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花影移
明月花影5
关注数: 57
粉丝数: 41
发帖数: 2,434
关注贴吧数: 67
九月二十二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五十——马融传。 融为通儒,屈志豪戚,为世所讥,惜哉!
九月二十一日记 昨回家,读聊斋之公孙九娘。 写初见九娘,”笑弯秋月,羞晕朝霞“。 此弯字,乃引也,不得解为曲,”关弓如满月“。 秋月喻面庞,其笑,玉面如中秋之月。 晕者,日月气也,作动词,与前弯相对文。 娇羞,红晕如朝霞也。 九娘善诗, 其绝句云: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十年露次枫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 白杨风雨绕孤坟, 谁想阳台又作云。 忽启缕金箱里看, 血腥犹染旧罗裙”。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可做鸳鸯,仙都不羡!而莱阳生愿为人不为鬼。 生有何乐,而恋恋也?又忘志墓之处,致使佳人怨恨,美眷成空,使人怅怅。 惜哉!
九月二十日记 再读张衡传,精读应间一篇。 注云,间者,非也。
九月十九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四十九——张衡传。
九月十八日记 今天九一八, 窗外警报长鸣。 以东瀛撮尔小国, 敢吞我东北,欲亡我中华者, 欺我国力不振,民气涣散耳。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居安思危, 正在我辈。 勿忘历史,努力自强。
九月十七日记 上午回家。读西游记之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难解。
九月十六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四十七。 桓帝延熹二年,诛梁冀,封五侯,立后亳氏, 地数震裂,众灾连降。 李云露布上书,班檄三公, 云:“臣闻皇后天下母,德配坤灵,得其人则五氏来备;不得其人则地动摇宫。 比年灾异,可谓多矣; 皇天之戒, 可谓至矣。”, 又云“梁冀持权专擅,虐流天下, 今以罪行诛,犹召家臣搤杀之耳。而猥封谋臣万户以上, 高祖闻之, 得无见非? 西北列将, 得无解体? 孔子曰,‘帝者,谛也”, 今官位错乱,小人谄进,财货公行, 政化日损。尺一拜用, 不经御省, 是帝欲不谛乎?“帝闻震怒, 逮云诛之。 ”五氏来备“,语出尚书鸿范,”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事蕃芜”,五氏即五者;“谛”, 审也, 为帝者当明无不照,明辩是非也。 帝欲不谛, 直斥桓帝昏庸,失为君之道也。
九月十五日记 昨回家。 读罗科索夫斯基回忆录。 罗帅, 一战老兵, 卫国战争起,为第九机械化军长。 临危不乱,善于用兵, 横挑强敌。莫斯科会战时,将16集团军,阻滞德军于城下。历任顿河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二方面军司令,功勋卓著。 功名仅次于朱可夫。 战前罗为骑五师师长, 而朱为其部下。 三十年代末,被牵连入狱,既而被释,然二人职务遂倒转矣。
九月十四日记 读后汉书之张王种陈列传之四十六。 张纲列八使之一,徇行风俗, 埋轮不行,愤言:“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上书请诛贵戚梁冀等, 天下震动。
关于”其“字用法 网上有朋友总结了下, 我觉得很好, 引而与众共享。 1.用作代词: (一)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如:”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余以为此等词可归入助词一类,而非副词。 何以言之?彼既表语气又可省去,自是助词,况其后又加”皆“”勿“”无“等副词,无容再归入也。 )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其作代词,指人指物,用作句首主语,文言中罕见。因古文简洁,主语多省,其字可视为句首语助。作指示代词,其人、其事置于句首, 则是常例。 现代汉语中, 句首用其作主语者,则不乏其例, 但读来总觉别扭。
九月十三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四十五——章八王传。 章帝以后,除献帝外,诸帝享龄未有过四十者, 其离世都在盛年,于史罕见。
九月十二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四十四-杨震列传。 “時郡國計吏多留拜為郎,秉上言三署見郎七百餘人,帑臧空虛,浮食者衆,而不良守相欲因國為池,澆濯釁穢。宜絕橫拜,以塞覬覦之端。”衅者,罪也。 衅秽,罪戾赃秽也。 浇濯, 浇者,沃也,沃而洗濯之,使衅秽无也。汉制,岁尽,郡国都因计吏上奏京师。秉言计吏拜为郎, 中定有不良守相为计吏者,为郎能浇濯衅秽, 因国为池,不复追究之也。
九月十一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四十三, 其赞曰:“琛宝可怀, 贞期难对。 道苟违运, 理用同废。 与其遐栖, 岂若蒙秽。凄凄硕人, 陵阿穷退。 韬伏明姿, 甘是堙暧。” 对, 遂也,成也。 理者,治也,用者,以也。理用若解成并列名词,则嫌重复,不若解为理与道同废, 于义为长。 陵阿,易有鸿渐于陵鸿渐于阿, 喻出仕也。 堙者,塞也,填也, 禹堙洪水,三年不入家门。 暧者, 昧也,不明也。 堙暧,埋没不显也。
九月十日日记 周日,天晴,在家。拔门前杂草,扫地拖地,久不清洁,已不堪入目。读西游记之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回。四十回有“心猿正直行中道,木母痴顽躧外趫,意马不言怀爱欲,黄婆无语自忧焦”,“未炼婴儿邪火胜,心猿木母共扶持”,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心猿木母自指悟空八戒,意马乃悟净,然十五回“鹰愁涧意马收缰”,三十回“意马忆心猿”,则是白龙马。黄婆是唐僧,又见五十三回“黄婆运水解邪胎”。
九月九日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四十二。崔骃高祖父朝,生子舒,舒小子篆。 篆生毅,毅生骃。 骃中子瑗,瑗生寔。寔从兄烈,当是骃孙,其父瑗之兄弟也。 烈当灵帝时,因傅母进钱五百万,得为司徒, 为时所讥。 烈生钧,郭李乱于长安,被害。 其赞曰:“崔为文宗, 世禅雕龙。 建新耻洁, 摧志求容。 永矣长岑,于辽之阴。 不有直道, 曷取泥沉。 瑗不言禄, 亦罹冤辱。子真持论, 感起昏俗。" 禅者, 继也。 建新耻洁者, 篆为王莽建新大尹, 不得已而出仕。永者, 远也, 崔骃不容于窦宪,远出为长岑令,汉时属乐浪,今朝鲜地, 所谓辽阴也。 瑗为济北相,杜乔以赃罪奏之,征诣廷尉,是谓冤辱也。 子真, 崔寔之字, 作《政论》,传载其文。
七月八日日记 今天白露, 温度却出奇的高。 中午阳光下的盘碗晒得发烫, 秋老虎,果然名不虚传。
九月七日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四十——孝明八王传。 陈王宠善用弩, 十发十中, 中必同处, 其有过人者矣。当天下大乱之时, 不能招怀英雄,有所作为, 而见害于袁术, 惜哉!
九月六日日记 舅母去世,昨吊唁。 读左传成公二年, 至齐晋鞌之战, 齐师败绩。 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於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於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於大国,无令舆师淹於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小爾雅,詰朝,明旦也。无所辱命, 所作语助, 无义。 无所不可, 无所不为, 义同。
九月四日日记 早起,读后汉书之仲长统列传。
九月四日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三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传。
九月三日日记 读后汉书之班梁列传三十七。其赞曰:“定远慷慨,专功西遐。坦步葱雪,咫尺龙沙。慬亦抗愤,勇乃负荷。 ”永元七年诏云:“往者匈奴独擅西域,寇盗河西,永平之末,城门昼闭。先帝深愍边氓婴罗寇害,乃命将帅击右地、破白山、临蒲类、取车师,城郭诸国震慑响应,遂开西域,置都护。而焉耆王舜、舜子忠独谋悖逆,恃其险隘,覆没都护,并及吏士。先帝重元元之命,惮兵役之兴,故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窴以西。超遂逾葱岭,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司马法曰,赏不逾月,欲人速睹为善之利也。其封超为定远侯,邑千户。”十二年上疏欲还,中有云“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可知班勇出生于西域。
九月二日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三十六——郭陈列传。 “郭氏自弘后, 数世皆传法律,子孙至公者一人,廷尉七人,侯者三人; 刺史、二千石、侍中、中郎将者二十余人;侍御史、正、监、平者甚众”。 “正监平者, 廷尉正监平也。 《舆服志》:法冠,一曰柱后, 高五寸, 以纚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百官志》则谓:“廷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正、左监各一人。左平一人,六百石”,又谓“ 侍御史十五人,六百石”。
九月一日日记 昨回家,读聊斋之青梅篇。贫贱人之所恶,富贵人之所欲。青梅虽云识人,犹不免于俗。
八月三十一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三十五——袁张韩周列传。
八月三十日记 早起, 读后汉书列传之三十四。 胡广历事六朝, 当桓灵之时,持身保禄,与时俯仰, 无所可否, 难免素餐之讥。
八月二十九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三十三——朱晖乐恢何敞列传。
八月二十八日记 大雨一夜未息, 晨起河沟都满。 早来盐。 读左传至成公元年, 聊斋之三卷毕。
八月二十七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三十一、三十二。下午回家。
八月二十六日记 读后汉书之列传三十下——班固传。 范蔚宗论固智过于人而不能自免, 然己亦不得善终。 何观人则明,镜己则暗也。 所谓循覆车之轨,而不鉴之,将使后人复笑今人也。
八月二十五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三十—— 班彪传。
八月二十四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二十九。 其赞有“嗇神养福”, 嗇者, 惜也。 嗇神者, 爱惜精神不使虚耗也。
八月二十三日记 昨来盐。本拟在家多待些时日。无奈两嫂为争服侍老人事不和,余为幼弟厕于其间,甚难为人,不如暂且避之。
八月二十二日记 读左传宣公十五年。晋赵同献狄俘于周,刘康公谓其“天夺之魄 ”,之者,同其。
八月二十一日记 在家,读朱可夫回忆录。
八月二十日记 晚回家。
八月十九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二十五——张曹郑列传。 其赞曰:“富平之绪,承家载世。 伯仁先归, 厘我国祭。 玄定义乖,褒修礼缺。孔书遂明,汉章中辍”。 郑玄定诸经之乖义,然“质于辞训, 通人颇讥其繁“。
八月十八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二十四——梁松列传。
八月十七日记 昨回家, 读聊斋之宫梦弼篇。人情淡薄,势利相交。 坐上客多是酒肉之辈,夜谈者谁是托心之人? 如宫者,岂易得邪!
八月十六日记 读后汉书之朱浮冯鲂传
八月十五日记 又历时十七小时到家,磨煞人也。
八月十四日记 下午返盐。
八月十三日记 昨来东北,已过山海关。白云蓝天,艳阳高照。山峰连绵,绿野无际,风景固异于我江淮矣。
八月十二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二十二——樊阴列传。 樊宏,世祖之舅。南顿君娶同郡樊重女,生三男:长伯升、次仲、次光武。宏, 重子也。 然传中云“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赐女弟为宏妻”,则世祖之舅母,乃族姊妹也。
八月十一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二十一,其赞曰:“伋牧朔藩,信立童昏。诗守南楚,民作谣言。奋驰单乘,堪驾毁辕。范得其朋, 堂任良肱。 二苏劲烈,羊贾廉能。季宁拒策,城隤冲輣。”郭汲为并州牧,童儿数百,骑竹马来迎,喜其再至也;杜诗守南阳,比室殷足,百姓乐之,时人比之召信臣,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孔奋俭约,为姑臧令,身处脂膏,不以自润,单车就征;张堪廉洁,既破公孙,折辕布被,珍宝无私; 廉范与洛阳庆鸿为刎颈交, 时人称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王堂为汝南,搜才礼士,不苟自专,委任陈蕃、应嗣;苏章刺冀州,不私故人,举正如法。苏不韦毁身焦虑,志拟伍员,终复父仇;羊贾县生鱼而不食, 不谋妻子, 其治有声;贾琮治交,为十三州之最。及为冀州, 贪赃者闻风解印;陆康为庐江,不从袁术叛逆,见攻孙策,城陷病卒。其子绩, 所谓”怀橘陆郎“也。
八月十日日记 昨回家。 读左传宣公十二年,晋楚战于泌,泌地在今之荥阳北,楚大胜。 先糓,又名彘子。其父先克。曾祖轸,采邑于原,又称原糓。 时为中军佐, 不从帅令, 擅自出战, 致晋师败绩。次年被杀,祸及宗族。
八月九日日记 读后汉书列传之二十——苏竟杨厚郎顗襄楷。其赞曰:仲桓术深,蒲车屡寻。 苏竟飞书,清我旧阴。襄郎灾戒,实由政淫。 仲桓,杨厚字也。 旧阴者, 南阳阴县,今老河口,属襄阳。 加旧者, 以南阳宗族所在, 历年久长也。
八月八日日记 读后汉书传之十七,其赞曰:“宣郑二王,奉身清方。杜林据古,张湛矜庄。典以义黜,宫由德扬。大仪鹄发,见表宪王。少卿志仕,终乘高箱“。 宣秉郑均廉洁方正。均谏兄以无受贿,而秉性俭约,家无担石之储。杜林博学好古,张湛矜严,私处修整,对妻子若严君。赵典能谏,违旨被黜。承宫忠节,名播北狄。大仪,吴良字也。直言无讳,论议风发,德学兼备。东平荐之于朝。郭少卿丹,立志高远。从师长安,入函谷关。誓曰:”不乘使者车,终不出关“。后果如其言。
八月七日日记 早自行车来盐, 约一小时三十分。
八月六日日记 读后汉书之桓谭冯衍传,读左传之宣公十一十二年。
八月五日日记 昨回家,读左传之文公十年、十一年。 楚王县陈, 申叔时谏,以为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行之已甚。已者,太也。 “仲尼不为已甚者”, 义同。 其原文为“今县陈,贪其富也。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无乃不可乎?”, 史记楚世家为“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已甚乎”,已又作亦。
八月四日日记 昨买一雅迪二手手, 五百八十元。
八月三日日记 昨回家, 读左传宣公之九年十年。 春秋时,郑国交于大国之间, 与晋则楚伐,与楚则晋伐。 余以为成语“朝秦暮楚”即由此而来也。秦字本为晋, 为音韵谐和而流传。何以言之? 秦孝公以前, 山东诸国夷狄遇之,不与中国之会盟,而晋楚争霸。 吴人入郢, 楚渐以衰。 三家分晋,迭相雄长。其时楚国已不如春秋之时, 又数败于秦。 怀王入秦不返,国势不振。 其以秦楚相对,以纵横则而言则可, 以强弱而言则不侔。
八月二日日记 昨晚煮鱼。 鱼向来不做,也少吃, 做也是父亲做。 自中风后, 冰箱中鱼块冰冻数月矣。 前一日拿出,自然解冻后,用水冲洗, 加盐腌上。 油锅烧热,加入鱼块,至焦黄半熟。 加黄酒、精盐、酱油、白糖、葱段和少量水。 煮十分钟, 估量已熟,遂起锅。 一尝, 入味,差强人意。 惜手中无姜, 着料不全耳。
八月一日日记 早, 扒胎,装外内胎。 装完,打气, 依然充不上 。 得非举动激烈,致胎破邪? 抑其轮毂变形有尖利处致其破邪? 思而不得其解。
七月三十一日记 早5点40分来盐。 昨读左传宣公之八年九年,聊斋之夜叉国篇。 近日刀郎复出,借罗刹海市大火,其本取材于聊斋也。 奇人怪谭,加以绝妙文心润饰之,遂能成此巨作。
七月三十日记 周日上午八点回去。电车只能低速行驶, 花时三个钟头。 午饭四哥家。
七月二十九日记 读后汉书之宋弘传, 弘言“贫贱之知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 千载而下, 今人愧之者多矣。
七月二十八日记 读后汉书之卓鲁魏刘列传。 “厚性宽中近于仁”, 不争者非不校是非也,知其不足而校也。 所谓难得糊涂, 世人能悟者有几?
七月二十七日记 晨读马援传,其赞有“廖乏三趣,防遂骄陵”, 注“宋正考甫三命滋益恭,‘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 以三命解三趣、 然传称廖“質誠畏慎,不愛權埶聲名,盡心納忠,不屑毀譽”,其恭慎闻于时,所解不当明矣。 余以为趣有促义,《周禮·地官·縣正》:”趨其稼事而賞罰之“, 乏三趣,言廖为长子,不能督促家人谨慎自守,遂以骄纵得罪也。
七月二十六日记 昨晚回家,读左传宣公六年七年,读聊斋之白于玉篇。 晨6:07分骑车来盐, 7:50分到。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