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生四行”
管仲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茂林李辉 楼主
感“人生四行”
他问百岁翁:对于人生,你作何觉解?
百岁翁说:人生有四境界,又叫人生四行。
他说:愿闻其详。
百岁翁说:率性而行;不得不行;为我而行;无止无行。
他边听边记,记完,看着纸上的十六字,却又似懂不懂;见此,百岁翁又说:人生四行,各有一段词。
他问:什么?
百岁翁说:一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是,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三是,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四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云雨也无风。
以上是《茂林拾露》中的《人生四行》一文。与友人聊时,互相对文中的“人生四境界”与“人生四行径”产生异议;发觉,阅者不同,虽同文亦难免殊解。此是好事!世间学问,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是百源一解,死守不化,反倒把学问做死了,是极恶之事!故此,且将我之二解,简附如下:
一解:
我认为人生四境界中,一是 普通人的境界,如张王李赵、姑舅娘姨;其生活没有固定的目标和坚守,容易被情所累。所以,才会“多情”、才会“伤”,才会有时觉的“冷落”。二是 成功者的境界,如官员、老板、学者、匠师;其生活工作都有相对的目标并且能坚持到底,自然事业和家庭有所成就。但是,要对誓愿无悔到终、恒守恒进,自然“愁肠百结”、自然“酒泪双合”。三是 伟人的境界,如周总理、毛主席。其人生目标已不再是一事一业,而是斯国斯民;且,为实现此目标,他的付出与坚守,常人已难理解。因而,才会“惜叹生死”、“感伤败落”。四是 圣人的境界,如管子、周公;其心境太高,我猜不透。但有一点,那就是,“以归去之心行萧瑟(尘世繁华)之事”、“养亲济贫;如能使世世善,则不辞富贵,若不能使世世善,则不嫌贫贱。”
二解:
我认为人生四境界,人的境界不同,人生的行径也将不同。不参透第一层境界,很难有所成就。不参透第二层境界,很难有所停驻。不参透第三层境界,很难做到灭而不灭。不参透第四层境界,很难做到坏而不坏。
当然,以上为我之一时感想,加以时日,或当有变。但,不管怎么样,人,人生,境界影响行径,行径反影境界;此论应该是不会有大差错的。
车前 甲午初冬
2014年10月14日 11点10分 1
level 11

2014年10月14日 16点10分 2
level 10
[太开心][太开心]
2014年10月19日 11点10分 3
level 8
很好很强大
2014年12月20日 01点12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