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李辉
茂林李辉
只为
关注数: 34
粉丝数: 184
发帖数: 1,782
关注贴吧数: 21
话题:收藏书 其实是收藏一段历史 话题:收藏书 其实是收藏一段历史 长江商报消息新书出版作家董宏猷与读者分享淘书、藏书故事—— □本报记者 唐诗云 这是一个人的藏书史,也是一个人的读书史。 近日,两本董宏猷的新书《江南淘书记》《江南淘书记乙编》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江南淘书记》是站在
白冰:童书出版 质量为命 人类文明的传承就是一代一代人的接力传递。在图书出版的接力赛中,既需要爆发力,也需要持久力。 “童书出版,质量为命!”“质量有问题的图书,赚一个亿都不能做!”“像珍爱生命一样珍视质量。”“做书就是做细节。”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的质量观,影响了一大批接力人: ——校对部主任张琦峰常常在接力社某个新书发布会后到白冰办公室给他纠正发言中某个字的发音错误,接力社上下“咬文嚼字”之风可见一斑; ——在引进出版“第一次发现”丛书时将书中胶片的尖角改为圆角,是为了防止划伤孩子,该丛书出版方法国伽里玛出版社称接力社此举想得比自己都周到; ——印务人员在印刷车间用力拉扯纸张,为的是检测用纸质量如何、锁线是否牢固; …… “有些质量瑕疵在别的社不是事儿,在接力社却是事儿。”一些在其他出版社工作过的编辑感叹接力社对质量要求的严苛。在大家看来,在出版周期日益缩短、出版节奏日趋加快的今天,对图书品质的坚守丝毫没有松懈,源于接力社领导团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 白冰将自己对图书质量的看重自嘲为“病态的执着”。在他看来,接力社就是要出优秀的青少年读物,而优秀体现在创新的选题上,“从作品到编校、印制,都应该是一流的”。虽然取得了6个套系图书发货码洋超1亿元、4个套系图书发货码洋达3000万元~7000万元、5个套系图书发货码洋达2000万元~3000万元的骄人市场战绩,但在下达2015年重要任务指标时,除码洋、利润等经济指标外,白冰特别强调在“内容质量、创意策划文案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设计及出版印刷质量”方面要有全面提升。 这个全面提升,首先体现在“选题创意、策划工作下沉”。在白冰看来,出版工作的起点和目标都是读者,真正的选题创意在读者当中,他反对编辑用简单的个人直觉代替读者调研的“我以为……”,而希望听到编辑认真做完调研工作后的“学生认为……”“老师认为……”“家长觉得……”。因此,他要求选题创意策划要下沉到幼儿园、学校、图书馆、家庭中,要始终以满足读者多元化刚性阅读需求作为重要依据。“选题好不好、有没有儿童趣味,孩子说了算。从读者中来,才能真正做到出版的图书是读者需要的、是能够起到引领阅读的作用的。”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出版如何变革,接力社始终坚持设置独立的审校部对图书质量进行全面管理,2014年更设置专职副总编辑负责图书质量的管理。对于重点项目,白冰则对选题论证、图书策划、文案撰写与审定全程把关,甚至对每本书的每一个内容提要、广告语都反复推敲、不断“枪毙”直到满意为止。 “内容和导向存在问题,可以一票否决”,这是接力社社务会赋予审校部的“尚方宝剑”。实施精品战略,接力社的做法就是:图书质量管理从选题论证与审核做起,贯穿出版流程始终。而且,编校分离、编校互补,这样的原则在接力社从来没有动摇过。早在2001年,接力社就建立了选题的三级两次论证制,近年来更进一步要求审读人员参与选题论证会,从源头把关。审读人员提前介入,除了把握好导向关和内容质量关外,对系列套书的后续作品出版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审读人员在后续选题的论证过程中,把已有稿件中存在的问题都提出来后,作者在后续的作品创作中就会注意规避。 白冰曾说:“人类文明的传承就是一代一代人的接力传递。在图书出版的接力赛中,既需要爆发力,也需要持久力。”如果说接力社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源于童心澎湃成就的爆发力,那么,他们对出版质量的严格以求则是维持永续发展的持久力。在这场接力赛中,每个接力人都是永不止息的奔跑者。(记者 孙海悦)
择一城终老,寻一人白首,赏一世繁华,享一曲安逸! 如题。这是一个永恒的理想。不知你对此有何感观?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zjol.com.cn&urlrefer=fa7a197c4730df10b3096f513160426e 2007年10月3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万松书院初创于明代弘治年间,明清以来,万松书院成为浙江的最高学府,同时也是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书院。王守仁、齐召南、秦瀛、袁枚……这些当年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和才子,由此也同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 民间很早就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结伴就读万松岭上的传说,万松书院也被称作“梁祝书院”。
转贴:有吧友喜欢旅行随笔的么_书吧_百度贴吧 旅行本身已是书 有吧友喜欢旅行随笔的么_书吧_百度贴吧来自:http://tieba.baidu.com/p/3739707465
转贴:愿我成为自己的太阳*_书吧_百度贴吧 本该如斯 愿我成为自己的太阳 _书吧_百度贴吧来自:http://tieba.baidu.com/p/3757497922
礼俗 礼俗,指礼仪习俗,即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传统的礼俗内容有冠礼、生辰、婚姻、祭拜、座次、丧葬等。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大部分为动物寓言。
《十日谈》 乔万尼·薄伽丘所著的《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文学作品;意大利近代著名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 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政治学》 本书是作者亚里士多德的“关于政体研究的专著”,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对于了解当时希腊社会的状况,了解古希腊人的政治、法律、伦理、教育思想,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这是一部论述政治问题的专著,但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和阐释奴隶制各种政体及其统治形式的过程中也从教育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教育的主张。[1]
景公好履 景公好履 孔子35岁时,鲁国内乱,孔子离开鲁国前往齐国。当时齐国的国君是齐景公。据记载,齐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不算是个好国君。一次,齐景公从鲁国请来一个鞋匠,为他特制一双鞋子,鞋子用白银镶边,再缀上珠宝,鞋头则用美玉装饰,连鞋带都是用黄金做的,做成的鞋子长度足有一尺。 齐景公认为只有这样特制的鞋,才能配上他国君的身份,才够派头。可是等鞋做好穿上了,齐景公却不能走动。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
做人三要 孔子35岁时,儿子孔鲤已15岁。一天,孔鲤跟随父亲去鲁桓公庙中观光,当看见神位前有欹侧的木器,便问守庙者:“这是什么祭器?” 守庙者回答:“这个器名叫宥坐,是帝王用的劝戒器,即用它来随时提醒自己行仁天下。” 孔子借机教育儿子:“我曾听说这宥坐器,内中空虚无水它就不正,内中装水半满它就平衡,如果装满了水,它就会倾覆。这是贤明君王用以劝诫自己用的,所以常将它放在身边。你不妨用水灌注试试!” 孔鲤经守庙者同意,一试果真如此。 孔子长叹:“世上哪有满盈而不倾的东西!孔鲤啊,你要谨记莫忘啊!” 说罢,又带孔鲤观光北堂。孔鲤见北面门棂尽是断损残缺的模样,便问:“父亲,这个残败的样子,是工匠的过失没有做好,还是另有原因呢?” 孔子说:“建筑太庙,是由朝廷招来的有名工匠,选用的是上等木材,残败朽断的原因,绝不是工匠的过失而没有做好,一定是故意留下残缺,用来告诫后人对太庙要不断修缮吧!” 参观完回到家中,孔子问:“你知道为父带你去太庙观光的用意吗?”孔鲤说:“是教育孩儿怎样做人。”孔子说:“是的。做人之道有‘三要’,就是要知耻、知鄙、知危。幼年不勤学,老来一事无成,这是可耻的;能够做官显贵,遇见过去贫贱的朋友而不理,这是可鄙的;常和那些德行不好的人接近,不去亲近贤良明德的人,这是危险的。这三件事,也是我平日所身体力行的啊!”
大人者,言不必信 大人者,言不必信 君子守信却不固执。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经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时,被当地人包围了。 孔子手下有个学生叫公良孺,人高马大,和对方打了起来。对方一看,也害怕了,就说:“孔丘,你只要答应不去卫国,我们就放你们走。”孔子一听,说:“好,答应你们,不去卫国。”等蒲人一撤,孔子把马车一赶,说:“走,我们去卫国。”弟子们很不理解,孔子说:“这个盟誓是别人要挟我做的,不是我自愿的,我当然不受它的约束。”
孔子选女婿 孔子在鲁国的时候,一天,南宫子容来到孔子家,说起了孔子女儿无违的婚事。孔子说:“为了无违的婚事,我再三考虑,宁肯选择贫穷而有仁德的君子,也绝不选择那富有而没有仁德的小人。因为有仁德的君子,其胸怀是坦荡而宽广的,他能用自己的正确意见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并且能友爱大众而不搞宗派山头。而缺乏道德的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只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不能团结大多数人,而他本人,也经常处于忧愁、烦恼和痛苦之中。” 南宫子容问:“先生,您的众弟子中,不知有没有称得上君子的?” “就是公冶长。”孔子说,“一个人朴实超过文采,那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采多于朴实的话,那他又未免有些浮夸。如果二者在一个人身上配合得非常得当,这才叫做大雅君子啊!公冶长就是这样一位大雅君子。你看怎样?” 南宫子容很是赞同,但提出公冶长家里很穷。对此,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胳膊当枕头睡一觉,这里面也自有快乐。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富与贵,这种富与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飘来飘去的浮云一样。” 南宫子容非常同意孔子的看法,于是孔子就让他去公冶长那儿做媒。但孔子的妻子亓官氏说:“公冶长才智过人,这谁都知道,但他是个做过牢的人,怎么能成为我们孔家的女婿呢?” 孔子说:“公冶长坐牢是因为他能听懂鸟语造成的。传说有一只鸟告诉他:‘南山有头老乌羊,你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过去一看,果然草地上有一头无主黑羊,于是他深信了鸟的话,就把羊牵回家吃了,但他忘记给鸟留下肠子。鸟因此记恨他,就又告诉他南山有只羊。公冶长过去一看,羊没见着,却见到一个被害死的人,他有口难辩,结果坐了牢。这只是个传闻,公冶长究竟为何坐牢,一时难以弄清楚。不过,我认为另有隐情,因此愿把女儿嫁给他。”
孔子选女婿 孔子在鲁国的时候,一天,南宫子容来到孔子家,说起了孔子女儿无违的婚事。孔子说:“为了无违的婚事,我再三考虑,宁肯选择贫穷而有仁德的君子,也绝不选择那富有而没有仁德的小人。因为有仁德的君子,其胸怀是坦荡而宽广的,他能用自己的正确意见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并且能友爱大众而不搞宗派山头。而缺乏道德的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只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不能团结大多数人,而他本人,也经常处于忧愁、烦恼和痛苦之中。” 南宫子容问:“先生,您的众弟子中,不知有没有称得上君子的?” “就是公冶长。”孔子说,“一个人朴实超过文采,那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采多于朴实的话,那他又未免有些浮夸。如果二者在一个人身上配合得非常得当,这才叫做大雅君子啊!公冶长就是这样一位大雅君子。你看怎样?” 南宫子容很是赞同,但提出公冶长家里很穷。对此,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胳膊当枕头睡一觉,这里面也自有快乐。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富与贵,这种富与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飘来飘去的浮云一样。” 南宫子容非常同意孔子的看法,于是孔子就让他去公冶长那儿做媒。但孔子的妻子亓官氏说:“公冶长才智过人,这谁都知道,但他是个做过牢的人,怎么能成为我们孔家的女婿呢?” 孔子说:“公冶长坐牢是因为他能听懂鸟语造成的。传说有一只鸟告诉他:‘南山有头老乌羊,你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过去一看,果然草地上有一头无主黑羊,于是他深信了鸟的话,就把羊牵回家吃了,但他忘记给鸟留下肠子。鸟因此记恨他,就又告诉他南山有只羊。公冶长过去一看,羊没见着,却见到一个被害死的人,他有口难辩,结果坐了牢。这只是个传闻,公冶长究竟为何坐牢,一时难以弄清楚。不过,我认为另有隐情,因此愿把女儿嫁给他。”
已经不重要了 另类、独特、调侃、犀利、不走文艺腔,还夹着自嘲与反讽,可以说这是相当实在、相当酷的一本书,但,这些都不足以概括大仙这本最新文集。 不管你看过多少华丽的文字盛宴,在这本书中你将看到的都是掏心窝子的大实话,也许带点扯淡,也许带点无聊,但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个时代能好好活着,就是最不容易、最伟大的事儿。
【名家导读】读书的方法 【名家导读】读书的方法 0 王基德 与人谈及读书,我曾经自感羞愧。我也算是读过一点点书的,至于这一点点到底是多少,我没有统计过,但终还知道这数字离“破万卷”相差甚远。 我羞愧的是,即便是在我读过的这一点点书之列,若遇学问家考问我,大多数情形,我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这时,我往往会一边羞愧得做低头认罪状,一边大呼上了五柳先生的当,是他告诉我“好读书,不求甚解”的。 我常常羡慕那些天资聪慧、口若悬河者。我不行。不仅背不好三言两语,还经常把一些读过两三遍的书里的人物与情节搞得一塌糊涂。不行,就向人请教。人告曰:多读,无它。言简意赅。可我还是不明白,就算是把人家喝咖啡的工夫都用来读书,又能读多少呢? 还有一个问题是,看过了并不等于读懂了。世界之大,愚拙如我者,大有人在。有相当一些人也犯有前面看、过时忘的毛病,毕竟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人寥寥无几。就有一位朋友当着我的面承认有的书他看了几遍,仍然记不全、搞不懂,我相信他的话。它让我稍微增添了一点自信心。 我固执地认定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学问,不能仅仅以他自报的读书多寡论,正如掂量作家的成色,不能仅仅凭他出书的多少。果真遇到一本好书,若读了二三遍记不住,不妨读它十遍百遍,总有弄懂的时候。读书不多,但少而精,总比自诩读得多多、却常闹笑话的好。读书少,与人交流时自然心虚得很,一旦进入自己所熟悉的范畴往往就很硬气。读书少,很多场合下露怯。读书愈多,愈知道自己的渺小。曾有一位持有高学历的先生在应聘时,回答主考老师的问话:我喜欢读古典文学(对现当代的书不屑一顾),读过三国、红楼、水浒(别的说不上),就是三本书的作者也是张冠李戴。似此等读书多多的人,已经不是露怯,而是露丑了。这种人真正的读书人是不喜欢的。 书总归是要读的,但万万不可为读书而读书,为装装门面,死读书。读书的过程应该是天地间一种很美妙的享受,如同欣赏音乐。读书更不应该盲目地追求数量,而应在质量上下功夫。殊知,一本好书,真正读懂参透了,它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的。 还有,若把读书看成一种乐趣来对待,那么效果一定会好些。已经过了为对付考试,为弄到某个证书而读书的年龄,某些不适合自己的、自己不喜欢的书,尽可抛弃之。一旦所读过的书的精髓要义进入了头脑里,立刻就会成为自己的东西,它们会熏染得读书人连思想也变得澄明些。 我领悟了这些道理,所以就不再自卑,更不会自大。我永远也不会有过目不忘的才情,可我拥有了韧劲和一点小灵巧。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对我而言还有一段路程,我知道得不算太晚。
不可一日不读书。 不可一日不读书。读什么书呢?朱光潜说:“许多流行的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岿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去读一遍两遍以致于无数遍”
慈禧太后珍爱的“小人书”曝光 《聊斋图说·侠女》的绘画 1、六十寿辰,慈禧唯一看中的贺礼 别以为老佛爷只会整天板着脸跟大臣说军机大事,下了朝,她跟我们一样,也需要消遣。看小人书,就是她的消遣方式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聊斋图说》,就是清代红顶商人徐润送给老佛爷的一套小人书。这是根据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绘制而成的。 1894年,慈禧六十寿辰,她在颐和园举行庆典,接受朝廷百官的朝贺。面对百官进献的古玩珍宝,慈禧不再觉得新鲜,唯有礼单中的一套《聊斋图说》连环画,让她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叫人拿来过目。看到装裱精美、图文并茂的《聊斋图说》,她非常喜爱。 据专家考证,《聊斋图说》是清代商人徐润组织当时的知名画家绘制而成。徐润,是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原名徐以璋,广东香山县(今珠海市)人。咸丰年间,他随叔父到上海做生意。 19世纪60年代,徐润以开设茶庄起家,后创办水险公司,并涉足出版业,于1881年与弟弟徐宏甫一起在上海创办同文书局,奉朝廷之命,印刷“内廷传办”的百部《图书集成》,其中包括《康熙字典》、《子史精华》、《佩文斋书画谱》、《易筋经》等。 慈禧六十大寿这年,他听说慈禧喜欢读《聊斋志异》,就把当时的绘画名家召集到一起,绘制了这套《聊斋图说》。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聊斋图说》被俄军掠走。直到1957年,当时的文化部长郑振铎访问苏联时,苏联政府才答应把《聊斋图说》归还给中国。 《聊斋图说》原48册,今存世46册。画册为折叠本,封面和封底均以织锦装裱,非常精美。全书共绘有420个聊斋故事。每篇故事的绘图,少则1页,多则5页。多为一页绘图配一页文字。 文字为题诗和故事,如《宦娘》的题诗为:“偶因避雨遇多情,愿结婚姻竟未能;夜静更阑弹一曲,良缘暗里代经营。”题诗后紧接着讲述一名温姓书生因为避雨偶遇宦娘的故事。文字旁边,是色彩华丽的画面。 如此,每页一题诗、一故事、一绘画,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每个聊斋故事的内容都一目了然。
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作风作者 近日,读罢《人民日报》4月7日头版刊登的《“四有”书记谷文昌》和4版《人生一粒种漫山木麻黄》的长篇通讯,又翻出了自己珍藏的10年前党建出版社编辑的《学习谷文昌》一书,又再次为谷文昌的事迹所感动。人民的好书记谷文昌是“四有”县委书记的楷模,谷文昌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集中体现在他“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的求实作风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谷文昌的求实作风,干出实实在在的事业。 谷文昌在最困难的“吃大锅饭”年代,面对大锅里没有饭吃,他直言不讳:“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群众生活,如果我们不关心群众疾苦,就是没有群众观点,就无所谓革命”。他鲜明地提出“抓生活就是抓政策,就是抓生产力”。为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燃眉之急,他联系有关部门为农民争取购到杂鱼、低价盐,他组织农民抢种蔬菜和早熟作物,他派医疗队下乡为群众治病,他亲自到困难最大的村蹲点,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受苦,终于带领全县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就要以求实的作风,关心群众疾苦,把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坚持求实的作风,就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谷文昌有一双联系群众的脚板。按照谷文昌的话说,就是“必须深入群众,吃透情况”“不当东转西看的‘风水先生’”,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谷文昌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在基层,常年穿一双黑布鞋,一套灰中山装,深入到田间,挽起袖筒植树,卷起裤脚犁田,拿起钢钎打石头。群众想什么、盼什么,他就带领群众干什么。谷文昌有一套富民的良策。谷文昌一到东山县,就下去调查研究,他走遍东山的大小山头,把一个个风口的风力、一座座沙丘的位置详细记录下来。他走村串户,和村干部、老农民促膝长谈,制定出“筑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治风沙方案;他针对东山土地不多又易涝的县情,提出了“建海堤、防海潮,发展多种经营”“以海为田,向海域进军”的发展思路。 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不能坚持求实作风,就是因为私欲膨胀,与群众感情淡薄。这些人或上任伊始,就纸上谈兵,说大话,唱高调,乱烧“三把火”;或下去调研,讲排场,摆阔气,搞报道,为往脸上“贴金”;或搞政绩工程、盆景工程、路边工程,为升官“搭梯”。这些人任职一方,肥了自己、瘦了百姓。因此,学习谷文昌的求实作风,根本在于改造世界观,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 责编:洛桑久米
明年或抬高门槛,支持小众书出版 早报记者 石剑峰 发表于2014-08-20 06:452个多小时的“相约星期二”诵读会,10多名全国电视和广播主持人来到上海书展接力朗诵文学作品;接着在晚上9点,工作人员送走最后一位读者,2014上海书展落下帷幕。 ■ 2014上海书展昨日闭幕 ■ 晚9点送走最后一名读者8月19日,“相约星期二”诵读会,10多名全国电视和广播主持人来到上海书展接力朗诵文学作品。早报记者 高剑平 图 2个多小时的“相约星期二”诵读会,10多名全国电视和广播主持人来到上海书展接力朗诵文学作品;接着在晚上9点,工作人员送走最后一位读者,2014上海书展落下帷幕。 这是上海书展历史上最凉快的一届,雨水最多的一届,但也可能是参加人数和图书销售码洋最高的一届,尽管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从去年起就已经不再对外公布参加人数和销售数字,“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通过上海书展推广阅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在好几个场合都说了这句话。“我们还是不会公布具体数字,但根据我个人感觉,今年的参加人数至少比去年多10%以上。”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阚宁辉昨天在书展新闻发布会上说。 在书展举行的7天里,早报记者经常被国内媒体同行问起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上海人都愿意排队进书展,甚至是冒雨有序排队。”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昨天说,首先是书展的氛围,“在书展上会有感染,在雨中排队受到感染,很多感染是无声的,这种触动是鲜活的。”现在更多人通过网络买书,而每年都办一届书展,徐炯说,就是把那些对图书疏远的读者“推一把,一定有读者能逐渐重拾书香,会有一部分读者把读书当做日常生活一部分”。 但能把读者吸引过来的,还是书本身。“如果书本身质量不高,都是快餐式的书,都是心灵鸡汤,书香不可能浓郁。”徐炯说,在上海书展上,很多大部头定价很高的图书都卖出很多。书展上的图书、活动和参展商其实已经够多了,而上海展览中心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徐炯昨天表示,“明年可能设更高的门槛,有些出版社不一定需要请到书展来,要加强审核;商业气氛浓郁的活动也不需要放在中心区域,让更好的出版社进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展位和活动平台,为中国最好的出版机构服务,服务出版机构就是服务读者。” 徐炯甚至设想,从明年开始,对一些学术类和专业性强的小众图书出版,在展位和图书推介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让它们在上海书展这个平台上进行阅读推广。 最近两年,上海书展的活动空间不断向外延伸,依托上海图书馆、思南路思南文学之家、市科协科学会堂、市社联、长宁区图书馆等设立各具特色的上海书展分会场,拓展了上海书展的活动空间和广泛影响力。在崇明岛,上海书展也推出了以“书香崇明——文学名家海岛行”为主题的8场文学创作、阅读交流活动。徐炯昨天表示,明年上海书展将会在上海远郊举办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上海书展各类活动的市民参与度和文化覆盖面”。 本届书展邀请上海和全国知名实体书店20家,搭建实景版书店空间,字里行间、晓风书屋、枫林晚书店、猫的天空之城等来自外省市的品牌实体书店达10家。明年上海书展将继续邀请实体书店进入上海书展。 在服务方面,继这两年陆续增加快递和免费Wi-Fi服务之后,明年上海书展将首次设置母婴室,徐炯表示,“明年至少设置两个。” 录入编辑:李琪
首届浙江全民阅读节开幕 读者来淘“小众书” 首届浙江全民阅读节开幕 读者来淘“小众书”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layer.cztv.com%2Fplayer%2FVzPlayer6.swf%3Fpath%3Dhttp%3A%2F%2Fvideo.cztv.com%2Fvod%2Ftvm%2Fresource%2Fdata%2Fvideo%2F2015%2F04%2F23%2F1cc77986-c437-b099-91d9-c188bc647524_mp4h.mp4%26videoid%3D900945%26videotitle%3D&urlrefer=99e1c38effce6b0a1a38bf05c3da50a8首届浙江全民阅读节开幕 读者来淘“小众书”&videocolumn=news2014
金永年 利津金永年[1],八十二岁无子。媪亦七十八岁,自分绝望[2]。忽梦神 告曰:“本应绝嗣,念汝贸贩平准[3],赐予一子。”醒以告媪。媪曰:“此 真妄想,两人皆将就木[4],何由生子?”无何,媪腹震动;十月,竟举一男。[1]
罗状元醒世歌 欲无烦恼须念佛 知有姻缘不羡人诸事随时若流水 此怀无日不春风一片白云横谷口 几多归鸟尽迷巢浮生若梦谁非寄 到处能安便是家举世尽从忙里过 谁人肯向死前修没有一番寒彻骨 那得梅花扑鼻香心至虚时能受益 事非经过不知难静坐常思自己过 闲谈莫论他人非有时静念千声佛 无事闲看数卷经理念深处尘念少 世情淡处道情浓佛心本是凡心转 世味何如道味长知事少时烦恼少 识人多处是非多富贵百年难保守 轮回六道易循环劝君早办修行路 一失人生万劫难世间最大唯生死 白玉黄金尽枉然宽性宽怀过几年 人生人死在眼前家富家贫修叹息 自无自有总由天平生衣食随缘过 才能清闲便是仙世事纷纷如电闪 轮回滚滚似云飞今日不知明日事 那有功夫理是非算起万般混是梦 不如及早念弥陀荣辱纷纷满眼前 不如安分且随缘
非"小众书" 谁在玩那些很贵的书?
中国“陶瓷微书”亮相加拿大 (1)这是4月28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拍摄的一件“陶瓷微书”作品。 作为2015-2016中国与加拿大文化交流年的一项内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微书”作品展于4月24日至5月1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展览展出了项目传承人王芝文的数十件作品。“陶瓷微书”将中国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在不用任何放大设备的情况下,运用难度极高的微小文字在瓷器上创作。新华网图片 邹峥 摄
子不语 《子不语》1第一话 《茧》第二话《木芙蓉》第三话 《影》第四话《老木匠》番外《虎》《子不语》2第五话《狐嫁》第六话 《中秋》第七话 《候鸟》第八话《白蛇》《子不语》3第九话《忘川》第十话 《霜》第十一话《鼬》第十二话 《鹤殇》连载中第十三话 《阿宝》第十四话 《勿失勿忘》
《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古代汉族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什么是小众书? 什么是小众书? 作者:车前 比如去三层的图书馆。 第一层肯定是些教材辅备之类的工具性、时效性书刊;这些书就是为了挣钱,目地很明确,所以也就无所谓其它。 第二层一般是些被市场炒作火的、消遣性的图书刊物;人们买这这些书就为了消遣、追风,所以也就无所谓深度。 第三层一般是些精深却少为人知、或是时人不务的书;这些经纬之汇、星斗之陈,为小众所有,所以称为小众书。
中国风京剧脸谱名片盒 展现中国风魅力
引发家庭关系矛盾的原因——中国人普遍缺乏界限感 罗先生语曰:“年前年后,多有相亲失败者,因观念不同,导致家庭关系乖离,尝有求助于我者,奈情境各异,一言难尽,只能转建亮此贴以塞听。倘能就此持论,亦功德事也。” 感 先生心怀!体恤后辈。而先生所举此文,细细读来,静心自观,如敲如洗;实为解忧明志之良药。故,现将此文制成六幅展板,不期其它,但愿 未读者,鉴之;已读者,念之。
古旧书业 古旧书业就是古书业及旧书业,合称古旧书业。古书即一般人们所说的古籍,有着较明确的定义。国家标准《古籍著录规则》对古籍下有明确定义,主要是指1912年以前在中国书写或印刷,具有中国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衡量标准主要是装订形式并辅之以图书内容。例如,民国期间甚至现代刻印抄写的线装书及一些经折装图书,只要其内容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我们也视其为古籍。由于现存古籍大部分是线装形式,所以人们也常用“线装书”一词来指称古籍。
《清华旧书店》 本书以主人公多舛的命运为线索,通过对清华大学旧书店一幅幅不为人知内幕的传神描写,生动塑造了一些挣扎于生存边缘打工者的形象,细致地刻画了这些被于连和保尔的影子重叠在一起以后结晶出来充满矛盾的人。本书涉及人物校园和社会的经历、生存和学业的取舍、感情和亲情的抉择等方面,理解深刻、思想深邃,对捕捉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很到位,实乃为一本既能还原人性本能揭露社会黑暗又能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小说……
来薰阁——小众书业的前尘 来薰阁陈氏的本族后生陈质卿曾在一家古旧书铺中学过徒,对古旧书的版本目录有所了解。因此,他筹得一笔资金又将来薰阁赎了回来,并于民国元年(1912年),开办了来薰阁书店。
风诗的情韵 目录第一集《诗经》离我们远吗 第二集琴瑟和谐 第三集桃花盛开的时候 第四集美丽的新娘 第五集家有贤妻 第六集最苦是离别 第七集水畔的欢歌 第八集情与理的纠结 第九集性爱的决堤 第十集面对生活的废墟 第十一集蚕娘的觉悟 第十二集巾帼胜须眉 第十三集被误解的诗 第十四集在水一方 第十五集七月流火
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 在那个动荡的岁月,在那个西南边陲的角落,在那个中国文化的后花园,那些中国文豪的爱情故事。
小众书吧《征稿》专贴 如果写作是灵魂的自省和呈现,那么阅读,它应当是行走和探寻 从文字中品读生活,经典短篇阅读,原创文字交流 这一路风光无数,有你陪伴,更觉精彩... 爱阅读的你如果有让人看完之后忍不住想分享给朋友的冲动的文章-欢迎投稿。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人物传记)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记忆当年
粥品即人品,煲粥如处世。如此可知,人熬粥,粥亦熬人。熬粥要不急不缓,火到自然成。正如做事要不骄不躁,水到渠 成;一碗稀粥,看似平静,其实已经历几个小时的文火煎熬,正如一位哲 人,看似心如止水,其实已曾经沧 海;稀粥绵软,入口即化,不与舌头 为难,正像做人,要能屈能伸,与人 方便,即是与己方便。
小众图书 大众思想
封面
旧书
图书
精美封面
出版业如何与“小众”时代亲密接触 出版业如何与“小众”时代亲密接触 人类社会正在跨入一个“小众”时代,消费者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分化成一个个具有共同兴趣或生活态度的小众群体。与此同时,以往的大众媒体也不再“大众化”,而更倾向于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特定受众群体。媒体与消费者的互动和媒体的细分成为一个潮流,一种趋势。时代创造需求,时代也创造机遇。要想在“小众”时代“大”有可为,出版业也必须顺势而为,冲破固有的出版模式,积极探寻“小众”出版的特色之路。 在如今的“小众”时代,大众畅销书的“狂欢盛宴”已经不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虽然它不可能消失,但其主流地位却正在一步一步地丧失。而那些具有“私人色彩”、反映小群体生活情趣的小众图书,却以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的优势逐步崛起。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网络书店的发展、长尾效应的显现,小众图书出版日益风行,渐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畅销书成鼎足之势;在我国,小众出版也已初见端倪。比如,DIY图书以“小众”引领时尚,“小众”反客为主成“大众”;《读库》异军突起,创下小众杂志书奇迹;专业学术书籍出版加大营销力度,“阳春白雪”和者不寡;私人系列图书(电影类、音乐类、菜谱类)渐成气候,独特品味成为市场卖点。一句话,在小众读者越来越主动、在图书市场越来越细分的今天,针对小众读者,以“个性”、“多元”为特征的小众出版虽然尚未形成大的气候,但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出版趋势,出版业必须转变观念,实现由大众出版向小众出版的转型。 2004年,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提出了长尾理论。在长尾理论看来,涓涓细流汇集成河,销售成千上万的小众图书,哪怕一次仅卖一两本,其利润累计起来可以相当甚至超过那些动辄销售几百万册的畅销书。在网上书店兴起的互联网时代,传统营销渠道、实体书店陈列面积和有限服务范围等瓶颈的限制被打破,那些针对有限的小众市场的图书可以比大众图书更富有吸引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尾理论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小众”出版的理论基石。
什么是照片书 “照片书”其实就是照片加文字的册子 ,是一种个性化影像产品,可以将电脑中 零散数码照片,按一定的规律和要求整理 、排版后,用专业数码影像印刷机印刷出 来。根据定制者的不同需求装帧成书、成 册,方便翻阅和收藏。照片书最早在欧美 开始流行,因为使用了数码印刷的技术“ 照片书”可以一本起印、装订成书,轻便 易带好收藏。
所谓“小众书” 所谓“小众书” 茂林书社——车前 小众图书就是目标读者群较小但固定唯一的图书,是与大众图书(或畅销书)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图书发行市场细分化的结果,主要指的是以具有某种专业背景的读者或具有特定爱好的群体为目标市场的图书,图书的定位往往比较明确和清晰。比如,宣传册、家谱、司书、志书、画册、影集、内刊等;它们都有相对单一的读者,且,并不是由出版社出版,或虽然是由出版社出版,但,印刷发行的数量很小,一般分为1-10册、10-100册、100、1000册、1000-10000册,这四个等级。由以100-1000册这个数量等级为典型。是精品图书的代表类型。
告示贴:南宫子祠、潘庄会堂 已入编“百度百科” 承蒙徐、李、罗等 诸君指引,为明扬冀南风物,续继南亭往事,在对一些资料稍事整理、补充后,已於今日晚,百度百科通过了“南宫子祠”、“潘庄会堂”二词的编辑;现将此二词的“百科”地址公示如下。 望贤德乡仕,再作补充、提点! 南宫子祠: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aike.baidu.com%2Flink%3Furl%3DK42B1G2okgAtekY66PffRAYSkSyaCwikmF7eZt4xpV6dQ__dbJtu7czY5hi08HjHmUluWJgTQuupIBMy9v69UjrTKZ8fAJ_aPMzGya1DHk3XKfCIrUR31FgdlgrMP59B&urlrefer=649aaf3105d9708f75ab0aa8f8852dda 潘庄会堂: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aike.baidu.com%2Flink%3Furl%3DCTyiOCSEUyfuGhGxggkrpXzMcNbeQYRYzZ6P1bYG8Ik25ptRHhiEuwwXJgFCYFP8VVyWrtZG0pGq3szJaLHXjTueuESGqh4dyEpnO_0AYwO&urlrefer=249e67aacbb0308d912f1cb73ff2e918
名盒吧 http://tieba.baidu.com/f?kw=名盒&fr=wwwt
广西博物馆收藏的名片盒 象牙镂雕市井人物纹名片盒。银鎏金累丝花卉龙纹名片盒。 本文图片均为广西博物馆提供 为了配合“异趣·同辉—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清代外销艺术精品展”,广西博物馆特别联合南国早报辟出小专栏,解读此次展览内容。只要你集齐8期报纸,便可到广西博物馆报名参与2015年1月1日的亲子剪报大比拼活动。今天是最后一期,我们为大家介绍名片盒。 18~19世纪,名片在欧美社会的社交圈内广泛使用,它们设计精美,纸质考究。名片内容既有手写,又有版印,有的还有图案装饰。名片成为人们交往互传讯息的重要媒介。用以放置名片的名片盒成为绅士淑女的随身之物,甚至是重要配饰。它们外形纤巧、材质多样、精致优雅,是集铸造、雕刻、镶嵌、绘画等艺术于一身的工艺作品。 名片盒中的代表作有清代银鎏金累(累,音“雷”)丝花卉龙纹名片盒。这个名片盒为“亚”字形,盒身以细鎏金银丝累出网状纹为地,其上以粗鎏金银丝饰缠枝花卉,盒身两面采用盘曲、堆垒技法,一面饰盘龙纹,另一面饰花卉纹。累丝工艺是指将金或银加工成丝,再经盘曲、掐花、填丝、堆垒等手法制作金银首饰的细致工艺。另一件代表作是清代象牙镂雕市井人物纹名片盒,这个名片盒为象牙材质,盒身满工镂雕亭台楼阁、市井人物、小艇泛舟,盖边饰竹叶花卉,盒底边饰西洋花。雕工精细,繁而不乱,方寸之间,27个人物形象,跃然眼前。(李丽)
转贴:旋转名片盒 非洲花梨木名片盒_名片盒吧_百度贴吧 旋转名片盒 非洲花梨木名片盒_名片盒吧_百度贴吧来自:http://tieba.baidu.com/p/1224194049
管谷村 管谷村位于安徽省颍上县建颍乡境内,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公元前723~前645)的出身地,也是齐相鲍叔牙(?~公元前644年)的出生地。位于颍上县城北约10公里,颍河右岸的河湾中,今建颍乡管谷村。 据颍上县志记载:殷商时代,管叔鲜保纣王子(实为监督)与之密谋叛乱,周公旦平叛杀叔鲜。叔鲜后裔避难潜逃,有一支逃到下蔡(历史上颍上地理区域的一部分一直与今天的凤台县一部分在行政区划上合合分分,所以,“下蔡”并非单指今天的凤台县)颍河右岸水甘土肥、民风淳朴的谷家庄,有一富翁鲍老留管严定居下来,结成知己,管严娶谷氏,戊午年(公元前723年)生管仲。鲍老有子叔牙。两人结兄弟,年轻时共同经商、从军,后到齐国做官,管仲为相时,回家探母,发现农乡洪涝成灾。经管母提议,管仲开沟活水,变水害为水利。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人们为了纪念谷老太太和管仲的功绩,把生他养他的地方叫管谷村。 “管谷湾”与“颍上” 此地流传着很多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司马迁《史记》记载:“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东晋著名学者张湛(处度)《〈列子〉注》记载:“管仲鲍叔并颍上人也”。“颍上”二字的含意究竟是什么?很可能就是对“管谷”湾的地貌特征的描述。譬如古人有“海上生明月”、“江上数峰青”等诗句。“海上”、“江上”均指水中央之意。管谷湾是一个由土圩子和颍河(古称颍水)合围成的一个居住点,面积约二、三平方公里,沿河、沿堤一些台子上世代居住着人家。颍河到此有一个很大的弯曲度,从西北向东南正好绕过它,如果乘船从上、下游远远望去,确实感觉郁郁葱葱的管谷湾就像在颍河的中央一样,给人一种“颍(水)上有管谷”的感觉。作为大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司马迁和张处度产生了“颍上出管仲”和“颍上出鲍叔”的判断和表述,从视觉、感性和表意的角度,应是再贴切不过的。“颍上”的另一种解释是当时的县城慎城在颍河北岸,“上北下南”,也说得过去,但与解释为“颍水的上游”一样,有乖本义。由于这里确实是管仲的故里,所以孔夫子来拜谒过,留下了文地春风的遗迹。在清顺治时期《颍上四至地图》上,这里还标有“文地庙”和“管谷庙”。如果以上说法是对的,司马迁和张处度也应当到过。不同在于孔子似乎走的是陆路,而司马迁和张处度走的可能是水路。民国时的《颍上县志》记载:“县北二十里,颍水流域,老泗溜北,相传管仲家于此。今余故址,中高外下,地为陈姓所有……管子裔之居颍者,今有二处:一新河口东管台子;一阳台湖南管台子。”由于千百年的河水侵蚀,河道的位移,管谷湾里的鲍家庄,已经被分割到颍河的左岸,金属于黄桥镇新庙村。因此,今天的管谷湾可能要比春秋时的管谷湾,地盘小了许多。 孔子止宿处 《颍上县志》载,在县西北10里,有村名文地,相传曾是孔子止宿处,孔子在此住过。颍上也因此有“文地春风”一景,为颍上八景之一。 颍上八景第一景是“文地春风”。曾是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传播文化知识时住宿过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孔子周游列国讲学时,自楚返鲁,路过慎城(今颍上县江口镇)时,听说先哲管仲是慎城南不远处的管谷湾人。就带领他的学生从龙泊渡过沙颍河到管谷湾拜谒管仲出生地,子路因有事拉后,在高河沿附近碰上个老农,子路询问他见过孔夫子没有,老农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谓夫子?”这便是历史有名的孔子问津。孔子拜谒了管仲出生地后,并在管谷湾进行了一天的走访,当天晚上就在管谷湾住下了。(现存“孔子止宿处”纪念碑可以证明。)孔子夜宿管谷村,向他的学生们介绍了管仲的事迹,对管仲予以“相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力也……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枉也”的高度评价。由于孔子到过管谷湾(村),所以,人们又称“管谷”为“文地”。据传孔子夜宿之地,从古至今有一席之地没有蚊虫侵扰,后人将它列为颍上八景之一,圣人所到之处,野者化而为文,如春风之化育万物,故曰“文地春风”。古有春风桥,今已废。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颍上县县长张鼎家在此撰文立了“孔子止宿处”记念碑。现已被文物部门列为文物进行保护,现碑树在文地学校院内。 孔子与管子 管子是孔子评论得最多的一个历史人物之一。仅在《论语》中,就有4章说到管子。其中3章是孔子分别回答弟子子路、子贡和或人的问话。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满口称赞管子是仁德之人。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如今受其赐。”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民众至今还受着他的好处。同时批评管子不节俭,不知礼。还有一章是这么说的: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佰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论语·宪问》)从史料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鲁哀公四年,即公元前491年,孔子於61岁时,在由陈国去蔡国的途中,住居“颍上”。在白公的陪同下,观瞻了管子的出生地“颍上”管谷村,并在管谷村住下了。所以,颍上才有“文地春风”的传说,才有后人为纪念此事而立的“孔子止宿处”石碑。
【散文】感“人生四行” 感“人生四行”他问百岁翁:对于人生,你作何觉解? 百岁翁说:人生有四境界,又叫人生四行。 他说:愿闻其详。 百岁翁说:率性而行;不得不行;为我而行;无止无行。 他边听边记,记完,看着纸上的十六字,却又似懂不懂;见此,百岁翁又说:人生四行,各有一段词。 他问:什么? 百岁翁说:一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是,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三是,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四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云雨也无风。 以上是《茂林拾露》中的《人生四行》一文。与友人聊时,互相对文中的“人生四境界”与“人生四行径”产生异议;发觉,阅者不同,虽同文亦难免殊解。此是好事!世间学问,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是百源一解,死守不化,反倒把学问做死了,是极恶之事!故此,且将我之二解,简附如下: 一解: 我认为人生四境界中,一是 普通人的境界,如张王李赵、姑舅娘姨;其生活没有固定的目标和坚守,容易被情所累。所以,才会“多情”、才会“伤”,才会有时觉的“冷落”。二是 成功者的境界,如官员、老板、学者、匠师;其生活工作都有相对的目标并且能坚持到底,自然事业和家庭有所成就。但是,要对誓愿无悔到终、恒守恒进,自然“愁肠百结”、自然“酒泪双合”。三是 伟人的境界,如周总理、毛主席。其人生目标已不再是一事一业,而是斯国斯民;且,为实现此目标,他的付出与坚守,常人已难理解。因而,才会“惜叹生死”、“感伤败落”。四是 圣人的境界,如管子、周公;其心境太高,我猜不透。但有一点,那就是,“以归去之心行萧瑟(尘世繁华)之事”、“养亲济贫;如能使世世善,则不辞富贵,若不能使世世善,则不嫌贫贱。” 二解: 我认为人生四境界,人的境界不同,人生的行径也将不同。不参透第一层境界,很难有所成就。不参透第二层境界,很难有所停驻。不参透第三层境界,很难做到灭而不灭。不参透第四层境界,很难做到坏而不坏。 当然,以上为我之一时感想,加以时日,或当有变。但,不管怎么样,人,人生,境界影响行径,行径反影境界;此论应该是不会有大差错的。 车前 甲午初冬
感“人生四行”他问百岁翁:对于人生,你作何觉解? 百岁翁说:人生有四境界,又叫人生四行。 他说:愿闻其详。 百岁翁说:率性而行;不得不行;为我而行;无止无行。 他边听边记,记完,看着纸上的十六字,却又似懂不懂;见此,百岁翁又说:人生四行,各有一段词。 他问:什么? 百岁翁说:一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是,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三是,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四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云雨也无风。 以上是《茂林拾露》中的《人生四行》一文。与友人聊时,互相对文中的“人生四境界”与“人生四行径”产生异议;发觉,阅者不同,虽同文亦难免殊解。此是好事!世间学问,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是百源一解,死守不化,反倒把学问做死了,是极恶之事!故此,且将我之二解,简附如下: 一解: 我认为人生四境界中,一是 普通人的境界,如张王李赵、姑舅娘姨;其生活没有固定的目标和坚守,容易被情所累。所以,才会“多情”、才会“伤”,才会有时觉的“冷落”。二是 成功者的境界,如官员、老板、学者、匠师;其生活工作都有相对的目标并且能坚持到底,自然事业和家庭有所成就。但是,要对誓愿无悔到终、恒守恒进,自然“愁肠百结”、自然“酒泪双合”。三是 伟人的境界,如周总理、毛主席。其人生目标已不再是一事一业,而是斯国斯民;且,为实现此目标,他的付出与坚守,常人已难理解。因而,才会“惜叹生死”、“感伤败落”。四是 圣人的境界,如管子、周公;其心境太高,我猜不透。但有一点,那就是,“以归去之心行萧瑟(尘世繁华)之事”、“养亲济贫;如能使世世善,则不辞富贵,若不能使世世善,则不嫌贫贱。” 二解: 我认为人生四境界,人的境界不同,人生的行径也将不同。不参透第一层境界,很难有所成就。不参透第二层境界,很难有所停驻。不参透第三层境界,很难做到灭而不灭。不参透第四层境界,很难做到坏而不坏。 当然,以上为我之一时感想,加以时日,或当有变。但,不管怎么样,人,人生,境界影响行径,行径反影境界;此论应该是不会有大差错的。 车前 甲午初冬
文玩规矩之“请价” 什么是“请价”? 在一些名盒交易网站中,人们遇到喜欢的名盒头,常会留言“请价”。玩名盒的时间久了,很多人成了行家,普通名盒自然很难动心,而稍好一点的名盒,价钱又居高不下,让人心痒难耐。 人人都希望“捡漏”,不想被“杀猪”,于是“请价”也就五花八门。一天,见到一枚材质和雕工皆攀完美的纯银名盒(如图),很多人“请价”后,一位网友说:“请个朋友价。”另一位网友说:“请个地板价。”接下来一位网友说:“请个地下室价。”再下一楼的网友说:“请个地铁价。”我在翻页的时候想:难不成还能请个“地狱价”?结果,翻到后一页,我发现人家比我聪明多了,干脆“请个成交价。”
太白醉酒 名盒
经典浮雕名盒 之 太白醉酒
关与管子“稷下学派”的一点心得 管子相齐,功高绝代!而其开创的“稷下学宫”更是宽风养士、广敬贤良。虽然,“稷下学宫”的真正兴盛是在“田陈代齐”之后,但“稷下学风”却是一脉相传、顺继而成。乃至造成了 高门大屋招徕贤土,诸子学派多来云聚,百家争鸣之势于此兴起,且蔚然成风! 遥想当年,各国许多持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及其门徒,不远千里,前来讲学,进行不治而议的自由辩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兵家等,都被人们称为“稷下先生”或“稷下学士”其场面是何其令人向往!!其风气,恐怕也只有民国“蔡元培时期的北大”可以启及一二了。那么,什么是稷下学派?稷下学派的学风又是什么呢? 后学虽好习《管子》,敬幕管师,亦针对“稷下学派”的学风作了些了解,知道:稷下学派的学风与乾嘉学派一阴一阳,互为极点;二者虽然定名相差千年,其各自的成型与共存,却已延续今古。相较于乾嘉学派的“重考证而不废行思”,稷下学派更“重行思而不离考证”。但也仅此而已,真的是学识浅薄。出于抛砖引玉之念,还是于昨日,对“百度百科·稷下学派”中的“学风”一词作了补充。现 列文如下,愿受刀斧! 稷下学风:立义先辨善恶,凡举以达为尚,行思去实存本,器观或固守物象为盲从,智信律已为恒从;同而不同,学而不学,争而不争,定而不定等。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