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青衣 铁青衣
关注数: 43 粉丝数: 251 发帖数: 5,537 关注贴吧数: 37
私欲 很多人不懂私欲是怎么回事,儒家对私欲的解释也不太清楚,尤其是它把过度的私欲称之为人欲,这更引人误会,我在这里和大家说一下吧。 说私欲要从人对事物的认知开始说,人认知事物并与事物互动,私欲便在这中间展开,左右人的意识和行为。 人有认知的能力,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人的认知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通过我们的感官从客观世界里捕获信息的能力和我们的大脑利用信息进行思考推理联想想象的能力。第二类是人对事物的体验认知,人与事物的互动即是一个对事物的体验过程,有些事物会带给人好的体验,有些则带给人不好的体验,当人对事物产生了体验认知的时候,便会自然而然的躲避不好的体验和寻求好的体验,这才是人真正的欲望和本能,人的意识和行动大都受它们的支配。 因此人的欲望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即躲避不好的体验,比方说不适感,危机感,负罪感,受辱感,孤独感。第二类即寻求好的体验,比方说舒适感,畅快感,独特感,成就感,尊贵感这些。 之所以说它们是私欲是因为人对事物的体验是不太相同的,有一句话叫做有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就是人的私欲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如果事物带给人同样的体验,比方说触电,那么人躲避触电便不是私欲,而是本能。
标准之害 世人喜欢设置许多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智与愚,善与恶,及与不及,很多人喜欢自设一些标准来规范和实现自己的行为,却不知道这样做的危害。 一个人的智慧不会因为没有标准而无法呈现,更不会因为有标准而有所加成,人对于事理的领悟有一个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过程,当我们为智愚设置标准的时候,很多人会因为领悟不到而无法达到标准,结果促使这些人产生了愚昧的自我认知,当他相信了自己的愚昧的时候,他再无法精进,我们的标准事实上造就了愚人。 我们设置了善恶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但我们无法保证一个人完全可以通过善的行为来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很多时候人必须要以一些我们称之为恶的手段来求宜求存,当他认识到自己的恶时未必是改变,而是以恶人自居,再无向善的可能。 各行各业都有许多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及与不及,最终造就了无数发现自己处处不及的人,这些人最终在平庸中走过一生。 许多人喜欢设置一些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与方向,但总是将标准定得太高,以至于自己的能力跟不上,见识跟不上,甚至连身体素质也跟不上,最终发现自己的不及并相信且执行了它,毕生再无斗志。 世间的一切人为的规则事实上是在造就愚人恶人和不及的人,都是非道德的,我们应当遵循的是我们以之成为人的自然规则和我们以之看以之看以之听以之行以之思的心性之本。
唯物的爱憎 什么是爱憎,好好色恶恶臭而已。儒家伟大的地方在于,无论你所爱为何物所憎为何物,都是你德性之知的表现 ,事实上爱憎是维系人与事物的力量,人因为憎恶而排斥改变,因为热爱而共存精修 。 每一个人都有爱憎之心,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人的爱憎之心必须是唯物的(很多人只知道存在决定意识,不知道心普万物而无心,情顺万物而无情),也就是说你的热爱与憎恶都必须与这个世界里的事事物物直接关联。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说所谓的梦想了,梦想是一个想象出来的美好世界或一种美好的生活,总之是虚幻的,但由于其美好而使人热爱和执着,同时也促使人对现实世界的的一切产生不满排斥甚至是憎恨。 这就变得非常可怕了,人因为憎恶而改变,但当你憎恶一切的时候,你的改变便是破坏,可笑的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破坏世界的能力,通常只会破坏自己的生活,破坏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破坏自己的健康快乐,财富与机会,最后终于发现自己非但没有实现梦想,反而与之越离越远。 当一个人活在一个被他所憎恶而他又没有能力改变的世界里时,通常只有几种表现:放纵私欲,抑郁,自毁,报复。 有人说人的生命因为梦想而伟大,但事实上梦想是导致年轻人自毁的元凶。 对于年轻人来说,其实根本不需要有梦想,而是要学会热爱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里一些简单的自然的和平庸的东西:天一点一点的亮起来,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肥胖的女人揍她不听话的儿子,还有打扮得漂亮的女孩和啤酒的味道等等,无论所爱为何物,它都必须是真实存在的。
正心 凡人做事有两个标准,其一是达到事物本身的要求和标准,其二是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本身的能力。 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各不相同,有的人可以轻而易举的达到事物的要求和标准,有的人尽其心智也做不好事。很多时候,那些能力不足无法很好的完成工作的人往往最大程度的发挥了自己的能力,而那些虽然达到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的人却没有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瞧不起那些能力不足的人,但能力不足的人固然有所不及,能力足的人也一样不及,最终大伙一起平庸。 一个人若是能力不足,强行去做超出他能力范围的事必然会导致破坏,因此他只需要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衡量一个人能力范围的标准不在于一切外在的标准,而在于他本身能够自然正常的发挥,而保证这种自然正常的发挥在于他不受私欲的影响,在于他能够去其心之不正以持其正。 能力足的人固然可以很好的达到事物的要求和标准,但若想真正的出色,终究还是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终究还是去其心之不正以持其正。 我们常常制定各种各样的要求和标准去衡量别人,同时自己也热心于实现一些要求和标准,事实上这些要求和标准并不足以让能力足人变得更优秀,却可以使能力不足的人造成物我两伤的局面。 去其心之不正以持其正,人在面对事物与工作时只要持这一标准就足够了。
民主法治与其它 民主是什么?民主是自己当家作主,简单的来说就是自治,而自治说白了就是人治(别把自己不当人)。 民主与法治是很难并立的。法治是什么?法治就是设置一些法规制度来规范制约人的行为,人民必须在这些法规制度的范围内活动。 现在许多人对民主法治的呼声很高,说到底只是囚犯要求一间更大一点的监狱而已。 有人会说,如果没有法律,那恶人作恶怎么办?事实上如果你遇到恶人法律并不能保护你,相反会制约你对恶人的报复行为,大多数时候法律其实是保护恶人的。当你与恶人对薄公堂时,你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恶人侵犯了你,并且你还得有一个能干的律师;如果你的妻子遭到侵犯时被你发现,你必须绝对理智冷静的要求恶人停止他的行为,如果你因为情绪失控而作出了过度报复,那么你是有罪的,所以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得保证自己绝对理智冷静,举手投足间法律法规尽显。 为什么在要求民主的时候还要求法治?说到底是胆怯,是想有一个万世太平的办法可以逃避不期而至的斗争,但这样的办法有吗?其实没有,人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要求民主是对的。这个世界虽然从来都不缺恶人,但善良的人从来都是绝大多数。这些善良的人并非是生来就知法明法的,事实上他们中大多数根本就不懂法,使他们善良的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和家人,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一份无法断绝的情感与责任,因此,保证民主社会能够合理运行下去的并非法治,而是情感与责任。 那么善良的人如何面对恶人呢?事实上根本就不用在意。在没有法制的前提下,恶人的每一次作恶都是将自己置之与死地,纵然他能伤害一两人,但总有一天他会死于非命,甚至会因他的行为而祸及家人。这个世界虽然从来都不缺恶人,但也从来都不缺为了他人而勇于献身的人,这些人使得那些拥有地位势力的恶人也会为之胆怯。除此之外,善良的人还有一样保护自己的利器: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一个人活在世上肯定有所需求,有所需求便会对事物形成观点,拥有相同需求相同观点的人更容易抱团一至对外,这种相同的观点便是意识形态。越是善良的人越是单纯的人在一起形成的意识形态越是稳固,所产生的力量也越是强大。 民主是不需要法治的,对那大多数善良的人来说,并不需要一种什么规则制度来约束他们怎么做,而对恶人来说,有也没用,但大多数的人都看不到这些。现在车票实名制了,手机实名制了,刀具武器管制了,所有的人对各种各样的办证毫无怨言,听到有人作恶就在召唤严法酷法,你们在创造一个制度监狱你们知道吗?
仁义 发之于内为仁,行之于外为义,仁是一种爱心,一种对事物的情感。一个人只有对别人产生情感的维系时,他才会真正无私自然的去帮助别人,才会与之分享自己的成果与利益;一个人只有对事物产生情感的维系时,他才会真正的关注爱护事物,研究事物,整理整顿事物。这就是互为表里的仁义。 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的仁心,没有对事物产生情感的维系,就莫要说大义于天下了,连一句正常的客套话他也觉得恶心虚伪。现在的一些人动不动就说什么大公无私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话,然而一点用也没有,因为它缺失情感的维系。如果没有这种维系而单凭理论与标准就可以做好事情,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成功,我们的世界早就被打造成人间天堂了,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因此,那些忽略人的情感而宣扬的公德就变得华而不实了,而以此来要求别人则更是恶心虚伪了。 人世间的事情风云变幻代代不同,但其出发点却永远不变~~或出于情感或出于欲望。出于情感则代表成全与创造,出于欲望则代表占有与破坏,而仁心是情感的最高体现。 其实我们不需要知道事物的对错,不需要分什么公私,更不需要以某种价值观念来规范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只要对事物表现我们的情感,由所爱及其所不爱,我们在行动上就一定会表现出成全与创造,关注与分享,并且是最自然无私的。
仁义 发之于内为仁,行之于外为义,仁是一种爱心,一种对事物的情感。一个人只有对别人产生情感的维系时,他才会真正无私自然的去帮助别人,才会与之分享自己的成果与利益;一个人只有对事物产生情感的维系时,他才会真正的关注爱护事物,研究事物,整理整顿事物。这就是互为表里的仁义。 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的仁心,没有对事物产生情感的维系,就莫要说大义于天下了,连一句正常的客套话他也觉得恶心虚伪。现在的一些人动不动就说什么大公无私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话,然而一点用也没有,因为它缺失情感的维系。如果没有这种维系而单凭理论与标准就可以做好事情,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成功,我们的世界早就被打造成人间天堂了,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因此,那些忽略人的情感而宣扬的公德就变得华而不实了,而以此来要求别人则更是恶心虚伪了。 人世间的事情风云变幻代代不同,但其出发点却永远不变~~或出于情感或出于欲望。出于情感则代表成全与创造,出于欲望则代表占有与破坏,而仁心是情感的最高体现。 其实我们不需要知道事物的对错,不需要分什么公私,更不需要以某种价值观念来规范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只要对事物表现我们的情感,由所爱及其所不爱,我们在行动上就一定会表现出成全与创造,关注与分享,并且是最自然无私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