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潭对面 清潭对面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关注数: 144 粉丝数: 167 发帖数: 25,929 关注贴吧数: 13
阿左旗将牧民捕获的一只雪豹放归大自然 原标题:阿左旗将牧民捕获的一只雪豹放归大自然本报阿拉善3月22日电 (记者 刘宏章 通讯员 曾令飞)近日,在阿左旗吉兰太镇巴彦温都尔嘎查哈日根希勒草原,在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和当地森林****、牧民注目下,一只当地牧民捕获的雪豹被放归大自然。 这只雪豹是该嘎查牧民塔拉腾丹3月11日早晨起来找骆驼时发现,并与其他牧民一同捕获的。3月15日,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专家王君与当地动物、兽医专家一同对雪豹进行了测量和体检。 这只雪豹体重38公斤、体长79厘米、尾长91厘米,年龄约3至4岁,为青壮年雄性雪豹,健康状况较好,适合放生。 原计划放生时为雪豹戴上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的项圈,以便跟踪研究。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事先准备的项圈过大,最后只好放弃。 王君说,虽然没有给雪豹戴上项圈,但这是我国第一次在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的参与下,有条理、系统地对捕获的雪豹进行数据采集和科学研究,并取得了难得的经验和数据。 王君说,按理说,牧民原本不应该捕捉雪豹,干扰雪豹的生活。此次把雪豹放归到发现地,是按照国际野生动物放归惯例,把人为对雪豹的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雪豹一般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而此次捕获的雪豹却在海拔1350米的荒漠草原上,并不是雪豹典型的栖息地。王君认为,这只雪豹有可能是从阴山或祁连山迁徙而来的。不论从何而来,这次在阿拉善发现雪豹是一件好事。 雪豹位于食物链的顶级,保护好雪豹,就是保护好了这条完整的食物链。近期,王君将留在阿拉善,继续对这只雪豹的行踪进行观察。 在雪豹放归过程中,阿左旗森林**干警就保护雪豹等野生动物进行了宣传。塔拉腾丹告诉记者,以前从没有听说过雪豹,更没见过雪豹,以为雪豹会伤害人和牲畜。通过这次事件,他们知道雪豹是珍稀动物且不会攻击人类,以后不会再做捕雪豹的事了。
随笔:从无到有--阿拉伯大羚羊又成群 新华网阿布扎比2月4日电(记者安江 马锡平)在阿联酋最大的天然岛屿锡尔巴尼亚斯岛(又称萨巴尼亚岛),可以“亲近”珍稀动物阿拉伯大羚羊。它的形象被印在阿联酋50迪拉姆纸币上。阿联酋的这一国宝级野生动物曾遭大量猎杀,到1972年已在阿拉伯半岛绝迹。经过40多年的人工复育,它们在锡尔巴尼亚斯岛的数量从无到有,目前已达到800多只。   近日,应阿布扎比旅游文化局之邀的记者一行,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向西飞行约30分钟后,来到锡尔巴尼亚斯岛。这个离开大陆海岸线8公里的岛屿,原是阿联酋已故总统谢赫扎耶德·阿勒纳哈扬的私产,1971年起作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开始繁育、放养野生动物,目前生活着1.5万多只各类野生动物。   面积约78平方公里的锡尔巴尼亚斯岛覆盖着大片绿色植被。登岛时,记者一行乘坐的小型飞机在一座别致的小木屋前停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屋四周一排排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的彩旗,彩旗上的醒目图案一个是硕大的羚羊头,另一个是一只可爱的小猎豹。   阿拉伯人对这种大羚羊情有独钟。阿拉伯许多历史记录特别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独角兽,其实就是又称为直角羚羊的阿拉伯大羚羊。外表强壮并美丽的阿拉伯大羚羊,在整个阿拉伯地区是一种图腾式的动物。阿拉伯诗歌、音乐和绘画中多见对它们的赞美。   而且,阿拉伯大羚羊与阿联酋的渊源还格外深。“阿布扎比”的意思就是“有羚羊的地方”。这个名字来源于一段故事,说的是从前沙漠里有个猎人抓到一只饥渴的小羚羊,出于怜悯没杀它而带着它一道去找水喝。但是,他们历尽艰辛找到的井早已干枯,小羊渴死在井旁,后来人们便称那口井所在的地方为“阿布扎比”。   从生物学角度,耐饥渴、能蹦善跑的阿拉伯大羚羊也有不少值得说道的特点。比如,仅靠在清晨汲取草叶上的露水,它们就可以维持一整天不喝水。阿拉伯大羚羊还非常聪明,它们能从很远处感知沙漠里偶尔下雨的地方,随即以最快速度长途奔赴。   过去,阿拉伯人认为阿拉伯大羚羊犄角药效奇特,肉质鲜美,羊皮又适合做水囊,因此大量捕杀,最终导致它们在阿拉伯半岛上绝迹。如今在锡尔巴尼亚斯岛上的阿拉伯大羚羊种群已非旧种,而是上世纪70年代起从美国引进,并通过人工繁育而形成的,而且这里的800多只成了中东地区第二大野生阿拉伯大羚羊种群,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境内拥有的1000多只。   阿拉伯大羚羊的人工复育是世界范围内野生动物保护的最成功案例之一。在201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把这种羚羊的濒危程度从“濒危”改为“脆弱”,下调3个濒危等级,这同时也是对中东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努力的肯定和鼓舞。保护区经理艾米-寇肯女士说,曾在阿拉伯半岛濒临灭绝的瞪羚、山羚羊等也得以在锡尔巴尼亚斯岛上快速繁殖,这些食草动物总数到2009年已超过5000只。而为了控制保护区内食草动物的数量,维护自然生态系统,食草动物的天敌猎豹被引入保护区,所以岛上飘扬着的彩旗上也有猎豹的形象。   猎豹加入还能让保护区的羚羊在食肉动物的追逐下,恢复野生状态下的灵敏以及快速奔跑的本能。同时,猎豹原本也是阿拉伯半岛生物链的高端强者,但在上世纪70年代也因人类猎杀而绝迹。目前岛上的5只猎豹也不是阿联酋原有种,而是来自目前最接近阿联酋猎豹的一个特殊亚种“亚洲猎豹”。
野生亚洲象“家族”连续8年春节现身西双版纳野象谷 原标题:野生亚洲象“家族”连续8年春节现身西双版纳野象谷 新华网昆明2月15日电(记者李怀岩)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亚洲象再次走出热带雨林,来到野象谷景区与游人过大年、闹新春,这一“传统”已经延续8年。 据西双版纳州森林**局**常宗波介绍,2月11日、大年初二7时左右,一群7头野象,先后出现在野象谷景区索道站附近的森林里。当天9时左右4头野象先到野象谷观象台前的小河里,一个小时后一大两小3头野象摇头晃脑紧随而至,它们要么在树上旅馆观象台附近戏水,要么悠闲地走在博物馆至树上旅馆的森林游道上,要么跑到索道站与观象台之间的树林里。 在随后的几天,野象群频频出现在野象谷。2月14日,大年初五,野象谷景区的野象增至4群23头。据值勤的森林****介绍,初五清早,值勤**和保安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野象的叫喊声和树叶晃动的“哗哗”声,查看时发现有5头野象正穿过距景区博物馆不远的臭菜林。上午10点,原在勐养镇曼洒浩、曼么卧、曼么耐一带活动的13头野象从百花山方向进入景区,至11点先后有4群23头野象结伴成群抵达观象台至景区博物馆的森林通道,整个景区满山遍野是野象的身影和吼叫。 西双版纳州森林**局立即启动节日安保预案,组织人员对野象群进行跟踪警戒,将游客劝阻在防象护栏之内。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值勤森林****不得不多次临时封锁博物馆至树上旅馆的森林通道。 “能看到野象是件很幸运的事。看到它们其乐融融的样子,我们也很开心。”来自北京的周先生说。 据当地森林**部门和自然保护区观测统计,近年来,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出现野象的频率越来越高,野象数量也逐年增多。2010年观测到最多一次出没野象头数为46头,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最多一次观测到28头野象;2012年春节黄金周野象在景区出现后,一直待到3月中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野象谷。 野生亚洲象是中国濒危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野象理想的栖息场所,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野象。目前,西双版纳的野象数量为250多头。
野生亚洲象“家族”连续8年春节现身西双版纳野象谷 原标题:野生亚洲象“家族”连续8年春节现身西双版纳野象谷 新华网昆明2月15日电(记者李怀岩)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亚洲象再次走出热带雨林,来到野象谷景区与游人过大年、闹新春,这一“传统”已经延续8年。 据西双版纳州森林**局**常宗波介绍,2月11日、大年初二7时左右,一群7头野象,先后出现在野象谷景区索道站附近的森林里。当天9时左右4头野象先到野象谷观象台前的小河里,一个小时后一大两小3头野象摇头晃脑紧随而至,它们要么在树上旅馆观象台附近戏水,要么悠闲地走在博物馆至树上旅馆的森林游道上,要么跑到索道站与观象台之间的树林里。 在随后的几天,野象群频频出现在野象谷。2月14日,大年初五,野象谷景区的野象增至4群23头。据值勤的森林****介绍,初五清早,值勤**和保安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野象的叫喊声和树叶晃动的“哗哗”声,查看时发现有5头野象正穿过距景区博物馆不远的臭菜林。上午10点,原在勐养镇曼洒浩、曼么卧、曼么耐一带活动的13头野象从百花山方向进入景区,至11点先后有4群23头野象结伴成群抵达观象台至景区博物馆的森林通道,整个景区满山遍野是野象的身影和吼叫。 西双版纳州森林**局立即启动节日安保预案,组织人员对野象群进行跟踪警戒,将游客劝阻在防象护栏之内。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值勤森林****不得不多次临时封锁博物馆至树上旅馆的森林通道。 “能看到野象是件很幸运的事。看到它们其乐融融的样子,我们也很开心。”来自北京的周先生说。 据当地森林**部门和自然保护区观测统计,近年来,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出现野象的频率越来越高,野象数量也逐年增多。2010年观测到最多一次出没野象头数为46头,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最多一次观测到28头野象;2012年春节黄金周野象在景区出现后,一直待到3月中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野象谷。 野生亚洲象是中国濒危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野象理想的栖息场所,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野象。目前,西双版纳的野象数量为250多头。
野生亚洲象“家族”连续8年春节现身西双版纳野象谷 原标题:野生亚洲象“家族”连续8年春节现身西双版纳野象谷 新华网昆明2月15日电(记者李怀岩)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亚洲象再次走出热带雨林,来到野象谷景区与游人过大年、闹新春,这一“传统”已经延续8年。 据西双版纳州森林**局**常宗波介绍,2月11日、大年初二7时左右,一群7头野象,先后出现在野象谷景区索道站附近的森林里。当天9时左右4头野象先到野象谷观象台前的小河里,一个小时后一大两小3头野象摇头晃脑紧随而至,它们要么在树上旅馆观象台附近戏水,要么悠闲地走在博物馆至树上旅馆的森林游道上,要么跑到索道站与观象台之间的树林里。 在随后的几天,野象群频频出现在野象谷。2月14日,大年初五,野象谷景区的野象增至4群23头。据值勤的森林****介绍,初五清早,值勤**和保安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野象的叫喊声和树叶晃动的“哗哗”声,查看时发现有5头野象正穿过距景区博物馆不远的臭菜林。上午10点,原在勐养镇曼洒浩、曼么卧、曼么耐一带活动的13头野象从百花山方向进入景区,至11点先后有4群23头野象结伴成群抵达观象台至景区博物馆的森林通道,整个景区满山遍野是野象的身影和吼叫。 西双版纳州森林**局立即启动节日安保预案,组织人员对野象群进行跟踪警戒,将游客劝阻在防象护栏之内。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值勤森林****不得不多次临时封锁博物馆至树上旅馆的森林通道。 “能看到野象是件很幸运的事。看到它们其乐融融的样子,我们也很开心。”来自北京的周先生说。 据当地森林**部门和自然保护区观测统计,近年来,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出现野象的频率越来越高,野象数量也逐年增多。2010年观测到最多一次出没野象头数为46头,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最多一次观测到28头野象;2012年春节黄金周野象在景区出现后,一直待到3月中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野象谷。 野生亚洲象是中国濒危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野象理想的栖息场所,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野象。目前,西双版纳的野象数量为250多头。
终结非法犀牛角贸易需要中国的年轻力量 围绕犀牛角贸易,有很多错误和误解,或许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这个:这全是中国人的错。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非法犀牛贸易这个问题上,中国非但不是个大麻烦,反而可能是一剂良方。随着全球犀牛数量不断减少,偷猎行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猛烈。犀牛保护人士将目光转向中国,希望中国能帮助终结非法犀牛角贸易。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读一下研究结果,与专家们交流交流,避免下意识的武断反应,就会发现中国并非犀牛角贸易的头号“罪犯”。的确,过去有段时间犀牛角曾被当作万能灵药。中国的李时珍1597年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就把犀牛角描述为包治百病:从“除邪”到“伤寒瘟疫,头痛寒热”,再到“治发背痈疽疮肿,化脓作水”和治“筋骨中风,心风烦闷,中风失音”。 然而,早在90年代初,犀牛角就被从中国的官方药典中删除,2003年以后被完全禁止。无论野生动物贸易监控网络TRAFFIC,还是 世界自然基金会 ( WWF )都注意到了中国在控制犀牛角贸易方面的进步。 如今,越南已经占据了犀牛角贸易约三分之二的市场。这并不是说中国就彻底摆脱干系了,因为剩下来的三分之一中的多数都被中国用掉了。但是,越南只有8900万人,而中国人口超过13亿。换句话说,相比之下中国的犀牛角贸易已经得到了控制。
勐腊县一鬣羚跌落污水池 民警村民合力救起 鬣羚跌落污水池**村民合力把它救上来一头国内目前非常稀少,被称为“四不像”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鬣羚,在觅食中受到惊吓而跌落污水池,幸得勐腊县林业部门成功救助。昨日记者见到它时,这头获救的鬣羚还有些惊魂未定的样子。 9日一早,有村民在距离勐腊县城约24公里远的一个橡胶加工厂的污水处理池中,发现有一只形似山羊的动物在污水中挣扎。细看有一点像“野羊”,因此打电话向森林**报警。县林业局的相关负责人接报后,立即安排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和森林**局调集**前去营救。 赶到现场后,救援人员发现掉进污水池的动物并非“野羊”,而是一只目前非常稀少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鬣羚。 由于现场污水池水深有4米多深,如不及时施救就有溺毙的危险。保护站工作人员和森林****迅速用绳索套住鬣羚角,并发动围观群众一同帮忙,才将这只在水中瑟瑟发抖的鬣羚拉了上来。 据保护站负责人介绍,鬣羚也叫明鬃羊,目前在国内其数量正在迅速减少,粗略估计全国的鬣羚约有5万只左右。经初步检查这只获救的鬣羚为成年雌性,可能是从2公里外的保护区里出来觅食,碰到人受惊后掉入污水池的。目前它被送到西双版纳州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做进一步观察后,如没有大碍将放归森林。 戴振华 张劲松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