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白sama 濤気的蘾蘾
你所见即我,我不辩驳。
关注数: 132 粉丝数: 255 发帖数: 10,424 关注贴吧数: 218
被苏军解放的各国…… 二战后期被苏军解放的东欧各国,对于其本国人民来讲,刚撵跑了德国侵略者,又来了另一国的军队,虽说是解放者,但也会心存芥蒂,倍加警觉,非常害怕苏军会成为第二批占领军,而自己会再次成为亡国奴。 一,小说中李仙人应多加注意此情况,多派政治思想工作和实现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多向当地人民进行宣传,并且配合当地的GC党组织,发动群众,这些有效的方法咱们非常拿手。而对于类似波兰工会之类的,不在GC党的领导之下的组织,坚决予以打击取缔,并建立在党领导下的类似组织。 二,苏联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把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做为重点,也是很必要的。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苏联农牧业深受影响,李仙人应让农民多养牲畜、家禽,牛、猪、羊、鸡等,可以发放贷款给个人,办养殖场。 三,对于东欧各国,为了让各国的人民充分感受到被解放带来的好处,李仙人可让各国以发展轻工业和农牧业为主,合理适当发展重工业,首先解决好百姓的“衣、食、住、行”问题,百姓的生活好了才会说苏联的好。 而且,通过华约、互经会,以苏联的重工、军工产品换取东欧各国的农牧、轻工产品,各取所需,同时也用东欧各国的轻工业加强苏联的轻工业,用苏联的重工业带动东欧的重工业,既解决了苏联的粮食、轻工、日用品等问题,也促进了东欧各国重工业的发展。 四,坚决制止南斯拉夫采取联邦制。 五,最好把奥地利也解放了,并纳入华约组织。史上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的工业技术水平都很发达,可为苏联提供很大的帮助。 ……
史上前苏二战后的军备太繁杂…… 史上前苏二战后的军备太繁杂,而且短板太多,极大的影响了性能的发挥,主角要多注意哦!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吧。 一,AK47是经典之做,连老美都有人说,去火星还是带AK让人放心。但让人诟病就是连发射机精度。战后李仙人应让卡垃什尼科夫改进,最简单的就是把AK的活塞长行程结构改为西蒙诺夫SKS(即56式半自动)的活塞短行程。 二,改变坦克的半圆形炮塔,炮塔前装甲为楔形,炮塔后带尾仓,坦克总重会增加,但不一定会超过42吨。 三,坦克发动机,B2系列最初由航空发动机发展而来,虽不断改进,但相对于五六十年代主战坦克动力的要求,其基本结构已落后,应重新研制,气缸夹角改为90度,缸经和行程为145mm(和M60的AVDS一1790柴油机的差1mm)。 四,史上战后苏海军,居然在驱逐舰、巡洋舰等舰种间,增加了个“大型舰”的新舰种,真是添乱,书中主角应坚决反对。 五,战后核潜艇的发展。前苏同时发展攻击型、巡航导弹型、战略导弹型三种,其中巡航导弹型没必要单独设计和建造。在建造第一艘核潜艇前,应先造陆上核动力实验机组和陆上整体核潜艇模型(1:1),先试验、改进,再建造。 六,空军。前苏飞机设计局太多,设计力量分散,李仙人应建立航空研究院,每个院下辖多个设计局。例如,米格和雅克夫合并,苏霍伊和拉沃契金合并,伊柳辛和安东诺夫合并,并把安东诺夫设计居放在俄罗斯境内,不放在乌克兰,图波列夫和米亚西舍夫合并。 七,战斗机,至少应自米格19和苏7开始,放弃头部进气结构,采用类似幻影lII的机身两侧半圆形进气道,并装有可调半锥形中心体,飞机头新留出装雷达的空间。 …… 历史上前苏联武器装备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了,由其是武器设计思想,要么采用跟踪式,别人有什么,我也得有什么;要么就是某种设计成熟了,就逮住不放,在新一代武器上仍然使用。成熟技术有可靠性高的优点,但也意味着落后了一代,作为整体的某一结构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新一代的整体性能的发挥,李仙人应注意啊!!!
持续攻击能力也很重要 前苏联很重视武器的威力,SS一N一19重型远程反舰巡航导弹为了实现超音速、大威力弹头、多种飞行弹道等多方面要求,此导弹又大又重,全弹长达10米,重7吨,仅弹头的战斗部就重达750公斤,“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为了搭载此导弹,水下排水量甚至超过了美帝“俄亥俄”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而仅载SS一N一19导弹24枚。“光荣”导弹巡洋舰满载排水量近1.2万吨,载16枚体积接近于SS一N一19导弹的SS一N一12反舰导弹,“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在搭载大量电子仪器、超过400枚各型防空导弹的情况下,以2.4万吨的排水量,才载20枚SS一N一19导弹。 进入八十年代,前苏联认识到了持续攻击能力的重要性,技术的进步实现了反舰导弹的小型化。SS一N一19的换代型号,SS一N一26型“宝石”反舰导弹研制成功。 在“亚森”级(北约代号“北德文斯克”级)巡航导弹核潜艇,水上排水量8500吨或9600吨,水下排水量11800吨或13800吨,比“奥斯卡”级小了1万多吨,“宝石”导弹却载了32枚。而在传说中的“夏伯阳”级巡洋舰上的“宝石”导弹多达40枚,基本实现四次饱合攻击。 早期型号的导弹命中率低,不得不加大战斗部,以确保一旦命中即能摧毁目标。 在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命中精度的提高,反而会使一些导弹武器战斗部的重量减小,整件武器的体积和重量也随之降低,搭载的武器平台也会相应缩小,且增加载弹量,提高了持续攻击能力。
坦克的传动装置(引用,摘抄) 坦克作为战斗车辆,既不同于火车行驶在轨道上,也不同于汽车行驶在公路上。它在十分复杂的路面行驶时,遇到沟壑土丘、残垣断壁、水渠田垄等都要跨越而过。因此,坦克遇到的阻力变化很大,必须在坦克的发动机之后,配上一套增力变速机构,以扩大发动机输出牵引力的变化范围和转速的变化范围。 坦克传动装置安置在发动机与履带推进装置之间,可以说是坦克的“动脉”,它将坦克“心脏”——发动机的动力按传动路线传给主动轮,使坦克前进、倒驶、转向、制动和停车;在发动机扭矩、转速不变时,增大主动轮的扭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改变坦克运动时的牵引力。 传动装置由传动箱、主离合器或液力变矩器、变速箱、转向机构、制动器及侧减速器等部件组成。液力变矩器是主要以液体动能传递能量的液力式传动部件,可使坦克传动装置有良好的自动适应性。 传动装置按传递动力的介质,可分为机械、液体和电力传动装置三大类。目前世界各国主战坦克采用的传动装置有两大类,第一种类型是机械传动装置,它是依靠机械元件传递动力的传动装置。如俄罗斯T-72和T-80系列主战坦克等就采用了这种传动装置。 第二种类型是液体传动装置,它又分为两种类型,依靠液体的动能元件传递动力的,称为液力或动液传动装置;依靠液压元件传递动能的,称为液压或静液传动装置。美国M1和德国“豹”1和“豹”2、法国MAX-32和“勒克莱尔”、英国“挑战者”1/2、日本90式等主战坦克都采用液力机械传动装置。 虽然机械传动装置传动效率高,且结构简单,但坦克行驶时,驾驶员要根据地面阻力的变化,不断地换档。为减少换档次数,减小驾驶员操作的疲劳强度,西方多数主战坦克采用液力机械传动装置,这类传动装置就是在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安装了一个液力变矩器,以增强适应地面阻力变化的能力,提高坦克的起步加速性和在松软地面的通过性。 从坦克的发展趋势看,未来坦克传动装置的基本类型将仍是液力机械传动装置。美国40年代开始,M26中型坦克上的CD-850传动装置的液力变矩器不带闭锁离合器,无论坦克在复杂地面上的低速行驶,还是在公路上的高速行驶,发动机动力都要经过液力变矩器,因此传动效率低,直至M60坦克的液力变矩器还是不带闭锁离合器。为提高传动效率和降低发动机油耗,M1、 “豹”1和“豹”2、AMX-32和“勒克莱尔”、“挑战者”1/2、日本90式等主战坦克采用的液力机械传动装置,其变矩器都带闭锁离合器。当坦克在起伏地上高速行驶时,闭锁离合器分离,为液力传动工况。这时虽然最大车速有些下降,但牵引力有所增大,有利于提高爬坡能力。 总之,机械传动装置的结构简单、价廉和传动效率高,一些国家仍不断改进其性能,并继续使用。静液机械和电力传动装置有较理想的牵引特性,能最佳利用发动机功率,但静液传动装置效率较低,目前在坦克上尚未采用;电力传动装置的重量和体积都比较大,且需要复杂的电气控制设备,所以发展比较缓慢。
也来说说二战中战斗机的发动机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准确,还望多多指正。 三十年代后期,各军事技术强国普遍意识到,提高战斗机速度和增加飞行高度的重要性。受当时技术的制约,在气冷和液冷发动机的功率一定的条件下,液冷发动机的飞机迎风面小,阻力小,较易提高速度,而且液冷型更易使用涡轮增压,高空性能更好,所以各国多用液冷发动机。 二战爆发后,其空战规模之大,作战之残酷,给各主要参战国的空军带来了各多的思考。 西欧和大平洋空战,多发生在中高空,且有很多是远程作战,液冷发动机加涡轮增压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而空战的残酷性,使得很多战斗机重视抗打击能力和抗坠毁能力。但日本零式是个例外。 但在苏德的东线战场,空战更加残酷,多发生于中低空。当时苏联空军损失惨重, 西部工厂紧急大搬迁,对战斗机的要求,除了发动机功率高、机动性能好、机载武器威力大之外,就是便于生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仅要求飞机发动机的寿命不必超过200小时,甚至是几十小时。在低空作战,液冷发动机的优点并不明显,而气冷发动机结构简单,故障较少,适合苏联冬季严寒天气。当新型大功率气冷发动机出现时,苏空军战斗机用气冷发动机是很正常的。 美空军P47战斗机等型号使用气冷发动机,多是因为新型气冷发动机功率大,技术的进步使得发动机横截面并未增加多少,甚至略有减少,战斗机头部还采用了整流罩,整机的空气动力性得到了优化,气冷发动机功率的大幅增加,抵消了部分阻力。 当然,也有某型发动机产量的关系,而不得不用另一种类型发动机的原因。
【水】听说度娘贴吧手机版可以朗读 那么让度娘朗读下这个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