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李辉
茂林李辉
只为
关注数: 34
粉丝数: 184
发帖数: 1,782
关注贴吧数: 21
关与管子“稷下学派”的一点心得 管子相齐,功高绝代!而其开创的“稷下学宫”更是宽风养士、广敬贤良。虽然,“稷下学宫”的真正兴盛是在“田陈代齐”之后,但“稷下学风”却是一脉相传、顺继而成。乃至造成了 高门大屋招徕贤土,诸子学派多来云聚,百家争鸣之势于此兴起,且蔚然成风! 遥想当年,各国许多持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及其门徒,不远千里,前来讲学,进行不治而议的自由辩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兵家等,都被人们称为“稷下先生”或“稷下学士”其场面是何其令人向往!!其风气,恐怕也只有民国“蔡元培时期的北大”可以启及一二了。那么,什么是稷下学派?稷下学派的学风又是什么呢? 后学虽好习《管子》,敬幕管师,亦针对“稷下学派”的学风作了些了解,知道:稷下学派的学风与乾嘉学派一阴一阳,互为极点;二者虽然定名相差千年,其各自的成型与共存,却已延续今古。相较于乾嘉学派的“重考证而不废行思”,稷下学派更“重行思而不离考证”。但也仅此而已,真的是学识浅薄。出于抛砖引玉之念,还是于昨日,对“百度百科·稷下学派”中的“学风”一词作了补充。现 列文如下,愿受刀斧! 稷下学风:立义先辨善恶,凡举以达为尚,行思去实存本,器观或固守物象为盲从,智信律已为恒从;同而不同,学而不学,争而不争,定而不定等。 。
十三行艺术珍品展开幕 商行名片盒"玉琢银雕"最贵气 2012年06月29日 08:59 来源:大洋网 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周荣嘉) 见面递名片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在清代十三行,不少商行已经流行用名片了!昨日,“十三行艺术珍品展”在广州文津古玩城、荔湾博物馆拉开帷幕,约200件艺术品集中亮相,其中不少展品为收藏家从国外回购而得。“十三行艺术珍品展”在荔湾开幕,清代十三行的“贵气”名片盒,令人大开眼界。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摄 通草画最“中西融合” 据介绍,本次展览是“十三行艺术品”的首次集中亮相,约200件。因数量较多,展品分别在文津古玩城、荔湾博物馆展出,前者展期为两个月,后者为10天。银雕龙纹名片盒 展品包括陶瓷、外销画、银器、工艺扇、牙雕、丝织品、漆器、广彩等,其年代多集中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西关古玩商会会长萧德彪表示,“春节前就在筹备展览,其中多件艺术品是收藏家从国外购买回来的”。 通草画,是展品中最为特别的一类,可谓是“中西融合”的范本。18世纪中叶,十三行商人召集广州画匠,在西方画家的指引下,将西方绘画原理引入本土画中,创造出了中西合璧的通草水彩画。它以草纸做材质,绘制中国风景、广东风物,以及岭南官宦人家的生活情景,诸如养蚕、采茶、耕织,甚至还有祭祖拜神等场景。其中一幅《十三行场景图》,描绘了当时十三行的繁荣景象,画工极其细腻,色泽丰富,极富质感。碧玉西蕃莲纹名片盒 清代名片盒令人开眼界 在清代十三行,不少商行都已经开始使用名片。本次展出的4个名片盒,令观赏者大开眼界。记者看到,这些名片盒的大小、规格与现代的相差不大,但用材、做工却讲究很多。材质上有檀香、银雕,甚至还有玉雕,如一个清代的碧玉西蕃莲纹名片盒,面上装饰了繁复的莲花图案,栩栩如生,做工非常精细。据有关人士介绍,在清代时期的十三行,因为商行众多,见面互递名片也是常事。
弘一法师格言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才气横溢,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他说“我们学佛,不仅要精佛理,更要重实际言行。言行重在不欺,名如其实。”曾编辑《格言别录》警策世人,句句精辟,摘出几篇供大众体会,作处世哲理。 ●存养类: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持躬类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根做人。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接物类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读法师的法语,如聆听法师的教诲,你将受益非浅。
包老包真民国大漆名片盒,角落有老胶粘过,品相如图。长:11.5厘米,宽:8.3厘米,厚:2.5厘米
文房精品选------帖架 文房精品选------帖架 帖架,是古代相当讲究的文房用具之一,常置于书桌、画案,文人每临帖学书时,碑帖竖放其上,便于观摩。清·叶昌炽《语石》中载:“读碑,铺几平视,不如悬之壁间,能得其气脉神理。于是临池家制为帖架,对面传神,如灯取影。” 帖架,以竹木制成,而以竹制为最雅,多可折叠收放。其设计精巧者,可折叠成宽仅寸许的镇尺状,奇构巧工,令人称绝。亦有在底边置物处作成凹槽者,又可放置铜镜(见最后三图)。
文房精品选------名片盒(转)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交往活动也日益的频繁,拜访投刺之风盛行,于是就有了专门盛装名刺(名片)的盒具:拜帖匣,又称拜匣。拜帖匣多选用紫檀、黄花梨等名木制作,长约尺余,宽三寸。拜匣,在拜客、送礼时,不仅可放置柬帖,还可放置礼封和零碎之物。晚清、民国时期,名帖开始小型化,拜帖匣也多弃置不用,取而代之的是小巧精致的名片盒。当时除流行象牙镂刻名片盒之外,还有采用紫檀、黄杨木、螺钿、玳瑁等材料制作的名片盒;民间则多用织绣的“名片夹”,色彩绚丽,也颇有特色。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玳瑁记事盒 汉乐府的郊祀歌《绕歌十八曲——有所思》中写到: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以结相思?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它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此藏品似为旧物,非夺龟性命而成,故而转之;玳瑁虽善,但爱玳瑁者,绝不可因私而夺其命!现将 嵌金银丝的玳瑁名盒 展出,在于使雅好君子知而敬、敬而藏,绝不在让 恶贾猎灵龟、添罪业! 玳瑁记事盒 藏品尺寸/规格:8.15x5cm 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作品,笔写不了字,其他完好!!!
名盒也可以如此精美___南国早报 名片盒也可以如此精美 南国早报 2008-09-16 ■ 本报记者 廖敏 文/图日前,记者在藏家张先生家里看到一些用象牙、玳瑁、珍珠贝制成的精美名片盒,用材之上等、雕刻之高超、图案之精美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据张先生介绍,他收藏的这些牙雕名片盒均出自清中末期的广州雕刻师之手,有着逾百年的历史。 张先生是南宁市一位资深藏家,藏品丰富,涉及的种类也很多,他尤其喜爱这些精美的名片盒。据介绍,早在18世纪以前,国人在交往礼仪中就有互留个人信息的讲究,当时主要是使用纱纸或棉纸写下个人信息制成名帖、名状,其作用相当于现代人使用的名片。而用来放置名帖、名状的包装物当时只有用真皮、木头、棉布制作的袋子或盒子。到了乾隆年间,清政府下令封禁定海、漳州、云台山三税关,广州成为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大量外国商人、传教士、外交官从广州口岸进关,其中来华贸易的商人把大批印度象牙运来广州进行贸易,从而带动了当地牙雕业的发展,使得广州牙雕技艺越发高超,牙雕制品名闻国内外,并一度成为热门的出口商品。正因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当时的牙雕制品较多地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从现在所能看到的古代牙雕名片盒身上就能明显看到,图案中大量出现西方人喜爱的玫瑰、西番莲等花卉纹饰。 “目前国内传承下来的牙雕艺术品已很少,这些牙雕、玳瑁、贝雕名片盒都是我托朋友从国内外拍卖会上拍回来的。”张先生说,在他眼中,中国古代牙雕手工艺品集高贵、华丽、精致、典雅于一身,完美脱俗,堪称一绝,这是他酷爱不已的理由。
小时候 结婚 都送什么? 小时候 结婚 都送什么? 记得小时候,不管是街坊还是亲戚,每至大婚之时,每家那时还都不富裕,再得,那时的人还没有现在这么重的“钱面观念”,更重的是仁道与人情,所以,送的东西也是重在心意 而不在价值,重在实用 而不在虚华;比如 送毛笔字贴红绸的幛子、贴红喜字的洗脸盆、装在拜匣里的喜贴儿与贺金等,小孩子更是 绕着花炮仗跑、围着新媳妇闹………… 还有那些呢?
老家淘来的古董名盒 “钱途无量” 老家淘来的古董名片盒 “钱途无量”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关键字: 名片盒;古董;九久;掐丝;收藏市场 作者:马妍 2014-02-27 01:15
怕病 怕病 尘霾漫世、少有晴空,很多人都戴上了一种滤尘口罩;大街上看吧!目之所能见,一个个戴滤尘口罩者都恍若人脸上装了一孔猪鼻子。 医生问:尘霾不会致人死,口罩又这么难看;为什么非要戴这个呀? 青年说:我不畏死,只畏病。 中年说:是啊!一死百了,并不可怕;一病百伤,最为可愁。 老年说:医不缺却病不绝,死的起却病不起;此,只为其一,只为其一呀! 医生听完,叹道:欲安社稷需方马,要消民愁赖仁心;尘霾再大,终有散日,医心已坏,试问谁医? 摘自《茂林拾露·甲午集》
《茂林拾露》不定期连载 一统 说到世界的将来,少年问:将来统一世界的,您觉的会是那一种文明? 先生不答,问少年:什么是统一?为什么不一统呢? 少年呵呵浅笑,说:不一样吗? 先生很严肃的说:不一样。 少年呆视, 先生说:统一,只存一我,排除异已;一统,行有余力,携众同行。 少年暗想:先生,高明! 摘自《茂林拾露·癸巳集》
无价之馍 无价之馍 当田地被修成房与路后,有人说:我虽不种地,自有产粮人。 当孩子越生越多、负担起来越重时,有人说:反正,我不生他们也生,又不多我们这一个! 那一年,粮比金贵,人比地多了。这时,一个馍馍就能换一座宅子,可为了活命,谁也不换;这时,有粮的被饥民抢了,有钱的跟难民走了,有权的被怒民杀了,抢的粮的也几近绝望了。 就在这时,一家馍馍房开张了;虽然只售馍馍,虽然馍馍的售价偏高,虽然馍馍的价格一日三调,可是,毕竟开始时这馍馍还有价格定位啊!实然有一天,馍馍房老板从售价表上擦掉了馍馍二字后面的价格,于是,那白白的、香香的馍馍成了无价之馍。 有人叫嚣老板:你这无价之馍,叫我们怎么买? 有人讥讽老板:逮住瘦鸡愣拔毛,生危不顾任逍遥;只有无耐随军之去,伤痕未愈又一刀! 可是,老板还同那馍馍房都在突然间消失了;空中传来了老板的回应:我一日三调价、意欲使君惜;可是,你们却天天盼着我产粮买馍,依然不思悔,依然不惜田。欲海难填,我力有限;我已力尽,我已无馍。 摘自《茂林拾露·甲午集》
象牙雕的名盒有着怎样的来源呢
商行名盒“玉琢银雕”最贵气 商行名片盒“玉琢银雕”最贵气“十三行艺术珍品展”在荔湾开幕,清代十三行的“贵气”名片盒,令人大开眼界。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摄银雕龙纹名片盒碧玉西蕃莲纹名片盒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周荣嘉) 见面递名片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在清代十三行,不少商行已经流行用名片了!昨日,“十三行艺术珍品展”在广州文津古玩城、荔湾博物馆拉开帷幕,约200件艺术品集中亮相,其中不少展品为收藏家从国外回购而得。 通草画最“中西融合” 据介绍,本次展览是“十三行艺术品”的首次集中亮相,约200件。因数量较多,展品分别在文津古玩城、荔湾博物馆展出,前者展期为两个月,后者为10天。 展品包括陶瓷、外销画、银器、工艺扇、牙雕、丝织品、漆器、广彩等,其年代多集中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西关古玩商会会长萧德彪表示,“春节前就在筹备展览,其中多件艺术品是收藏家从国外购买回来的”。 通草画,是展品中最为特别的一类,可谓是“中西融合”的范本。18世纪中叶,十三行商人召集广州画匠,在西方画家的指引下,将西方绘画原理引入本土画中,创造出了中西合璧的通草水彩画。它以草纸做材质,绘制中国风景、广东风物,以及岭南官宦人家的生活情景,诸如养蚕、采茶、耕织,甚至还有祭祖拜神等场景。其中一幅《十三行场景图》,描绘了当时十三行的繁荣景象,画工极其细腻,色泽丰富,极富质感。 清代名片盒令人开眼界 在清代十三行,不少商行都已经开始使用名片。本次展出的4个名片盒,令观赏者大开眼界。记者看到,这些名片盒的大小、规格与现代的相差不大,但用材、做工却讲究很多。材质上有檀香、银雕,甚至还有玉雕,如一个清代的碧玉西蕃莲纹名片盒,面上装饰了繁复的莲花图案,栩栩如生,做工非常精细。据有关人士介绍,在清代时期的十三行,因为商行众多,见面互递名片也是常事。
古代名盒能当公文包(图) 古代名片匣能当公文包 作者: 来源: 国际在线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wenwuchina.com%2Fnews%2Fdetail%2F201101%2F11%2F78708.shtml&urlrefer=43ca849dcc42e7909fa4781abd127690 古代名片匣使用者一般都是显贵名流,通常选用红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名木制作 万明 在当今社会交往中,名片被广泛地使用着,特别是与人初次见面时,几乎必不可少。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早在秦汉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名片了。 那么,古代的人们用什么来盛装这些名片呢?答案是拜帖匣和名片盒。可别小瞧了这些盒子,它们的制作是相当考究的。
晋江仙石边防派出所启用“电子名盒” 晋江仙石边防派出所启用“电子名片盒” 2010年12月29日作者:肖远鹏来源: 为推进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工作的开展,提高暂住证办证率,12月22日,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仙石边防派出所将专门购置的电子名片盒配发到执勤一线官兵手中。电子名片盒与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联通,采用高像素摄像头一次成像方式将居民身份证信息转化为电子图像,传递到系统上进行比对并保存,极大地提高了官兵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外来务工人员因办理暂住登记而耗费大量时间。(肖远鹏)
藏市潜力股:名盒 民国铜名片盒檀香木名片盒子 清代中后期,国门被打开,许多新生事物涌入,洋式名片便随之进入我国民众的视野。这些洋式名片不仅方便携带使用,接受者也易于贮存,能够很方便地与人联系。所以,人们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洋式名片,并由此诞生了名片盒这一附属用品。 早期的名片盒多以银或铜制成,后来又出现了檀香木、紫檀木、犀皮、玳瑁等材质,其形态多为长方形的扁盒子,有上下开启的连体小箱式,也有盒身和盒盖分开的小匣式。名片盒上的图案,融合了雕、镂、刻、镶等诸多工艺,做工极其精巧细致,除了实用价值,还有装饰的作用。尤其是以硬木制作的名片盒,堪称精美的艺术品。工匠们以刀代笔,以圆雕、透雕、平雕、线雕等工艺,在木盒上面刻画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戏曲故事等图案,使之具有一种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增添了文玩韵味和艺术气质。 由于名片盒的诞生年代不长,又属于名声不彰的小件杂项,过去常遭人忽视。然而随着近年来收藏热的升温,原本较为冷门的名片盒的收藏价值空间也被很多藏家挖掘出来,成为了藏市上的“潜力股”。 收藏名片盒,有材质、年份、工艺三要素:材质乃以珍异为贵,其次是辨清所属的时代,制作工艺则以雕琢手法精致细腻、图案布局精妙、造型完整为收藏的基本前提。
精巧别致的清代牙雕名盒来源: 青年时报 李敏 家藏清代牙雕名片盒一只。这只清代牙雕名片盒长8.5cm,宽4.7cm。此盒以优等材质象牙满工精雕细琢而成,质地细腻温润,色泽自然,双面均采用浮雕雕刻手法。其上浮雕层次丰富,亭台楼阁之间,树木穿插生长,院内人们侃侃而谈。外壁用透雕技法雕刻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庭院人物故事图,人物生动形象,柳树重荫,花草茂密,鸟语花香,人们成群结伴畅游其间,怡然自得。整器雕工精细入微,刀法老到,布局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内壁保存完好,为牙雕佳作。 牙雕与竹雕、木雕,并称雕刻工艺中的三大门类,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备受鉴赏家珍爱,向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中国象牙雕刻历史悠久,象牙雕刻手法多样,圆雕、浅浮雕、高浮雕、镂雕,在象牙雕刻中得以普遍运用。始于新石器时代。早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在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装饰品用于随葬。《史记·微子世家》记载:“纣始为象簪。”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供品,但传世的牙雕绝大部分出自明清时期,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做象牙制品的作坊。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工艺的不断完善,牙雕器的种类也不断增多。按照牙雕制品的用途,可以大致分为:立雕类、用具类、文房类、陈设类和佩饰类。清代开始,有名片一词,尤其是晚清时西方入侵,加速了名片的推广与使用。各式名片盒应运而生,此象牙名片盒即为当时典型器物。 据资料记载,蒋介石第一次见史迪威时,送给史迪威的就是一个象牙雕名片盒,欧洲的上流社会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和财富,身上常带着这种由珍贵象牙制成的名片盒。由于名片盒的设计除了人物之外,还有鱼虾、动物、花卉……样式极多,因此也有部分藏家以名片盒为主题,进行有计划搜集;其实除了象牙材质之外,雕工师傅也利用玳瑁、檀香、沉香等贵重材料。 时代不同,名片的称谓也各异,从秦汉的“谒”,发展到东汉的“刺”、唐代的“名帖”、宋代的“门状”、明清的“名刺”等,至晚清才普遍使用“名片”一词。明清时期,官员、商贾、文人相互拜访时呈递,叫作行“投刺”之礼。
转贴:外媒:美国安局共享高官"名盒" 如题 外媒:美国安局共享高官"名片盒" - 搜狐视频 内容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v.sohu.com%2F20131026%2Fn388974999.shtml&urlrefer=27cfaff3683e21f6c7b29ccc877ae920
“名盒”成时尚藏品 “名盒”成时尚藏品 2013-12-31 04:34 君云 在收藏品市场上,从时尚的角度来说,名片盒与皮夹、公文包、名表、皮带一样,也是白领男士体现生活品位的重要细节。 据了解,我国至晚清才普遍使用“名片”一词。明清时期,官员、商贾、文人相互拜访时呈递一种名为“投刺”之礼。民间使用较多的是织绣的“名片夹”,色彩绚丽,雅俗共赏。而在拍卖市场上出现的名片盒,一般是当时的工匠接受欧洲国家特别是英、法商人的订单特别制作的。 据悉,名片盒材质很多,有塑料、有机玻璃、金属片、橡胶片、竹木片、吸塑片、陶瓷片、树脂、玉石、象牙、水晶等等。名片盒的外表除了本色外,也可以通过彩印、缕刻、彩塑、皮雕、植绒等工艺来予以美化,从而体现个性,提升价值。 用来收藏的物品从来是耐人寻味的,藏家的名片盒自然也有值得欣赏的地方。皮质名片盒在冬天里有一种温柔的手感。还有精致唯美的皮雕名片盒,其图案上的小动物,有的憨态逗人,有的活泼可爱。还有苏绣的名片盒,是以硬度较好的柞蚕丝制成的,并在布面上手工绣出各类传统图案,如龙凤、双鱼、牡丹、石榴等,有着浓郁的吉祥味道。一套由黄铜制成的名片盒,其中的图案有象征勇猛威严的老虎,有展示美好春天的蝶恋花,有古色古香的诗句书法…… 在去年举行的中国嘉德春拍中,一件民国时期的银质掐丝镂空龙纹名片盒,最终以37950元成交,无疑让我们看到了古董名片盒的巨大市场潜力。喜欢名片盒的玩家,正好看中了它的文化内涵与时尚亮点,把不同时期制作的名片盒一一收藏起来,然后区别材质,进行分类存放。 通过对各类名片盒的欣赏,藏家还可以从中看出制作工艺的日新月异,发现时尚达人追求细节品位的可贵精神,从而把握与时俱进的脉络,丰富集藏知识,增添生活乐趣。
《美少女战士》推出精致皮革包和名盒 《美少女战士》主题皮革包和名片盒将由BANDAI发售。这两件宝贝是面向成人女性的优质皮革小配件系列。淡粉色的皮革上,5个战士的守护星标志用压花工艺绣在上面,亮点是水晶星型胸针,使用了4颗施华洛世奇水晶哦,皮包里有12个装卡的位置,价格每款1万9440日元。 名片盒则配备有两个口袋,除了可当名片盒外,还可以当卡包用哦。售价1万800日元。两款商品现都在BANDAI官方商店接受预购中,5月下旬发货。
和合文化 现代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的名词。“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张教授要突出这一点,就在“和”后面加了“合”。他整理国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这一精神加以阐发,而其弟子跟起,成一时风气,而有和合之学焉。其和合学,是对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总结。
(转)古董名片盒有收藏价值么 提起名片盒,许多人都不陌生,但如果跟你说,名片盒也能够在春拍上露面,你信吗?在今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一件民国时期的银质掐丝镂空龙纹名片盒,以37950元成交,无疑让我们看到了古董名片盒的巨大市场潜力。 时代不同,名片的称谓也各异,从秦汉的“谒”,发展到东汉的“刺”、唐代的“名帖”、宋代的“门状”、明清的“名刺”等,至晚清才普遍使用“名片”一词。明清时期,官员、商贾、文人相互拜访时呈递,叫做行“投刺”之礼。我国古代民间使用较多的是织绣的“名片夹”,色彩绚丽,雅俗共赏。而在拍卖市场上出现的名片盒,一般是当时的工匠接受欧洲国家特别是英、法商人的订单特别制作的。 在当时,欧洲的上流社会为彰显自己的地位,身上常带着名贵的名片盒。像此次拍卖的这件银质掐丝镂空龙纹名片盒,采用的是银花丝掐丝编制工艺。先以粗银丝编成框架,后以极细银花丝编织成各种造型焊接于框架之上。盒体主纹饰以极细银丝编织的“井”型花纹为底,上下各饰一条镂空蟠龙,间饰以灵动的云纹。整体做工繁复,构造巧妙。 如果将时间再往前推到清代,当时出口名片盒的主要是在广东地区,像今年春拍的银质掐丝镂空龙纹、錾刻花鸟纹名片盒(一组二件),成交价为17250元(下图)。其中一件银盒作线装古籍造型,通体以精细银丝编制而成。中间饰以云龙戏珠图案,其中片片腾云由银丝编织并焊接于上,极为灵动。银盒整体做工繁复,构造巧妙,令人称奇。另外一件银盒通体錾刻雀鸟报竹图案,雀鸟或于林间飞舞,或两两于枝头嬉戏,或临枝而望,栩栩如生,妙趣盎然。 如果你正在为你的藏品出售而发愁,如果你正因为你藏品价格较低而苦恼,上海熙翰艺术品,古董拍卖给您一个更好的平台。本公司凭着有大量买家的资本,相信能为你解除一切烦恼. 有意出售者可先将藏品图片发至吾邮箱:
[email protected]
请在邮件中注明您的:地址,电话,姓名,本人接收到您的图片后,会在二个工作日内答复您。 本司为您提供方便快捷的销售竟拍服务,相信您和本司合作一定能将您的藏品价格高端化, 在合作的同时会结识更多的藏友,本司凭着一支销售精英团队相信一定能给您一个满意的结果, 竭诚为您提供拍卖和竞买双方提供优质的服务。欢迎届时垂询。 2013年大型艺术品精品展销拍卖会藏品征集中 上海熙翰艺术品交易中心 一、征集范围: 中国书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岭南名人书画及当代书画精品; 中国陶瓷:历代陶瓷精品,以唐宋元明清官窑为主,宋瓷为佳; 翡翠玉器:明清玉、高古玉、近现代玉器,要求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为佳。 杂项精品:历代名家文房用品、紫砂、印章、牙雕、砚台、古籍善本、金银器等; 二、征集方式: 凡欲送拍品者,请将藏品送到我公司专家鉴定,符合上拍条件者即可办理相关手续,端艺术品拍卖会”, 同时请标明您的心理价位,姓名、电话、以及藏品详细信息 (作者、尺寸、年代、质地等) 公司地址:上海市黄浦区盛泽路8号11楼B座 乘车路线:轨道交通地铁10号线豫园站下4号口出,步行5分钟到 联系人 :白经理 电话:02161112245 联系电话:18801960803(手机属地:上海市)(手机属地:上海市) QQ:2628317944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回流古董银器 1893年老银烧蓝垒丝工艺镂空名片盒 1893年中国纯银烧蓝,垒丝工艺镂空名片盒 清代出口欧洲器物,工艺精细,做工复杂,双面都有垒丝工艺,一面是鲤鱼跃龙门,一面为龙凤呈祥 在盒子顶部刻有年代,应为 1893年7月1日 送人。 尺寸:10厘米 * 6厘米 重量:54.6克 年代:1893年
名片盒也跻身收藏行列 作者:沐阳日期:2012-05-25民国铜名片盒 文玩杂项类目众多,但只要是能成系列,博人喜爱的都能在收藏市场博一席之地,名片盒收藏即是其中之一,虽然诞生年限较短,但仍然有大批的追随者。 清代中后期,国门被打开,许多新生事物涌入,洋式名片便随之进入我国民众的视野。这些洋式名片不仅方便携带使用,接受者也易于贮存,能够很方便地与人联系。所以,人们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洋式名片,并由此诞生了名片盒这一附属用品。 早期的名片盒多以银或铜制成,后来又出现了檀香木、紫檀木、犀皮、玳瑁等材质,其形态多为长方形的扁盒子,有上下开启的连体小箱式,也有盒身和盒盖分开的小匣式。名片盒上的图案,融合了雕、镂、刻、镶等诸多工艺,做工极其精巧细致,除了实用价值,还有装饰的作用。尤其是以硬木制作的名片盒,堪称精美的艺术品。工匠们以刀代笔,以圆雕、透雕、平雕、线雕等工艺,在木盒上面刻画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戏曲故事等图案,使之具有一种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增添了文玩韵味和艺术气质。 由于名片盒的诞生年代不长,又属于名声不彰的小件杂项,过去常遭人忽视。然而随着近年来收藏热的升温,原本较为冷门的名片盒的收藏价值空间也被很多藏家挖掘出来,成为了藏市上的“潜力股”。 收藏名片盒,有材质、年份、工艺三要素:材质乃以珍异为贵,其次是辨清所属的时代,制作工艺则以雕琢手法精致细腻、图案布局精妙、造型完整为收藏的基本前提。
胡玉栋老人收藏数百张老名片 展现津城变迁 名片缘于经商、工作和交流的需要,也承载着特定时代的印记。胡玉栋老人就对这小小的卡片十分着迷,他收藏了数百张解放前的老名片,他家俨然一个“名片博物馆”。 胡玉栋老人告诉记者,他家的老式名片共有上百张,以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期间的为主。这些已经泛黄的老名片比现在的名片要稍微大一些,上面印刷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大部分老名片上只印有姓名、工作单位,只有少数的名片上印有家庭电话、地址等内容,“罗斯福路”“寿安街福德里”“西门内李麸房胡同”这些天津的老地名,也只有在这些卡片上才能再次见到。胡老告诉记者,解放前的名片都是竖版印刷的,其中,上世纪20年代的名片比较大,多是大红色,制作也比较精致,但上世纪30年代以后的名片则较小,制作也相对粗糙,也不再带有颜色。 胡先生说:“通过这些老名片,可以看出社会的变迁。”在胡老给记者展示的这些名片中,记者还找到了近代天津一些知名人士的名片,如著名教育家李金藻、全国第一所私立中医学校天津市私立中国医学传习所创办人陈曾源等,有些老名片上还留有名片主人的笔迹,十分珍贵。胡老有个愿望,希望办一个老名片展览,让社区的居民也来感受其中的乐趣。
名片盒的收藏 名片盒的收藏 作者:君 云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3/12/10 9:48:21 点击数:58 责任编辑: 周刊部 在收藏品市场上,从时尚的角度来说,名片盒与皮夹、公事包、名表、皮带一样,也是白领男士体现生活品位的重要细节。在各种场合交换名片时,一只设计高雅、质地上乘的名片盒,轻轻地在掌间滑动,常常展示着外表的各种图案,无意间吸引着对方,营造着轻松和谐的气氛,表现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时尚魅力。 我国至晚清才普遍使用“名片”一词。明清时期,官员、商贾、文人相互拜访时呈递,叫做行“投刺”之礼。民间使用较多的是织绣的“名片夹”,色彩绚丽,雅俗共赏。而在拍卖市场上出现的名片盒,一般是当时的工匠接受欧洲国家特别是英、法商人的订单特别制作的。 名片盒材质很多,比如塑料、有机玻璃、金属片、橡胶片、竹木片、吸塑片、陶瓷片、树脂、玉石、水晶等等都可以。名片盒的外表,除了质地的本色,也可以通过彩印、缕刻、彩塑、皮雕、植绒等工艺来美化,从而体现个性,提升价值。以植绒为例,有的颜色鲜艳,有的华丽高贵,有的色彩温和。它们无不立体感强,手感细腻,形象逼真,令人喜爱。 用来收藏的物品从来是耐人琢磨的,藏家的名片盒自然也有值得欣赏的地方。皮质名片盒在冬天里有一种温柔的手感。还有精致唯美的皮雕名片盒,图案上的小动物,有的模样逗人,有的呆头呆脑。还有苏绣名片盒,是以硬度较好的柞蚕丝制成名片盒,并于布面上手工绣出各类传统图案,如喜字、龙凤、双鱼、牡丹、石榴,有着浓浓的吉祥味道。一套由黄铜制成的名片盒,其中的图案有象征勇猛威严的老虎,有展示美好春天的蝶恋花,有古色古香的诗句书法……一幅幅图案是那样的引人入胜,其中的意韵常常将藏家的情趣引向高远。 在今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一件民国时期的银质掐丝镂空龙纹名片盒,以37950元成交,无疑让我们看到了古董名片盒的巨大市场潜力。喜欢名片盒的玩家,正好看中了它的文化内涵与时尚亮点,把不同时期得到的名片盒一一收藏起来,然后区别材质,进行分类存放。通过对各类名片盒的欣赏,藏家还可以从中看出制作工艺的日新月异,发现时尚中人追求细节品位的孜孜不倦,从而把握与时俱进的脉络,丰富集藏知识,增添生活乐趣。
老象牙名片盒藏品 如何鉴定? 老象牙名片盒藏品 如何鉴定?
名片盒发展 早期的名片盒多以银或铜制成,后来又出现了檀香木、紫檀木、犀皮、玳瑁等材质,其形态多为长方形的扁盒子,有上下开启的连体小箱式,也有盒身和盒盖分开的小匣式。名片盒上的图案,融合了雕、镂、刻、镶等诸多工艺,做工极其精巧细致。尤其是以硬木制作的名片盒,堪称精美的艺术品。工匠们以刀代笔,以圆雕、透雕、平雕、线雕等工艺,在木盒上面刻画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戏曲故事等图案,使之具有一种精巧入微、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增添了名片盒的文玩韵味和艺术气质。在人情文化兴盛的清末民初之际,名片盒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材质越珍贵、工艺越精巧的名片盒,也就越能反映出使用者的档次身份。如一些追求高雅品味的人,使用名贵的檀香木制作名片盒,随身携带,不仅可以起到香囊的作用,还可使名片也濡染上清馨芳香,使人闻起来有一种心神爽悦之感,以此展示自己卓尔不群的品位。相比起来,一些人为了夸示富贵,以黄金珠宝制作名片盒,就显得有几分尘俗之气了。由于名片盒的诞生年代不长,又属于名声不彰的小件杂项,过去常遭人忽视。然而随着近年来收藏热的升温,一些目光敏锐的玩家已经将目光转移到了一些较为冷门的藏品上,名片盒的升值获利空间也被人看好,成为了藏市上的“潜力股”。而收藏名片盒,有材质、年份、工艺三要素。材质乃以珍异为贵。其次是辨清所属的时代,如果是现代制品,就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制作工艺则以雕琢手法精致细腻,图案布局精妙,造型完整为收藏的基本前提。
名片的起源 中国人使用名片的历史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用竹木片书写的“名刺”。而在此后漫长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名片的形式、规格、材质,一直没有形成统一,就是以一种较为随意的方式传播信息,成为了社交场合的重要用具。直至清代中后期,国门被打开,许多新生事物涌入。人们发现洋人使用的以厚纸制成的咭卡式名片,大小合适,制作精美,上面载有姓名、地址、职务等信息,具有很好的自我介绍功能。在此之前,名片并不便于随身携带。而洋式片子,不仅方便携带使用,接受者也易于贮存,所以人们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洋式片子,并由此诞生了名片盒这一附属用品
干什么是名盒? 干什么是名盒呢?我想 就是名片盒;顾名思义收纳名片的盒子,有大有小,款式不一,材料不一,档次也不一样。
管子的典故故事 之 官痴 官痴 先生问:有一个官痴,当了一辈子的官,最后死在了官椅上。官痴死后,魂魄依然不愿离开那把官椅,非逼着继他任的新官听从他的命令;你说,这种官痴,怎么清除? 学生说:我管不了。 先生被气笑了,又追问:不是让你管;是问你有没有办法治它。 学生说:我真管不了! 先生听完,感觉到了学生的些许隐意;随即说:我也管不了! 二人相继大笑! 先生夫人不明白,就问:你们说什么哪?我怎么听不懂啊! 学生反问:师娘,管子,您知道吗? 先生夫人说:不知道! 学生并没有解释管子是谁,只是说:亡国有四害,古今帝王,只要不是亡国之君,都会时时查找,时时消灭。 先生夫人问:什么四害? 先生看了一眼先生,先生说:一害,不知贤;二害,知贤而不用;三害,用而不任;四害,任而复以小人参之。
【小说】管子的典故故事 之 官痴 官痴 先生问:有一个官痴,当了一辈子的官,最后死在了官椅上。官痴死后,魂魄依然不愿离开那把官椅,非逼着继他任的新官听从他的命令;你说,这种官痴,怎么清除? 学生说:我管不了。 先生被气笑了,又追问:不是让你管;是问你有没有办法治它。 学生说:我真管不了! 先生听完,感觉到了学生的些许隐意;随即说:我也管不了! 二人相继大笑! 先生夫人不明白,就问:你们说什么哪?我怎么听不懂啊! 学生反问:师娘,管子,您知道吗? 先生夫人说:不知道! 学生并没有解释管子是谁,只是说:亡国有四害,古今帝王,只要不是亡国之君,都会时时查找,时时消灭。 先生夫人问:什么四害? 先生看了一眼先生,先生说:一害,不知贤;二害,知贤而不用;三害,用而不任;四害,任而复以小人参之。
管子的典故故事 之 官痴 官痴 先生问:有一个官痴,当了一辈子的官,最后死在了官椅上。官痴死后,魂魄依然不愿离开那把官椅,非逼着继他任的新官听从他的命令;你说,这种官痴,怎么清除? 学生说:我管不了。 先生被气笑了,又追问:不是让你管;是问你有没有办法治它。 学生说:我真管不了! 先生听完,感觉到了学生的些许隐意;随即说:我也管不了! 二人相继大笑! 先生夫人不明白,就问:你们说什么哪?我怎么听不懂啊! 学生反问:师娘,管子,您知道吗? 先生夫人说:不知道! 学生并没有解释管子是谁,只是说:亡国有四害,古今帝王,只要不是亡国之君,都会时时查找,时时消灭。 先生夫人问:什么四害? 先生看了一眼先生,先生说:一害,不知贤;二害,知贤而不用;三害,用而不任;四害,任而复以小人参之。
【一生有你】同学,到底是什么呢? 走过了花季,告别了青春,蓦然回首;对于你我来说,同学到底意味的是什么呢? 有人说,同学是总角之交不受世俗污染的情感,有人说,同学是没有血脉的情缘。可,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同学,到底是什么呢?
传承有序 传承有序 他是一个专门制售书画古董赝品的骗子,总是能云遮雾罩地把他的假货买给某些附庸风雅的财主。 临死前,徒弟问他买画的秘诀。 他说:传承有序。 徒弟问:真的吗? 他一笑,说:别说这些千百岁的东西,就是当代的能巧之士做的东西,要是东西仿的好,传承编的真,他们都会信假为真。真正有眼力的人跟本不需要这些东西! 徒弟问:那需要什么? 他说:若真喜欢,物就是物,何须其它。 徒弟要问,他又一指那一室他藏了一生的精品,说:自古以来,多少大师,不师而师;若讲这传承,这些大师,我想,是绝难成师的。 摘自《茂林拾露·癸巳集》
【散文】传承有序 传承有序 他是一个专门制售书画古董赝品的骗子,总是能云遮雾罩地把他的假货买给某些附庸风雅的财主。 临死前,徒弟问他买画的秘诀。 他说:传承有序。 徒弟问:真的吗? 他一笑,说:别说这些千百岁的东西,就是当代的能巧之士做的东西,要是东西仿的好,传承编的真,他们都会信假为真。真正有眼力的人跟本不需要这些东西! 徒弟问:那需要什么? 他说:若真喜欢,物就是物,何须其它。 徒弟要问,他又一指那一室他藏了一生的精品,说:自古以来,多少大师,不师而师;若讲这传承,这些大师,我想,是绝难成师的。 摘自《茂林拾露·癸巳集》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