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捷帕申 斯捷帕申
关注数: 16 粉丝数: 320 发帖数: 19,221 关注贴吧数: 4
印购买力平价基准GDP超日本 成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报道,据印度《经济时报》4月19日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印度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4.46万亿美元,略超过4.44万亿美元的日本,成为继美国和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报道指出,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印度2011年GDP在世界GDP中的所占比例为5.65%,日本则为5.63%,到2017年日本与印度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IMF预计,在未来五年,印度GDP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额将达到8.09%,日本则为4.8%。   《经济时报》称,尽管印度经济可能会陷入衰退,政策已经瘫痪,但这些都未能阻止印度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印度经济学家萨乌加塔•巴塔查里亚的话说,这也让外界再次意识到印度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如果能够“打好手中的政策牌”,印度在未来5-10年将会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   报道还引述一些经济学家的话称,尽管目前对印度经济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仍然占主流,但印度经济排名的提升表明印度拥有无限潜力。   渣打银行驻印度的首席经济学家萨米兰•查克拉博蒂则认为,上述数据显示印度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兴国家”,但除此之外,这些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转自环球网
印媒:跨国婚姻打破中印文化间僵局 《印度斯坦时报》网站4月15日文章,原题:跨境婴儿在中国受欢迎 微微汗(音)在喜欢吃拉面的国度生活,但他更爱吃美奇食品和比卡内尔点心,那是从他未曾谋面的祖国运到北京的。面对照相机镜头,这个不到2岁的中印混血儿打起盹来,对头上的发胶浑然不觉。   印中两国不断扩展的经济关系使双方人员交流日益频繁,通婚现象虽不多见但显然正逐渐增多。如今,他们的婚后子女也正进入公众视线,并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儿童模特,因为这些孩子有着大眼睛、卷发和讨人喜欢的长相。   许多中印跨国夫妻如今都在北京或中国著名的商贸中心生活,而直到2005年前中国还鲜有印度居民。从微观角度来看,这些家庭打破了政府难以通过外交手段解决的两国文化认知僵局。“我们的基本原则是既行合十礼,也说‘你好’,”微微汗的父亲瓦维克说,“微微汗和我每天早上都祭拜。我们吃中国食品和印度食品,但周二和周四不吃肉。我们过胡里节、排灯节和春节。”   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印夫妇是抗日期间的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及其中国妻子郭庆兰。如今最知名的中印混血儿则是父母分别为印度人和中国人的羽毛球冠军嘉娃拉·古达。   “中印混血儿童唯一真正需要适应的是语言,”1991年从印度来华并与中国姑娘结婚的孟买人帕斯塔基亚说。他们现年11岁的儿子凯萨已成为多家童装品牌的模特。两人在北京开了三家印度餐馆。为确保家庭作业和印地语课程不受干扰,凯萨的模特事务都由父母统一负责管理。   “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娶中国女性为妻并拥有稳定的婚姻,这与中国夫妻的高离婚率形成鲜明对比,”微微汗的母亲郭秀仪(音)表示,“中国女性发现印度男人不仅英俊,而且还很传统并注重家庭。”▲(作者雷什马·帕蒂尔,王会聪译) 转自环球网
我大韩的领土又增加了 中新网4月16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统计显示,近一年来韩国国土面积增加115平方公里,增幅达汝矣岛面积的40倍左右。   韩国国土海洋部16日发布的《2012年土地统计年报》显示,截至去年12月,韩国国土面积为10.01482万平方公里,和前年统计的10.00331万平方公里相比,增加了115.1平方公里,增幅相当于汝矣岛面积的40倍。   韩国国土面积增加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对江原道铁原郡非军事区(DMZ)的土地情况明细进行了恢复和登记(94.1平方公里),另外还对全罗南道农业和工业用地进行了填埋(9.8平方公里)等。   在今年的《土地统计年报》中新增了岛屿地区现状、集体建筑物面积增减趋势、区划整顿和土地开发事业完成情况等内容。   据调查,韩国100大岛屿总面积为5228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岛屿是济州岛(1833平方公里),其后依次是巨济岛(379.23平方公里)和珍岛(374.98平方公里)。最小的岛屿则是庆尚南道统荣市的龙草岛(3.4平方公里)。   从土地类型来看,林地面积(6.43367万平方公里)最大,约占韩国国土总面积的64%,而矿泉地(地下有矿泉水、石油或温水的土地等)面积(5247.3平方公里)最小。   与10年前相比,田野、工厂、公路面积有所增加,而稻田、林地及盐田的面积则减少。工厂用地(781平方公里)因不断开发产业园区,比上世纪90年增加了2.2倍。而占国土面积0.28%的墓地(285.7平方公里)的总面积没有变化。 转自环球网
兔子玩大了,五艘航母!  台北时报4月10日援引俄罗斯军事评论网站报道称,中国不会满足于一艘翻新的航母,计划至2020年再建造两艘常规和一艘核动力航母,并再造200艘舰艇。如果报道属实,那么到时解放军海军规模将会翻番,达到400艘。另有分析人士称,中国会建造两艘核动力航母,而非一艘。   该网站称,解放军海军还将继续发展潜艇和导弹部队,主要目标是打破第一岛链。中国战略家认为,第一岛链(从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到南海)一直禁锢着中国,妨碍了中国发挥地区强国的作用。   解放军海军另一个表明的目标是阻止台湾正式宣布独立,阻止或延迟美国海军在该区的部署。虽然中国也在关注印度洋,不过北京认为在那里的海军部署主要是为了解决海盗问题。   如果报道中引用的数字属实,那么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舰队规模(现在有200艘舰艇)至2020年将会翻番。中国的首艘航母——前“瓦良格”号仍在装配当中,预计于8月1日解放军建军节服役。北京计划建造的航母数量仍在讨论当中,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核动力航母的数量是两艘,而非一艘。   文章指出,在海军现代化过程中,解放军将继续致力于发展沈飞歼-15舰载战机、 直-8运输直升机、预警机。中国目前正在开发一款预警和反潜战(ASW)双涡轮螺旋桨飞机,与美国海军使用的E-2战机类似。军事分析人士认为,航母上将会搭载海上侦察机,可能是反潜版的Y-8。(春风) 转自环球网
俄租借印军海豹号核潜艇2月10日起航赴印度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工业和运输部门负责人贝琴科在接受俄媒体采访时指出,租给印度海军的“海豹”号据俄罗斯塔斯社军事新闻社1月30日报道,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工业和运输部门负责人弗拉基米尔-贝琴科1月30日透露,俄方租给印度海军的971I型“海豹”号攻击核潜艇目前正在滨海边疆区大卡缅市“东方”船厂内配备导弹和鱼雷武器,以及各种设备和燃料,计划于2月10日启航,离开俄罗斯海岸,驶往印度东海岸维沙卡帕特南市海军基地。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工业和运输部门负责人贝琴科在接受俄媒体采访时指出,租给印度海军的“海豹”号核潜艇将于2月10日启航前往目的地,而在此前它将一直停留在滨海边疆区大卡缅市“东方”船厂内。他说:“目前(海豹号)潜艇正在配齐设备、武器,以及驶往未来驻地印度东海岸维沙卡帕特南市海军基地所需的燃料。潜艇将由在圣彼得堡市郊教学中心接受过培训的印度艇员驾驶,俄罗斯军事专家将协助他们,工厂也准备提供咨询帮助。”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什波尔特祝贺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造船厂终于将要完成向印度租赁“海豹”号核潜艇的合同义务,为地区造船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他指出,现在阿穆尔造船厂已经拥有足够的订单,目前正在俄联邦国防订购框架内建造一艘20380型多用途轻型护卫舰,改装一艘柴油潜艇,今年还将开建第二艘203809型轻护舰和几艘民用船只。   俄罗斯971I型“狗鱼-B”级(北约名为“阿库拉II”级) k-152“海豹”号攻击核潜艇属于第3代核潜艇,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造船厂建造(该厂共建造了7艘该型核潜艇),主要用于攻击敌方潜艇和水面舰艇。其最大排水量12770吨,水下最大航速30节,最大下潜深度600米,艇员73人,续航力100天。主要武器包括“石榴石”巡航导弹、潜射导弹、导弹鱼雷(“风雪”、“瀑布”、“大风”),以及鱼雷和水雷。根据俄罗斯和印度为期十年的租赁协议,俄方最早计划在2009年将这艘核潜艇租给印度,不料2008年秋该潜艇不慎发生失火事故,潜艇严重受损,租赁交付日期被迫大幅推迟。(编译:林海)★资料图:俄海军“海豹”号攻击型核潜艇停泊码头 转自环球网
【航空】美V-22愁买家被印看中 拟用来高原运兵作战  据俄罗斯军工新闻网1月20日报道,印度国防部对采购美国V-22“鱼鹰”偏转翼飞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双方暂时尚未开始正式谈判,但是美国波音公司已经得邀请,准备全面介绍这种飞机。此前印度军方已经在2011年11月阿联酋迪拜航展上对V-22进行了全面考察。   据英国环球飞行网透露,印度军方之所以有意采购美国V-22偏转翼飞机,是因为它适宜于沿喜马拉雅山脉运输物资和人员。那里海拔高,路程远,军事基地数量太少,传统飞机无法正常飞行,直升机往来也很困难。而V-22“鱼鹰”偏转翼飞机既能像飞机一样飞行,速度快,航程远,又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和悬停,主要用于空运、搜索、救援和预警任务。其最大巡航飞行速度为446公里/小时,作战半径722公里,能一次运送32名全副武装的队员或重达9吨的物资,可配置7.62和12.7毫米机枪,外挂7.62毫米6管机枪。   据悉,美国波音公司和贝尔公司从1999年起开始向世界市场推销V-22偏转翼飞机。但是除了美国之外,至今尚未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采购这种飞机。英国、以色列、挪威曾在不同时期有意采购V-22,最终却未下达订单。目前美国还在与以色列、阿联酋就V-22飞机供应问题进行谈判。(编译:书山)★ 转自环球网 大国大手笔啊
解放军炮连演练因叠豆腐块延误战机被判全军覆没 凉山脚下鏖战急,一场由成都军区某高炮团组织的反空袭演练打响。 经过两小时机动,该团各营连准时抵达作战地域,迅速抢占阵地。 四连阵地上,官兵拆除炮衣后,叠、压、理……片刻功夫,炮衣便方方正正堆放在支架上。谁料豆腐块炮衣刚叠好,上级就传来空情通报:首批“敌机”来袭。 “咋这么快就来了?”指挥员急忙下达“就定位”口令,炮手们慌忙奔向炮位,开栓,压弹。就在射击准备即将完成之际,“敌机”已经飞临头顶,四连被判全军覆没。 痛定思痛,该连党支部成员坐下来对演练进行复盘。结果发现,在叠炮衣这个环节上,他们浪费了近两分钟时间。结果,正是这两分钟拖了四连后腿,错失战机。 本来,训练大纲并未规定炮衣叠法,但四连官兵认为把炮衣叠成豆腐块,炮位显得整洁,火炮也方便撤收,便在平时将之作为训练要求,演练中也习惯性地叠起豆腐块。 “打仗,炮衣何须叠成豆腐块?”演练总结会上,该团政委刘伟的一番话引起官兵反思:叠被子的标准是整洁,叠炮衣的标准是快捷。下来之后,他们对各种炮衣叠放方法进行试验对比。最终,确定了一种耗时最短的简易叠法,并在全团推广应用,火炮放列与撤收效率比以往显著提高。(解放军报 作者:冯巳洋 周至富 龙绍华)转自环球网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