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华白sama
楼主
1917年俄国人梁布欣斯基发明了取消配重体的76.2毫米无后坐力炮,后来苏军并未大力发展。我国建国后先后研制了57、75、85、105、82等口径的无后坐力炮。
小说中出现了100毫米无后坐力炮,个人感觉应从三十年代初开始重新研制,应按75、85、105级别研制。无后坐力炮先用75而不用76口径,是因为三十年代初苏军76毫米身管火炮装备数量大,炮弹在后勤供给上易混淆。试想一下,如果无后坐力炮也用76口径,当前方紧急要求送76mm炮弹,而后勤一紧张错听为76mm加农炮弹并送去,乐子可就大了。这也是BMP一1用73mm炮这种口径的原因之一。
因此,小说中苏军用75、85、105无后坐力炮较为合理。而75炮威力较小,应被三十年代中期出现的85无后坐力炮取代,但75炮重量较轻,应装备某些轻型机动部队。
2016年01月20日 04点01分
1
小说中出现了100毫米无后坐力炮,个人感觉应从三十年代初开始重新研制,应按75、85、105级别研制。无后坐力炮先用75而不用76口径,是因为三十年代初苏军76毫米身管火炮装备数量大,炮弹在后勤供给上易混淆。试想一下,如果无后坐力炮也用76口径,当前方紧急要求送76mm炮弹,而后勤一紧张错听为76mm加农炮弹并送去,乐子可就大了。这也是BMP一1用73mm炮这种口径的原因之一。
因此,小说中苏军用75、85、105无后坐力炮较为合理。而75炮威力较小,应被三十年代中期出现的85无后坐力炮取代,但75炮重量较轻,应装备某些轻型机动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