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有点酷 英雄有点酷
走人家的路,让自己嗨起来就好
关注数: 64 粉丝数: 140 发帖数: 10,414 关注贴吧数: 115
根据2025年5月12日发布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 一、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调整 基础框架调整 保留10%关税:美国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暂停其中24%的关税(期限为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因此,协议覆盖的商品实际税率为10%136。 取消额外加征关税:美国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加征的关税(此前税率可能叠加至84%或125%)110。 税率对比 调整前:美国对华商品最高综合税率达145%(含多轮加征)36。 调整后:协议覆盖商品税率从145%降至10%,其他未覆盖商品(如部分高科技产品)可能仍适用原税率110。 二、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关税调整 基础框架调整 保留10%关税:中国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暂停其中24%的关税(期限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169。 取消额外加征关税:中国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第6号加征的关税(此前税率从34%逐步升至84%和125%)13。 税率对比 调整前:中国对美商品最高综合税率达125%610。 调整后:协议覆盖商品税率从125%降至10%,非覆盖商品可能保留原有措施110。 三、非关税措施调整 中国暂停或取消对美非关税反制措施:包括自2025年4月2日起实施的出口限制(如稀土出口管制)、技术壁垒等136。 美国未明确提及非关税措施调整,但协议强调“相互开放”原则9。 四、适用范围与例外 仅覆盖协议明确商品:主要指受美国第14257、14259、14266号行政令及中国税委会第4、5、6号公告约束的商品110。 例外情况:未被覆盖的商品(如美国对华半导体、新能源产品,中国对美稀土)可能仍适用原有税率或限制措施110。 五、动态调整机制与后续磋商 90天暂停期:双方暂停的24%关税将在90天后根据协商进展决定是否恢复或进一步调整16。 建立磋商机制:由中方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财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牵头,定期讨论关税、供应链安全等议题,地点可在中国、美国或第三国3910。 长期风险:技术竞争(如芯片出口限制)和地缘政治可能影响未来谈判10。 六、调整前后的综合对比 项目 调整前峰值税率 调整后实际税率 备注 美国对华商品 145% 10%(覆盖商品) 取消91%附加关税10 中国对美商品 125% 10%(覆盖商品) 取消91%反制关税10 总结 此次联合声明标志着中美从“关税对抗”转向“竞合博弈”,协议覆盖商品的实际税率均降至10%,并暂停部分高关税。然而,技术遏制和未覆盖商品的政策不确定性仍是长期挑战310。
印度有可能在经历一个透支国运的重大历史时刻 印度有可能在经历一个透支国运的重大历史时刻,印度人在开战之初以为这是一场简单的反恐行动或边境冲突,万万没想到,一次性被打下6架战斗机(三架阵风、一架苏30、一架美洲虎、一架大型无人机),一场战斗的胜负、战斗机价值多少并非问题核心,核心问题是让周边小国看到了印度在军事上的虚弱,也看到制衡印度的方案(歼十CE+PL15E),印度周边没有一个国家不想反抗印度的暴行,可以预见未来十年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缅甸、马尔代夫都会购入大量中国武器,这场战争有可能透支印度未来十年或几十年的国运。所以说,印度有可能在经历一个重大历史时刻,丢失国运的重大时刻。请见证。 2025年5月7日,印度军方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以及巴基斯坦境内旁遮普省发动军事打击,造成至少26人死亡、46人受伤,巴方随即反击并击落5架印军战机。这一最新冲突再次将南亚地区紧张局势推向高潮。正如美国《外交政策》所说的那样:"印度的所有邻国都令其头痛",而现实情况是,印度同样令其所有邻国都头痛不已。01印度的邻国们,这几年和近期的冲突情况作为南亚次大陆的“天然霸主”,印度与邻国的关系长期处于即微妙又复杂的博弈中。从喜马拉雅山脉到印度洋,印度共有7个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阿富汗)和2个海上邻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其中纠缠着历史恩怨、领土纷争、经济依赖和战略对抗,印度多次强调的“领国优先”政策早已名存实亡。1.巴基斯坦:克什米尔死结与中巴走廊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恐怖袭击后,印度指责巴方参与并升级军事行动,随后印度撕毁供水协议,并回到开头的报道,前两天发生的直接军事冲突。此次冲突规模远超2019年,48小时内的行动将决定局势走向。中国援建的中巴经济走廊(CPEC)令印度视为“战略包围”,而巴基斯坦的核威慑与跨境武装组织问题持续牵制印度军力。2.中国:地缘与经济的双重挤压中印边境争议(如藏南地区)持续发酵,而中国在南亚的经济布局更令印度如鲠在喉。2025年1月,中马自贸协定生效,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也在与中国谈判同类协定,中国已成为南亚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在2024年飙升至850亿美元,加征关税反致国内钢铁价格暴涨,经济依赖难以切割。 2023年双方互相驱逐记者导致信息渠道关闭,印度媒体承认这将影响对华了解。边境问题持续紧张,印度在藏南地区的活动引发争议。3.尼泊尔:从“后院”到“离心”印度长期通过能源控制(如电力供应)和边境争议(如卡拉帕尼地区)施压尼泊尔,2024年尼泊尔加深对印不信任,印度被指控通过经济胁迫干预内政。但尼泊尔70%进口依赖印度,正寻求多元化。2024年尼泊尔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并加速推进中尼铁路,印度“势力范围”被逐步侵蚀。4.孟加拉国:盟友到疏离,渐行渐远印度曾支持孟加拉独立,但2023年孟政治变局后,印度与临时政府关系恶化。并且印度作为孟加拉国河流上游修筑大坝,采取干旱时不放水,雨季有泄洪压力时向下游泄洪,导致孟加拉国多迪遭受干旱和洪水的反复灾害,耕地无法耕种,人民饱经灾难。2024年成为印度"最大危机",印度《公民身份法》排除穆斯林引发孟加拉国民众不满。5.不丹:主权与依附的拉锯战印度长期左右其外交政策,引发主权争议。印度通过1949年《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控制不丹外交,但近年来不丹寻求与中国建交,并拒绝加入印度主导的BBIN(孟不印尼)交通协议,凸显挣脱束缚的意图。6.缅甸:动荡边境与战略通道危机印度东北部分离主义武装借缅北山区休整,而中缅经济走廊(CMEC)和科科群岛军事合作进一步压缩印度“东向政策”空间。2025年印度面临紧迫外交困境,印度被迫与缅甸民地武接触,但收效甚微,边境问题十分复杂。7.阿富汗:......阿富汗虽然与印度本土无直接接壤,但由于克什米尔为中巴印阿四国边境,也姑且把阿富汗纳入印度的陆上邻居。塔利班执政后与印度官方关系微妙,安全合作成为焦点。8.斯里兰卡:印度洋上的“亲华总统”2024年新当选总统被印媒贴上"亲华反印"标签,印度被指长期干预其内政。2025年4月,莫迪突击访问斯里兰卡,签署《印斯防务协议》,试图以军事捆绑对冲中国汉班托塔港的影响力。然而,斯里兰卡总统迪萨纳亚克强调“战略自主”,并继续接受中国民生项目投资。 9.马尔代夫:“印度滚出去”运动的胜利"印度滚出去"运动兴起,新总统穆伊兹在反印情绪中当选。穆伊兹当选总统后,要求印度撤出全部驻军,转向中国寻求发展援助。印度虽以文职人员替代驻军,但文职人员相比与手握军政生杀大权的军官来说,地缘影响力已遭削弱,甚至可以成为重创。
日本一大爷坠入深坑3个月仍未获救 官方:预计5月中旬开始搜寻 4月26日消息,听起来很奇葩的事,发生在某些国家似乎也并不令人觉得意外了。 日本媒体报道,今年1月28日,该国埼玉县八潮市发生路面塌陷事故,一名74岁男性司机驾驶卡车途经一处路口时,连人带车坠入深坑,然而截至今日,受困者仍未被救出。事故发生后,初期塌陷区域宽10米、深 6米,后因地下污水管道破裂,大量水流冲刷导致路基持续塌陷,最终形成宽40米、深15米的巨型天坑。 坑下是城市的主下水道,污水持续流入塌陷区域,流速达每小时300立方米,阻碍了救援行动的开展,如填充混凝土被冲散,给救援增加了极大难度。此外,塌陷区域地下为20世纪70年代建设的混凝土排水管,管壁厚度仅15厘米,且部分管段已被污水腐蚀出直径超30厘米的孔洞,导致周边路基连续坍塌,任何重型机械作业都可能引发二次塌陷。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此前救援过程中还出现了多次失误,如吊车救援时,钢丝绳断裂、吊车角度没调好等情况导致卡车坠落,车头和车厢分离。 埼玉县政府推测司机可能被困在下水道管道内,但需先修建旁路工程阻断污水流,随后才能展开搜救,预计耗时三个月。 截至目前旁路工程尚未完工,媒体称,正式搜救被推迟至5月中旬,而周边下水道系统的全面修复及安全加固工程预计需要5至7年时间完成。
不买燃油车理由+1:新研究称换电池比换发动机更便宜! 为什么有人到2024年还不买电动车? 电池衰减快,维修成本高,燃油车的发动机长期看更具性价比? 不不不,最新研究趋势显示,换电池很快会比修发动机更便宜。 Recurrent的最新研究发现,电动汽车电池成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下降。 预计到了2030年,换一块标准电池组的价格,会比更换发动机成本更低。 高盛给出的预测报告,也验证了这一趋势:到2026年,电池价格将会是2023年的一半。 买电车的理由+1。 电池成本能降到多低? Recurrent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电池价格正在暴跌,更换电池变得非常实惠,而且很快,更换电池组将比更换内燃机更便宜。△图源:Recurrent 这个结论,来源于高盛不久前发布的一项报告,报告内统计并且预测了全球电动汽车的平均电池价格。 2023年,全球平均电池价格是每千瓦时149 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是1085元,相比2022年每千瓦时153美元的价格,下降了大概2.7%。 到今年年底,预计电池价格会继续下行到每千瓦时111美元。 高盛预测,到2026年,平均电池价格可能会降到每千瓦时80美元,相比2023年,价格近乎下降一半。 也就是说,如果油价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2026年美国将真正实现没有补贴基础下的油电成本平价。△图源:高盛 再往远说,到2030年,高盛预测电池的价格会降到每千瓦时64美元。 而清洁能源研究所RMI的报告,给出了比高盛更低的价格预期: 预估到2030年,电池的价格为32-54美元/千瓦时,或电池组的价格为45-65美元/千瓦时。 Recurrent在研究中表示,业内人士称,如果对价格预期保持乐观,那么到2030年,电池价格降到35美元/千瓦时是可以实现的。取一个中间值,按照45美元/千瓦时的价格估算,对于一个100千瓦时的大型电池组,更换所需要的成本大约在4500-5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2-3.6万元)。 而更标准的75千瓦时电池组,更换的成本大约是在3375美元左右(约2.5万元),这个价格相当于给燃油车换个发动机。 况且,对整车零件而言,燃油车在老化的过程中,可能有数百个运动部件会出现机械故障。 某些情况下,发动机大修的零部件成本不确定,人工成本较高,维修后也可能有潜在的后续问题,性能通常也不如新机,换总成其实比维修更划算。相比起来,电动汽车的磨损运动部件要少得多,电池需要更换的场景也不会频繁发生。 研究报告认为,如果遇到需要更换的情况,电池通常有8年或是12万公里的质保,而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预计在20万英里(即32万公里)以上。 Recurrent的另一篇研究报告指出,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比人们预期的要长。 在他们统计的社群样本中,电池更换率只有2.5%,并且其中大多是第一代上路的电动汽车,通常已经开了十年以上,很多车在更换前都还是原装电池组。△图源:Recurrent 因此,电池价格降低,养护成本下行,对电动汽车的车主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而且,在2024年期间,宁德时代调整了生产资源, VDA 规格的磷酸铁锂电池价格降到每瓦时0.4元,也就是56美元/千瓦时,比亚迪也紧随其后降本降价。 中国电池商率先拉低电池价格,让全球电池厂商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依据清洁能源协会给出的预测报告,到2028年,全球的锂离子电池市场,仍将供过于求。 这也意味着,彼时的电池价格,也许会比预期更低。 电池价格为何下降? RMI的报告显示,全球电池销量正在呈现指数级增长。 过去的三十年的数据,正呈现出典型的“S曲线”——这是颠覆性新技术增长的特征。△图源:RMI 目前的电池市场中,主流电池可以分两类,并且都是锂基电池。 一种是采用镍化学材料,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 另一种是铁基材料——磷酸铁锂(LFP),如今占据了市场内大约35-40%的份额。 此外,还有一小部分的份额属于钠离子电池,现在还没有规模化生产。 大概了解电动汽车的电池现状,我们就能摸清电池价格下降的原因: 首先是行业内供大于求,竞争加剧。为了保证市场份额,电池厂商也开始电池价格战,直接引发价格整体下滑。 其次,就是电池制造成本降低。 一块电池的成本,大约有60%来自金属材料。 从2020年到2023年,锂电池的关键材料的价格出现了下跌。 以2023年我国的材料价格为例,根据《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研究2023》,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材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跌。其中,成本占比最大的正极,价格跌幅最大,1-12月,磷酸铁锂-动力型价格下滑69.5%,三元材料-动力型价格下跌58.5%。 另外,有了技术创新的驱动,电池结构正在更加简化。 同时,技术创新大幅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这是反映电池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 能量密度越高,就能在同等质量单位的电池中存储更多电能,续航时间更长。 原本的电池结构,会把电池单元放在较小的模块中,再把这些模块装到一个大电池组里。 现在,电池单元正在变得更大,制造商也正在尝试消除模块,直接把单元装到电池组里,内部空间得到优化,能量也在增加。成本得到进一步下探,也给了制造商更多压低价格的空间。 最后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回收后的电池,可以把原材料处理后再次利用,也能一定程度上减缓能源开采,节约制造成本。 总的来说,随着电池价格下降,曾让车主困扰的后期养护问题将得到解决,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潜在车主。 不久的将来,等到换电池比换发动机便宜时,才是真的想不明白:
日产泰国销量下跌!中国车企疯狂挖人、接盘销售门店 据报道,日产汽车近期在泰国公布了裁员方案,计划到明年秋季实施约1000人的裁员和调岗。 而日产泰国的销量和市场份额下滑,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车企,则开始迅速挖人、接盘销售门店,扩大本地的销售网络。 据悉,日产在泰国拥有两处整车工厂,合计产能最高为37万辆/年,主要生产纳瓦拉皮卡和混动劲客等车型。 但近些年,随着泰国汽车向新能源转型的力度加大,日产汽车销量也开始逐年下跌。 日产2023年的销量为1万6423辆,降至2018年4分之1以下,奇骏车型也在泰国停产。 而泰国于2022年推出了最高15万泰铢(约合人民币31545元)的纯电动汽车(EV)购车补贴后,比亚迪、上汽MG、长城汽车、哪吒等中国品牌纷纷扩大了在泰国的销售,这也加剧了日产的销量危机。 并且,中国车企为了扩大销售瞄准了日产的经销网络,日产经销商因为销量下跌,很容易被中国车企挖走。 部分中国大型车企,还承担了销售门店的改造费用等,直接替换日产门店的情况时常发生。日产相关人士透露,日产泰国销售门店高峰期超过200家,截止今年4月份已减少至140家。 并且,日产销售门店的员工也减少8成,降至700人左右,不少销售直接跳槽到了中国车企的销售门店。 事实上,面对中国车企的激烈竞争,其它日系车企也身陷苦战当中,本田7月份表示,将在明年之前合并泰国的两家工厂,把产能缩减至一半。 铃木决定退出始于2012年的泰国当地生产,斯巴鲁也将关闭泰国的合资工厂。
我知道很多人不服气,觉得我说美国不行,是我太自信 但是请那些跪久了的了人,正视现实,美国现在就是不行了,世界上并没有法律,只有弱肉强食,拳头大就是硬道理,但是美国人的拳头现在已经不行了。 举例说明,美国人的霸权是建立在航空母舰编队武力平台之上,这几十年吓唬这个打那个,但事实证明,世界上没有永远不败的力量,除了核武器,能克制航空母舰的就是工业实力,当工业实力够强的时候,航空母舰编队就无用了。 ### 防空力量数量 - **舰载战斗机**:44-48架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或F-35C隐形战斗机。- **预警机**:4-5架E-2C/D预警机。- **电子战飞机**:4-6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 **反潜/救援直升机**:18-20架SH-60直升机。- **防空导弹**: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各装备若干“标准-II”防空导弹,具体数量根据舰艇配置而定。 ### 防空作战层次 尼米兹航空母舰编队的防空作战分为远程、中程和近程三个层次: - **远程防空**:由FA-18E/F战斗机或F-35C舰载机负责,执行空中巡逻或在甲板待战截击。- **中程防空**:由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装备的“标准-II”防空导弹负责。- **近程防空**:交给海麻雀近程防空导弹及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 舰载机的空空导弹、宙斯盾的防空导弹、中近程防空导弹、近防炮强大不强大?是强大,至少可以拦截500发以上巡航或反舰导弹,世界上除了我们,没有任何国家能突破美国人的宙斯盾系统。 但是美国人无法在80年代90年代思考到,未来会有一个国家,可以轻松在一波次,发射几万架自杀无人机、千枚以上巡航导弹、几百枚中程弹道导弹,会使用卫星、无侦系列侦察机、无人侦察母机(可以携带几百架小型无人侦察机)进行侦察引导,美国人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用工业实力轻松赢日本,那么中国在现在也可以使用工业实力轻松打赢任何一个对手。 还觉得美国很了不起的,可以进来讨论。
囧!特斯拉电动皮卡现场翻车:马斯克尴尬缓解气氛 说这是火星上开的车一点也不夸张。 今天中午的发布会上,特斯拉首款电动皮卡Cybertruck迎来首秀,不仅拥有最科幻的皮卡外观,还拥有堪比超跑的加速性能,一登台就吸引无数眼球。Cybertruck是赛博朋克(Cyberpunk)与卡车(truck)两个词的结合,续航距离高达500英里,可防弹防砸,售价39900美元起。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Cybertruck的外壳具有极高的耐用性和乘客保护能力。在发布会现场也展示了用铁锤锤击甚至钢弹射击,车辆的外壳钢板乃至于玻璃都提供了极强的抗击能力。 官方表示,车身外壳采用了Ultra-Hard 30X冷轧不锈钢结构和装甲玻璃,每个组件都具有出色的强度和耐用性。在现场,马斯克请特斯拉首席设计官Franz von Holzhausen演示皮卡玻璃的强度。后者将一个圆形的金属球扔向驾驶座侧边玻璃,让人意外的是,玻璃碎了。 尽管玻璃没有完全碎裂,但已经十分尴尬。马斯克为缓解气氛逗趣说:“或许你砸得太用力了点。” 接着,他又拿起金属球对着后排座位侧窗砸过去,窗玻璃又碎了。“我们朝着玻璃扔过扳手,各种东西,甚至还扔过厨房水槽,玻璃都没碎。但是刚才它确实碎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还有待改善,我们会在之后解决这个问题”,马斯克说。
中国大型两栖攻击舰首舰确定26日11: 30下水我国大型两栖 中国大型两栖攻击舰首舰确定26日11: 30下水 我国大型两栖攻击舰即将下水,海事局发布航行公告。 时间:2019年9月26日1130时至1300时。 水域: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浦东侧船坞至浦东侧4号码头前沿水域,船坞向上游500米、向下游1000米,向浦西侧350米水域禁止通航。 作业方式:“H1823A”新船出坞,“东华3号”及“沪拖6”两艘拖轮配合出坞作业,“沪拖10”担任现场警戒艇。 注意事项:1、出坞前15分钟,应在下水船和船坞的明显易见处显示规定信号; 2、作业船加强VHF06频道值守和动态通报,保持正规瞭望。 3、船舶航经作业附近水域时,保持安全间距,谨慎驾驶,注意避让。 4、如遇实际风力大于6级或视程小于500米,作业暂停并顺延一天。 2019年9月23日 根据大型两栖攻击舰首舰的建造速度可以推测明年年中之前至少会有3艘大型两栖攻击舰下水,如果2号舰载今年年底之前下水,那么4号舰就极有可能在明年年底之前下水。首舰下水后3号舰的建造工作会马上展开并会在1号舰的船台上进行龙骨铺设。一个船坞同时有两艘同型舰在建造会大大提高吊机和人员的工作效率,在这种方法的加持下2、3、4号舰的建造周期会明显少于首舰。 我大型两栖攻击舰携手国庆,杨威中华。 同时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和首艘万吨大驱055也会在近期服役,想想都感到无比振奋!东南指日可待矣!
AMD不进一步对其中国合资公司授权x86 IP 国产CPU有未来吗? Computex 2019期间,AMD首席执行官Lisa Su(苏姿丰)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AMD并未向其中国合资公司进一步授权芯片设计。这意味着AMD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的处理器将仅限于在第一代Zen架构,不会推进到AMD新推出的Zen 2架构。 这又一次证明,中国的芯片发展跟随别人的步伐将无法取得领先。 AMD最初于2016年与天津海光先进技术投资有限公司(THATIC)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后者以价值2.93亿美元(加上特许权使用费)的价格获得x86和SoC IP芯片开发的授权。由于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半导体行业的支持,这种合作关系为AMD提供了进入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的跳板。此次交易还被认为可以让中国获得关键的x86技术。 雷锋网在此前的文章中提到,有业内人士透露,海光与AMD合资是一些人抱着重复高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想法而开展的项目。 根据Tomshardware的说法,双方的该协议允许中国服务器供应商Hygon(中科海光)根据AMD的Zen微体系结构设计专用处理器,这也是AMD Ryzen和EPYC处理器的基础设计。其中,许多架构的定制包括满足政府要求的专用加密元件,Hygon的第一批产品Dhyana处理器与AMD EPYC数据中心处理器非常相似。Tomshardware表示他们被告知还有其他针对中国市场专门设计的架构优化,但还没有得到更多细节。 与中国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并不新鲜,但由于x86架构授权可能会引发各种麻烦,AMD与海光的合作实际上有着复杂的设计。首先海光母公司天津海光先进技术投资有限公司与AMD成立了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HMC)和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Hygon)两家公司,AMD的股份分别是51%、30%,也就是一家相对控股,另一家则是中方绝对控股。AMD控股51%的HMC才拥有Zen架构授权,为了保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HMC将IP授权给Hygon,后者设计x86芯片,然后Hygon再将设计出售给HMC。不过令人困惑的是,HMC将代工厂生产的处理器又卖给了Hygon,由Hygon出售Dhyana处理器。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芯片必须满足AMD和Intel x86交叉许可协议,避免x86授权外泄和引起Intel或美国的反对。另外,根据协议,最终产品只能在中国境内销售。 近两年海光的国产x86处理器已有进展,其x86处理器不仅有AM4插槽的4-8核版,还有类似EPYC的服务器版,推特上的爆料显示基础频率2.0GHz,加速频率可达3.0GHz,而且涵盖了从4核到32核在内的多个产品线。 AMD CEO苏姿丰在台北电脑展上也表态说与中国公司的合作仅限于第一代Zen,这也意味着国产海光x86的后续改进、升级只能靠自己。 当被问及是否会在美中贸易战期间继续与THATIC合资企业合作,苏姿丰说,该公司依旧是合资企业,“我们不讨论任何额外的技术转让”,并表示大多数工作都在合资企业,而“AMD方面的工作并不多”。 “THATIC是单代技术许可证,没有额外的技术许可证,” 苏姿丰解释说,尽管她没有澄清不延长技术转让的决定是否是贸易战的直接结果。针对涉及贸易战对AMD与华为的业务往来影响的问题,苏姿丰表示,作为一家美国公司,AMD被迫遵守美国法规。 除了AMD,Intel与中国在芯片技术上的合作同样比较局限。2016年清华大学、英特尔和澜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协议,宣布联手研发融合可重构计算和英特尔x86架构技术的新型通用CPU,英特尔将提供资金及其它重要资源支持项目研发。 据了解,澜起可以开发连接英特尔至强核心的协处理器,以提供中国批准加密/解密技术。这两种解决方案组合在一个叫做“Jintide”软件包中,但英特尔没有授权这他们访问其核心IP。 这再一次警醒,中国芯发展有两条路是走不通的。此前RISC-V基金会中国顾问委员会主席方之熙博士接受雷锋网专访时表示:“有两条路被证明是走不通的,一条就是关起门来自己做一套东西,比较典型的就是龙芯。因为芯片还是一个商品,性能再高,没人用就无法体现出价值,所以必须有相应的生态系统发挥价值。第二条路就是跟在别人后面,国内有许多公司做x86、Arm、IBM Power的芯片,在某些特殊领域,用这些指令集架构确实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是因为受到ISA所属公司知识产权(IP)的控制,很难取得成功。”
《2018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公布:造林7万平方公里! 3月11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8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公报中展示了2018年我国在绿化工作中取得的各项成就。 具体来说,2018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07.4万公顷,约合7.074万平方千米,这么换算的话,2018年造林面积约占据我国国土面积的0.7%,约等于1个爱尔兰的大小,也就比韩国小2.8万平方公里;另外公报表示2018年我国森林抚育(即通过各项措施促进林木生长)851.9万公顷,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林业生态工程稳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成造林27.3万公顷,后备资源改造培育11.2万公顷,中幼林抚育101.3万公顷,管护森林面积1.3亿公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造林19万公顷、工程固沙6300公顷。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完成造林80.5万公顷。 此外2018年,我国防沙治沙稳步推进。全国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49万公顷、灌木林平茬试点规模扩大到3.3万公顷。新增封禁保护区6个,封禁保护总面积达166万公顷。新增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7个。 全年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营造林面积26.3万公顷。沙尘暴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积极有效。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持续开展,林木种苗与森林旅游发展持续向好,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力度加大,保护地体系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持续加强。 此前在2月12日,美国航天局卫星公布资料显示:中国和印度的行动主导了地球变绿。中国的植被面积仅为全球的6.6%,但占到全球植被面积净增加的25%。
长征火箭完成第300次发射:中星6C升空入轨 3月10日0时28分,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大凉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中星6C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随后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一刻,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实现300次飞行,是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历史节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表示,“这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由量变向质变发展的新起点,是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里程碑。” 由航天科技集团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的绝对主力运载火箭,承担了我国96.4%的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占中国发射总质量的99.2%。 从1970年首飞至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有17型基础级火箭和5型上面级投入使用,成功将506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载荷的能力,运载能力、发射频度、成功率、入轨精度和适应能力均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已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知名、在国际高科技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多年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力支撑保障了我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的成功实施,为推动相关领域发展,加快科技强国和航天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至2007年6月1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鑫诺三号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100次发射用时37年;再至2014年12月7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资源卫星,长征火箭完成第二个100次发射用时7年多;今天,长征火箭完成第三个100次发射,仅用了4年多时间。 据统计,长征火箭300次发射的成功率约为96%。与前50次发射相比,后250次发射的成功率明显提升且趋于稳定。在第三个100次发射中,长征火箭共将225颗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高达97%,居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2018年,长征火箭以全年37次发射的全胜战绩,首次独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位。 目前,已有四型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首飞任务并投入使用,四型正在研制中,重型运载火箭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关和深化论证阶段。 未来,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新老火箭将实现全面交替,我国运载火箭水平将再次实现新跨越。与此同时,中国航天进出空间和空间运输的方式也将实现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由单一航天运输向航天运输与空间操作相结合等重大突破。 用于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三乙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此次发射的中星6C卫星是一颗新的广电专用卫星,是继中星6A、中星6B、中星9号和中星9A等之后,又一颗满足我国广播电视信息传输要求,确保广电业务安全播出的高质量卫星。该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在轨交付后,将由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卫通运营管理。 站在300次发射的新起点上,航天科技集团作为中国航天的主导力量,将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与基础能力提升等措施不断做强做大“长征”品牌,构建“技术先进、成本优化、产品可靠、测发一流”的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满足国内外各种卫星发射需求,实现中国航天的高质量发展,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苏贞昌再提“战争准备”说 马英九一句话怼回 今年是台湾“大选年”,民进党当局近来屡屡炒作两岸议题被岛内各界诟病骗选票。其中,台“行政院长”苏贞昌更是大放厥词,先是扬言,给他一支扫帚,他都要跟大陆拼,而日前“苏院长”又换了个说法挑拨两岸关系,宣称“我不热爱战争,但要维护和平,只好做战争的准备”。对此,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今日(9日)在受访时直批,“不必把两岸的气氛搞到这么紧张”。 马英九9日与国民党主席吴敦义一同出席“中华医养健康总会”成立大会,在面对记者采访时,马英九对日前苏贞昌在两岸议题上的争议言论回应表示,台当局本来的功能是要防止战争的发生,“而不是一天到晚说要打,要怎么样”,为此,他批苏贞昌“不必把两岸的气氛搞到这么紧张”,台湾民众也都不希望看到台当局往这条路上走下去。 近来,民进党当局屡次炒作两岸议题,而内容都与“战”相关,而其中“行政院长”苏贞昌更是接二连三地表态,呛声要和大陆“战到最后一兵一卒”,让岛内嘘声一片。苏贞昌 台退将吴斯怀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批,苏贞昌的言行根本是外行无知,身为“行政院长”,苏贞昌不思考两岸和平发展的永久之道,反而轻率对大陆喊“战”,只是一下子将两岸关系拉到战争层次。政治人物的无知与民粹才是台海真正的危机。 岛内统派、中华统一促进党党员更是身穿印有“‘台独’卖台、挑起战祸、阵前起义、不做炮灰”字样的马甲,抬着棺材赴台“立法院”前,向苏贞昌喊话,痛批蔡当局制造两岸对立,挑动战争。
中学生体验分娩,现场尖叫连连痛出魔性表情包 “如果妈妈当时怕疼,就不会有我了。” 15 岁的甜甜是家里的老二,她体验完三级分娩疼痛后,差点哭出眼泪来,“妈妈真伟大,妈妈我爱你。” 3 月 7 日上午,值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联合长沙市第十一中学开展分娩疼痛体验活动,来自初一到高一班级 60 余名孩子主动报名参加了体验。通过体验分娩之痛,孩子们深切感受到母爱的不凡与伟大。 在活动现场,体验者在老师的组织下,依次躺上临时“产床”。助产士一边在他们腹部贴上电极片,一边解释模拟阵痛的注意事项,随后开启体验仪,一级一级缓慢增加疼痛级别。“啊啊啊!”“痛痛痛!”体验者时不时发出尖叫,惹得围观的孩子前俯后仰,哄堂大笑,“分娩现场”被里三层外三层包围。当然,每一次体验结束,孩子们都会给予体验者热烈的掌声。“没想到会这么痛,以为我可以撑到 12 级!” 16 岁的康康上高一,为了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妈妈当年生下他的痛,他主动“应战”。一旁的医生开始调整电极的强度,模拟出产妇宫口开一指的一级疼痛时,康康没有表现出痛苦的表情。护士将强度调整到三级以后,康康开始皱眉脸颊憋红,但仍信心满满地继续坚持着,“四级开始就蛮痛了,五级实在受不了了,太痛了”。 “以后我一定认真读书!妈妈我爱你 …… ”撤下贴片后的康康不断做着深呼吸,疼痛让他额头冒起细密的汗珠。稍作休息后,康康在心愿卡上写下了这些话:“太痛了,不敢想象妈妈生我的时候到底有多痛”。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张丽凯主治医师介绍,真正的分娩和这次模拟体验存在很大不同。初产妇的产程一般要 11 至 12 个小时,经产妇为 6 至 8 小时。张丽凯说,分娩之痛是人类疼痛的极限,但没有阵痛就无法完成分娩。阵痛的过程中还可以促进胎儿肺部成熟,帮助胎儿脱离宫内环境,为适应外面环境做热身准备。
意大利本月加入“一带一路” 美国的反应非常搞笑 原标题:意大利本月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美国反应非常搞笑   据英国《金融时报》6日报道,意大利计划于本月正式批准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报道指出,这将是西方七国集团中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报道援引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迈克·杰拉奇的话称,意大利正在协商签署支持该计划的谅解备忘录。迈克·杰拉奇表示,“我们希望‘意大利制造’的产品能够更多的出口到中国,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  针对此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马奎斯(Garrett Marquis)对《金融时报》表示,美国对意大利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其带来的好处持怀疑态度,并敦促其盟友和合作伙伴加大对北京方面的压力,让其全球投资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   而在3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报道称“美方有关官员对意大利若加入‘一带一路’将对意大利的国际形象不利”的表态提问。   陆慷表示,美方有关表态非常可笑。第一,意大利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作为一个大国,很清楚自己的利益所在,能够独立地作出自己的政策、判断。第二,一方面,现在已经有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并且能够共享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某个国家一直孤立地在说参加“一带一路”不好,你自己可以“脑补”一下,这是一种什么国际形象?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