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华白sama
楼主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准确,还望多多指正。
三十年代后期,各军事技术强国普遍意识到,提高战斗机速度和增加飞行高度的重要性。受当时技术的制约,在气冷和液冷发动机的功率一定的条件下,液冷发动机的飞机迎风面小,阻力小,较易提高速度,而且液冷型更易使用涡轮增压,高空性能更好,所以各国多用液冷发动机。
二战爆发后,其空战规模之大,作战之残酷,给各主要参战国的空军带来了各多的思考。
西欧和大平洋空战,多发生在中高空,且有很多是远程作战,液冷发动机加涡轮增压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而空战的残酷性,使得很多战斗机重视抗打击能力和抗坠毁能力。但日本零式是个例外。
但在苏德的东线战场,空战更加残酷,多发生于中低空。当时苏联空军损失惨重, 西部工厂紧急大搬迁,对战斗机的要求,除了发动机功率高、机动性能好、机载武器威力大之外,就是便于生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仅要求飞机发动机的寿命不必超过200小时,甚至是几十小时。在低空作战,液冷发动机的优点并不明显,而气冷发动机结构简单,故障较少,适合苏联冬季严寒天气。当新型大功率气冷发动机出现时,苏空军战斗机用气冷发动机是很正常的。
美空军P47战斗机等型号使用气冷发动机,多是因为新型气冷发动机功率大,技术的进步使得发动机横截面并未增加多少,甚至略有减少,战斗机头部还采用了整流罩,整机的空气动力性得到了优化,气冷发动机功率的大幅增加,抵消了部分阻力。
当然,也有某型发动机产量的关系,而不得不用另一种类型发动机的原因。
2016年02月20日 12点02分
1
三十年代后期,各军事技术强国普遍意识到,提高战斗机速度和增加飞行高度的重要性。受当时技术的制约,在气冷和液冷发动机的功率一定的条件下,液冷发动机的飞机迎风面小,阻力小,较易提高速度,而且液冷型更易使用涡轮增压,高空性能更好,所以各国多用液冷发动机。
二战爆发后,其空战规模之大,作战之残酷,给各主要参战国的空军带来了各多的思考。
西欧和大平洋空战,多发生在中高空,且有很多是远程作战,液冷发动机加涡轮增压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而空战的残酷性,使得很多战斗机重视抗打击能力和抗坠毁能力。但日本零式是个例外。
但在苏德的东线战场,空战更加残酷,多发生于中低空。当时苏联空军损失惨重, 西部工厂紧急大搬迁,对战斗机的要求,除了发动机功率高、机动性能好、机载武器威力大之外,就是便于生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仅要求飞机发动机的寿命不必超过200小时,甚至是几十小时。在低空作战,液冷发动机的优点并不明显,而气冷发动机结构简单,故障较少,适合苏联冬季严寒天气。当新型大功率气冷发动机出现时,苏空军战斗机用气冷发动机是很正常的。
美空军P47战斗机等型号使用气冷发动机,多是因为新型气冷发动机功率大,技术的进步使得发动机横截面并未增加多少,甚至略有减少,战斗机头部还采用了整流罩,整机的空气动力性得到了优化,气冷发动机功率的大幅增加,抵消了部分阻力。
当然,也有某型发动机产量的关系,而不得不用另一种类型发动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