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xpjffl jlxpjffl
关注数: 31 粉丝数: 472 发帖数: 6,062 关注贴吧数: 13
蕉华工业园区搭平台促招商[今已引进投资3.8亿元] 今年以来,蕉华工业园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在“招商引资年”的中心工作,搭平台促招商,大力优化招商环境和社会环境,全力推进“生态工业新城”建设。据统计,今年1月至4月,该园区共引进企业9家,投资总额达3.8亿元。      为吸引企业落户,蕉华工业园区积极“筑巢引凤”,全力打造招商引资工业平台。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该园区从2009年底开始扩建首期500亩的“北部工业平台”,目前,该项目建设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已完成了80%以上的工程量,预计年底前可竣工。该平台建成后可容纳入园企业约20家。目前,金侨新能源有限公司、新汇金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恒塔混凝土有限公司、中合环保再生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已落户该平台。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蕉华工业园区坚持“走出去”,主动寻找商机,专门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到珠三角及港澳台地区巡回招商;充分利用各类行业协会、地区商会和海内外客属团体等招商平台,推介园区;制定实施园区招商引资考核制度,把招商引资工作成绩作为考核干部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激励社会各界人士为蕉华工业园区牵线搭桥。      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合理布局,该园区把引进重点放在电子、机械、新材料、新能源、建材等高新技术行业,吸引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大企业到园区建立生产加工基地,打造产业对接走廊。与此同时,注重招商引资质量,严格按照主导产业定位和准入条件,对投资总额、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建设工期等不符合准入条件和产业定位及产出效益达不到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进园。
莫让镇村成防汛减灾“短板” 调查由头:一些乡镇“逢雨必浸”      地处韩江、梅江流域的梅州,因为有了水才钟灵毓秀,也深受水患之害。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梅州各级党委政府千方百计整治水患,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治水”作为工作重心之一,以“不出现群死群伤责任事故,能留下长治久安水利工程”为原则,切实负起责任,全市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达数十亿元。实施韩江梅江沿岸重点堤围除险加固工程、进行各类型水库和主要堤围除险加固、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久历水患的梅州在一步步摸索、一点点完善,不断提高抗击“洪魔”的能力。这些水利工程也在近几年的防汛防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防治大灾害、防止出现群死群伤重大事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在连年的强降雨袭击中,我市一些乡镇农村依然出现“逢雨必浸”、“小雨成涝,大雨成灾”的现象,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屡受威胁,“摆脱水患”是这些地方的百姓几代人心中的梦。“每到汛期,我们镇村干部每天晚上睡不安稳,一听到电话就紧张。担心呀,群众面临的威胁多着呢,洪涝、山体滑坡、小水库小山塘的崩塌……一旦发生灾害,我们的责任有多大?”丰顺县乡镇干部老刘如是说。      探访现场:寻找“水患”缘由      循着老刘的担忧,带着对“逢雨必浸”问题的疑惑,记者深入到近年来水灾频发的乡镇进行了解,逐一排查问题,分析“水患”缘由——      小河道配套设施不合理,加重灾情。平远县泗水镇境内有四条小河道,河床较窄,洪水集中时便面临巨大的泄洪压力。今年5月5日8时至7日8时,该镇降水量达291毫米,且洪水集中于两条河道,使沿河的良田、房屋、桥梁均遭到较大程度的损坏。这是该镇继去年“6·14”水灾后又一次遭到洪水肆虐。“说实话,如果不是河道桥梁在以前建设设计时未能考虑当地暴雨区的过水量,泗水去年的灾情可能没有那么严重。在去年的暴雨中,桥洞挡住上游蜂拥而至的树、竹、沙石等垃圾,让本来泄洪量就小的河道排水更加不畅,瞬间成灾!”一位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说。该镇干部告诉记者,去年水灾冲垮了不少以前由村民自行筹建的简易桥梁,现在的桥梁都是政府出资,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坚固得多了。      农田水利设施标准低,河水倒灌。高、厚、结实的堤坝,再加上隔不远就堆放着大堆的石块、沙石等防汛物资,蕉岭县三圳镇段的石窟河河堤总能给人安全感,自从河堤修建以及坚持排查整修、除险加固后,肆虐的河水给予三圳人民的生命威胁已经降低了很多。但这些年,河堤内大片的田地已多次受浸,在5月5日和6日的暴雨中,该镇平原区80%以上的农田又一次受浸,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地势低、河床较高、小渠排水难,侵害农田的大部分是来不及排出的内涝水。”有人分析蕉岭县三圳、新铺等镇的“逢雨必浸”现象时说。据悉,我市的农田水利设施如排水沟等基本都是由镇村一级自行管理,但由于镇村一级力量有限,大部分设施比较老化、标准不高,当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必定会出现处于高处的河水从排水沟倒灌进来,漫过宽度和深度都不大的沟渠侵浸农田的情况。      沟渠堵塞严重,排水不畅。离蕉岭新铺象岭村的英婶家不远是一道约两三米宽的溪流,溪流的上游是一处小水电站,穿村而过最后汇入石窟河,溪流沿岸大部分地段都是土堤,紧挨着菜地、稻田,起着重要的灌溉作用。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条小溪便成了“垃圾池”,大家都把生活垃圾往溪里扔,特别是溪的下游,溪底和两岸到处是杂草和挺厚的淤泥。在不久前那场暴雨中,排泄不及的溪水,再加上倒灌的石窟河水,把处在小溪下游的英婶家门口那一片菜地给淹了。“这样的事时常发生,你看,溪边那一大片菜地都丢了荒,好在大家的房子位置都比较高,对生命财产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对这样的“小灾”,英婶有点不以为然。
红楼美食;转自——红楼文化吧 一:    宝玉探宝钗,通灵初露面,薛姨妈留宝玉黛玉吃晚饭。宝玉夸珍大嫂子家的好鹅掌鸭信,薛姨妈忙拿了自己糟的来给他尝。宝玉闹着要喝酒,李嬷嬷不肯,还置了一场气。鸭信是鸭舌头,鹅掌鸭信,韧中带脆,口感复杂,容易吸收调料的味道,且不会吃得太饱。这两味端的是下酒的好小菜。宝玉在那一回不过十一二岁,就已经开始欣赏这种婉妙的味觉,果然贵族之家,从小学的就是声色犬马,焉能不精。 宝玉借着在薛姨妈家没人管束,开怀痛饮。姨妈怕他喝醉,做上酸笋鸡皮汤。后文还有虾丸鸡皮汤。看来鸡皮做汤富贵人家常吃。如果是现在的美国农场鸡皮做汤,极度腥腻,一定是天下最恐怖的汤。红楼梦那个年代,鸡皮应该仍然鲜而脆吧。只是鸡皮做汤似乎不耐久煮,应该是一氽便起。鸡皮煮烂一片片飘在汤面,情何以堪。酸笋虾丸也宜一熟便吃。    如东北人吃酸菜,广东广西人吃酸笋,广东人说笋“毒”,乃是大发之物。发酵以后就不要紧了。酸笋颇酸,不是所有人都吃得消。吃惯以后,只觉又酸脆,下饭送酒,无往不利。炒酸笋宜油重,因为酸味解腻。红楼梦里的酸笋,不知是腌的还是发酵的。和富含脂肪的鸡皮一起煮,很有道理。今日的酸笋是街头巷尾不登大雅之堂的家常小菜,当年竟可与碧粳香稻,御田胭脂米同席,果然世事难料。            
市改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环境现场会在我镇召开 4月25日,正值我县获“中国金融生态县” 殊荣的时候,梅州市改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环境现场会在我县新铺镇召开。 市金融工作局、市人民银行、市农业银行、市邮政储蓄银行、市农信联社和梅州市各县(市、区)人民银行等单位领导,以及我县金融办、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农信联社、邮政储蓄银行、新铺镇党委政府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现场会。 县政府副县长马志元到会并作了讲话,他指出我县自2009年开展改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环境试点工作以来,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密切配合,建立了有利于实施各项惠农政策的银行账户服务体系,支付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账户开户、银行卡发卡规模和激活率迅速提高,特约商户、电话银行、农村商户签约呈大幅上升; ATM自助银行终端在农村实现零的突破;大宗的农副产品收购如烟叶收购全部实现非现金发放;发展了适用于农村地区的支付工具体系,农村信用社大、小额支付系统实现全覆盖,农信银支付和清算、邮政汇兑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农民现金结算习惯仍很普遍,先进的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支付工具在各镇尚未全面普及,农村结算收费偏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结算的发展。我县金融部门要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增强农村支付系统业务处理的广度与深度,拓宽农村支付结算服务领域,不断满足农村多层次支付结算需求,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支付服务。 人民银行梅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李新耀作了讲话;人民银行蕉岭支行行长曾怀远介绍了我县开展改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环境试点工作经验;农民代表广福镇洪才村村委主任龙远秀作了发言。 这次现场会会场设在新铺圩广场举行,县内各家银行还在现场派发宣传品,整个活动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吸吸了数百名群众涌跃参与。 随着国家支持“三农”力度不断加大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政府各项支农资金的拨付不断增加,农民的购买力不断增强。如何统筹城乡支付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是金融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三农”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次会议对于推动我县金融部门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促进农村金融工作的落实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闻】省蕉岭华侨农场成立50周年 走过风风雨雨的50年后,广东省蕉岭华侨农场已经实现了由温饱型向发展型的转变。昨日上午,蕉华工业园北部工业平台举行了系列庆典活动,热烈庆祝蕉岭华侨农场成立50周年。      省侨办副主任朱尔武,省侨联党组成员、副巡视员何宏兴等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市长李嘉,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古小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金元、张远方,市政协副主席郑少伟,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叶解春,蕉岭县委书记周章新、县长林健雄,省蕉岭华侨农场场长刘作昆等出席了庆典仪式,并为投资总额3.23亿元的12个工程项目剪彩、奠基。朱尔武、李金元、刘作昆在庆典仪式上作了讲话。现场举行了香港汇泉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型燃料二甲醚生产项目等8个总金额3.3亿元的新入园企业合同签订仪式。 据了解,蕉岭华侨农场成立于1960年,在此后18年里陆续安置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4823人。5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蕉岭华侨农场不断开创新局面。2003年,蕉岭华侨农场成立工业园,实现由农业向工业发展转变。2006年,蕉华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为经济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全区现有企业19家,去年实现工业产值4.35亿元,税收4284.8万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该场最近还加快了归难侨危房改造,379户归难侨危房改造全面动工,已完工搬入新居的有173户;完善养老保险,共为2958名职工补办养老保险,为613名归难侨离退休人员和“4050”归难侨职工补办医疗保险。      朱尔武代表省侨办对此表示祝贺。他指出,50年来,蕉岭华侨农场最显著的变化是发展条件明显改善,最重大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最突出的变化是民生福祉得到提升。他寄语蕉岭华侨农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三个新跨越”:一是实现改革和发展新跨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二是实现园区开发和招商引资新跨越,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三是实现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新跨越。      李金元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此表示祝贺,对蕉华农场近年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对新一届蕉华农场领导班子提出建设现代化“生态工业新城”的奋斗目标表示鼓励、鞭策。他要求蕉华人始终保持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以“小侨区要有大作为、小地方要有大亮点”为目标和出发点,进一步找准与梅州推动绿色崛起、创建“三名城一基地”的对接点,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进行招商“选”资,努力把蕉华建设成为生态好、工业兴、新城美的绿色崛起示范区,为推动梅州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兴宁明代古城墙修复 已有540多年历史的兴宁明代古城墙首期修复工程昨日举行竣工典礼,重新向游人开放。修复后的古城墙保存了明代风格,显得厚重古朴。参加梅州市创建“三名城一基地”现场会的市领导刘日知、李嘉、温华光、古小平、陈小山、林碧红、李纯德、彭耀新、陈建青、陈丽霞等,以及兴宁市领导江理达、陈略宇为古城墙修复工程竣工剪彩。      据了解,修复明代古城墙是兴宁市进一步推动“文化名城”建设和旅游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兴宁明代古城现遗存古城门(南门、北门)、古城墙(西北城墙、东北城墙、东南城墙及西城墙)。古城墙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反映了明、清、民国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风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演变情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为切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兴宁市首期多方筹资近千万元修复北门及其城墙138米,约占现存古城墙总长的一成。修复工程完成了城墙现代附着建筑的拆迁、城砖添补、城垛复原、护城河重掘等工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明代城墙原貌。      据史料记载,明成化三年(1467年),兴宁县筑砖城,城高1.85丈、周长626丈、雉堞903个、城内面积0.28平方公里,辟东西南北四门。嘉靖四年(1525年),加建四个城门楼。此后数百年间历经多次增建、修葺,现大部分墙基仍在,南门(迎薰门)保存最为完整,北门仍保存内门。从现有保存看,古城墙建筑材料底部是窑制青砖,顶部为夯干墙,厚实坚固,虽历经五百多个春秋,砖块上“城砖”两字依然清晰可见。
以“城向山拓,优山美水”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平远引资建设县城四大 平远县坚持“城向山拓,优山美水”的城市化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县城郊山地广优势,通过更新观念、整合资源、融注资金、招商引资等方式,先后引进了广州盛世富港、汕头宜华集团、平城投资、勇胜房地产等四大企业投资近40亿元,开发建设 “优山美地”、“金色华府”、“平城花园”、“新田花园”等融酒店、商业、商住为一体的大型生活社区,在小县建大城,为城市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近年来,平远县针对城小乡大、山多地少和城市发展架构小、空间窄、集聚能力弱的实际,积极探索“城向山拓、优山美水”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以南台山景区建设和防洪堤围改造为重点,先后建成了南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石龙寨景区和程窼公园,拉开了城市架构,提升了城市品位。县城投资创业环境的优化,吸引了不少县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参与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该县乘势而上,以资源换项目、以项目引资金,激活外来民间资本,通过盘活用地、对外招商、争取项目,社会参与等渠道成功走出了一条多渠道融资、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新路子。去年,在县财政未投资的情况下,以经营土地资金方式解决了征地拆迁和城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目前,这四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已完成投资12.6亿元,其中“新田花园”已基本完成三期建设并已投入启用,“优山美地”于今年1月1日起公开发售,“平城花园”已开始认购,“金色华府”建设也正全力推进。      在规划建设四大花园中,该县结合平城自然区位条件,彰显平城的山水、人文、生态特色,统筹规划利用县城周边的山地资源,把规划延伸到城南新区、老城区和县城周边的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园、文化旅游产业园,使之相互融合,自成一体。在此规划理念的引领下,四大花园各具特色,使昔日的荒山野岭 “摇身”变成现代居民小区。四大花园建成后,该县的居民人均道路、人均公用绿地、绿化覆盖率等衡量城市综合能力的指标均可大幅提高,城区建成区面积也比以前扩大2倍以上,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在水中建、水在城中流”的山水城镇格局。
【转载;枉凝眉】新的在新,老的更老了…… 南方的天气总是令人捉摸不透,似乎可以从闷热的夏季一下子跳到深冬。年二十九的蕉岭老家,寒流同样的无孔不入,人们不得不裹在厚厚的棉衣里,脚步多了些许的匆匆。只有碧水街上的柳树仍然不惧寒风,随风佛柳起来,惹得身下的流水不自禁的发出欢畅的潺潺声。 放眼望去,一切都是欣欣然的样子,枝头的绿蕊在悄悄的绽放,春的气息扑面而来,给这座小城增添了许多妩媚。父母亲从老家搬到这个小城已经很久了,每一次我回到这里,都被这里日新月异所吸引、所痴迷!我让自己一次又一次跌进这些“新”里,一次又一次任这些“新”沉溺。有时甚至完全忘了眼睛里的茫然!但我知道,在我的最内心处,有一个位置,存放着我的“老家”,它顽固的抵抗着一切新的情愫,让我在“新”城里处于游离状态,整个人显得很是暧昧。我想着老家,那十公里以外的小镇,那个叫新铺的地方,那个叫中横街的曾经的家。这种念想一有空就从脑海中冒出来,一有时间就让我的心飞离,当我真的重回这块熟悉的地方时,我才发现,所有这些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从脚处自下传来的热,迅速漫及全身,最终在眼底回旋。我来了,中横街!目及所至,到处是扑扑的灰尘和苔藓,34号门前的银铃声,以及邻居那慈祥的老人都已无从追觅,我慢慢的向深处走去,脚步很轻很轻,怕惊扰了沉睡的中横街。一切显得是那么的“老”,老得残桓断壁,老得黑咕隆咚,老得沉寂暗哑!以前以为间连间的中横街是一条永远不会塌陷的街,可是,前面一家就坍陷得只剩黑的梁柱!那句“看着它起高楼,看着它楼踏了”的句子跟心里的震惊,从嘴里难看的滚下,粉碎得彻底! 看着这些破败,我终于明白:世界上没有永远两字,因为,没有什么不可代替!物是如此,人生更是如此,不必过多伤感,“老家”正跟儿时的欢笑在一起,被岁月安全地保管着!人生长河,“新”是梦想的奢侈品,“老”是现实的代名词! 一次老家行,几帧新照片,便有了数声喃喃:新的在新,老的更老了……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