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青衣 铁青衣
关注数: 43 粉丝数: 251 发帖数: 5,537 关注贴吧数: 37
修道 什么是道? 如果大家都必须得从这条路上走过,那么这条路便是道。 什么是修道? 便是修养这条路,使之更稳固,宽阔,畅通。 什么是所有人都必须得走过的道呢? 生命,人性。所以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修道时要注意的几点: 1,拥有自我,把握自我。修道是对自我的打磨,这种打磨有如磨刀,如果你手里无刀,那就无从磨刀,同理如果你心里没有自我,只有各种工具器物,价值意义,才能手艺,肆情私欲,那么修道便无从修起。 2,健康。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呈现,健康的反应是修道者第一守持的对象。人活着便要理事,理事便不免会对自我的身体,心理,呈现,反应造成伤害,对修道者而言,宁可放弃事物也要避免伤害。严禁自伤自怨! 3,人的自我呈现受制于种种客观因素而随时变化,因此,要学会止于本心的自然呈现,不要标准化自己的表现而有所强求,不要求快,求力,求智,求巧。强求即为自扰,自扰必庸。 4,正心而不逐事。人可以不断的去纠正自身的缺点,但不要强求达到事物或他人的要求与标准。正心即可尽一己之人事,而他人或事物的要求与标准往往需要才能,资源,心智,精神的支撑,这不是每个人都恰好具备的,强求也没用。 5,以相宜论行止,以中和论善恶,独立于事物的是非对错之外,可保自我的不失。
人性 三体里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这句话表达了大多数人对人性的认识:人性是一种高于兽性的存在。也正因为这种认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怀疑人性攻击人性的文章,毕竟在很多事例上,人性的表现还不如兽性。 也正因为如此,人性是善还是恶便成了最具争议的话题。 在儒家的理论上,人性是善的,是天理的化身,但由于儒家缺乏逻辑性的思考与表达,儒家的性本善性是天之原等理论总是难以叫人无法信服。由于本人了解一些道家的东西,所以站在道家的角度来说一说人性。 人性的组成分为三个部分:天,地,命。 天部是由阴阳二气交织而成的灵智,活力,中和之道。这一部分比较玄,要了解基本靠悟。地部则是生命在进化过程中的五行气以及生命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依存关系。命部则是由生命体的器官功能所决定。这三个部分合而为一便是人性。 说人性高级于兽性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人性与兽性确实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地部和命部,但也仅仅是不同而已,作为最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天部,人与兽是一样的,没有高下之分。 人性是善的,这是无需怀疑的,那么它善在哪里呢?善在它的大和大合! 首先是天地命三者的合而为一,然后便是阴与阳合,情与理合,行与意合,力与劲合,刚与柔合,灵与智合,欲与节合,内与外合,识与见合等等。 在修习人性的时候,很多人因为对人性的错误认识要么入了歧途,要么不以为然,要么以瞎扯理论为乐,这是很悲剧的。对于人性的修习在于各种各样的和合,通过这些和合人性或厚重如山岳,或轻灵若游龙,真正的成为造化之精灵。
意之所在为事 这是一句在语言逻辑上没问题而被我们有所忽略的话。忽略的是什么呢?忽略的是对事的定义。 我们平日里讲的事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事有事的规律,物有物的定理,通过这些规律与定理来修正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从而极尽可能的实现趋利避害便是我们的理事方式。 在这种理事方式中,人处于下位,只能根据事物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不是那种事物跟随人的行为变化而有所变化的上位关系。也就是说人不是事物的主宰者,而是事物的仆从者。 而儒家的意之所在为事却摆脱了这种人是事物的仆从者的关系,意之所在为事,意在花草树木,则花草树木是事,意在学问辩思,则学问辩思是事,意在进退和合,则进退和合是事。人的心意决定什么是事,进入决定自己的行为,进而影响万物的变化。 客观的存在?不因人的意志而有所改变的存在?那都不是事。 趋利避害?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们小时候大多被父母责备不懂事。在父母的意思里这不懂事指的是你不懂得权衡利弊,不懂得多方顾虑。而换成儒家的理念,则是指你志意不广,不坚,不实,不诚。至于意之所在为何物,这倒是不用太理会的。 所以如果你的父母要你学金融学管理这种将来有大利益的知识,而你却更在意花花草草,你可以不用理会你的父母而一心去摆弄花花草草的,但一定要实诚。
致良知的作用 致良知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通过致良知,你可以进入生知安行的状态,这是一种你置身于任何环境面对任何人都能够正常发挥的状态,我相信这对任何人都很重要。 2,良知知善知恶的功能是天道的自省,跟着良知走,善则从之,恶则改之,这可以使人的进退有其本,和合有其源,可以使人的行止不会被功利者的心计与愚昧者的自见所随意支配,人在任何时候都能真正的保持自我。 3,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家致良知,则一家可一心,一国致良知,则一国可一心,天下致良知,则天下可一心。 4, 良知既可以评估自身的行止,亦可以省视万物的进退,如此可以使万物的进退与人类的行止和谐无间,两不相害。 5,万物的进退与人类的行止和谐无间即是人性与物性的合而为一,如此物性可得到人性的四端心,智慧与生机,人类的文明与社会可因此而得到蓬勃的发展,人性则可得物性的作用力与影响力,人的各种能力都将得到扩展,从而迸发更加强大的创造力与生产力。这种人与物的相辅相济最终可使生命之光如同骄阳一般向星空深处迸射。 。。。。。。。。。 心学是道德学,道德学是不带功利的,所以阳明只说致良知没毛病,至于有什么益处那是一点也不讲的,所以很多人不是很明白。 有些人喜欢拿社会上一些不公的事来拷问良知,我相信这样做的人多半会觉得致良知的效果远不如法制建设来得来得实际有效,这算是不太明白致良知的优越之处吧。某些教授级别的人在谈及致良知的时候也觉得它是一种农业古国里的略有惊奇的价值观的选择,嘴里虽然多有逢迎,骨子里却有一种今人对古人蔑视,真的是毫无哲学头脑,挺叫人伤心的。
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简单的说就是保护自己,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些都是保护自己的手段。 关于保身的问题可能大家都懂但又都不懂。说懂是因为保身是生命最直接的反应,当有事物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时,只要是心智正常的人要么战斗要么逃跑,这都不用教的。说不懂是因为保身不仅仅是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它还涉及到其它方面,这些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了。 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他的生命安全同样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是等同的。人在面对危及自己生命的事物时都懂得战斗与逃跑,但在面对危及自己心理健康的经历时却不一定懂得战斗与逃跑,最终深受其害。 保证自己思维的清晰 很多人为事时或求快或求力,从而导致自己思维混乱条理全失,虽然看起来很用功,但常常事倍功半不说,有时候还会做出愚蠢的主动。这一切都是思维混乱的结果。 保护自己的能力表现 很多人对自己的能力表现各种不满意,总希望自己变得如同认知中的那般好。然而对自己的不满意便是对自己的伤害,严重的情况它会使得一个人对自己抱持怀疑,而抱持怀疑的结果是致使自己行为迟缓,对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应有的应对。 保证自己不被其它所取代 人是应对之本众妙之门,可进可退,可攻可守,可主可辅,是天地之神器。然后很多人的自我被其它东西所直接取代。。。。 不想编了,睡觉觉。
良知 很多人喜欢拿新闻上的负面报道来拷问良知,但这拷问的不是良知,而是人的是非心,而是非心只是良知的表德的一部分。这样做倒没什么问题,但如果认为这就是致良知,那便是走了弯路。 首先良知是一种什么能力?阳明在四句教里说知善知恶是良知,因此很多人认为良知是一种对善恶的判断力,这多少有点误导,事实上良知是一种充善遏恶的能力,善则充之恶则遏之才是良知的正常表现。 好好色恶恶臭就是一个充善遏恶的过程。 然而好好色恶恶臭也只是一个典型的对比鲜明的例子,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不能完全的说明良知的表现。 两份材料摆在你的面前,你把合格的挑选出来,把不合格的送去修理,这是不是一个充善遏恶的过程?当然是的。 在考试上给出你所能够给出的正确答案算不算?也算。 打球时调整自我以攻防算不算?也算。 工作中自然而然的满足于品质要求算不算?也算。 如此种种,良知的表现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一件事。除非你被利欲支配,除非你存在着严重的主观认知,除非你心里更在意别的事,否则良知必现。 良知不仅仅是同情心,是非心,同时是一种刚柔并济,进退有序,法度井然的执行手段。 事上磨磨的是什么呢? 其一在于保证良知的无物不照,其二在于使自己外在的行为与那充善遏恶的表现力合而为一,使自己的整个知行过程如行云流水般无有始终,无有止境。 阳明是儒学大家,讲良知的时候来来去去的强调忠孝仁义,但如果换成武学大家,那就是遇之如遇妇,搏之如搏虎了。
周天集节选 我们不属于过去的黄昏,却属于将来的午昼。 一切生命,只是一奢费的多方的机缘,给我们去发现,去实现,去表现“神明”。 一切事物的真理,是在它们的深处之平静中,不是在表面上的迁变无常的波浪形式里。 每一事物中有一节奏,非物理耳官之所闻,凡物以此节奏而存在。 大多我们过忙于生活和思想,没有余闲沉默而观看。 内心的天国,乃外间天国之唯一可能的基础;因为是人以之而生活的精神,乃决定其生命之外表形式。 ……普通人的常识呀!那种物质心思的近视的常识,在于强烈感觉当前的现实,而全然盲昧于将来的可能性了。 安于或随顺一低等潜能性,可似乎是安全,合理,舒适,容易,但其结果很坏,结果至于徒劳无功,或只是盘旋而下深谷,或在一淤滞的泥淖里。我们的正当而且自然之路是超向极高诸峰。 我们在我们的生命和本体上,不但是我们自己而已,也是一切余人;因为有一秘密的休戚相关的共同性,为我们的自私性所踢去所反对的,但我们逃不开它。 命运与自由意志,只是一不可分的能力之两种运动而已。我的意志是我的命运之第一工具,而命运则是一种意志,自表于世界的无可抵抗的下知觉的原意中 者。 命运,无论其为纯粹机械的,或为我们自己所创造,自己制作的一条系链,只是生存的一个因素。“本体”及其知觉性以及意志,皆是一更过重要的因素。 在一生中,我们未尝也未能作发且竭尽此生之一切价值和权能,却只是继续牵引一过去之线,在现在织出点什么,而作无限多的准备,为了将来。 整个生命是多种宇宙力量的活动。个人则给予这些力量以一个人之形。但他能选择,他是否反应某一力量的作用。只是大多数人不真正选择;他们遭受种种力量之支配。 永不要以其票面价值估计物理事物。这皆常是一笨拙的尝试,以表现其他的某个什么,那真实的事物逃过你的表面的理解。 惟一要做的事是保持平静,直面来到的,或好或坏,耐心,坚忍。因为一切躁动会使困难愈加困难。 凡人皆充满了欲望,其生活是由欲望建成。每一趟你感到吃惊或烦恼,每一趟你感觉颠倒了,你可确知有一欲望在表象之下潜窥。 我们周围的人中每一个,能够是、只若我们留意、我们的一面镜子,照见我们有体的某一面或多面。倘若我们知道善于利用这,这是我们进步之一有力的帮助。 直到人很明白自己的知觉性极其活动,人不能知道他人的知觉性之活动。 我们的私我,尽教矜持其自由,无时无刻不是宇宙“自然”中之无数有体,全能,力量,势用之奴隶,玩具,傀儡。 以高等自我主宰低等自我,以精神自我主宰自然自我,是人的完善与解脱之道。 若你尚未学得“过去”所给你的教训,它便回到你。 只是坚决至极,人方能进步得快。 人应当尽可能迅速前进,而又当如所必须迂缓而迂缓,——这似是矛盾而非矛盾。 恐惧是常得屏除的,因为你所恐惧的,正是或者会临到你的;恐惧吸引所恐惧之对象。 你为什么要试作他人的同样的事呢?人自觉为灵感所动而做的,于他便是最好的事。 智识不是我们内中的诗人,艺术家,创作者;创作来自光明与权能的一超理性的流注,常得以视见与灵感而工作的,倘若要尽其能事的话。 一切自由,其中必有一真理,且有一秩序,或是一理性的,或是一本能的和直觉的秩序。 人类的爱情,常是基于自私,或则强盛地掺杂了私我,——这是其何以不能纯洁之故。 人的爱情,惯常是愚痴,耽执,热狂,欲望的一个混合物。 爱,在其渊源上是一自体存在的力量,一绝对的超上的力量,不依赖乎对象的,——它只是依赖自体,或只依于“神明”,因为它是“神明”的一种自体存在的权能。 爱,不需要其他动机,除了爱。 没有任何事物为心思所能做的,而不能为心思的不动和没有思想的沉默和静定中做的更好。 内向停止思想和语言,使内中不动。往上看,看到光明,向外看,看到你周围的浩大宇宙知觉性。渐渐要愈加与此光明和浩大为一。于是“真理”从上将在你启开曙光了,从你的周围流注于你了。惟独心思要在其纯洁上是深密,不下于其在沉默里。 哪里有一心灵是一度已经醒悟了,哪里必然在内中有一能量,能平衡过一切外表缺陷,而且终于能克服。 苦痛和受难,皆我们生活其中的无明之必有的结果;人以各种经验而生长,痛苦,磨难,一如其反对者,欣喜,快乐,极欢。人可皆从之吸取力量,若以正当态度处之。 人生上许多不自然的做作处,是其最根深蒂固的疾苦之原因,这是对其自体不忠实,或对“自然”为不诚,所以颠蹶而受苦了。 我们自己,皆即是我们的“命运”,由于我们的“业”;但我们所造成的“命运”束缚我们,因为凡我们所播种的,我们必得在此一生或另一生收获。 一切不只是“律则”和“程序”,还有“存在体”与“知觉性”;事物中不但有一机械,却还有一精神。 在人类大多数中,艺术冲动是贬低到低下和卑贱的享乐上了,很难估计这其间的耗费和损伤。 在我们今日之“自然”生活中,在我们的外在化了的表面生存上,仿佛是世界创造了我们;但一转到精神生活,是我们得创造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世界。 未知者,是出乎已知者以外的,虽则未知,并非不可知,倘若我们能扩大我们的官能,或达到其他我们尚未具有的官能。 人生之奥妙,在于我们的一体性与分殊性之和谐中。 任何力量和强制,未集中于一公正不偏的权威手中,常必至被滥用和误用。 地上其余的生存类,皆无能为力地为其本性的暴君所统治,做了奴隶。但人的本能,当他发现了他的人道后,便要做了他的本性之主,要自由。 人生,遁出我们的理智所努力加强其上的公式和系统;它自称太复杂了,太充满了无限的潜能性,不堪为人的专断智识所虐治。 一切智识皆在内中,应当以教育唤出,而不是从外面灌入。 艺术不是解剖学,一种艺术杰作不必须是物理事实的印板,或自然科学的一课。 知识与感情,皆仅是有生体之工具,这工具可属于其低等外在形态,亦可属于内中高尚之人;可作为私我之仆从,或作为心灵之沟涧。 没有什么不可计量的“命运”,没有什么盲昧,凶猛,不可脱出 现在”只给我们一点点昏薄光明,照到那在“时间”里略能突到前面一点点的解决上,突到阴影的黑暗里,充满了不可计度的可能的。我们不能预见什么;我们只能推测,立下一些原则。
人才 人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器才,一种是道才。 一个人学习一门知识,掌握一门技能或学会使用一门工具,这样的人会成为器才。成为器才的优点是可以迅速在这个社会拥有立足之地,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器才的发挥才能完成运转。缺点是你的才能有可能用不上,器才是需要被使用才能发挥作用的,而一个社会对器才的运用是有限的,如果这个社会对器才的运用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那么你的才能就会因为不能被运用而直接废掉,这和你是否努力是否优秀无关。 道才是对道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的人才。什么是道呢,民所共由之则谓道。简单的说就是如果大家都必须从这条路上走,那么这条路就可以称之为道。而道才便是掌握这一条路,利用这一条路的的人才。道才没有器才那种无法被运用的缺点,因为这个社会的运行本质上也是道的运行,只要是道,那么它就可以被运用。道才的优点之一是成就自我,因为一个人活着的本质,所具备的灵智和身体都可以称之为道,同时自我既是道体,也是器体,修行自我等同于道器双修,优点之二是通过对道的运用实现对器才的运用,使自己变得无所不能。缺点是正邪难料,除了自我是绝对的本源正道之外,其它的都是正邪难料,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大恶。 现在的人只知道成为器才,却不知道道才,不免有些悲剧。
本源臆说 1,天理 天理即阴阳律,阴代表稳定,阳代表发展,放到生命身上,阴代表守护,阳代表进取。 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各有各的物性,彼此互不相同,但无论什么物质必然遵循阴阳律,为什么这样说呢,理论上讲一切物质都是因为发展律而产生,因为稳定律而存在。正因为宇宙的这种稳定律与发展律,我们才能看到星空万物。所以阴阳律即是天理。 天理是本源中的本源。 至于是什么在稳定和发展,老实说我不知道,你可以认为是自然,也可以认为是气,但最好不要认为是某种物质,理论上来讲一切物质是能量的形态,说到底还是气,用阳明的话来说则是理的流行产生气,气所遵循的规律便是理,理气一体。(理气分开来讲便是一个鸡和蛋谁先谁后的问题) 的 2,心体的诞生 说了天理说心体,心体是国学里一个玄之又玄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其实一点也不玄异,心体是类似于太阳系这种结构的存在。 这样说吧,阴阳律在完成了对物质的创造之后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依旧在发挥作用,但物质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结构,有了自己的物性和物理特性,已经没有了发展的空间,于是阴阳律的发展从单一式走向复合式,即几种物质形成一个结合体共同维持稳定和发展,这个结合体便是心体,所以说心体是类似于太阳系那样的存在。组成心体的物质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物质的,但它不再是单一的物质了,而是心体这个集团中的一员,是有组织的人了。 阴阳律在心体这个结合体中流行,阴律守护心体这个集团,维持其结构的稳定性,阳律则寻求发展的可能性,这时候阴阳律的流行所形成便不仅仅是气,而是生命力。 心体是生命的种子。 3,生命的诞生 心体的形成并不意味着生命的诞生,生命真正意义上的诞生在于心体利用物质创造了一件工具并把这件工具融入心体之中。 心体创造的第一件工具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但这件工具必然承载着阴阳律的使命,即这件工具要么有益于守护本体,要么有益于发展。 工具的创造是一件大事,它意味着阴阳律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规律,而是一种有特殊能力有特殊手段的规律,当阴阳律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无法完好的运行时,它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力躲避或排除干扰,生命真正意义上的诞生也源于此。 有了工具,阴阳律对心体的守护更稳固,其发展也更迅猛,更多的工具被创造出来,心体变得越来越复杂,渐渐的拥有了独特的体态与生命特征,形成了不同的物种,同时对新陈更替与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彼此间开始搏杀,这时候轰轰烈烈的进化演变开始,直到我们人类被创造出来。 4,身体 我们的身体是什么呢,它是心体,同时也是一个工具的集合体,因此在古人就有了心身之分,说心的时候 单指阴阳天理,中和之道,说身的时候则指各种身体能力,但我们不是有一个身体又有一个心体,区分身体能力我们得到的是身体,不区分便是心体。 心是身之主宰 我们知道身体是一个工具的集合体,而所有的工具都承担着阴阳律的使命,要么守护本体,要么寻求发展,而在心体之中流行的正是阴阳律,阴阳律的流行即意味着身体能力的正常发挥。 身是心之方式。 工具是拥有特殊能力构件,通过对工具的利用,我们可以解决各种问题,使我们的意图可以得到更大可能的实现,但我们一旦使用工具,就不免要受制于工具的运作方式,大车不可走小路,飞机不可上铁轨,工具的使用方式决定了意图的发挥方式。身体相对于阴阳律来说也是如此。 5,中道 孤阴不生,孤阳不生,阴阳和合而发即为中道。 6,心机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