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后坐力炮
天兵在1917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华白sama 楼主
1917年俄国人梁布欣斯基发明了取消配重体的76.2毫米无后坐力炮,后来苏军并未大力发展。我国建国后先后研制了57、75、85、105、82等口径的无后坐力炮。
小说中出现了100毫米无后坐力炮,个人感觉应从三十年代初开始重新研制,应按75、85、105级别研制。无后坐力炮先用75而不用76口径,是因为三十年代初苏军76毫米身管火炮装备数量大,炮弹在后勤供给上易混淆。试想一下,如果无后坐力炮也用76口径,当前方紧急要求送76mm炮弹,而后勤一紧张错听为76mm加农炮弹并送去,乐子可就大了。这也是BMP一1用73mm炮这种口径的原因之一。
因此,小说中苏军用75、85、105无后坐力炮较为合理。而75炮威力较小,应被三十年代中期出现的85无后坐力炮取代,但75炮重量较轻,应装备某些轻型机动部队。
2016年01月20日 04点01分 1
level 13
华白sama 楼主
@frank837281983 这个时候RPG一2应该出现了吧。RPG一1,吸取铁拳的特点,但30mm的口径太小。
RPG一2,发射超口径弹的40mm口径无后坐力炮,但射程近。
RPG一7,发射火箭增程超口径弹的无后坐力炮,发射筒有隔热护罩,有减风偏瞄准镜,可安装折叠双脚架。
苏联二战初火箭技术很先进,研制RPG一7用的火箭增程弹不成问题。
在战术使用上,75、85无后坐力炮初速较高、弹道直、射程较远;实战中主要用于打击150一300m以上距离的目标,RPG主要初速低,受侧风影响精度较低,主要用于近距离打击目标。
2016年01月24日 04点01分 2
level 13
华白sama 楼主
如果因火箭技术的原因,也可将RPG一7的口径增加到45mm,重量并未增加多少,却可使火箭弹后边的火箭发动机的长度缩短些,多少也能起到点儿减小风偏的作用。
2016年01月24日 04点01分 3
level 13
华白sama 楼主
记得我国曾开发一种带有六发旋转弹仓的无后坐力炮,火力持续性很好,不过仅适合车载。
2016年01月24日 05点01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