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白sama
濤気的蘾蘾
你所见即我,我不辩驳。
关注数: 132
粉丝数: 255
发帖数: 10,424
关注贴吧数: 218
T54/55既是创新,又是无奈…… 科京设计局(设计了KV系列)和科什金设计局(后来的莫洛佐夫设计局)一直在竞争,都想设计出一种“全能型”坦克。科什金设计出了革命性的T一34,给其继任者莫洛佐夫带来了压力。 根据苏军的要求,新型中型坦克,相对于T44在重量增加较少(不超过36吨)的条件下,应具有高机动性以适应苏联道路情况,高防弹性,火力可对抗虎式系列。在这种近乎苛刻的条件下,为了保持重量,不得不采取体积和重量均可减小,但能保证防弹性的半圆形炮塔。这种炮塔达到了要求,却牺牲了人机工效,造成坦克内空间过分狭小,使坦克性能的发挥受到了制约。 T54/55坦克,是一种中型坦克,但在火力、火控、传动装置、人机工效等多方面存在着弱点和缺陷,远未达到主战坦克的标准,创新很多,却又无奈……
小说中以后会怎样…… 看样子,李仙人会赶在老美之前完成原子弹,会在V2之前完成弹道导弹,再生产类似B29的远程轰炸机,希腊、伊朗、土耳其、北海道、琉球...... 历史老美用核讹诈,迫使前苏放弃了很多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和能源地区,这回,李仙人反过来对老美进行核讹诈。 一,西德,还能有多大,亦或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二,史上小日本曾占领阿留申,李仙人会不会借打击小日本之机会,占领阿留申? 三,书中的苏联海空军实力增强,除了北方四岛外,会不会占领北海道? 四,琉球,在太平洋西岸地区的战略位置很重要的,李仙人会不会迫使老美将琉球归还中方? 五,书中李仙人如何对待朝鲜半岛?新中国需要这次战争,需要借打败联合国军,来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可。李仙人应用会大力帮忙吧,至少得多援助武器装备。 六,伊朗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吧,李仙人不应该被弃吧。土耳其,卡着苏军的黑海舰队;希腊也有GC党的军队吧。
小说中是由谁系统论述了列宁主义? 在历史上,“列宁主义”一词始见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1924年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列宁主义,并把它定义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那么,在小说中,应由谁来系统论述列宁主义呢?老托貌似不能吧,小斯精于组织实干,难道是李仙人?!
第1079章中的漏笔…… 第1079章中,给主角调来两个近卫师,近卫第9师和第9师...,到底是哪两个师?
苏军的飞机发动机的寿命…… 二战时美俄等国都得出类似的研究结论,认为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使用时限是很短的。 苏联的飞机损失惨重,为快速补充,要求生产时简单方便,飞机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达到200小时即可,这原本是在大规模战争时期的应紧的临时措施,但苏联却做为经验,甚至是研制装备的标准,严重影响了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制约了武器性能的提高,形成了巨大的浪费。 历史上苏联卫国战争初期,武器装备损失惨重,且大量工厂被迫搬迁,武器装备是能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怎么简单快速生产就怎么办,这是必须的也是无奈的。小说中却未出现类似情况,那么苏军的武器装备是不是可提高可靠性呢,使用寿命也是可靠性的定要指标嘛。
无后坐力炮 1917年俄国人梁布欣斯基发明了取消配重体的76.2毫米无后坐力炮,后来苏军并未大力发展。我国建国后先后研制了57、75、85、105、82等口径的无后坐力炮。 小说中出现了100毫米无后坐力炮,个人感觉应从三十年代初开始重新研制,应按75、85、105级别研制。无后坐力炮先用75而不用76口径,是因为三十年代初苏军76毫米身管火炮装备数量大,炮弹在后勤供给上易混淆。试想一下,如果无后坐力炮也用76口径,当前方紧急要求送76mm炮弹,而后勤一紧张错听为76mm加农炮弹并送去,乐子可就大了。这也是BMP一1用73mm炮这种口径的原因之一。 因此,小说中苏军用75、85、105无后坐力炮较为合理。而75炮威力较小,应被三十年代中期出现的85无后坐力炮取代,但75炮重量较轻,应装备某些轻型机动部队。
把阿拉斯加弄回来,怎么样?! 芬兰有特区了,冰岛占了,北欧控制了。那么,阿拉斯加呢?买回来,亦或交换回来,战略位置挺重要的!
今天我也是醉了 2000w金币玩十连抽。。。 罗伯特碎片抽到30几个。。。 这是什么人品。。。
圣诞节要到了 祝大家圣诞节快乐
李仙人应反对官僚 记得在小说中,苏联刚建国,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部门工作人员,他们有很多都有官僚作风,而且建国了,苏联国内的很多官员都会有骄傲自满的现象,李仙人曾大反过官僚主义,并获得广大支持。 一旦战争结束,苏联取得巨大成功,国内的官僚主义就会极度扩张。 李仙人不应该搞大清洗,应该开展“反对官僚主义”运动,可以分三步走。首先通过舆论宣传,取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同时,进行法制建设;接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和政府内取得大多数的响应;最后,用法律的手段,打击官僚主义,同时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 这样,可以避免大清洗带来的后遗病和诟病。 另外,前苏联存在着较严重的浪费现象,李仙人也应开展“反对浪费”的活动。
李仙人当权后会逐步开展市场化经济吗? 李仙人当权后,会逐步开始市场化吗?市场化有竞争,有压力,有了紧迫感才会有发展。但对于那么多的弱势群体,李仙人会怎样保证他们的利益?怎样保障他们的生活? 在小说中,二战结束后,苏联应该不会像历史上一样,面对着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铁壁合围,在国家安全方面不会受到像历史上那样的严重威胁。李仙人会大力发展经济吧……
浅议前苏联装备发展的优缺点 前苏联深刻的吸取了二战的经验教训,由于核武的出现,迫使前苏联在大规模核战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本国的加工制造技术水平,要求武器装备要适应大规模核战的战场环境,装备要可靠,简单实用,野战适应性强,造价低,易于大规模生产,易于普通士兵使用,等等优点。同时,在大纵深理论的指导下,非常重视机动性、火力和防护性。 由于冷战的对抗,前苏联的装备既根据本国特点进行研发,同时也在技术上采用了跟进式的设计。即美国有的,苏联也要有,美国没有的苏联也要有,还要比美国更好。 但是,苏系武器装备有很多缺点。1,片面的总结战场经验,过份强调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消耗特点,认为武器装备仅仅是消耗品,最突出的例子是认为装备的寿命只有200小时。2,其武器装备只要求单件造价较低,不注重全寿命成本,更不计大数量装备后的成本。3,在一些性能指标上,往往选择造价便宜性能较低的装备。4,武器装备受战略思想和单价的限制,武器平台的冗余度很小,极不利于后期的改装改造,以至于新一代武器出现后,再一次的大规模生产,而前一代装备由于难以改造改进,总体性能严重落后,以前的装备迅速淘汰,浪费极大。 就这样,苏系武器装备的一些性能被要求更好,而另一些性能则不得不降低标准。由于性能的“短板效应”,造成苏系武器装备不能发挥其长处优点,反而受那些较低的性能指标所拖累,其结果是苏系武器装备整体性能不平衡,缺点明显,优点发挥不出来,令人叹息,又爱又恨。
美英三种航母 美国“埃塞克斯”级航母, 初期标准排水量27200吨,满载排水量34880吨。主机输出功率15万轴马力,4轴,航速32.7节。燃料载量6300吨,续航力15000公里。共计91架飞机,另有9架备用。1945年计103架飞机。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 标准/满载排水量4.5万吨/6万吨,航速33节,载机可达145架。改装后,采用封闭舰首、斜角甲板等,排水量6.4万吨/6.9万吨,载机75架。 英国“无畏”级舰队航母, 标准/满载排水量36800吨/46900吨,总功率152000马力,航速31.5节;采用封闭式机库设计,飞行甲板上装甲厚102毫米;计划搭载100架活塞式飞机,实际搭载了78架各型飞机。1959年改造后标准排水量达43340吨,满载排水量53435吨,可以搭载41~53架喷气式飞机。
二战美国驱逐舰系列 从35年开始。 法拉格特级驱逐舰(Farragut) “法拉格特”级是美国第一种一次大战后设计的驱逐舰。首舰1935年完工,基本是当时英国驱逐舰的扩大型,有一个高高的艏楼和两个烟囱,并装备新的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及高质量的Mk.37火控系统。前主炮仅有半防护,后主炮露天无防护。 满载排水量1711吨;全长104.01米,全宽10.44米,吃水2.74米;航速:36.5节;舰员:250人; 主炮:单管5吋高平两用炮5座(二战时中部的一座主炮被拆除); 副炮:40毫米高炮4座,20毫米高炮6座; 鱼雷:四联21吋鱼雷发射管2具; 波特级驱逐舰(Porter) “波特”级作为驱逐领舰设计。采用新型双联5英寸炮塔,仅在该级与后来的“索墨斯”级驱逐舰上使用过。该级驱逐舰有相当巨大的前桅和后桅,且皆是三脚桅,二战中后桅被拆除,前桅也改成单脚桅。“波特”级是当时美国唯一一种载有备用鱼雷的驱逐舰。 满载排水量2131吨;全长116.20米,全宽11.28米,吃水3.2米;航速:37节;舰员:290人; 主炮:双联5吋炮4座(二战末期改为双联5吋高平两用炮3座,拆除B主炮); 鱼雷:四联21吋鱼雷发射管2座; 副炮:40毫米高炮8座,20毫米高炮6座。 “马汉”级驱逐舰(Mahan): 从马汉级开始美国建造一系列重鱼雷武装的驱逐舰。首舰1936年完工。 满载排水量2286吨;全长104.09米,全宽10.42米,吃水3.00米。航速:36.5节;舰员:251人; 主炮:单管5吋炮4座(A、B主炮有炮塔,X、Y主炮无炮塔); 鱼雷:四联21吋鱼雷发射管3具。 *邓拉普级驱逐舰(Dunlap) “邓拉普”级是“马汉”级的翻版。首舰37年完工。满载排水量2186吨;全长104.00米,全宽10.82米,吃水3.18米;航速:36节。 格里德利级驱逐舰(Gridley) “格里德利”级是装有16个鱼雷发射管的超级驱逐舰,并在试航时达到40节的高速。首舰37年完工,这种十分成功的驱逐舰曾在与日本舰队的夜战中立下汗马功劳。 “贝纳姆”级基本上是“格里德利”级的翻版,仅对舰桥等细节作了一些改动。该级驱逐舰不仅在太平洋战场功勋卓著,还参加地中海等战场的重要登陆战役。 满载排水量2286吨;全长104.09米,全宽11.02米,吃水3.12米;航速:36.5节;舰员:251人; 主炮:单管5吋高平两用炮4座(A、B主炮有炮塔,X、Y主炮无炮塔); 鱼雷:四联21吋鱼雷发射管4具; 防空兵器:1.1吋防空炮4座。 索墨斯级驱逐舰(Somers) “索墨斯”级是“格里德利”级的扩大改良型,用以装载曾用于“波特”级的双联5英寸炮塔,并搭载更多的防空武备。首舰38年完工。 满载排水量2486吨;全长116.22米,全宽11.19米,吃水5.03米;航速:37.5节;舰员:235人; 主炮:双联5吋炮4座(二战中减少为3座); 鱼雷:四联21吋鱼雷发射管3具(二战中减少为2具); 防空兵器:1.1吋防空炮8座。 “格立夫斯”级又称“本森-格立夫斯”级,是“本森”级的翻版。首舰42年完工。 满载排水量2000吨;全长106.17米,全宽10.97米,吃水3.20米;航速:37节;舰员:276人; 主炮:单管5吋高平两用炮5座(A、B、Y主炮有炮塔,Q、X主炮无炮塔,二战中Q主炮被拆除,其余主炮皆改为炮塔炮); 鱼雷:五联21吋鱼雷发射管1具; 防空兵器:双联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2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关炮7座。 弗莱彻级驱逐舰(Fletcher) “弗莱彻”级是美国二战中最著名的驱逐舰,首舰43年完工,两年间共造175艘。驱逐舰的设计从“弗莱彻”级开始又回到了平甲板型的路子上来。 满载排水量:2500吨;全长114.76米,全宽12.04米,吃水3.81米;航速:37节;舰员:353人; 主炮:单管5吋高平两用炮5座; 鱼雷:五联21吋鱼雷发射管1—2具; 防空兵器:双联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3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关炮7—10座。 艾伦·萨姆纳级驱逐舰(AllenM.Sumner) “艾伦·萨姆纳”级是“弗莱彻”级的增大型,战斗半径比以往任一级驱逐舰都大,是美国在二战中建造的最好的驱逐舰。首舰44完工,共建造70艘(其中12艘在建造过程中改为快速布雷舰DM),有3艘是在战后才完工。 满载排水量:2800吨;全长114.85米,全宽12.34米,吃水3.81米;航速:34节;舰员:345人; 主炮:Mk.32双联5吋高平两用炮3座; 鱼雷:五联21吋鱼雷发射管2具(部分舰只减少为1具); 防空兵器:四联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2座,双联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2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关炮11座; 反潜兵器:深水炸弹投掷槽2座,刺猬弹发射器4—6座。 基林级驱逐舰(Gearing) “基林”级是“艾伦·萨姆纳”级的翻版,但尺寸略大。该级从1945年到1949年共有105艘建成,其中80艘赶在二战结束前完工,另有50余艘的计划被取消。二战结束后,有很大一部舰只重新定级为DDE、DDK、DDR和EDD,“基阿特”号改为DDG,成为美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 满载排水量:3480吨;全长119.02米,全宽12.50米,吃水3.81米;航速:32节;舰员:367人; 主炮:Mk.32双联5吋高平两用炮3座; 鱼雷:五联21吋鱼雷发射管2具(后全部拆除); 防空兵器:四联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2座,双联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2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关炮11座。 美国以数量庞大的驱逐舰队为基础,建成了世界第一海军。
军舰上的战术情报中心 二战中随着对空、对海雷达在舰上的大规模使用,且空中威胁的急剧增加,为了提高军舰的防空能力和超视距海战能力,充分发挥舰载全自动防空指挥系统和舰炮的远距离打击能力,美军在军舰上设立了战术情报中心。 仙人也应在军舰上设立指挥中心,集中使用对海、对空雷达,并研发全自动防空系统。史上二战后的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仅有半自动防空指挥系统,而二战中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的防空指挥系统就是半自动的,连英国的几架双层机翼的老剑鱼鱼雷机都对付不了,还被其命中,导致最终被击沉,而美舰拥有全自动防空指挥系统,小日本的神风都拿他没辙,且美舰用对海雷达屡次提前发现日舰并将其击沉,可见战术情报中心的重要作用。
苏军冬装用涤纶,好吗? 书中仙人为苏军换了冬装,用了羽绒或聚脂纤维。史上尼龙1934年发明,美国在39年才实现工业化生产,聚脂纤维即涤纶,50年才有,仙人让苏联的化工业变的这么先进…。然而根据工业安全规程,化纤或棉化纤混纺的衣料制成的衣服,遇火燃烧会加重烧伤程度,战场上烧伤的比冻伤的多,个人认为用化纤做冬装的填充物不好,用羽绒做冬装的填充物貌似也很易燃。 苏联属于高纬度地区,冬季严寒很可怕,更可怕的是气温低时的刮风天气。但他们有着丰富的抗寒经验,由其苏军。 个人认为不必弄羽绒服,由其是冬装里填充化纤。多弄些羽绒睡袋很实用,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就用了羽绒睡袋。其次,个人认为苏军冬装首先得抗风,所谓寒风刺骨,用羊毛等制成的毡子、尼子料做的大衣就很抗风,如果须抗寒抗风,厚棉裤和棉大衣就很好了,棉大衣长不过膝使于奔跑。冻伤多出现在手、脚、头部,仙人应生产有防护面部的棉帽、便于操作武器的棉手套等,而更好的是动物毛皮大衣,开战前仙人多储备动物毛皮更实在。至于化纤,用在其它的地方更好。
居然有这个吧 @y莹i 莹莹你怎么看
谁还能比列宁做的更好? 俄国在十月革命前的状况,惨不忍睹,在小说中也有大量描写,个人认为实际情况比小说里还惨。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后,先后反抗德、英、美、日、波兰等国的侵略军,又被迫和高尔察克、邓尼金等几乎遍布全国的白匪军战斗多年。这样的国家,要粮食没粮食,要钱没钱,外有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内有保皇、资本家、地主的反扑,内外交困。这种情况下,谁能比列宁做得更好?又有哪个党派能领导俄国,让俄国的人民挺过坚苦的时期?! 在当时的贫困的俄国,没有比列宁做的更好的国家领导人了,也没有比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更好的政党了!
再摘抄关于85坦克炮和90坦克炮的... 摘抄一: 由于T-34/76的火力作战中表现出明显不足,且对手不再是3号坦克,而是长身管的4号,黑豹坦克,因此,苏联开始将T-34换装威力更强的85毫米火炮,该炮使用最好的BR365P在1000米击穿102毫米垂直装甲,只比四号L/48稍弱,不过苏联使用的耙板比德国差,而换用BR365A就更略逊一畴:1000米击穿93毫米垂直装甲,而事实上,在实战中,BR365A在800米处却只能击穿虎1的侧面,而不能击穿正面,当然BR365K效果则较好些,因此可以认为85毫米ZIS-S-53 L/53炮在只使用上述二战中苏联拥有的弹种时比德国Kwk40 L/48炮稍弱,不过,85毫米ZIS-S-53 L/53炮威力绝对超过了T-34/76和M4/75及德国3号坦克50毫米炮。 摘抄二: M26坦克是美国在1945年投入作战的一款新型坦克,尽管数量不是很多。其配备的90毫米炮使用被帽穿甲弹在914米(1000码)上可击穿122毫米/30度装甲,1828米(2000码)可击穿106毫米/30度装甲,比德国虎式坦克的56倍径88毫米炮稍强,但弱于Js-2,不过,M26也可换用7.6kg高速穿甲弹(美军大量装备这种炮弹),914米可击穿199毫米/30度装甲,1289米处击穿156毫米/30度装甲,几乎接近虎王的71倍径88毫米炮,另外,Js-2火炮射速太低,实难与90毫米M3炮相抗衡,所以认为M26的90毫米炮是升级潜力很大的一款火炮。
对口径这个级别概念认识的误区 首先,很多人都会有个认识误区,一说到口径,就会认为是整个儿的炮弹,这是错误的。口径,是一种级别的体现。其次,说到“口径通用”,是指这个尺寸一致不变,而并非是指某种炮弹能用在多种型号的火炮上,那种情况叫做“弹药通用”。 第三,受加工制造技术的限制,当火炮增大口径级别后的初期,身管不一定会很长,也就是说,无论哪种火炮只要有发展的必要,都会用各种方法改进;同理可知,当技术水平一定时,稍小些口径火炮,生产长身管较易加工,稍大口径火炮却很难生产长身管。
坦克炮的发展按口径分,是有级别有规律的 坦克炮初速的提高,不外乎以下几种方法:增大口径,增长身管,增加药室容积,开发新型发射药。根据前苏二战时的技术水平,提高坦克炮的威力用第一种方法来的方便快捷。 前苏坦克炮口径的选择,有时候很让人难受。76口径还好,技术提高后也能生产长身管,不比美英德75/76差多少。在选择更大一级的口径时,很蛋疼的选了个85口径,据说是海军炮,那威力比德88美90差不少。接下来本应选择107口经,和欧美105平级,但107被废弃,不得不在重坦上装122,嫌122太重太大,又不得不把海军的100口径拿来用在自行突击炮和坦克上。 从坦克炮口径的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口径的增加是有规律有级别的,欧美的75/76一88/90一105一120一140,而前苏呢,76一85一100一115一125一135,整比欧美多一个级别来,浪费。仙人应利用德88口径扩大2毫米成90口径,不用85,并用107口径重新研制坦克炮,效果要比照搬海军的85和100舰炮好得多。
俄/苏107毫米1910/1930型加农炮 俄国一战前装备107毫米1910型加农炮,重2.17吨,射程12公里,发射整装炮弹。前苏改进为1930型,重2.5吨,分装炮弹,射程16公里,但改进的不完善。二战时前苏得知德国有重型坦克,由格拉宾设计局研制了ZIS一6型107毫米反坦克炮,身管长70倍径,威力极大,千米处打虎式直穿,但较笨重,随着KV系列的停止研制,107炮也停了,生产了几百门都销毁了。挺可惜。
再议集体农庄 咱们刚建国时,一穷二白,还不如苏联刚建国时呢,所以实行公社制,集中人力物力发展农业,进行农业基层设施建设,记得当时开垦了过亿亩农田,现在90%以上的水库是那段时期建的。 改革开放后,为了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包产到户。随着国家各行业的发展,很多农民外出打工,同时农机的逐渐普及和小型化、多样化,也使得原来一个村子的农田,全村老少齐上阵,转变成了只需要少数人,使用多功能的农机就可以完成的局面。 现在,有很多村子又转变回到了从前,村里的亩地不分给个人,集中起来,使用机械化耕种收获,效率更高;而解放出来的人,种菜、水果,畜牧业,办小工厂、加工作坊,打工,多种经营。从土地的集中使用来看,貌似以前的公社制,但这不是简单的回到从前,而是螺旋形发展,到了更高级阶段,多样化,有活力,有竞争,有发展。 穿越后的前苏,先实行集体农庄制,集中人力种地、养牲畜、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借仙人建拖拉机厂等,待农机基本普及了,农庄内进行分工,部分人维修使用农机种地,剩下的愿意种菜的、养牲畜的,可随便,给政策、优惠、补贴,其他的组成劳务队,或外出干活儿,或在农庄内建设、发展轻工业,生产日用品。 无论是公社还是集体农庄,都是需要发展搞活的,估计前苏就是不发展,太僵化了。
浅议坦克的各性能应平衡 在最新一章中,为了情节需要,一老头操作T54,还超常发挥。作者认为T54内部空间狭小、人机环境不重要,本人坚决反对这种看法。 武器的性能是靠人来发挥出来的,人的体力下降,精神不振,会严重影响武器性能的发挥。数以十万计、百万记的大部队,都是普通士兵,又有几个超人?人都受不了了,武器又能发挥出多少作用?! 书中提前出现了T54,个人认为不如出现Is一3,其优点是,炮坦前装甲呈楔形带火炮防盾,防弹能力类梅卡瓦,不比T54及其后各型苏式坦克的半圆型炮塔的防弹性能差。但Is3缺点也不少,坦克防弹重点是前部,ls3炮塔侧面的底部过厚,造成炮塔重量过大而无尾仓。尾仓的主要作用,是平衡火炮,使坦克在起伏地形上能够正常转动炮塔并开炮,同时尾仓作为杂物仓,用来放置电台、换气扇(后来发展成三防装置)、灭火器材、维修工具、后机枪、机枪子弹、炮弹等。Is3的发动机貌似纵置,导致车体超长,车体前装甲是三块,不如整体装甲好。悬挂装置一般都认为扭杆好,实际上是扭杆的材料好,后世扭杆因材料先进,悬挂行程可过500毫米,但梅卡瓦用独立螺旋弹簧悬挂,行程也过500,而且车体外置弹簧悬挂,额外提供了车体防弹能力,且易维修,坏一个弹簧在车外很快就换完,扭杆坏了,得拖回修理所,修几天甚至一周。Is3的火炮也不是专用坦克炮,122火炮太大,弹药过少,又不是自行榴弹炮。 建议穿越后,重型坦克直接上Is3,但得改。车体,发动机横置,缩短车体长度;车体前装甲整块,侧面垂直,易生产,车体内四周加防弹内衬,形成间隙式装甲,防弹性能更好。悬挂装置采用类梅卡瓦的独立弹簧悬挂。炮塔,正面装甲仍呈楔形带火炮防盾,炮塔内也加防弹内衬形成间隙式装甲,自然可减少炮塔底部厚度,节省的重量可用在其它部位,炮塔后部带尾仓,功能如前述,座圈直径可增大至1.9米甚至更大,炮塔转向用电动。火炮先用90毫米长身管坦克炮,比85炮威力大,后可改用105或107坦克炮,威力足够且可多载炮弹。(火炮选型见我以前的帖) 坦克受技术限制,在二战中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到了五、六十年代,随着发动机、传动装置、火炮、装甲等技术水平的提高,主战坦克出现了,在重量相当于二战重坦的情况下,速度可达到中坦的水平,内部空间增大,各种设施增多,在战场上受到的威胁也更多,作战强度更大,坦克的操作使用更复杂。因此,人机环境更加受到重视,良好人机环境性能,越来越成为保持战斗力正常发挥的重要性能指标。 前苏的武器发展有很多误区,坦克内部空间狭小就是其中之一。猪脚是穿越的,还是仙人,应该知道前苏历史上武器发展的错误,应该避免,正确发展,状大军事。
浅论书中集体农庄的发展 前苏刚建国时农业很落后,采取集体农庄制,一可集中人力,二可集中粮食。但之后农庄的发展很僵化。在书中,某仙人曾解决了急需的粮食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尽快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放生产力,需要某仙人用特殊方法筹集资金从国外购买机器设备,在国内建厂。 当农业实现机械化后(约十年左右),可在每个农庄内成立农机站,集中使用、保养维修农机,其他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前苏的集体农庄制,在建国初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随着农庄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集体农庄的制度也应增强其灵活性、适应性,更加的标准化、标范化。农庄内的分工也应更加细化,农机、种子、化肥农药、蔬菜水果、畜牧、园林等等。 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先组成劳务队(以后可发展成劳务公司),劳务队的型式比农民工分散打工更规范,更易于管理,去参加基础建设,或办乡镇工厂企业。 这样,就行成了先由重工业(先是拖拉机,继而各种农机)推动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待农庄的劳动力剩余出来,反过来再进行城乡建设,而建设又带动了其它各行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就不会发生前苏解体前的僵化崩溃了。 顺便说一句,前苏建国初期的发展重工业和集体农庄制没有错,但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颠覆和侵略的威胁太大了,不得不由重工业向军工发展。而正常的发展过程应该是,先重工业,带动农业,继而其他各行业的均衡发展。书中前苏有某仙人,前苏从建国到二战这段时期,受到的威胁很小,军工企业更加军民两用化,农业也会正常发展。
某仙人也可这么帮国家 某仙人初办公司,财力有限。但打败多国法师后,可要挟他们,供献几条生产线。而某仙人曾调包白俄的大量黄金,也可用来购买加工制造设备。或者直接借助仙力,从美国等股市赚取大量资金,并用来买设备。 在建国后可用他的外国公司的名义,向国家捐献多个生产线,同时完成工业基地布局,防止出现前苏二战时大批工厂搬迁的事。 先在下塔吉尔和颚木斯克各建设拖拉机、柴油机、减速机变速器的生产线各一条,为农业的机械化打下基础,同时在两地的六个工厂建设六个相应的设计局;在莫斯科以东建一个汽车生产线和一个枪炮厂,枪炮厂将成为第二个图拉,解决前苏二战前期枪炮损失过大而补充不足的情况。 之后可再先后援助建设几个化工、机电电子、食品加工等工厂,可加强轻工业。 这些生产线、工厂、工业基地的建设,对于仙人来说,有一定难度,但也可实现。
有那么点感觉… 此小说虽为爽文,故事情节也挺曲折,斗争不断。但总感觉没怎么鼓舞,不激动,也没有多少搞笑的地方或情节描写。随着故事的发展,苏军和德军相持,接着苏军反攻,应该有很多的鼓舞人心和搞笑的情节可写,期待中……
托洛茨基如何退? 老托是到年龄退,还是因为别的事退?大家猜一猜…
全面否定核战是错误的! 核战,只是战争的形式之一,赫鲁是因为前苏在各个方面都被美欧战略包围了(铁幕真的太厉害了),为了反抗压迫甚至被围歼的可能,只好大力发展导弹核武器,甚至极端的提出核武至上论,这也是形势所逼迫不得己。核武的数量,两三千个只够消灭对手的,一顿核弹下来双方同归于尽,然后印度、巴西、南非之类的兴起,还不如一起解决,这也是装备两三万个核弹的“末日计划”的由来。 有了一定规律模的核武库后,各军兵种平衡发展,什么事都好办了,美帝凭借着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力量,能做到核力量和常规力量全面发展,但前苏呢,实力不足,只好牺牲常规保导弹核武器了。 前苏认为大规模战争是核大战,一直在全面核战争的条件下备战,这个很片面,很极端。 所以,不能全面否定核战,而是在做好核战准备的基础上,不怕核大战,但尽力避免爆发核大战。这样,也可以影响到军事科技的发展。两手准备,一手核大战,一手各种类形的常规战。两手都要硬,才能灭美帝!
也可以这么写 从十月革命成功到二战前这段时期,是前苏的恢复和飞速发展期,前苏走了不少弯路,犯了不少错,直接后果是二战中损失惨重,还被老美实现了战略包围。因此,前苏建国后至二战前,应该有很多可写的。 既然某些东西不能写,可以写点儿修练仙力,收一收天宫遗失在人间的仙器。 也以写科技,由其是苏军武器装备和军兵种的合理发展,让苏军多做准备,二战中先防守,消耗德军,再大力反击。这样苏联就损失少,战争后期南下土耳奇、两伊,势力扩展至沙特、科威特,占领并卡住海湾这个大油库;西进至法国、西班牙,并打击英国,将欧洲的国家都变成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新欧盟,对抗老美。 听说历史上原子弹是前苏先爆的,那就提前加大原子弹的研发力度,避免走弯路,比老美提前两年研发出实战型原子弹;弹道导弹同时研发液体和固体的,威胁老美!
仙人也不容意啊 仙人上面有钢铁、大饼脸等,再上面还有老托等,又不能用仙力,真够他受的,也只好待事儿出了,他再反击。虽如此,但总是这样写,也过于单调。假如写点儿他利用穿越并了解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少走弯路少出错,减少损失,做好战争的准备。如果遇到难题可找小斯,甚至直接找列宁。唉,做仙人也很难啊……
两种12.7高机 苏军的德什卡枪身重34公斤,有效射程3800米,最大射程5400米,全重超过100公斤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轮式枪架。 德什卡改进型,去掉了枪管散热片,使用轻型高平两用三脚架,重量比M2轻,威力比M2大,易操作,可靠性高。 美M2HB枪身重38公斤,有效射程1800米,最大射程2500米。个人认为主要优点是外型好看些。
假如钢铁早点儿挂了… 假如钢铁在二月革命前就挂了,故事会怎么发展?米高杨、莫洛托夫、卡冈、马林科夫、基洛夫等会跟谁?会不会跟某仙人?这样某仙人就会有一群牛人帮手了…
关于战斗机的个人见解 战斗机的研发,首先取决于国家和军队的需要,具体到某一型号,则取决于发动机。发动机的级别,以不开加力的中间推力级别划分。自从美成功研发出中间推力50千牛级的涡喷发动机以来(50年代中后期),用同一级别的发动机,同时研发了单发轻型战斗机、双发重型战斗机、双发战斗轰炸机等,而欧洲国家也有用40千牛级的研发各种飞机。而前苏的军兵种划分过细,重型截击机有图一28/128、米格一25、米格一31,较小点儿的有苏一9/11、苏一15/21,多兵种的有雅克一25/28、米格一23、苏一27。在美欧研发成功中间推力50千牛级别的发动机时,前苏并未研发成功。 本人认为,一,在50年代中期,同时研发中间推力40千牛级别和50千牛级别的发动机各两型,用50千牛的研发单发轻型战斗机和双发重型战斗机,并用双发重型战斗机改进为截击机和战斗轰炸机;至于用40千牛的发动机研发的单、双发飞机,用于出口就行了,也可自用。对于国土面积广阔而必须的重型截击机,可单独研发。
浅谈前苏系坦克 前苏的新式坦克T54,重视机动性能。为了在有限的重量(36吨)限制内,达到高标准的防弹能力,新式坦克的炮塔,不得不采用了龟壳型。此型的防弹外形挺不错,缺点特明显,就是炮塔内的空间极端狭小,因为没有炮坦尾仓,导致无法在起伏地形平衡长长的炮管,而且,从五十年代开始,坦克内的各种主要的和辅助的系统越来越多,观瞄、通迅、三防、空调等等,直接关系到战斗力的保障和提高。而龟壳式的炮塔内,真心的放不下太多东西。美式坦克,从M26重型坦克开始,历经M46、M47、M48等重型坦克,最终发展出了M60主战坦克,虽然有体型较高大的缺点,但三大性能平衡的较好。而前苏T系,因重型坦克的停止发展,只能发展中型坦克,还要和欧美的重型坦克对抗,火力、机功、防护都要达标,真难为前苏联的坦克设计师们了。
前苏联米格21后继型的发展 战斗机的研制首先由国家和军方提出需求,设计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研制。前苏联米格21研发后,米高扬设计局开始设计米格21的下一代,代号E一8,无尾三角翼带鸭式小前翼腹部进气,发动机中间推力为50千牛级别,加力推力超过70千牛,俗称5吨级推力。但发动机研发失败,E一8失败。随着核弹小型化和大量生产,要求前线航空兵具备纵深核打击能力,米格23开始研制,而SR71和B70的出现,同时米格25开始研制。中间推力50千牛的发动机,美国有J57和J79,单发为轻型战斗机,双发为重型战斗机,两型发动机互为备用型,这种级别的发动机西方大量装备,好处显而易见。而前苏联为了提高航程和载弹量,只好用变后掠翼,由此带来机身空重和最大重量的大幅度增加,不得不采用中间推力超过70千牛的发动机,而发动机本身重量就很大,最终形成了历史上的米格23。
作者也挺不容易啊 支持作者,期待新篇!
笑谈前苏联军备缺点 1,标准化做的不够,通用化考虑的更少。也有好的例子,比如30毫米口径三军通用。 2,缺乏全局观念或整体观念,例如,舰队是由各种功能不同的军舰编成,并拥有大量中轻型通用舰。 3,武器种类,军兵种,划分太细。舰种中局然多出一个种类,叫做大型舰;核潜艇三大类数十种型号,通用化做的极差。 上述各缺点,也带来了恶劣的后勤保障环境。大家想像一下,连坦克都有T64、T72、T80等三种,它们动力传动装置不一样,连负重轮都不一样;再想一下,几十种军舰、飞机、潜艇,它们的需要多少专用的零部件啊!
感谢大家的建议 首先开金手指这事儿主人公干过,是小打小闹。全军装备的发展规划,应当符合历史上当时的科技水平。说白了,就是用现代人事后诸葛亮的方法,制定一套符合当的规划。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苏联英雄》这部书,里面就有一定的描写。
主人公的斗争方式 此书中主人公在和平时期,应比图哈的早点儿发表自已的军事战略理论,应该比图哈更正确更完整,更具备可持续性,借此提高自己在军中的威望。总比让图哈先说,主人公再进行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总这么干,大家只会认为主人公只是个事后诸葛亮,只会打击报复,而没有自己的纲领,让别人怎么拥护主人公并跟随主人公?!
此书主人公上位的方法 主人公年轻,认识列宁、大捷、小斯等。在苏俄建国后的和平时期,没有什么资历建树可向上爬,除了主人公的部门外,本人认为,可借助正确的发表自己军事战略理论,正确的发展苏军各军兵种主战装备,正确的进行工业基地的布局等,为自已赢得政治资本。而这些,书中并未涉及多少,主人公枉称仙人,还是穿越的,汗……
【新人来找我】华丽丽的提问贴 对,这是本人十级以来第一个回答问题的贴子,新人或者老手有啥不会的问题都来提问吧,有时间就回答,回答不了的时候希望各位老手补充补充【知道的我一定会回答,不知道的就只能让别人补充喽(。ì_í。)】
四眼滑稽
大家high起来 贴吧不热闹,大家high起来
本新喵来嘞 ( ̄ε(# ̄)☆╰╮o( ̄皿 ̄///)我tm想说啥来着,快帮我想想
再来 汇聚吧!深渊里的荆棘!大魔法!夜行蔷薇!
声明 下面这段话是我的qwq 愤怒的雷神 追随你刺眼的闪电归来我的身边 王者的巨剑 撕开你的黑翼跪倒在我的膝下 腐朽的巫女 用你干枯的四肢跟随在我的身后 王座上的贵公子 挥舞着你的夜火为我铺上红地毯 我以琦琦的名义命令你们 出来吧 被我囚禁的恶魔们 东之男爵 西之巫女 南之雷帝 北之红莲三太子 囚徒们 我赐予你们怜悯 赐予你们短暂的自由 把你们的积怨和愤怒全部发泄出来吧 大魔法 圣魔狱 and求吧务
我回到火星了 对,没错,你们没有看错,本喵回到火星了
此吧。。。 冷冷清清,成何体统。。。
【吧规v1.5原创】吧规什么的最讨厌了 1.禁水,违者第一次1天,然后3天,然后就10天!发一些食物啦,家乡风景啦什么的没事 2.禁各种转的小说,主要,只是小说!违者第一次5天,第二次10天,再犯就拉黑 3.可以发帖子说你要吃什么,因为这个吧就是交换自己的想法,放松自己的 4.禁黄和广告,一次十天,吧友如有发现,请尽快at吧务 5.禁止挖坟和跟坟,违者一律1天,坟贴指的是超过两个月没有人回复的帖子 最后祝大家玩的愉快~
【半步多客栈】厨房 也就40平米什么的。。。不过材料齐全(才怪嘞),欢迎前来选购或者送货
【通知】吧务上任get! 我终于实现诺言了
卧槽啊 考核差2天,咋办啊qwq@金融大姑妈 想想办法啊qwq
【直播预告】本喵要写攻略乐 嗯,就是这样,大家提提意见,我直播什么攻略捏 ――致我们的水笔老大@菜鸟懒懒
【申精条件v0.5版】 咳咳,鱿鱼,呸,由于我承诺,可以给每个人无条件加精3个,不过这个期限是七月一日之前 自己申请加精,帖子内容得好,最好木有错别字
本喵准备开坑,进来提提意见吧 rt,本喵应该开什么模式的坑捏(如果是DLC自燃取消,其他随意)
【吧务通知V2】 今天本喵的爹地过生日,现在还米有用上电脑,吧务什么的。。。用上电脑再说吧
新人求助 在人名后面加上桑/君/酱都代表什么意思捏
吧务通知qwq 本人本月考核完不成了qwq希望大家别抢大吧,作为补偿,你们可以无条件审精3个帖子
【04-15】新人问题 请问逆战吧有交易贴么,我想把我的号卖出去,可是找半天没找到吧规还说不让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