人的意识中,年过完了。立夏吃饺子不苦夏,数伏正值新麦收割不久,有尝鲜的意思。立秋是吃秋膘。冬至也是必吃饺子的,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习俗。 吃饺子还有很多讲究。年三十晚上要在饺子里包上个硬币。谁吃到这个饺子,谁有福。所以小时候,这个硬币吃不出来,宁愿撑着也会不停的吃,如果吃到了,高兴得不得了。看见别人吃到了,很扫兴的撂下筷子。年三十的饺子馅有讲究,吃白菜馅的,一年里有百财。芹菜陷的人们吃了,一年勤快、、、、、。包饺子的摆放姿势也有说道,年三十包饺子放在盖顶上,必须是转圈摆放,预示着圆满。初一早上的,要顺溜的摆放,预示着一年顺当。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饺子成了家常便饭。也就没有了那些讲究了,但是过年从初一到初五的早餐吃饺子已经是我们家不变的习惯了。上面这盖顶是我包的。下面得是百度来的。
转帖:【 母亲 是一种岁月 】 母亲 是一种岁月 作者:飘然若雪 少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 青年的时候,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盲目的爱。 只有当生命的指针走向正午,当人生有了春也有了夏, 对母亲才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刻的爱。 我们也许突然感悟,母亲其实是一种岁月, 从绿地流向一片森林的岁月, 从小溪流向一地深湖的岁月, 从明月流向一片冰山的岁月。  随着生命的脚步,当我们也以一角鱼尾纹, 一缕白发在感受 母亲额头的皱纹,母亲满头白发的时候, 我们有时竟难以分辨,老了的,究竟是我们的母亲, 还是我们的岁月? 我们希望留下的究竟是那铭心刻骨的母爱, 还是那点点滴滴,风尘仆仆,有血有泪的岁月? 岁月的流逝是无言的,当我们对岁月有所感觉时, 一定是在非常沉重的回忆中。 而对母亲的牺牲真正有所体会时, 我们也一定进入了付出和牺牲的季节。 有时我在想,作为母亲,仅仅是养育了我们吗? 倘若没有母亲的付出,母亲的牺牲,母亲的博大无私的爱, 这个世界还会有温暖,有阳光有我想母亲时沉甸甸的泪水吗? 有一天我们终会长大, 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位父亲; 从一位女孩变成一位母亲。 当我们以为肩头担起责任也挑起命运的时候, 当我们似乎可以傲视人生的时候,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白发苍苍的母亲, 正以一种充满无限怜爱,无限关怀, 无限牵挂的目光在背后注视着我们。 我们会在刹那间感到,在母亲的眼里, 我们其实永远没有摆脱婴儿的感觉, 我们永远是母亲怀里那个不懂事的孩子。 我们往往是在回首的片刻,在远行之前,在离别之中, 发现我们从未离开过母亲的视线,离开过母亲的牵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句话在我的生活中有了更多的体会。 我总在想,我们能回报母亲什么呢? 母亲是一种岁月。 无论是我个人的也许平庸也许单纯的人生体验, 还是整个社会前进给我的教诲和印证, 在绝无平坦而言的人生路途上, 担负最多痛苦,背着最多压力,咽下最多泪水, 仍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 面对人生,面对我们的,只是母亲——永远的母亲! 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漆黑; 没有母亲,社会将失去温暖。 那是在我认为生命最艰难的时刻, 面对打击,面对失落, 我以为完全失去了,就在那一刻, 是母亲的一句话,让我重新启程。 看着我掩饰不住的沮丧, 母亲说:“该知足了,日子还长!” 于是我便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多仁人志士, 将伤痕累累的民族视为母亲, 将涛声不断的江河视为母亲, 将广阔无垠的大地视为母亲。 因为能承受的,母亲都承受了; 该付出的母亲都付出了。而作为一种岁月, 母亲既是民族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 也许,因为我无以回报流淌的岁月所赐予我的, 所以,我无时无刻不在爱着我的母亲。 在我眼里,母亲是一种永远值得 洒泪的让我感怀的岁月, 是一篇总也读不完的美好的故事。
感恩2012-菜园书籍和孙子 壬辰2012年,风调雨顺。在易经上讲,壬为水,辰为库,所以今年春夏秋雨水丰盛,冬季漫天飞雪一场接一场的。风调雨顺,果然今年是一个丰收年。然而,对于我来说,更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年头! 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拥有了一块梦寐以求的土地,我在上面种下了各种时令小菜。小油菜、小白菜、水萝卜、豆角、黄瓜、茄子等二十多种蔬菜。当然也没忘了在葱地旁种下一棵大红色的秫秸花。买来各种菜籽,种下去不到三四天,小苗的叶片顶着泥沙,从黑乎乎的土地里钻出来,好奇的、探头探脑的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苦瓜是最难出苗的啦,等了十多天,它终于怯怯的钻出地面,大概是对这个世界很陌生,所以钻出来的时候,还没忘记用母亲的外衣遮挡着自己的身躯。它是先结瓜,后开花的,看着小小的瓜妞从枝杈里面冒出来弱不禁风的样子,我担心它是否能够生存下来。但是顽强的生命力,使它不到一天的功夫就开出黄黄的花朵。然而慢慢的长大。葫芦却是最拿扭人的,看见它开着一朵朵的白色的小花,心中充满了期望,可它就是不结瓜,原来那些都是谎花。一直爬到窗台上,还是每天旁若无人的花开花落,不见一个瓜妞长出来。后来才知道,它需要我的呵护和修剪。不掐尖打腕它就是不依不饶的,一个劲的往上爬。掐尖打腕之后,很快就结了一对双胞胎,稳稳当当的坐在了窗棂上。我最喜欢吃茄子了,所以以每棵秧苗一元钱的价格,买了四十棵弱小的茄秧。一棵挨一棵的镶嵌到地里。慢慢的秧苗长大了,每片叶子有如我的手掌大小。只是身体却像豆芽菜一样,弱不禁风。隔壁大姨说,栽得太密了,接两棵薅一棵吧!要不白扯。我于心不忍,但是为了吃到茄子,还是忍痛割爱了。描上农家肥之后,很快就开花结果了。紫红色小茄包鲜鲜嫩嫩的,哈哈,用不了几天就可以吃到美味的茄子了。然而,一天清晨,我看见茄秧的一片叶子干巴了,就像被太阳晒糊了一样。第二天,整片的叶子都干巴了,花骨朵也掉下来了。我心疼的掉下了眼泪,不知如何是好。最后眼看着茄秧孕育着自己还没出生的婴儿匆匆离去,我呆傻了。为什么,他们的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它们还没来得及享受分娩的快乐就匆匆离去。最后我懂了,是我的无知伤害了他们。不相信科学是愚昧的。我一心想打造一块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没有污染的绿色的蔬菜“基地”。但是变异的微生菌类是无孔不入的。人啊,有时候真是无奈。针尖大的小害虫就能让你措手不及!当然除了茄秧,其他的秧苗还是很顺利的成长起来,开花结果了。 整个夏天绿色是我生命的主题。我享受着劳动的快乐和忧伤,虽然汗水常常湿透衣衫,但是那种充实,那种惬意是有生以来所没有体会到的。我自豪的对老公说:咱们这多半年都没用买菜吃!老公很深沉的说:是,是没买菜,净买籽儿了。哈哈哈。 我曾给我的小菜园写了一首诗: 案上书卷窗外园,别无他求自悠闲。 前天撒下豆瓜种,今日细瞅秧苗全。 苦瓜抱妞撑小伞,葫芦开花吐谎言。
忘不了的家园 老家的叔伯大哥来电话,说家里蒸豆包了,正是农闲季节,每天晚上还扭秧歌。叫我们回去呆几天。听了大哥的话,又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发一首旧作以解乡愁: 《忘不了的家园 》 忘不了家乡的呼唤 忘不了我难忘的童年 忘不了儿时的玩伴 忘不了跳房子的划线 忘不了过家家的争辩 忘不了藏猫猫想不起回家吃饭 忘不了猫咪的圆眼 忘不了狗儿饿的可怜 忘不了少年成长的乐园 忘不了青春休憩的柳岸 忘不了枫叶如丹 忘不了松柏盎然 忘不了流汗的乡亲 忘不了故事中的恩怨 忘不了小米饭的香甜 忘不了菜园里的新鲜 忘不了端月节的五色线 忘不了粽子锅里的煮鸡蛋 忘不了早上到河边去洗脸 忘不了折一枝艾蒿夹在耳边 忘不了爬树偷来的青杏蛋 忘不了中秋节的月亮圆 忘不了每人一块月饼是那样的甜 忘不了企盼着的过年 忘不了过年就有花衣服穿 忘不了蒸豆包的黏米面 忘不了男人脊背上的流汗 忘不了女人送水的陶罐 忘不了乡村初次通电 忘不了电影初次上演 忘不了姑娘眼中的热恋 忘不了夕阳下情侣的缠绵 忘不了山林小路的休闲 忘不了南大山的高耸伟岸 忘不了我可爱的故园 忘不了你是我唯一的永远 忘不了无论我身在何方 心都永远和你相伴 忘不了无论我身在何方 你都是我永久的思念 注:“跳房子”是儿时的一种游戏。
北京网友“举头思乡”,向您致敬! 咱们的建昌老乡,如今在北京工作的东财老板——举头思乡,今天中午,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风尘仆仆的来到我面前。本来是回建昌老家看望亲人的。但是,他在凌源吧里看见了小伦雨的事情后,却没有先回家,而是绕道来到凌源,在看望我的同时,拿出1000元钱,叫我转交给小伦雨。由于时间紧迫,或许思家心切,我们简单的交谈了不到十分钟,就开车匆匆离去。一下午,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家中父母翘首盼望游子归家,而他却绕道先来凌源。几千里的路程早已身心疲惫,却没来得及喝口水、吃顿饭就匆匆离去。为他爱心感动的同时,多了一份歉疚! 举头思乡是咱们建昌人,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发展,如今在北京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由于平时他经常顶我的帖子,逐渐熟悉起来。他重视传统教育,以【弟子规】为指导理论。他旗下的员工,参加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背会【弟子规】。他曾经通过我,叫师宗秦汉为他们会议室书写一幅【弟子规】条幅,并付润笔费。我们见面时,他笑着说:都是看了耕读姐姐在吧里宣讲【弟子规】而受启发的。大概不到四十岁的举头思乡,举止文雅,端庄大方,文文静静的,戴着一副眼睛,更像个白面书生。 明天要是有时间,我会上市医院,把举头思乡的爱心转交小伦雨。
小说:牛郎结婚了! 牛郎结婚了!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眨眼功夫,已是金秋时节了。吃完早饭,我和往常一样,腋下夹着一本书,来到美丽的大凌河畔。秋天比起春夏更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湛蓝的天空,几朵白云悠闲的变换着自己的身姿。一朵云姑娘舞动着长袖,在放牧着一群在苍穹中慢吞吞行走的白羊群。微雨清洗过后的山峰,黛绿色之中给人一种穿透感。日光是那样的明朗和柔和,在快要成熟的禾苗上舞蹈。清晰的大凌河水平静的哗哗流着,深绿色的柳荫早以遮盖了整个河畔,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在碧绿碧绿的树叶中,多了一些稚哑的蝉鸣。 我坐在石凳上,开始看书。四周很静很静,好像比往日缺少了写什么。书中主人公悲惨的爱情命运牵动着我的心,我的心颤抖了一下。不知过了多久,树梢上的喜鹊鸣叫声把我惊醒。抬眼望去,大片树林梢头,黑白相间上串下跳的喜鹊似乎在打架一般,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我好奇的望着他们,对了,刚才就觉得缺少什么,是喜鹊。每天我在这里读书,喜鹊都在我的身旁跳来跳去,今天刚来的时候一只也没见着,所以觉得少了些什么。看看他们的情绪有些激动,像是在为什么事情而烦恼。我好奇的站了起来,专心致志的看着他们。他们完全无视我的存在,还是激动的叽喳着。噢!今天是农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怪不得刚来的时候没见到他们,他们去搭桥了。是兴奋吗?我越发好奇起来。目不转睛的望着他们。一只非常漂亮的喜鹊,每天都在我的身边舞蹈,有时候我感觉到她听得懂我和她说话。我何不试着问问他呢:朋友,你们去搭桥了吗?看见牛郎织女了吗?那只喜鹊仿佛听懂了我的话,颠着细碎的脚步走近我。我看见她的眼睛里流出来两滴清澈的泪珠。“朋友,你这是怎么了”?我诧异极了。这时,就在这时,喜鹊开口说话了:“我每天看见你在这里读书,看见你常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我还看见你在这里写的散文《相邻而居》,你和我们的同类麻雀是好朋友,我知道你是如何爱护他们的。我很钦佩你的为人,所以我就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告知你。”我定一定神,看着喜鹊忧伤的眼神,宽慰着对她说:“我是你的朋友,有什么话你就对我说吧。”喜鹊努力使自己脚步站稳,开始了她的诉说:“你知道吗?牛郎结婚了,就在不久前。”我睁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几年来,我们每到七月七,就会按照爸爸妈妈临终前的嘱托,去为牛郎织女搭桥,助他们夫妇见面。”我有些冲动和迫不及待。喜鹊叹了口气:说来话长啊!当年牛郎被王母划在银河对面,领着一双儿女艰难度日,食不果腹,终日以泪洗面。牛郎想一死了之,可是看看一双可怜的儿女,咬咬牙,日子还得过下去呀!牛郎就在银河岸边搭了一间茅草房,门前开了二分薄田,种些瓜果蔬菜,勉强度日。每天牛郎下田干活,回家后打理家务,看孩子做饭。心里却没有一刻忘记自己的爱妻的。天长日久,年复一年,牛郎就这样孤苦的生活着。一双儿女长大了,织女几次对母亲说:孩子大了,在那银河岸边荒郊野村的,也没有什么出路,请母亲大人开恩,把他们接过河来,在父亲面前美言几句,好歹给他们找个事做。就这样,一双儿女离开了抚养他们多年的父亲,来到母亲身旁。从此,牛郎一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始了‘漫漫长夜数星斗,嘀嗒更漏盼天明’的孤苦生活。 在银河岸边不远处,有个叫杜鹃的村落(因为挨着杜鹃系而得名),那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巧儿,她有着和织女一样的巧手,能织一手好绢。她经常到银河边上浣洗衣服,看见牛郎父子三人可怜,时常帮他们缝缝补补,有时候也会给他们做顿可口的饭菜。天长日久,巧儿被牛郎的淳朴和厚道所感动,从心里爱上了他。但是她看见牛郎日夜念着织女,不忍心让牛郎伤心,就这样默默的爱着他。直到孩子们都离开了父亲,牛郎更加孤单了。巧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女子的羞涩让她难以启齿,只是从生活上更加关怀牛郎了。”牛郎毕竟也是过来人了,怎能看不出巧姐的心事呢!但他忘不了织女,忘不了织女初下凡时与他同甘共苦,与他患难与共。忘不了他挑水她浇园,她织布他耕田......。前些日子父亲节的时候,儿女回家来看望牛郎,说外公逼迫织女嫁给龙王的孙子,织女死活不干病倒了。牛郎一听又昏厥在地,高烧39度,巧姐端茶送饭,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两个月了,牛郎的病终于好起来了,就在这天晚上,巧姐他们海誓山盟,结了百年之好。 一天,牛郎对巧姐说,明天就是七夕了,如果织女能来,我要对织女把话说开了,等了她这么多年,彼此伤心这么多年,再等下去,也不会有结果的。牛郎说这话的时候心如刀割,他是不愿意再耽误织女了,希望她能有个好的归宿。第二天一早,牛郎早早的来到了波涛翻滚的银河边,从早上等到中午也没看见织女的面,燕子,喜鹊围绕左右,久久不见织女前来。后来天兵天将传来口信:织女在父母的威逼下,已经上了花轿!牛郎欲哭无泪!郁郁寡欢回到家里。 喜鹊一口气说完这些话,我听得目瞪口呆。怪不得早上没见到喜鹊的身影,怪不得今天晴空万里,连个雨滴都没下。原来这千古传送的爱情已经被时间冲淡的土崩瓦解了! 我和喜鹊打个招呼,跌跌撞撞的往回走,一路上满脑子都是喜鹊说的话。这世上还有真爱情吗?没有了!连天上都没有了! 耕读女 二零一二年七夕晚八点三十分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