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潭对面
清潭对面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关注数: 144
粉丝数: 167
发帖数: 25,929
关注贴吧数: 13
《朝闻天下》 盘锦湿地迎来北迁丹顶鹤群
《新闻直播间》 广西崇左:探秘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的生活与家庭
《新闻直播间》 广西崇左:探秘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的生活与家庭
十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 本版图片均由卢刚提供 坐落于南海的海南省,是中国唯一的全热带省份,鸟类多样性高,有较多的热带鸟种.海南也是每年候鸟迁徙路线的中途站之一,曾经记录过的鸟种达440多种. 海南鸟类的记录史,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但鸟类真正载入书籍,则是从海南有志书的年代开始.对鸟类的科学调查,则始于19世纪下半叶,由几位来到海南岛的外国博物学家开创,此后绵延百余年. 近日,坚持10年之久的"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正式发布.借此机会,海南周刊推出《海南百年鸟类调查》专题报道,全面梳理百余年来对海南鸟类的调查史,以及海南特有的鸟类,从海南消失的鸟类,还有幸存鸟类的生存状况.
十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 本版图片均由卢刚提供 坐落于南海的海南省,是中国唯一的全热带省份,鸟类多样性高,有较多的热带鸟种.海南也是每年候鸟迁徙路线的中途站之一,曾经记录过的鸟种达440多种. 海南鸟类的记录史,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但鸟类真正载入书籍,则是从海南有志书的年代开始.对鸟类的科学调查,则始于19世纪下半叶,由几位来到海南岛的外国博物学家开创,此后绵延百余年. 近日,坚持10年之久的"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正式发布.借此机会,海南周刊推出《海南百年鸟类调查》专题报道,全面梳理百余年来对海南鸟类的调查史,以及海南特有的鸟类,从海南消失的鸟类,还有幸存鸟类的生存状况.
十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 本版图片均由卢刚提供 坐落于南海的海南省,是中国唯一的全热带省份,鸟类多样性高,有较多的热带鸟种.海南也是每年候鸟迁徙路线的中途站之一,曾经记录过的鸟种达440多种. 海南鸟类的记录史,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但鸟类真正载入书籍,则是从海南有志书的年代开始.对鸟类的科学调查,则始于19世纪下半叶,由几位来到海南岛的外国博物学家开创,此后绵延百余年. 近日,坚持10年之久的"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正式发布.借此机会,海南周刊推出《海南百年鸟类调查》专题报道,全面梳理百余年来对海南鸟类的调查史,以及海南特有的鸟类,从海南消失的鸟类,还有幸存鸟类的生存状况.
云南普洱3G技术监测濒危动物 原标题:云南普洱3G技术监测濒危动物
卢旺达山地大猩猩产一对双胞胎
阿左旗将牧民捕获的一只雪豹放归大自然 原标题:阿左旗将牧民捕获的一只雪豹放归大自然本报阿拉善3月22日电 (记者 刘宏章 通讯员 曾令飞)近日,在阿左旗吉兰太镇巴彦温都尔嘎查哈日根希勒草原,在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和当地森林****、牧民注目下,一只当地牧民捕获的雪豹被放归大自然。 这只雪豹是该嘎查牧民塔拉腾丹3月11日早晨起来找骆驼时发现,并与其他牧民一同捕获的。3月15日,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专家王君与当地动物、兽医专家一同对雪豹进行了测量和体检。 这只雪豹体重38公斤、体长79厘米、尾长91厘米,年龄约3至4岁,为青壮年雄性雪豹,健康状况较好,适合放生。 原计划放生时为雪豹戴上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的项圈,以便跟踪研究。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事先准备的项圈过大,最后只好放弃。 王君说,虽然没有给雪豹戴上项圈,但这是我国第一次在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的参与下,有条理、系统地对捕获的雪豹进行数据采集和科学研究,并取得了难得的经验和数据。 王君说,按理说,牧民原本不应该捕捉雪豹,干扰雪豹的生活。此次把雪豹放归到发现地,是按照国际野生动物放归惯例,把人为对雪豹的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雪豹一般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而此次捕获的雪豹却在海拔1350米的荒漠草原上,并不是雪豹典型的栖息地。王君认为,这只雪豹有可能是从阴山或祁连山迁徙而来的。不论从何而来,这次在阿拉善发现雪豹是一件好事。 雪豹位于食物链的顶级,保护好雪豹,就是保护好了这条完整的食物链。近期,王君将留在阿拉善,继续对这只雪豹的行踪进行观察。 在雪豹放归过程中,阿左旗森林**干警就保护雪豹等野生动物进行了宣传。塔拉腾丹告诉记者,以前从没有听说过雪豹,更没见过雪豹,以为雪豹会伤害人和牲畜。通过这次事件,他们知道雪豹是珍稀动物且不会攻击人类,以后不会再做捕雪豹的事了。
鹤舞云南昭通大山包 3月22日,黑颈鹤在云南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栖息。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力度的加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乡的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迎来越来越多的黑颈鹤栖息于此。黑颈鹤是国际公认的珍稀濒危动物,被誉为“鸟类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3年,是全国最大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之一。新华社发(梁志强 摄)
鹤舞云南昭通大山包 3月22日,黑颈鹤在云南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上空飞翔。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力度的加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乡的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迎来越来越多的黑颈鹤栖息于此。黑颈鹤是国际公认的珍稀濒危动物,被誉为“鸟类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3年,是全国最大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之一。新华社发(梁志强 摄)
大胆小猎豹“借位演出” 跃上摄影师肩膀 小猎豹气定神闲站在摄影师的肩膀上
大胆小猎豹“借位演出” 跃上摄影师肩膀 小猎豹气定神闲站在摄影师的肩膀上
沈阳怪坡虎园:东北虎埋植芯片 身份识别全靠它[第一时间]
沈阳怪坡虎园:东北虎埋植芯片 身份识别全靠它[第一时间]
东北虎将在繁育基地新增百余只(图) 3月22日,在东北虎林园内,几只东北虎在散步。当日,世界最大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黑龙江东北虎林园宣布,2013年虎林园的繁育计划已经确定,预计新增东北虎数量将在百余只。目前,园区内的东北虎已经进入繁育期,预计6月份以后进入生产高峰。目前,虎林园区内身强体健适合生育的东北虎已经完成交配,园区已经加强对这些东北虎群体的营养及保护,确保虎宝宝顺利诞生。 新华社记者/王建威 摄
随笔:从无到有--阿拉伯大羚羊又成群 新华网阿布扎比2月4日电(记者安江 马锡平)在阿联酋最大的天然岛屿锡尔巴尼亚斯岛(又称萨巴尼亚岛),可以“亲近”珍稀动物阿拉伯大羚羊。它的形象被印在阿联酋50迪拉姆纸币上。阿联酋的这一国宝级野生动物曾遭大量猎杀,到1972年已在阿拉伯半岛绝迹。经过40多年的人工复育,它们在锡尔巴尼亚斯岛的数量从无到有,目前已达到800多只。 近日,应阿布扎比旅游文化局之邀的记者一行,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向西飞行约30分钟后,来到锡尔巴尼亚斯岛。这个离开大陆海岸线8公里的岛屿,原是阿联酋已故总统谢赫扎耶德·阿勒纳哈扬的私产,1971年起作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开始繁育、放养野生动物,目前生活着1.5万多只各类野生动物。 面积约78平方公里的锡尔巴尼亚斯岛覆盖着大片绿色植被。登岛时,记者一行乘坐的小型飞机在一座别致的小木屋前停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屋四周一排排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的彩旗,彩旗上的醒目图案一个是硕大的羚羊头,另一个是一只可爱的小猎豹。 阿拉伯人对这种大羚羊情有独钟。阿拉伯许多历史记录特别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独角兽,其实就是又称为直角羚羊的阿拉伯大羚羊。外表强壮并美丽的阿拉伯大羚羊,在整个阿拉伯地区是一种图腾式的动物。阿拉伯诗歌、音乐和绘画中多见对它们的赞美。 而且,阿拉伯大羚羊与阿联酋的渊源还格外深。“阿布扎比”的意思就是“有羚羊的地方”。这个名字来源于一段故事,说的是从前沙漠里有个猎人抓到一只饥渴的小羚羊,出于怜悯没杀它而带着它一道去找水喝。但是,他们历尽艰辛找到的井早已干枯,小羊渴死在井旁,后来人们便称那口井所在的地方为“阿布扎比”。 从生物学角度,耐饥渴、能蹦善跑的阿拉伯大羚羊也有不少值得说道的特点。比如,仅靠在清晨汲取草叶上的露水,它们就可以维持一整天不喝水。阿拉伯大羚羊还非常聪明,它们能从很远处感知沙漠里偶尔下雨的地方,随即以最快速度长途奔赴。 过去,阿拉伯人认为阿拉伯大羚羊犄角药效奇特,肉质鲜美,羊皮又适合做水囊,因此大量捕杀,最终导致它们在阿拉伯半岛上绝迹。如今在锡尔巴尼亚斯岛上的阿拉伯大羚羊种群已非旧种,而是上世纪70年代起从美国引进,并通过人工繁育而形成的,而且这里的800多只成了中东地区第二大野生阿拉伯大羚羊种群,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境内拥有的1000多只。 阿拉伯大羚羊的人工复育是世界范围内野生动物保护的最成功案例之一。在201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把这种羚羊的濒危程度从“濒危”改为“脆弱”,下调3个濒危等级,这同时也是对中东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努力的肯定和鼓舞。保护区经理艾米-寇肯女士说,曾在阿拉伯半岛濒临灭绝的瞪羚、山羚羊等也得以在锡尔巴尼亚斯岛上快速繁殖,这些食草动物总数到2009年已超过5000只。而为了控制保护区内食草动物的数量,维护自然生态系统,食草动物的天敌猎豹被引入保护区,所以岛上飘扬着的彩旗上也有猎豹的形象。 猎豹加入还能让保护区的羚羊在食肉动物的追逐下,恢复野生状态下的灵敏以及快速奔跑的本能。同时,猎豹原本也是阿拉伯半岛生物链的高端强者,但在上世纪70年代也因人类猎杀而绝迹。目前岛上的5只猎豹也不是阿联酋原有种,而是来自目前最接近阿联酋猎豹的一个特殊亚种“亚洲猎豹”。
野生东北虎跨境"串门儿" 项圈脱落寻找难度增加 新华社哈尔滨3月21日电(记者 邹大鹏)黑龙江省边防**部门21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从俄罗斯进入我国境内的野生东北虎所携带的定位项圈已经脱落,寻找难度增加。50余人组成的搜虎队已将搜索范围扩大至方圆50余公里。 “从目前情况看,这只不请自来的野生东北虎不仅是跨境‘串门儿’,还有可能‘相亲’。”长期关注野生东北虎问题的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广顺分析,俄罗斯在中俄边境地区建立了数块自然保护区,其间有国际生物通道相连。根据俄罗斯方面反馈的情况,3月8日,这只野生东北虎在追逐一群野猪时,从国际生物通道误入中国国境。从种群繁殖的角度看,东方红林业局近两年发现有野生雌性东北虎,而这只野生雄性东北虎的到来,有助于联姻改善种群质量和数量。 由于所携带定位项圈脱落,这只东北虎的行迹变得难以追踪。当地林业、边防**等部门50余人组成的寻虎队仍在东方红林业局大岱林场、石场林场附近搜索,范围已经扩大至方圆50余公里。
哥斯达黎加:放飞60只绯红金刚鹦鹉
盘点野生动物照精彩瞬间:两头花豹厮打争斗(组图) 每周, Ranger Diaries和The Bush Boyes两个网站都会从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张野生动物图片中,选取25张最令人惊叹的作品。这些作品都充满着大自然的美丽、自由、野性和优雅。这项摄影评选活动的宗旨是分享并关心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提交作品、参与评论和分享图片等方式,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事业中来。
[视频]云南怒江:科考人员近距离拍摄“国宝”羚牛
印尼占碑省发生多起苏门答腊虎咬伤人畜事件 原标题:印尼占碑省发生多起苏门答腊虎咬伤人畜事件 中新社雅加达3月2日电 印尼占碑省近来发生多起濒危的苏门答腊虎咬伤人畜事件。 据当地媒体2日报道,该省一名45岁男子2月28日下午在慕罗塞博村遭一只苏门答腊虎袭击,老 虎咬伤该男子的左大腿,受伤的男子试图和老虎搏斗,而后设法爬上一棵树躲过一劫。 当地村民称,事发前该村已发现有3只老虎出没在村庄附近。上周该省的西丹绒Jabung区也有两名农民遭到老虎袭击受伤而住院治疗。该省的巴唐哈里县近来也发现有家养的牛被老虎咬伤或咬死吃掉。 占碑省天然资源保护局官员表示,该省近来发生数起苏门答腊虎咬伤人畜事件,可能和该省及邻省发生的洪灾有关,山区的洪灾让濒危的苏门答腊虎无处觅食,因而进村伤人。(完)
组图:卢旺达猩猩打闹戏水瞬间尽显欢乐 动物之间的打闹也不乏温情。英国《每日邮报》3月7日就刊登了一组大猩猩打闹中互相泼水的欢快画面。画面中显示的是大猩猩一家子,其中年轻的大猩猩互相挥拳扭打,并向对方的身上泼水。而成年的大猩猩则躺在一旁休息。 报道称,这组照片是由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苏珊(Susan McConnell)在卢旺达火山国家公园拍摄到的。她说:“当时的场景非常欢闹。我是说,这些大猩猩就像孩子在操场上玩球一样。” 苏珊还说,这些大猩猩玩了近一个小时,它们追逐扭打了一会,然后要么是成年雄性大猩猩走过去阻止它们打闹,要么就是它们玩累了,总之它们休息了一会。最后,它们坐在水坑中喝水玩闹,弄湿了全身。(郭文静)
中国首部介绍“雪山之王”雪豹科普著作问世 中新社乌鲁木齐3月4日电 (记者 孙亭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4日对外公布,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博士徐峰等学者编写的《新疆雪豹》,已于今年2月出版。该书是中国大陆地区首部介绍国际濒危物种雪豹的科普著作。
中国首部介绍“雪山之王”雪豹科普著作问世 中新社乌鲁木齐3月4日电 (记者 孙亭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4日对外公布,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博士徐峰等学者编写的《新疆雪豹》,已于今年2月出版。该书是中国大陆地区首部介绍国际濒危物种雪豹的科普著作。
生活在火山口的俄罗斯棕熊:利用地热取暖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小侠】在俄罗斯间歇泉谷以及堪察加火山口,许多人的脚都会烫伤,大多数烫伤者都是俄罗斯本地人,而非外国人。原因是俄罗斯人并不关注警告标识。
生活在火山口的俄罗斯棕熊:利用地热取暖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小侠】在俄罗斯间歇泉谷以及堪察加火山口,许多人的脚都会烫伤,大多数烫伤者都是俄罗斯本地人,而非外国人。原因是俄罗斯人并不关注警告标识。
吉林:远东豹视频公布 种群数量不超过50只
解开骆驼生存基因魔方 201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研究者完成世界首例双峰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成果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作为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
解开骆驼生存基因魔方 201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研究者完成世界首例双峰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成果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作为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 201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研究者完成世界首例双峰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成果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作为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有科学家指出,双峰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为人类提供了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增强免疫力的另外一种思路。骆驼加快进化的基因,特殊的代谢特性,使其有望成为一种研究代谢综合症的新型模式生物,揭示这种疾病的内在原理和应对方案。而这是许多医学科技工作者多年来一直在苦苦寻找的。 打开双峰驼分布图会发现,在荒漠化程度较高的地带,骆驼的数量最集中。 骆驼在沙漠里生存“游刃有余”。它们每餐都要食用大量的盐,积累大量的脂肪以及糖分,但奇怪的是它们从不会患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它们在缺少水、食物,温差大,生存条件恶劣的沙漠中长时间不吃不喝,却依然可以健步如飞。“沙漠之舟”的生存奥秘究竟是什么?
熊猫开荤头一遭 啃食七只羊羔(图) 熊猫开荤头一遭 啃食七只羊羔(图) 核心提示:记者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林业局获悉,春节期间,一只大熊猫造访宝兴县灵关镇建联村,并“偷吃”了村民芶必华家喂养的小羊羔。 大熊猫啃食羊羔 据《成都商报》报道 24日,记者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林业局获悉,春节期间,一只大熊猫造访宝兴县灵关镇建联村,并“偷吃”了村民芶必华家喂养的小羊羔。 不久前,芶必华家的羊下了几只小羊羔。春节期间,侄儿芶佳串门得知此事后,闹着要去看看。随后,芶佳和父亲芶必学朝离家约1.5公里的羊圈走去。两人远远地就听见羊群惊恐的叫声,随后,他们发现在离羊圈10余米远的一株石栎树上坐着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只小羊羔啃食。
《国家地理杂志》2012年摄影作品展现自然神奇 [提要] 自然单元荣誉奖获奖作品《阿拉斯加棕熊》,由摄影师詹森・程在阿拉斯加阿莱克纳吉克湖的熊溪拍摄,展示了一头正在觅食的野生棕熊。” 人物单元一等奖获奖作品《拾荒者》,由摄影师米卡赫・阿尔伯特在肯尼亚的丹多勒拍摄,展示了正在垃圾场捡垃圾的妇女。
野生亚洲象“家族”连续8年春节现身西双版纳野象谷 原标题:野生亚洲象“家族”连续8年春节现身西双版纳野象谷 新华网昆明2月15日电(记者李怀岩)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亚洲象再次走出热带雨林,来到野象谷景区与游人过大年、闹新春,这一“传统”已经延续8年。 据西双版纳州森林**局**常宗波介绍,2月11日、大年初二7时左右,一群7头野象,先后出现在野象谷景区索道站附近的森林里。当天9时左右4头野象先到野象谷观象台前的小河里,一个小时后一大两小3头野象摇头晃脑紧随而至,它们要么在树上旅馆观象台附近戏水,要么悠闲地走在博物馆至树上旅馆的森林游道上,要么跑到索道站与观象台之间的树林里。 在随后的几天,野象群频频出现在野象谷。2月14日,大年初五,野象谷景区的野象增至4群23头。据值勤的森林****介绍,初五清早,值勤**和保安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野象的叫喊声和树叶晃动的“哗哗”声,查看时发现有5头野象正穿过距景区博物馆不远的臭菜林。上午10点,原在勐养镇曼洒浩、曼么卧、曼么耐一带活动的13头野象从百花山方向进入景区,至11点先后有4群23头野象结伴成群抵达观象台至景区博物馆的森林通道,整个景区满山遍野是野象的身影和吼叫。 西双版纳州森林**局立即启动节日安保预案,组织人员对野象群进行跟踪警戒,将游客劝阻在防象护栏之内。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值勤森林****不得不多次临时封锁博物馆至树上旅馆的森林通道。 “能看到野象是件很幸运的事。看到它们其乐融融的样子,我们也很开心。”来自北京的周先生说。 据当地森林**部门和自然保护区观测统计,近年来,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出现野象的频率越来越高,野象数量也逐年增多。2010年观测到最多一次出没野象头数为46头,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最多一次观测到28头野象;2012年春节黄金周野象在景区出现后,一直待到3月中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野象谷。 野生亚洲象是中国濒危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野象理想的栖息场所,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野象。目前,西双版纳的野象数量为250多头。
野生亚洲象“家族”连续8年春节现身西双版纳野象谷 原标题:野生亚洲象“家族”连续8年春节现身西双版纳野象谷 新华网昆明2月15日电(记者李怀岩)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亚洲象再次走出热带雨林,来到野象谷景区与游人过大年、闹新春,这一“传统”已经延续8年。 据西双版纳州森林**局**常宗波介绍,2月11日、大年初二7时左右,一群7头野象,先后出现在野象谷景区索道站附近的森林里。当天9时左右4头野象先到野象谷观象台前的小河里,一个小时后一大两小3头野象摇头晃脑紧随而至,它们要么在树上旅馆观象台附近戏水,要么悠闲地走在博物馆至树上旅馆的森林游道上,要么跑到索道站与观象台之间的树林里。 在随后的几天,野象群频频出现在野象谷。2月14日,大年初五,野象谷景区的野象增至4群23头。据值勤的森林****介绍,初五清早,值勤**和保安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野象的叫喊声和树叶晃动的“哗哗”声,查看时发现有5头野象正穿过距景区博物馆不远的臭菜林。上午10点,原在勐养镇曼洒浩、曼么卧、曼么耐一带活动的13头野象从百花山方向进入景区,至11点先后有4群23头野象结伴成群抵达观象台至景区博物馆的森林通道,整个景区满山遍野是野象的身影和吼叫。 西双版纳州森林**局立即启动节日安保预案,组织人员对野象群进行跟踪警戒,将游客劝阻在防象护栏之内。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值勤森林****不得不多次临时封锁博物馆至树上旅馆的森林通道。 “能看到野象是件很幸运的事。看到它们其乐融融的样子,我们也很开心。”来自北京的周先生说。 据当地森林**部门和自然保护区观测统计,近年来,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出现野象的频率越来越高,野象数量也逐年增多。2010年观测到最多一次出没野象头数为46头,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最多一次观测到28头野象;2012年春节黄金周野象在景区出现后,一直待到3月中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野象谷。 野生亚洲象是中国濒危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野象理想的栖息场所,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野象。目前,西双版纳的野象数量为250多头。
野生亚洲象“家族”连续8年春节现身西双版纳野象谷 原标题:野生亚洲象“家族”连续8年春节现身西双版纳野象谷 新华网昆明2月15日电(记者李怀岩)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亚洲象再次走出热带雨林,来到野象谷景区与游人过大年、闹新春,这一“传统”已经延续8年。 据西双版纳州森林**局**常宗波介绍,2月11日、大年初二7时左右,一群7头野象,先后出现在野象谷景区索道站附近的森林里。当天9时左右4头野象先到野象谷观象台前的小河里,一个小时后一大两小3头野象摇头晃脑紧随而至,它们要么在树上旅馆观象台附近戏水,要么悠闲地走在博物馆至树上旅馆的森林游道上,要么跑到索道站与观象台之间的树林里。 在随后的几天,野象群频频出现在野象谷。2月14日,大年初五,野象谷景区的野象增至4群23头。据值勤的森林****介绍,初五清早,值勤**和保安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野象的叫喊声和树叶晃动的“哗哗”声,查看时发现有5头野象正穿过距景区博物馆不远的臭菜林。上午10点,原在勐养镇曼洒浩、曼么卧、曼么耐一带活动的13头野象从百花山方向进入景区,至11点先后有4群23头野象结伴成群抵达观象台至景区博物馆的森林通道,整个景区满山遍野是野象的身影和吼叫。 西双版纳州森林**局立即启动节日安保预案,组织人员对野象群进行跟踪警戒,将游客劝阻在防象护栏之内。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值勤森林****不得不多次临时封锁博物馆至树上旅馆的森林通道。 “能看到野象是件很幸运的事。看到它们其乐融融的样子,我们也很开心。”来自北京的周先生说。 据当地森林**部门和自然保护区观测统计,近年来,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出现野象的频率越来越高,野象数量也逐年增多。2010年观测到最多一次出没野象头数为46头,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最多一次观测到28头野象;2012年春节黄金周野象在景区出现后,一直待到3月中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野象谷。 野生亚洲象是中国濒危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野象理想的栖息场所,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野象。目前,西双版纳的野象数量为250多头。
《新闻联播》 珲春林业局公布最新野生东北虎影像
《新闻联播》 珲春林业局公布最新野生东北虎影像
野马、骆驼健康安全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他们是普氏野马的守护人 投放草料破冰取水
【原创摄影作品】雪中拍摄北京大观园 一楼百度。
佳木斯森警早春行动 保护野生东北虎(组图) 开展清网清套行动。李艳雷 摄保护野生动物,官兵摘取远红外触发式摄像机。李艳雷 摄查看远红外触发式摄像机,寻觅野生东北虎踪迹。李艳雷 摄发现猎套。李艳雷 摄
一份沉甸甸的调查报告 黄羊善于跳跃,高度可达2.5米。它也善于奔跑,最高时速为90公里左右,所谓“黄羊窜一窜,马跑一身汗”。由于它臀部呈白色,被牧民们称作“白屁股”。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20万只锐减到如今的不足500只;黑市交易价格从5年前的每只300元涨到现在的1000元,甚至更高。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野生黄羊命运堪忧—— □文/图 本报记者 蔡冬梅 白江宏 通讯员 苏日图
终结非法犀牛角贸易需要中国的年轻力量 围绕犀牛角贸易,有很多错误和误解,或许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这个:这全是中国人的错。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非法犀牛贸易这个问题上,中国非但不是个大麻烦,反而可能是一剂良方。随着全球犀牛数量不断减少,偷猎行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猛烈。犀牛保护人士将目光转向中国,希望中国能帮助终结非法犀牛角贸易。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读一下研究结果,与专家们交流交流,避免下意识的武断反应,就会发现中国并非犀牛角贸易的头号“罪犯”。的确,过去有段时间犀牛角曾被当作万能灵药。中国的李时珍1597年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就把犀牛角描述为包治百病:从“除邪”到“伤寒瘟疫,头痛寒热”,再到“治发背痈疽疮肿,化脓作水”和治“筋骨中风,心风烦闷,中风失音”。 然而,早在90年代初,犀牛角就被从中国的官方药典中删除,2003年以后被完全禁止。无论野生动物贸易监控网络TRAFFIC,还是 世界自然基金会 ( WWF )都注意到了中国在控制犀牛角贸易方面的进步。 如今,越南已经占据了犀牛角贸易约三分之二的市场。这并不是说中国就彻底摆脱干系了,因为剩下来的三分之一中的多数都被中国用掉了。但是,越南只有8900万人,而中国人口超过13亿。换句话说,相比之下中国的犀牛角贸易已经得到了控制。
世界八大神奇兀鹫:加州兀鹫惊人翼展达3.4米 世界八大神奇兀鹫:加州兀鹫惊人翼展达3.4米 今年9月1日是第四个国际兀鹫关注日,很多动物园与动物保护组织都参与了本次活动。虽然兀鹫的外形算不上好看,甚至有点丑,而且作为食腐动物的生活方式也让人不禁“掩鼻而逃”。不过作为大自然的清洁工,它们在这个领域看是不折不扣的领导者。
480余只黑颈鹤永善越冬 志愿者实地考察送口粮 原标题:480余只黑颈鹤永善越冬 志愿者实地考察送口粮 1月27日以来,昭通黑颈鹤志愿者保护协会常务理事、项目干事钟龙带领7名志愿者,组成一个鹤情考察组,到昭通永善县茂林镇黑颈鹤越冬栖息地进行实地考察, 27日上午,考察组到达茂林镇后,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向当地村民发放黑颈鹤保护宣传资料,进行黑颈鹤保护宣传教育,向当地护鹤员发工资,为黑颈鹤提供口粮,精心善待着这群可爱、尊贵而又充满灵气的“深山远客”,更深入地了解黑颈鹤的越冬习性,尤其是今年飞到当地过冬的480余只黑颈鹤。 通过考察,志愿者共观察到有51只黑颈鹤在大海子水库越冬,目前在大海子栖息地共有284只黑颈鹤,而在茂林镇越冬栖息的黑颈鹤共有480多只。
勐腊县一鬣羚跌落污水池 民警村民合力救起 鬣羚跌落污水池**村民合力把它救上来一头国内目前非常稀少,被称为“四不像”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鬣羚,在觅食中受到惊吓而跌落污水池,幸得勐腊县林业部门成功救助。昨日记者见到它时,这头获救的鬣羚还有些惊魂未定的样子。 9日一早,有村民在距离勐腊县城约24公里远的一个橡胶加工厂的污水处理池中,发现有一只形似山羊的动物在污水中挣扎。细看有一点像“野羊”,因此打电话向森林**报警。县林业局的相关负责人接报后,立即安排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和森林**局调集**前去营救。 赶到现场后,救援人员发现掉进污水池的动物并非“野羊”,而是一只目前非常稀少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鬣羚。 由于现场污水池水深有4米多深,如不及时施救就有溺毙的危险。保护站工作人员和森林****迅速用绳索套住鬣羚角,并发动围观群众一同帮忙,才将这只在水中瑟瑟发抖的鬣羚拉了上来。 据保护站负责人介绍,鬣羚也叫明鬃羊,目前在国内其数量正在迅速减少,粗略估计全国的鬣羚约有5万只左右。经初步检查这只获救的鬣羚为成年雌性,可能是从2公里外的保护区里出来觅食,碰到人受惊后掉入污水池的。目前它被送到西双版纳州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做进一步观察后,如没有大碍将放归森林。 戴振华 张劲松
专访中国麋鹿之父丁玉华:保护麋鹿就是保护湿地 1955年出生的丁玉华已经跟麋鹿打了近30年的交道。这个被称为“中国麋鹿之父”的人,为了研究和保护这种濒临灭绝的物种,在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下称大丰保护区)白手起家,一干就是半生。 如今的大丰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麋鹿保护区,繁衍出世界上最多的麋鹿种群,培育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麋鹿基因库。而在研究麋鹿的过程中,丁玉华明白,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就必须保护其生存环境——湿地。
专访中国麋鹿之父丁玉华:保护麋鹿就是保护湿地 1955年出生的丁玉华已经跟麋鹿打了近30年的交道。这个被称为“中国麋鹿之父”的人,为了研究和保护这种濒临灭绝的物种,在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下称大丰保护区)白手起家,一干就是半生。 如今的大丰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麋鹿保护区,繁衍出世界上最多的麋鹿种群,培育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麋鹿基因库。而在研究麋鹿的过程中,丁玉华明白,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就必须保护其生存环境——湿地。
视频:摄影师抓拍到藏羚羊交配珍贵视频
《新闻直播间》 探访虎园 走进人工饲养东北虎
《新闻直播间》 记者亲历 追寻野生东北虎踪迹
接生小河马的“动物保姆”赵晋元(图) 今天一大早,北京动物园河马馆,河马“津津”和刚出生3天的河马宝宝吃着早餐。赵晋元已把池水放干,正在清扫池底。一会儿,“津津”吃完了早餐,水池也换上了清水,下到池中,“津津”待在池边张开了大嘴,等着赵晋元给它挠痒痒…… 赵晋元是北京动物园的饲养员,这个春节,他将在照顾河马母子的月子中度过。 小河马是在除夕那天出生的。除夕的中午,赵晋元在兽舍的高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津津”这是一只已生育了9胎的河马,今天它又要产下第10胎了。北京动物园的河马馆不大,只生活着“津津”和“犇犇”。平时,夫妻俩共同生活在一个水池里。“津津”产子临近时,为了安全只好让它们分居。 “河马在生产前会有预兆。一般提前两三天停食,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把池内的水位从1米降到75厘米”,赵晋元进一步解释:河马都是在水中生产,水位太高了,容易呛着刚出生的小河马;没有水也不行,河马的4吨体重太大了,它们的腿又短,要是在陆地生产很危险,得借助水的浮力。
提案快递:网围栏下降0.5米 让普氏原羚跨过“生死线” [提要] 号称比大熊猫更稀少的普氏原羚,是青海省独有物种,目前仅生存于青海湖周边地区。为此,在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局长哈承科,提出《关于加强普氏原羚保护的提案》。
俄中两国学者在计算远东豹的头数 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首次对远东豹进行的俄中监测显示,此珍稀的猛兽的头数未趋于减少。在乌苏里斯克密林有将近50只。 俄中两国学者在“豹乡”国家公园境内和“雪松山谷”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联合工作。 据国际文传通讯社报道,监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俄罗斯境内进行,第二阶段在中国境内进行。滨海边疆区南部是被纳入世界红皮书的远东豹在俄罗斯的唯一栖身地。
乌鲁木齐市民捡到一只受伤猎隼 悉心照料半个月 原标题:乌鲁木齐市民捡到一只受伤猎隼 悉心照料半个月核心提示:2日下午,记者见到了这只大鸟,它身上并无明显伤痕,但显得有气无力。据王建兵回忆,这只大鸟是他开车在高速公路边发现的,当时它用力扑扇着翅膀,嘴角还流着血,他和妻子就把大鸟带回了家。
云南通报景洪亚洲象遭猎杀案 4名嫌犯被抓(图) 走访调查中,景洪市勐养镇昆满村的两位村民向专案组**反映:6月12日下午5时左右,他们听到家对面的尖山方向传来四五声枪响。犯罪嫌疑人岩罕龙、岩香广、白韬均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交代了为获取象牙谋取暴利而持军用枪支猎杀2头亚洲象的犯罪事实。图为被猎杀的大象(云南省森林**局供图)“6?21”猎杀案所盗取的象牙(云南省森林**局供图) 去年6月12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养镇昆满村,两位村民听到家对面的尖山方向传来四五声枪响。第二天,又有村民听到3声疑似枪响。当时,并没有人在意此事。直到6月21日,一位村民看见水田旁两具亚洲象尸体。 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亚洲象被猎杀,此案被西双版纳州森林**局定为“6?21”特大猎杀亚洲象案件。经过侦查,森林**在7月5日将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同时缴获军用枪支2支、火药枪1支、射钉枪1支、象牙1对,并破获了另一起猎杀亚洲象案件,抓获该团伙另一名成员,缴获军用枪支1支、火药枪1支、双管猎枪1支。昨天上午,省森林**局通报了这起案件。
雅安熊猫过野化生存关 开春迎新挑战(图) 雅安日报讯 5日,记者从中**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获悉,目前,大熊猫“淘淘”已顺利适应野外的生活环境。由于开春后野生大熊猫将进入发情交配季节,“淘淘”遇到野生大熊猫的几率将大大增加,能否顺利避开同类,将是“淘淘”面临的又一次全新挑战。这是因为,“淘淘”是只未成年大熊猫,还未到婚育年龄,一旦遇到其他成年野生大熊猫寻找配偶,与其发生争斗,容易受伤。 2012年10月11日,大熊猫“淘淘”在我市石棉县栗子坪保护区正式放归自然,几个月来,工作人员通过仪器监测到“淘淘”的采食、活动等都十分正常,判断“淘淘”的身体健康,活力较好,已经完全适应了野外的生活环境。
甘肃助普氏野马安全度严冬 中国甘肃网2月5日讯 据甘肃经济日报消息 (记者 何成军) 入冬以来,甘肃省出现两次大范围降雪,气温较往年偏低,导致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氏野马放养基地的8处饮水点结冰严重,给27匹普氏野马的野外生存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保护区及时采取人工破冰、投放饲料等措施,每天两次在饮水点实施破冰、除冰,在各投饲点定时投放玉米、黑豆、麦草和苜蓿等加强补饲,保证普氏野马和4峰野骆驼安全度过严冬。 目前,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马放养基地的27匹普氏野马健康状况良好,每天14时至18时野马都会到投饲点采食。 日前,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最低温度达零下27℃,保护区普氏野马半放养场累计降雪超过了20厘米,但在管护员的悉心照料下,14匹普氏野马及去年降生的1匹小马驹顺利通过了酷寒考验。
日本丹顶鹤求偶展迷人舞姿被抓拍(组图)
日本丹顶鹤求偶展迷人舞姿被抓拍(组图)
【辞职贴】由于日后时间所限,必须辞去吧主职务。 感谢各位真动物迷对我一如既往的支持!但由于时间有限,我很难再继续管理吧务,为了不影响真动物迷吧日后的发展,我决定辞去吧主一职,特此发贴说明。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