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者巨蟹 虚幻者巨蟹
怀念曾经的、也是永远的FBP精神:You
关注数: 94 粉丝数: 234 发帖数: 20,288 关注贴吧数: 59
宋朝真的外战外行吗? 在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大的朝代中,宋代和强盛的汉朝,唐朝相比,总是给人一种文质彬彬但虚弱的印象,对外战争总是一败再败,得靠割地赔款苟延残喘,军队战斗力也不强,名将好像只能举出来一个岳飞,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最近公众号“冷兵器知识”就发表了一篇文章,通过详细丰富的统计,驳斥了这一个错误的历史常识。 首先一点,宋朝320年里,对外战争的纪录并不差,有人统计过,表面上威风的唐朝,对外战争胜20、负11、平12,胜率46%,可宋代呢,宋主要对外战争中,胜38,平3,负39,胜率47.5%,居然比唐代还要高一点,而且这个成绩还是在三个极端不利的条件下造成的。 第一个,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汉王朝已经失去了北方幽云十六州,就是今天的河北,山西这些地理上的天然屏障之地,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可以随时轻松地南下,面对的是一马平川的平原。 第二个,唐代以后,中原汉王朝还失去了今天河北,陕西这些优良战马的出产地,只能依靠南方出产的劣等战马,或者通过和草原游牧民族贸易来获得战马,这等于宋代先天就缺乏一项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不得不依靠进口。大家知道,没有优良的战马,就不能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这相当于玩即时战略游戏的时候,让你在一片资源匮乏的地区建立自己的基地,给你来了一个Hard模式。 第三个,还是用即时战略游戏打比方,宋朝这个势力,它的部队单位操纵起来也很麻烦。军队指挥权非常分散,一打仗,军队是从各个地方临时抽调组成的部队,这个带兵的将领也是临时空降来的,对部下根本不熟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靠兵变起家,他怕日后有带兵的大将学自己篡位,又怕唐朝藩镇割据的形势重演,就自以为聪明地来了一套顶层制度设计。优点是大将没办法在军队里培植个人势力了,缺点就是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有点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意思。到了南宋,为什么岳飞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就是因为当时局势非常危急,岳飞能长期指挥一支人员相对固定的军队,有绝对的领导力。 在如此不利的形势下,宋朝军队为什么能做到对外战争的成绩还过得去,坚持了320年才被蒙古灭掉呢?还是用战略游戏打比方,就是宋朝这个势力,它的科技树和加点非常高,简直到了恐怖的地步,有点像《星际争霸》里的神族。比如说,宋代拥有中国古代防护最好的重装步兵,最重的全身盔甲能到30公斤左右。优点是,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轻型弓箭很难对宋朝步兵造成正面杀伤,缺点就是,即使局面占优,宋代重型步兵也没办法对游牧民族的骑兵主动进攻,或者追击,只能打坚决的防守加反击。 说完了防御,再来说兵器,宋朝军队由于是步兵为主,所以特别注重发展对付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武器,包括各种各样的长柄大刀,和大斧,专门劈砍对方的马腿,北方游牧民族骑兵一旦战马受损,下地了,战斗力就削弱了,宋代还有很多威力强大的投掷型兵器,比如神臂弓,床子弩,射程最多能到五百米,一旦宋军进入防守状态,用到这些东西,游牧民族的骑兵基本没有办法。宋代的骑兵呢,为了对付北方游牧民族,比如金朝女真族的重骑兵,还发展出了铁鞭,铁简这样的棍棒形铁兵器,在骑兵近距离格斗的时候非常有效。然后宋朝的水军也非常发达,能够造艨艟这种巨大型的战船,上面还有原始的火器和发石机。南宋时代,北方骑兵如果入侵到了水流分布密集的南方,就会吃亏,1161年的采石大捷,就是不熟悉水战的金朝军队遇到了南宋巨型战船,败的很惨。 第三个,宋代也一直在努力发展骑兵,虽然马匹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了限制,但总有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军事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自己的部队里尽可能多地安排骑兵部队,而且集中使用,比如杨家将的第一代,杨业,还有岳飞。岳飞手下的精锐骑兵部队,叫背嵬骑,由自己的儿子,大家非常熟悉的岳家小将,岳云指挥,1140年,岳飞北伐时候在河南打的几场大胜仗,郾城,颖昌之战,就是先用密集的重型步兵组成防御阵型,狙击金朝骑兵,再用骑兵作为辅助,夹击金军的侧翼后方。在这些成功的战役里,宋朝骑兵的表现是和北方游牧民族骑兵旗鼓相当的。 总之,宋代忍受着地理不利,军事制度倒退,缺少战马等等劣势,和周围的辽,西夏,金,元等游牧民族停停打打,坚持了三百年,本身已经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那种关于宋代孱弱,必须依靠议和才能苟延残喘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近代中国学者为了唤醒民族意识,救亡图存的一种宣传手段,在当时非常有鼓舞人心的意义,从历史研究角度讲,非常不客观。 本文源自:“冷兵器知识”(宋朝真的重文轻武吗?步兵装备历史第一)
没有钱,就没有人类文明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离不开钱,有些人很偏激,说钱的诞生,让人变得世俗又贪婪。但经济学家陈志武在一篇文章里说,历史上,人类脱离野蛮,走向文明,个人自由的不断扩大,这些进步都是金钱推动的。 首先,我们先说说钱是如何让人类脱离野蛮,走向文明的。我们知道,文明最基本的一个定义是,当人与人之间有了分歧或者冲突的时候,是用野蛮暴力还是用和平手段解决。社会越野蛮,纠纷就越多,人们就越倾向于用暴力解决纠纷,规范秩序。比如在原始社会,谁的武器最厉害,谁的暴力最强,谁就是社会的老大,享受的资源也最多。那个时候,从社会结构,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到资源分配,都是由暴力决定的。但是用钱规范的社会秩序,交易是自愿的,不管结果如何,双方都不太有怨恨,没有怨恨就不容易导致暴力纠纷。 我们用战争举个例子。在人类历史上,争地盘,抢资源,都要靠战争。在今天,战争仍然可以抢占土地,但也可以用跨国并购获得土地。如果你想要更多土地,你可以花钱到别的国家去买,买到之后,你就能像当地公民一样,支配自己买到的土地,你可以在上面种粮食、种菜,也可以办工厂,盖房子,甚至放在那什么都不做也行。这里我们看到,用暴力抢的和用钱买的,结果都获得了土地的产权和使用权,但前一种方式,导致了以暴还暴的恶性循环,让世界越来越暴力野蛮,而后一种方式,是基于一手交钱、一手交土地的自愿交易,就算有一方事后觉得自己吃亏,或者出现纠纷,也不一定会大动干戈,因为你是自愿签约的,而不是强制的交易,最多大家到法院打官司,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是文明的。钱就是这样催生人类文明的。 其次,钱让人和人之间更平等,社会结构更扁平。货币是中性的。在一个“只讲钱”的社会里,一百块钱,不管是在谁手里,都只能当一百块钱花,和花钱的人的身份、地位、年龄、血统没有任何关系。而钱的这种特殊的性质,让花钱的人有了自由。没身份,没地位,没血统,不妨碍你拿这一百块钱去买等价的东西。也就是说,当人与人交换的时候,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价值交换之后,双方互不欠人情、不欠友情,没有心理负担,彼此可以继续自己独立的生活、行使各自的自由。当人际交换关系只认钱,不认其他的时候,交易的机会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充分货币化的市场经济和身份、亲疏、贵贱无关,是一个机会平等的社会。 最后,钱催生了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从历史上看,人类现代化的历程,是从14到15世纪欧洲的商业革命开始的。这次商业革命的核心,就是用钱进行交易,而且人们不仅在一个国家内部交易,还在进行跨国交易。商业革命的发展,让欧洲人看到了货币化的市场交易,更能解放个人。钱就是钱,无情无义,但也给个人带来了自由。而且,商人们跨群体、跨地区、跨国界的交易,让欧洲人看到了,货币化交易能促进正义,消除怨恨,带来和平。商业革命慢慢激发了文艺复兴,人们开始回归理性,并且开始反思“人为什么是人”“人类如何才走出野蛮”这样的话题。 所以,我们看到,钱不仅催生了人类文明,也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 本文源自:公众号“经济学原理”(陈志武:货币化催生人类文明)
鲍鹏山:别培养高学历的野蛮人 [摘要]良知才是方向,野蛮也会招打,道德品质远比学历要重要的多。 德国哲学家尼采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他的结论就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无用的知识,但是在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专心致志、兴高采烈、兴趣盎然地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常有人说我的演讲很有激情,可是今天我听了前面两位嘉宾的演讲,我觉得自己被秒杀了。 尚老师、许院长他们的激情,来自对文化的热爱。文化确实是一个能够激发我们感情的崇高东西,它和知识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文化的人,你会发现他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他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富有激情、情怀,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和诗意的眼光。 可是今天,我们从中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更多的是在教知识、技术、专业,唯独缺少文化。我们培养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他们是冷冰冰的。 有句很有名的话:知识就是力量。中国人耳熟能详,而且对它很是认同。从历史上看,1840年以后,中国面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堪一击,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落后,就是指科学技术的落后。从现实上看,如果今天我们不能用知识很好地答出一份标准化试卷,可能就读不了好大学、好专业,找不到好工作,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物质的欲望。 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压力,我们都知道知识太重要了。但是我今天要对大家讲的是,尽管知识确实重要,但知识也有局限性。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