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雲紫yukari
八雲紫yukari
关注数: 411
粉丝数: 1,176
发帖数: 29,082
关注贴吧数: 26
二刷GXK感想與注意到的地方 一樣一樓放空 樓下再劇透
GXK目前的爛蕃茄評分 影評:56% 觀眾:92%
新帝國之首刷體感 二樓再貼上有劇透成分的文 首刷體感是: 非常爽快的怪獸大戰電影
其他番外職 伯爵在奏章2末尾 指出能參與決戰的只有常規七職與一個番外職 目前兩個奏章中 「他人格」應該有證明清白 「復仇者」則似乎不給過要「訣別」 . 不曉得伯爵的這句話 是否也代表其他的番外職 在日後劇情也可能用各種不同的理由 來讓它們不參戰或證明清白 . 但即便真的通過判定 瑪修本身就是盾職 如果這些番外職被判定清白不需訣別 是否與「決戰時只能帶常規七職與一番外職」衝突?
狂獵首領:狄奧多里克大王 根據本奏章劇情 生前的基督山伯爵 曾經於1838年 降伏了作為狂獵首領的狄奧多里克大王 以及熱沃當之獸 1. 原來型月版伯爵 除了羅亞也對付過狂獵 不過依吧友所見 大戰狂獵與對決羅亞 究竟是哪邊先發生? 2. 這個設定 是否能代表 型月版的熱沃當之獸是幻想種 而非單純食人猛獸?
妖獸桀妃的相關雜筆 個人是很喜歡這隻「貪欲界的支配者」 祂能夠依主角們開的寶箱數量多寡 來變化成不同形態 開越少越弱 開越多越強 然後尾巴數量也越多 不過個人對此惡魔最大的吐嘈點: 1. 有幾個形態明顯捏他了白面金毛九尾狐 卻又要用「桀妃」而不直接用「玉藻前」 2. 據說其名稱意為「桀妃=妹喜」 但我記得 最常跟玉藻前傳說連結的是「妲己」吧? 3. 算是世界觀內的討論吧 在世界觀內「桀妃」跟「玉藻前」的關係為何? 是不同的九尾妖狐 抑或是同一存在的不同名號?
金剛相關妄想文 最近的一個妄想 是「如果把初代金剛與金剛之子的登場古生物,更換為新生代史前物種」 目前大致想像如下 註:在個人眼中,這些生物皆比現實版本還碩大 初代金剛: 1.劍龍: 目前對於能替換劍龍的新生代史前生物 我主要的想法是「重腳獸」或「卷角龜」 2.雷龍: 至於雷龍就簡單得多 我會用巨犀來取代雷龍 3.食肉恐龍: 個人目前想到的選項 主要是「巴里納斯鱷」或「巨大斯劍虎」 4.蛇形薄板龍: 由於那條薄板龍被做成長蛇型 那就用泰坦蚺來取代牠吧! 5.無齒翼龍: 目前主要的想法 是用某種巨型哈斯特鷹來取代 . 金剛之子: 1.巨熊: 改成「巨型短面熊」 2.刺盾角龍: 個人的想法是某種巨大的「原牛」 或者是某種古象 3.幻龍: 當初子金剛在洞窟遺跡 與一頭龍形生物搏鬥 某些資料說該生物是幻龍 我會把幻龍改成「古巨蜥」 4.薄板龍(?): 吃掉了故事反派的史前生物 被認為也是一種薄板龍 我會把牠改成「駭龜」 . 至於「把怪獸宇宙版骷髏島物種改成恐龍型生物」 個人還在構思中......
至此,兩大怪獸都得奧斯卡了 當初彼得傑克森版金剛 在奧斯卡獲得的三項技術類獎項之一 就有最佳特效獎項 而今 哥吉拉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特效獎 前後輩都得奧斯卡 同時兩者獲獎作 也都是「對各自初代原典的再詮釋」
成田版伊斯塔 如果要在FGO實裝FSF版伊斯塔 各位覺得什麼職階最適合祂?
個人對怪獸宇宙的三大不滿 1.沒有恐龍型怪獸: 骷髏島導演有解釋過 他當初為何未採用「有恐龍的初期劇本」 但說真的我非常不認同其解釋 金剛與哥吉拉都是「不排斥恐龍要素的系列」 結果你一個同時納入兩者的共同宇宙 卻選擇將這要素捨棄迴避而非致敬? 這部份無論理由為何 我都覺得有「忘本」之嫌 而且這些代替恐龍的原創物種 真的夠有標誌性嗎? 說真的這之中很多原創怪獸 以個人的主觀會覺得「不上不下」 不差 但就是與個人想要的有落差 2.東寶怪獸: 其實個人對於GXK的敵役怪獸 是真的比較希望是: 「金剛對應疤王,哥吉拉對應東寶怪獸」 而最理想的就是安基拉斯了 然而目前的發展 會讓人覺得: 「傳奇不願獲得五巨頭以外的其他東寶怪獸授權」 但就跟第一點一樣 他們想要創新而不願使用某些更直球王道的選項 但這些「新東西」卻又不若「舊東西」 3.疤王軍團: 我是不排斥疤王與希莫設定 但同時也覺得 若你今天想把疤王 塑造為「比起個體實力更仰賴受其控制的打手們」 那疤王的手下跟手持武器也顯然過於單一 除了疑似為王牌的希莫 就只有一群金剛屬巨猿怪獸 但我認為其實疤王的設定 很適合讓幾隻KOTM泰坦或前傳漫畫泰坦 以「被疤王控制的怪獸打手/菁英單位」的形式 獲得正式亮相機會 如:魔克拉姆邊貝、阿巴頓、卡瑪卓茲...... 這可能比「風格改變」或「設計品質下滑」還煩擾我
對於奏章...... 如果說奏章1被某些人譽為「伽摩大型幕間」 那我可以期望未來奏章的章節 可以有一章是「伊斯塔(或其他凜系從者)大型幕間」嗎? 要說的話 不僅凜系從者數量少於櫻系 就連對凜系從者的印象(如:伊斯塔) 也常常固定在「沒用的女神」上 個人是很希望有個主線章節 能展現出她更可靠的一面呀 畢竟她的宿主是凜 但遠坂凜也不總是都「沒用」啊
V99宇宙船團 根據Bilibili網友的影片 V99太空船有著長牙般的形狀 與能讓人聯想到「昆蟲」的生物性設計 使人感到祂們有著與人類大異其趣的思想與科技 機體下部則牽引著可能是球形的「怪獸」的物體 或許跟巴贊嘎、蓋巴爾嘎一樣是地球攻擊用的 . 太空船造型上應該是新超異象之謎的普拉納 再加上古利札第三形態的背部 不過我覺得造型上似乎有在細部特徵做改造 使飛船的整體造型更像「昆蟲」 而日本那邊同好圈的相關討論 也常提到V99的相關設定讓人聯想到「巴爾坦星人」 V99飛船背面雖改造自古利札背部 但其在細部特徵上的改造 也讓我覺得改得有點像巴爾坦的臉 如果V99的設定 真的有意致敬或讓觀者容易聯想到巴爾坦一族 那這或許也是在飯島辭世後 讓巴爾坦隱晦地被致敬或聯想的方法?
目前對真五V的想法 1. 我個人是希望四女魔 是以「蛇神與牛神之爭」為主題 採用各種不同神話系的女神 而非「皆出自一神教」 如果真的是像某些人猜的 四人都是薩麥爾關係者 我會覺得非常可惜 因為「混沌鬥爭」的母題 可比一神教古老多了 2. 感覺只新增了40多隻惡魔有點少? 然後全仲魔新增專技 不曉得是只增加被動技還是也有主動技能? 3. DLC情報 提到主角讓「國津神 木花朔耶」聯想到某位英雄 祂可能是聯想到誰?
最近在回顧地球哥的兩大前傳小說 其實個人認為 「妖星哥拉斯事件」 是否為該故事世界觀中 「決定了未來發展的重要分歧」呢? 理由: 1. 書中暗示巴特拉是為了迎擊妖星而覺醒 然後牠與哥吉拉之所以發生爭鬥 或許都是為了取得「足以擊墜妖星的龐大能量」 2. 書中也提到 巴特拉與摩斯拉聯手足以打倒哥吉拉 . 那麼如果要構思一個IF路線 該路線的分歧前提: 摩斯拉與巴特拉提早孵化+羽化成蟲 並在妖星哥拉斯事件時共同迎擊哥吉拉 如果是這樣的發展 那之後還有「機械哥吉拉計劃」的事嗎?
關於SF與FGO的伊斯塔雜談: 1. 其實個人很喜愛FSF版伊斯塔的塑造 但我不曉得 自己這樣是否為少數派? 2. 個人會希望 弓伊斯塔的神代回歸靈衣 能在主線劇情出場並實裝 並在該主線劇情中讓弓伊斯塔帥一波 而不是總讓人覺得「弓伊斯塔就是沒用女神」 3. 各位會希望 汎人類史的女神亞絲塔蒂與阿娜特 也是實裝成凜系從者嗎?
從基多拉看「具有天候系能力的龍」 由於怪獸宇宙版王者基多拉 多了「能操控天候、引起風暴」的能力 於是去查詢了現實的龍文化 除了東方龍是否有更多「具備天候系能力的龍」 結果算蠻大開眼界的: 古兩河神話系的龍蛇是正負面形象並存 牠們可以是被風暴神/英雄神打倒的反派 但亦可為前述風暴神/英雄神的隨獸 如在迦南地成「巴力」之一的風暴神哈達德 隨獸就包含公牛與某種具獅子與鳥類特徵的龍 知名的兩河龍「怒蛇」 也先後擔任過不少神祇的隨獸與象徵 而這之中也包含風暴神、豐饒神或水神 不過若要說具有雷電系或引發天災的 斯拉夫文化系的龍 算是最常與雷電風暴等天災連結了 匈牙利sárkány能帶來暴雨、龍捲風 阿爾巴尼亞多頭龍「kulshedra」 能引起旱災、風暴、洪水、地震 羅馬尼亞「balaur」能引起雷雨 也是能控制天候的巫師「Solomonari」坐騎 塞爾維亞與保加利亞的龍 會用雷霆來對抗魔物Ala/Hala 但能引起雷雨的惡魔Ala/Hala 有時也具龍蛇之體 除此之外 該惡魔的剋星除了「龍」以外 亦包含龍人、聖以利亞、老鷹 其中雖然聖以利亞常取代在地信仰意涵濃厚的龍 但有時也有「聖徒與善龍聯手用雷電驅逐Ala」版本 蘇格蘭龍蛇「Beithir」 其名與「閃電」有關 而王者基多拉自身的原型 則涵括了東方龍與西方龍 包含那些能操控天候的多頭斯拉夫龍蛇
個人眼中東方龍與西方龍的三個共通之處 1. 或許都源自「大型爬蟲類或猛獸的神話化形象」 原型可能是巨蛇、巨鱷 也不排除混入了對大型史前生物化石的解讀 . 2. 都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 以及基於此歷史之下的多樣形象 可以是正派 可以是反派 可以是神的從獸或坐騎 可以是某種強大而稀有的巨大生物 可以是對自然現象與天災的隱喻 . 3. 比較早的那幾種 時常與「水」或「天候」等意象相關
對古代多神論諸神的個人雜感 最近對於「東方龍/西方龍」的論戰 也讓我聯想到「古代眾神」的事情 要說的話 我認為與「東方龍/西方龍」類似的 是大眾對古代多神論諸神 也常淪為標籤化或過度簡化的刻板印象、偏見 比方說 可能是因一神教視角或現代遊戲的影響 大眾常覺得前一神教時代的多神(如:希臘諸神) 都是群殘虐、不講理或不稱職的暴君或壓迫者 但若過於強調這一面 這反而讓我疑惑: 「若這些神真如此殘暴而麻木不仁,人類為何還會信仰祂們?」 比較世俗價值的 會說這是因古人未開化只知盲目崇拜強者 比較傾向一神教視角的 則會說因當時古人蒙昧未開 而被惡魔誘惑去崇拜偶像與邪靈 就我所知 伊斯蘭教甚至會將前伊斯蘭多神論時代 稱為「賈希里亞(蒙昧年代)」 但對我而言 這些說法皆無法滿足我 我更傾向認為 這些神就與龍文化一樣 是具備高度多元性與複雜性的存在 因此你不能完全只用一神教式的善惡二元 或是以「進步VS落後」去硬套 這些神衹既有負面但也有正面的特質 若以fate系列為例 女神伊斯塔時常被說是「惡女」或「沒用的女神」 但若祂真的只是「惡女」或「沒用女神」 那祂在神代為何還有信徒? 而在這部分 我認為成田良悟在SF版伊斯塔的塑造上 是有給出個人可以接受的解答 (其實FGO版也有,但可惜FGO版過於強調「沒用女神」的一面了)
古生物學者對「若哥吉拉是恐龍」之推論 雖然初代哥吉拉的造型 以舊式復原的劍龍、禽龍、暴龍為原型 但不是每代哥吉拉的起源都與非鳥恐龍有關 最具代表性的「源自非鳥恐龍的哥吉拉」 非平成哥吉拉莫屬 祂突變自哥吉拉龍(一種原創大型肉食恐龍) 實際上 1998年的《The Official Godzilla Compendium》一書 曾有古生物學者Kenneth Carpenter 在書中專欄撰文《A dinosaur paleontologist's view of Godzilla》 提出他對「若哥吉拉是恐龍」之看法: 1. 由於哥吉拉有四根手指 這代表哥吉拉可能源自較基幹的獸足恐龍 2. 以古生物學角度 哥吉拉背鰭可能源自角鼻龍科的皮內成骨 3. 若觀察哥吉拉頭部 祂可能比起暴龍科 更接近角鼻龍或阿貝力龍科 . 結論: 若哥吉拉是恐龍 牠最可能屬於角鼻龍科 甚至可能為介於角鼻龍科與阿貝利龍科之間的過渡種
若召喚神靈從者參加聖杯戰爭 若暫且無視「正規聖杯戰爭召不出神靈從者」 或是「御主參加了個酷似迦勒底召喚式的聖杯戰爭」 那麼目前已登場的神靈從者中 祂們的勝率幾何? 又哪些神靈從者可能是與御主配合度最高的?
龍年求問:作為「反派」的東方龍/作為「正派」的西方龍 很多人對這兩者的刻板印象 就是認為東方龍蛇通常是正派角色 西方龍蛇往往是反派定位 這邊呢 想問吧友 有哪些「東方龍是作為反派或天災定位」的故事 以及反過來 定位傾向「正派」的西方龍 東方龍蛇包含日本、印度、東南亞 西方龍蛇包含中近東與非洲地區
對「恐龍型哥吉拉」的雜感 個人最近迷上了「恐龍型哥吉拉」之造型設計風格 雖然哥吉拉本身就算恐龍型怪獸 然而這個「恐龍型哥吉拉」的風格 主要是指那些 「不是基於傳統的舊式直立恐龍復原,而是以現代前傾體勢的大型肉食恐龍復原為設計原型」 通常這類風格的哥吉拉 也會比傳統王道系造型 更偏生物感、恐龍感或獸性 作為同時喜愛恐龍與怪獸的我而言 將這兩者融合在一起的就是「恐龍型哥吉拉」 . 不過同一時間 我也認為 要設計出一款夠酷夠帥的「恐龍型哥吉拉」雖然不難 但要拿捏「恐龍要素與哥吉拉要素的平衡」卻不簡單 簡單來講你必須要讓你的恐龍型哥吉拉 能給人「有現代恐龍復原要素的哥吉拉」之感 而非「有哥吉拉要素的大型肉食恐龍」 . 附圖為未採用的楊迪邦版美國哥吉拉的概念造型之一
FGO召喚式雜感: 1.純粹靠聖晶石或呼符: 在個人眼中 世界觀內的御主 不是真的拿一種叫呼符或聖晶石的素材來召喚 而是利用緣分或相性的方式召喚從者 . 2.自選從者活動: 在個人自己的解讀 若要將此種召喚式 轉換為在世界觀內說得通的解釋 那麼御主或許不是真的拿一張交換券當素材 而是御主使用了一定能召喚到特定從者的聖遺物 . 3.保底機制: 說真的 目前我還未能找出一個 能轉換為「在作品世界觀內說得通」的詮釋 若硬要想像 我覺得若要往負面一點解讀 就是「營運看你很可憐所以施捨你一位」 要正面一點 則是「你想要的愛角與你的相性,實際上並沒有你預期的那麼好,但對方看你苦苦哀求,最終還是回應了召喚」 . 實際上個人之前沒試過存石存到保底的原因 除「存900石曠日費時(存一年也不一定存得到)」 與「時常敵不過內心的賭徒心理」外 另一個原因 就真的是有種「被營運施捨」的感覺 我個人對於艾蕾或伊斯塔的周邊商品 還是有在買 也存了不少相關的繪師圖 若到頭來還是得靠保底而非玄學的話 那不是很丟臉? 然而個人想要的愛角:伊斯塔或艾蕾 不僅每次PU都是數百顆石頭有去無回 像祂們這樣的限定五星 也不像是會納入自選從者對象的樣子 所以這還是我第一次 認真考慮並實行「存石存到保底」的計劃 因為也顧不得施捨不施捨這種內心小劇場了
第一次考慮天井機制 這次開伊斯塔池 結果丟了四百多顆聖晶石跟數十張呼符 完全沒有抽到 反而歪了一堆五星禮裝 抽運完全跟去年的艾蕾池一樣爛 在心情爛了一天後 我覺得真的要認真存石存到天井了 說真的 其實我過去抽想要的角色時 是不怎麼需要考慮保底機制 因為通常想要的角色 會在三~五次十連抽內到來 唯獨艾蕾跟伊斯塔 這兩位我最想要的神靈從者 就總是會重複 「丟了數百顆石頭跟數十張呼符卻啥都沒有」的慘劇 更諷刺的 是本人喜好度普通的太空伊斯塔 反而有在三~五次十連抽內抽到 我開始覺得這是什麼惡意了 所以個人決定立此貼為證: 「在這次巡靈祝祭活動結束日開始,我將完全禁抽直到存至超過900顆聖晶石,即使今年泳裝活動真出了泳裝艾蕾我也照樣不抽」 . 說真的我受夠了
1998年的「恐龍哥吉拉」 恐龍工房的荒木一成 在1998年7月曾製作了一款「恐龍哥吉拉」模型 當時荒木受哥吉拉1998(酷斯拉)的影響 而決定製作 自己的「以當代學術見解的恐龍為原型的哥吉拉」 當時他主要是以暴龍為主要設計原型 但同時也為了讓祂更有怪獸樣 因此將雙腕大幅加長加強 . 這版的「恐龍哥吉拉」還蠻喜歡的 但我覺得若是在正式的哥吉拉電影 這樣造型可能更適合「作為哥吉拉先祖的大型肉食恐龍」
進了推特熱搜的巴爾坦星人 本日巴爾坦星人 不知為何竟成了推特熱搜項目之一 一說會成為推特熱搜的原因 是因有些考察黨在考察V99時 發現了該文明具備「與巴爾坦相關,或是能讓人聯想到巴爾坦星人的彩蛋」 於是便出現「V99=巴爾坦星人」假說 但之後卻有人誤將此「推論」視為「官方設定」 . 個人看法 是認為V99 終究是「具備『能讓人聯想到巴爾坦星人的設定捏他』的不明種族」 個人雖然私心希望「V99=巴爾坦一族」 但這終究只是個人願望與妄想 一個很有趣而值得玩味的粉絲假說 但其仍非官方設定 然後我也覺得 製作組可能也不會講明V99的底細
我認為歷代哥吉拉的設計團隊 其實或多或少有著「在造型上維持直立恐龍型怪獸的框架下,盡可能不讓哥吉拉與恐龍過度連結」的情況 如: 1. 在91 西川伸司最終決定 使用原創的「哥吉拉龍」而非實在的「暴龍」 作為平成哥吉拉的前身 2. 傳奇哥吉拉的概念設計圖中 有幾張是真的很恐龍化 如附圖這張 就被評為「太像暴龍+背鰭與身體比例太極端」 3. 負哥吉的前身「吳爾羅」 本有意設計得更接近現實恐龍 但後來還是採取更能看出來是哥吉拉前身的走向 . 不過在看多了各種詮釋 個人其實多少會希望 能夠有無論背景故事還造型設計 都與非鳥恐龍有關的「恐龍哥吉拉」 個人想法如下: 1. 無論是哥吉拉 還是作為其「祖先」的大型肉食恐龍 都是「在保有哥吉拉的特色之餘,融入更多當今生物學見解的恐龍要素」 2. 哥吉拉並非「突變」自恐龍 而是自大型肉食恐龍「自然演化」成怪獸 並被人類文明的活動喚醒 3. 其宿敵為「安基拉斯」 同樣也是從恐龍自然演化而成
如果G14的敵役是採用原案版... 個人其實還挺好奇 假設當初G14的敵方怪獸 是採用原案的這兩頭而非改成穆透的話: 1. 這兩頭怪獸的關係要如何設定? 這兩隻怎樣都不像「同種怪獸的雌雄個體」 2. 由於兩大怪獸看起來是用史前爬蟲類 如翼龍、偽鱷類為原型 對於牠們的生態 以及圍繞其生態展開的劇情 吧友如何修改? 3. 兩大敵怪獸與哥吉拉族的活躍年代 還會放在二疊紀嗎? 還是會改成更接近日本昭和、平成的中生代?
個人對V99與田口新訪談的詳細看法 1.V99: 其實我覺得對這方面的討論越來越極化 論者不是極力站在V99側 要不然就是極力站在地球側 但在我眼中 V99是「雖然不像某些侵略者那麼好戰邪惡,但也仍存在著以地球人視角而言很難解一面的異星生命」 牠們不是純惡役但也不是純善類 並也因為如此 讓所謂的「溝通」更顯重要 因為地球人要嘗試對底細不明的異星文明 提出一個雙方都有共鳴的概念 以達成某種程度的共識 . 2.田口訪談對最終回的看法: 我仔細讀了該訪談 個人認為自己當初的感想 其實還是有點猜中田口的意圖 田口有指出 最終回可能會讓成人認為「不可能有這麼美好的事」 但田口的方向比較類似「正因為這樣講才無法解決」 同時田口也指出這個最終回 仍有面向兒童族群的訊息: 「在這時點,不要輕易認為『這不可能』、『這種事就算做了也沒用』」 這也就是我一直強調的 這個最終回雖然理想化 但仍然是個具備超人力霸王(奧特曼)基調的結局 因為這個IP終究還是要傳遞更為正面的訊息 田口後面也有提到 其實最終回 要拍成那種更單純熱血爽快的形式也完全可以 但這次他們選擇了另一條道路 說真的我是覺得這決定很不容易 . 然後再講評論極化一事 我記得週六當日的評論 多半還是偏正面評論 而且這些正面評論也仍然不否定最終回編排有遺憾 但不知為何 從週日開始就湧入一堆 一個勁痛罵或嫌爛的人......
V99的設定或有捏他巴爾坦星人的成分? 在布雷薩播出最終話後 部分日本推友覺得V99的部份設定 能讓人聯想到「巴爾坦星人」 如: 1.為尋找「新天地」而在宇宙中漂泊 2.同樣與「溝通」這個命題有關 3.曾一度成為人類&超人力霸王(奧特曼)之敵,但之後又獲得某種程度的和解或休戰 . 此外 也有推友研究蒼邊樹留下的V99研究手記 發現了以下可能的彩蛋: V99宇宙船有著生物性特徵或意匠 這些生物性意匠若與地球生物比較的話 與「蟬」最為接近 說到跟「蟬」有關的宇宙人 布雷薩本篇雖出現過蟬人 然布雷薩世界的蟬人太空船明顯與V99太空船不同 同時V99的文字表現形式(見圖二左側) 似乎是: 「膨脹的剪刀狀文字包圍著其他字體」 這也讓部分同好在猜測V99的設定 是否真的有致敬巴爾坦星人的要素 . 當時也有人提出反論 認為如果V99真有巴爾坦要素 或實際上就是布雷薩世界的巴爾坦星人 那田口大可直接讓巴爾坦出場 而不是用這種形式玩彩蛋 . 各位吧友又怎麼看呢?
再次細品布雷薩(布萊澤)最終回 在經過一再觀賞後 決定發出一篇更為詳細的布雷薩(布萊澤)最終回感想 總論: 我認為最終回雖然有些缺憾 但總體仍是高開高走 值得一再細品與思考 整部作品的敘事 也確實緊扣「溝通的重要性」與「異色又王道」 布雷薩的爽快度或許不如Z 但確實是個值得一再回味思考 又不失一絲童趣與浪漫的優秀作品 而我認為這就是空想特攝系列的核心初衷
神靈從者 梅爾卡特 目前我對此神之理解如下 梅爾卡特主掌的職能包含: 泰爾城與地中海週邊的腓尼基殖民地之守護神 為力量或英雄之神 被認為具備冥神的屬性 可能跟杜牧茲/塔木茲一樣具備「再生之神」的側面 常與希臘赫拉克勒斯/羅馬海克力士同一視 有學者主張 舊約聖經中耶洗別引進的巴力信仰 並非常見的「巴力·哈達德」而是「梅爾卡特」 . 如果是吧友 各位會如何基於上述情報 來為梅爾卡特構思技能與寶具?
個人最近對怪獸宇宙的私人重製 1. 如果是我來重製怪獸宇宙 那麼作為開山作的「哥吉拉2014」 我自己是會編排成「對54與55的現代版詮釋」 而敵怪獸也會從穆透夫妻 改為安基拉斯 以示「安基拉斯是哥吉拉最初之敵」的致敬 但我還不確定是否要塞原創怪獸 如果要放的話 我希望是以喙嘴翼龍科為原型的翼龍型怪獸 因人類活動而覺醒 並在檀香山與哥吉拉交戰後敗北 而高潮戰則是哥吉拉於舊金山大戰安基拉斯 2. 為了凸顯「超級生物/泰坦巨獸是古老物種」 比起現生物種 我更傾向大量使用各式史前生物或傳說生物 作為眾怪獸們的設計原型 慶賀吧!各位要看到更多非鳥恐龍型怪獸啦! 3. 會有更多東寶怪獸 但陣容上以昭和勢為主 4. 哥吉拉的起源 會更改成「活躍於中生代的泰坦巨獸」 演化上的祖先是「哥吉拉龍」 哥吉拉龍為適應了地心環境 而演化為怪獸的大型肉食恐龍 5. 部份原創怪獸將替換為東寶怪獸 如: 君主計劃影集的離子龍 會被改成巴朗 整個故事也會有更多怪獸戲份 巴拉貢會在GXK出場 與哥吉拉在法國巴黎對戰 而這兩者跟安基拉斯 在KOTM也都有客串戲份 6. 這版的骷髏島 會有許多以恐龍等史前生物為原型之怪獸 地心世界也是 7. 在GVK之前還會有一部金剛獨立電影 8. 前傳漫畫跟電影本家有更多連結
對結局的感想 1. 個人認為算是非常點題的處理 在尋找新天地的V99飛船 因為來到地球 被當時的地球人誤以為是侵略者而擊墜 導致V99們對地球感到恐懼 因此派出宇宙怪獸作為反擊 而在地球方傳達了無戰鬥意圖 同時也蘊含「能否給我們一次機會」意涵的「未來」後 V99並未像七號的佩丹星人那樣 「先接受和談但後來又單方面違背承諾」 而是直接撤退 2. 為何留下瓦拉龍讓布雷薩與阿斯加隆處理? 個人看法如下: 劇中可明顯看出 在阿斯加隆與布雷薩解除武裝後 瓦拉龍仍然持續進攻 這代表瓦拉龍才是那個「溝通不可能的存在」 也就是完全的「兵器」 同時我認為 瓦拉隆象徵著整個TV劇情中 V99與地球雙方誤會的最高點 或象徵著雙方衝突中最極端的象徵 因此我認為土橋最後的話語 以及瓦拉龍的處理 都是象徵著「現在」將解決「過去」遺下的矛盾 並向著「未來」出發邁進 對我而言 雖然有點趕 但仍是個點題且有著理想主義色彩的好結局
對劇透的感想 二樓再細講好了
個人妄想:疤王、希莫、哥吉拉族背景故事 1.疤王: 為凸顯祂是作為金剛反面與象徵人類黑暗面的存在 所以在個人妄想中會給疤王類似的悲劇過往 卻與金剛走上不同的分歧 在個人想像中 疤王所屬的人猿型泰坦巨獸種族 與金剛族有著共同祖先 疤王原是非常照顧自己同族的善王 而族群之主要天敵 為一種大型肉食恐龍型泰坦巨獸 (設計原型為復古暴龍與異特龍) 在疤王物種近戰能力低於天敵的狀況下 疤王的種族會製作簡單的武器來應對天敵獵食 某日率領同族的疤王 發現了自然老死的「魔克拉·姆邊貝」 當一族準備大快朵頤 卻被作為天敵的大型肉食恐龍泰坦攻擊 疤王奮力抵抗卻被肉食恐龍泰坦重創 其同族也全被獵食 眼見同族遭遇滅頂之災 憤怒但無能為力的疤王踏上流浪之旅 在漫長的流浪旅程中 疤王逐漸因仇恨與孤獨而變得兇暴 也變得更渴望「強大的力量」 當祂接觸到了某顆巨大的地心能源結晶後 疤王外形「進化」成現在的姿態 其凶暴性、戰力、對力量的渴求慾望 也被結晶能量進一步地強化放大 並成功達成了復仇 但祂還不滿足 . 進化為目前已知姿態的疤王 之後來到金剛族的領域 祂在決鬥中擊殺原本的首領後 開始奴役了原本的金剛種群 同時也利用結晶之力 奴役了其他數種泰坦巨獸 這之中還包含過往天敵的別個體 疤王發起了征服地心的戰爭 然而「王之種族」哥吉拉種 與親近哥吉拉的泰坦巨獸 與疤王奴役的怪獸軍團交鋒 最終哥吉拉種大獲全勝 一部分的金剛種跑到骷髏島 另外一支則與疤王一起被放逐至地心深處 然而在放逐途中 疤王從未放棄逆襲 而祂也在放逐旅程中 發現到一隻堪稱「先代王」的太古怪獸......
對於GXK爭議的個人詳細看法 1. 本人對於昭和後期的純娛樂路線 雖不算特別喜歡但也不算討厭 再來是一些人說的美術設計品質下跌 我並不認為其美術設計真的有某些人講的嚴重 2. 本人最近對於新帝國的批評與謾罵 其實常常會有股怨氣或無名火 但這股怨氣與其說是「捍衛GXK」 不如說是怨某些同好的心態 怎麼說呢? 近來有些人常一邊批評GXK的美術水準下跌 並一邊懷念14或19風格 或是懊悔為何麥導已不在核心團隊中 但當我看到這類論調時 心中馬上就冒起一把無名火: 「你們口口聲聲說懷念14或19(尤其是19),那請問當初你們又是怎麼評價麥克道格提跟KoTM的?」 我到現在都還清楚記得 KoTM上映當時 有多少同好跟著那些跟風黑或影評 把KoTM罵得一無是處 然後我去捍衛這部片時 還要被對方責罵是廚 現在當溫加德時期不合己意時 又在懷念懊悔 但這令我感到無比厭惡 因為此等言行 在我的價值觀中就是活脫脫的: 「將原本有的東西視作理所當然乃至於到處挑剔,等失去了才在那邊懊悔」 「寧可等失去了才來懊悔懷念,卻不願意在凡事還有轉機時積極捍衛」 這就是我說的「不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在美術風格還有一等品質的時代 有些同好選擇把導演跟製作團隊罵得一無是處 等到事情真的變得有點不妙時 才在那懊悔懷念KoTM時期的塑造與美術品質 但千怪萬怪就是不會反省「自己當初是否也推了一把」 說真的我問心無愧 因為至少我覺得我在KOTM上映當下 有努力表達過我的支持了 3. 雖說我本人對於目前GXK的方向與美術是不排斥 但那些會排斥這類風格或美術的人呢? 這些人當初是否有向製作公司傳遞足夠的訊息 讓官方知道「不需要轉變路線與設計也能回本」嗎? 有的話會變現在這樣? 當我過去多刷KoTM 乃至於在網上與那些跟風黑筆戰時 又有多少人站在我這邊? 在我眼中 如果是像吧主「宇宙人」那樣 因為真心喜愛KOTM時期的怪獸宇宙 而對現在的發展感到痛心與不認同 這還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 但我也確實覺得有一部份的同好 毫無資格去埋怨怪獸宇宙的風格與美術設計轉變 因為這些人「完全不懂得珍惜」 在過去只會挑毛病 現在還是只會挑毛病 請問為何要指望製作團隊聽你的 而不是把你視為假粉或來亂的? 我確實是認為 假若我們當初願意給KOTM更多支持 那麼即便電影不夠完美 但本身的怪獸塑造或美術設計 可能還不會變得像某些人口中的「廉價化」 也許我們真有機會在GXK看到安基拉斯 在君主計劃影集看到「東寶怪獸」而非「離子龍」 簡言之 我認為這整個事態發展 完全就是「失去才懂珍惜」的最佳寫照 但同好圈能從這件事學到教訓嗎? 我真的不清楚
個人理想中的「對王者基多拉的塑造」雜談 1. 個人雖貴為基多拉迷 但其實截至目前為止 只有「大怪獸總攻擊」那一作 是真心希望「獲勝的是王者基多拉」 這可能是因為 只有該作的基多拉是傾向「正派怪獸」之定位 至於其他作的王者基多拉 我是覺得「畢竟是反派,輸了也正常」 而我目前意見最大的一次敗北 果然還是「怪獸總進擊」那次 如果是我來重製的話 我可能會讓王者基多拉 先收掉一半以上的地球怪獸 再被哥吉拉等殘存地球怪獸打倒 2. 個人眼中理想的對戰安排 大概會很接近超人力霸王(奧特曼)系列中 對部份強豪怪獸或敵役的安排: 在前半先讓部分炮灰怪獸或主角敗給敵役 後半再讓主角藉夥伴協助或新技能下打敗敵役 若代換到一部哥吉拉電影 或許就是有三場怪獸戰鬥 第一場是基多拉打倒擋路的地球怪獸 第二場是基多拉打倒哥吉拉 第三場是哥吉拉再戰基多拉,哥吉拉在人類或其他地球怪獸的協助、抑或是在習得新技能的情況下,終於打倒了基多拉 3. 個人會想看到 不是出於純粹惡意 而是出於某種生態本能去侵襲其他星球的王者基多拉 祂們各個星球的原因可能是單純為了覓食或繁殖 而未必是出於惡意 4. 個人認為以王者基多拉或「基多拉族」的設定自由度 王者基多拉無論是擔任中魔王或最終大魔王 其實都不會有太大的違和感 如果是中魔王定位 我希望牠能帶來一種「牠改變了整個世界」的定位 如:人類認知到異星生命的存在 而即便祂被打倒 也給了這個地球難以抹滅的後續影響 然後可能該世界線的終局魔王 是凱撒基多拉那種「基多拉族的上位亞種」 若王者基多拉是最終魔王 我是有想過仿照布雷薩(布萊澤)的設定模式 讓王者基多拉擔任 有如瓦拉隆一般的「最強宇宙怪獸」
生放送的2.7回顧部份 其實昨日的2.7回顧部份 此圖讓我想起 個人對於黑艾蕾的服裝 比較愛「無披風版」的這件事 我是覺得無披風版立繪比較清爽而自信 另外也希望紅閻魔實裝異靈化的靈衣 乃至於以從者形式 實裝卡瑪卓茲、大總統、杜牧茲 註: 個人認為大總統有機會實裝 但不會是2.7的那位
君主計畫最終回的部分感想與設定紀錄 1. 李蕭跟景子相認的那段很催淚 當你以為你在異世界只待了五十多天 結果跟過往老友相認時 發現他已經垂垂老矣 然後老公不在人世 還多了個孫女 你以為的短短數十天實際上已經過了數十年 同時也物是人非 . 2. 個人認為君主計畫組織 比電影版表現出來的還要沒用而僵化 然提姆雖受不了君主組織而提出辭呈 後面加入的卻是頂極企業...... . 3. 順帶一提 按照KoTM的電影與小說版劇情 君主計畫給各沉睡的泰坦巨獸 所架設的處刑裝置 搞不好也沒什麼路用 如: 貝希摩斯不怕火燒 . 4. 根據本話景子的解釋 看來時空流動不同步的原因 是「引力扭曲」 同時景子也認為她與李蕭來到的異世界 並非真正的「泰坦巨獸闊步的空心地球」 而是「介於人類與泰坦巨獸世界之間的中間世界」 景子將此異界取名為Axis Mundi Axis Mundi即「世界之軸」 「世界軸」在比較神話學上 泛指神話概念上的「天界與地上的連接點」 這或許能解釋 為何GVK的空心地球 未發生時空流動不同步的現象 也許這個時空扭曲 唯有在「世界軸」比較明顯 地心本身仍與地表同步? . 5. 離子龍撐得比我想像的久 而李蕭雖然與景子重聚 但在飛船即將被吸入通道的關鍵一刻 卻選擇鬆手...... . 6. 主角團來到2017年的骷髏島 島上有頂級企業的觀測站 我猜測由於KOTM時期的報導 提到有「君主計劃在骷髏島等地製造機械巨獸」謠言 我猜測製作組可能是基於此設定 去拓展出 「頂極企業在更早的2017年就已在骷髏島做研究」 . 7. 金剛在最後也露臉了 目前就我所知 本作還沒有第二季 但如果有 我希望能以金剛為主 然後講講2017~2019之間的變化
討論:若南方古猿來到馬斯垂克期 最近我發現 一些古生物系YTB 開始會探討「如果大型肉食恐龍來到新生代」 或是「如果史前哺乳動物來到中生代」 附圖為愛X死X機器人的單元「冰河時期」的最終幕 是一群南方古猿跟恐龍共存 這讓我有這樣的問題: 倘若有群南方古猿被時空扭曲或其他因素 被傳送到馬斯垂克期的白堊紀 牠們是否有辦法在該時代 成立能穩定繁殖的族群?
溫加德最喜愛的五部哥吉拉電影 根據K-D-M的推文 溫加德心目中的哥吉拉電影前五名: 1.初代 2.大戰黑多拉 3.怪獸大戰爭 4.怪獸總進擊(基多拉被圍毆的那部) 5.哥吉拉VS戴斯特洛伊亞 . 各位心目中的前五名分別是?
逆風文:對疤王的看法 目前來看 絕大多數對疤王的批評 除「疤王為毫無怪獸感的巨大類人猿型怪獸」 就是「祂何德何能成為基多拉以上的威脅」 我自己的看法如下: 對於「疤王可能是目前所見的最大威脅」 個人看法如下: 1. 我是把雜誌上的導演說法 當成「特攝系宣傳一定要有的『史上最大威脅』」 如果在宣傳期就講明「疤王很弱」感覺也怪怪的 (即便實情可能真的是「疤王不強」) 2. 我認為這部分訪談 應該要連同上文一起看 私以為導演想用金剛與疤王來暗喻人類 金剛象徵人類的良善面 疤王象徵人類的邪惡面 「人類」的特色是什麼? 我認為是「單體實力遠弱於其他猛獸,但能利用智能去製造各種彌補生理劣勢的陷阱與武器,乃至於馴化、奴役其他比自己強大或弱小的動物」 這或許是溫加德想呈現的疤王: 不是像前作的敵役那樣 是傳統的「依靠單體的強大或特異權能」 而是「利用恐怖統治奴役比其強大的泰坦巨獸」 也就是「本人不強,但祂可以奴役比祂強的傢伙」 這也確實是哥吉拉系列中 罕見的敵方怪獸類型 至少大多數的東寶怪獸強者 多是強調「個體的強大」 而非「控制比自身強大的怪獸來幫自己解決對手」 在過去 這點是那些東寶外星侵略者的特色 3. 格局面問題 我知道有很多同好希望新帝國的敵役 能起用那些「直觀上很霸氣強大」的東寶強豪怪獸 尤其是戴斯特羅亞或太空哥吉拉等平成強者 但我反而覺得 宣傳期該講的場面話還是可以講 但本作敵役的實際格局或強度不應該太高 同時戴斯特洛亞等平成強豪敵怪獸的背景 也常讓我覺得牠們是「圍繞在平成哥吉的劇情」 因為這樣的劇情定位 反而導致牠們跑到其他世界客串很怪 再者我覺得以怪獸宇宙的昭和氛圍 如果要花錢買東寶怪獸版權 搞不好像安基拉斯那類昭和恐龍型怪獸 還比較符合歐美族群喜好 至少就我觀察 歐美那邊對哥吉拉系列的印象 真的是昭和勝於平成 在歐美同好圈 平成愛好者或許是「宅氣較重」的派系 某方面而言 疤王這種「單體實力不強但能奴役強大怪獸」的敵役 說不定意外地適合本作 唯一的不滿 大概就是「怪獸軍團陣容不夠多元」了吧
君主計劃的第九話小知識 李蕭從堪薩斯進去地心 又從日本島根縣東出雲町出來 我自己去查了一下東出雲町 發現該地被認為 是現世與黃泉之境「黃泉比良坂」之所在地 在東出雲町的黃泉比良坂附近 還有主祀伊弉冉尊的揖夜神社 再加上本回 突然新加的「地心時空流動與地表有異」設定 我在想像各地神話中的冥界等諸多異界 該不會是以地心世界的不同地貌為原型? 畢竟地心世界看來是有著多樣地形的廣大世界 然後不少神話傳說之異界 也有「時空流動異於凡間」的描寫......
對貝爾神的吐嘈 就我所知 貝爾神的設定 是捏他近東神話 與舊約聖經提及的諸多有著巴力頭銜的神衹 不過如果看一下遊戲內的「貝爾神」 巴德爾: 你不是北歐神嗎? . 彼列: 祂跟巴力系諸神有關嗎? . 耶洗別: 她應該算人類信徒而非神祇吧? 還是只是為配合九頭龍天音的劇情 所以才硬是把她塞進貝爾神行列? . 別西卜: 這個算是非常典型的「被妖魔化的巴力神」之一 不過劇情上感覺祂只是被路西法派去幫忙的 . 巴力比利土: 就我所知 巴力比利土在舊約聖經中 是被稱為「契約之主」 而祂的身上 浮現了巴耶力、貝爾芬格、巴力等跟巴力有關的神魔形象 不過有考證認為 舊約聖經中最常提及的「巴力」是迦南「巴力哈達德」 (不過耶洗別信仰的巴力可能是梅爾卡特) 因此我會覺得 比起巴力比利土 巴力哈達德更適合擔任「貝爾神的最強級」 . 巴別: 雖然有點想吐嘈巴別塔是建物不是神 但還是算了 好歹演出上真的有「神之門」的感覺 . 亞伯: 為何「人類最初的被害者」也可以有貝爾神資格了?
回顧哥吉拉2014 圖文無關 1. 其實我認為2014時期的「哥吉拉種生存於二疊紀」 是個未能妥善利用的背景設定 然後也因為君主計畫大幅更改2014前傳漫畫設定 這「哥吉拉種生存於二疊紀」 也不曉得是否仍有效 2. 由於2014時期尚未決定好要弄成共同宇宙 我會覺得2014風格跟後面幾作有明確的不同 穆透族雖是成功的原創怪獸設計 但若以「作為存在於二疊紀的哥吉拉種之宿敵」角度 我反倒認為其設計不足以傳達出那種感覺 以《哥吉拉的逆襲》為例 哥吉拉與安基拉斯的造型 能妥善傳達「兩者皆來自中生代」的感覺 但「傳奇哥吉與穆透族」 卻難有「兩者皆源自二疊紀」的感覺 而微妙的是 我認為這個傳奇哥吉一族源自二疊紀 本來可能是對初代哥吉設定的現代版再詮釋: 在哥吉拉足跡發現三葉蟲→三葉蟲是古生代指標化石 初代哥吉原種是介於爬蟲與獸類之間→最接近此敘述的現實生物類群當屬單弓目(類哺乳爬行類) 3. 若要我重置2014並使之能更順利與怪獸宇宙整合 我傾向將哥吉拉種起源設於中生代 演化於「在地心環境中怪獸化的地心恐龍」 作為其宿敵的原創怪獸 則是採取更加樸素保守 且能突顯中生代恐龍特徵的怪獸 若要保留二疊紀起源設定 則是改成凸顯二疊紀單弓目特色 4. 敵怪獸一樣是兩隻 不過配置上 有「原創+經典」與「全用原創」兩種 若是前者 則原創怪獸是鋪陳哥吉拉的前半段威脅 經典怪獸則是後半威脅 若是後者 那麼我希望是兩種有共生關係的怪獸 一種是地底怪獸 另一種是飛行怪獸
怪獸與恐龍之間的假想演化 個人最近有找到數張平成時期的周邊資料 這裡面有一些個人覺得還挺有趣的空想 是以「推想某些怪獸的恐龍祖先」為題材: 圖一: 哥吉拉龍被拿來與暴龍、棘龍做類比 暴龍的部份 主要是提兩者體型類似 但哥吉拉龍具備強大生命力 棘龍的部份 是推想其背帆是用來散熱 而哥吉拉亦可能用背鰭來發散核反應的熱能 . 圖二: 推論部份恐龍/史前生物型怪獸的先祖 拉頓當然是推定以無齒翼龍為祖先 安基拉斯則是某種甲龍類 但比昭和版更接近90年代的復原 巴拉貢則被認為演化自角龍類 . 圖三: 對於作為怪獸祖先的史前物種 在中生代時期活動的想像圖 在此圖中 哥吉拉龍與甲龍對戰 哥吉拉龍被推定是「以肉類為主的雜食性」 同時猜測泰坦巨水龍的祖先是鴨嘴龍類 . 圖四: 同張想像圖 也畫出哥吉拉龍的托卵寄生的生態 . 圖五: 在開田裕治推想的怪獸演化樹中 巴朗被歸類為鱗龍總目的一員 (鱗龍總目的成員有喙頭蜥、蛇、蜥蜴、蚓蜥) 不過對巴朗所屬物種(架空巨大史前生物)之分類 除單純的中生代大爬蟲外 也有些資料是直接歸類為恐龍 這讓我好奇 若採用「恐龍說」 那作為架空史前生物的巴朗 最適合被歸類到哪個恐龍種群? 還是應當視為「完全未被學界發現的全新恐龍類群」
現代創作是否需要「架空恐龍」? 這是數日前推上有人問的問題: 「現代創作是否還有架空恐龍的存在空間?還是只能使用已知的物種?」 其實我認為這個問題跟哥吉拉系列 並非毫無關聯 因為哥吉拉系列本身的出場怪獸 就有一部份怪獸 可以歸類為這種「架空恐龍」: 安基拉斯 哥羅龍 大禿鷹 泰坦巨水龍 哥吉拉龍 就連哥吉拉本身 即便未必跟恐龍有關 也是多維持著「有如舊式恐龍復原一般的體態」 個人認為 如果是在哥吉拉系列問這個問題 我認為「架空恐龍」在哥吉拉系列等怪獸電影 是有存在空間的 甚至我希望可以設計出新一代的架空恐龍怪獸 尤其是怪獸宇宙 我認為怪獸宇宙的問題之一 就是「缺少以非鳥類恐龍為原型的怪獸」 而理由竟只是為了 避免跟侏羅紀系列或舊金剛電影競爭 這個問題我可以一路從2017年唸到現在 我認為「架空恐龍」 其實是個在怪獸電影大有可為的概念 而不應該刻意迴避競爭
Vividen新片中估的食蜥王龍體型 在這個專門介紹食蜥王龍的影片 Vividen估的食蜥王龍體型 可排進巨型肉食恐龍中的前三名 第一名:暴龍(E.D.Cope) 11.5~11.7公噸 第二名:南方巨獸龍(大牙齒) 10.1公噸 第三名:食蜥王龍(利維坦) 8.3公噸
CM怪獸的正體 為去年的自主怪獸電影選手權參賽組之一的「剛奇龍」 該參賽組也有在推上發文表示感想
K-D-M對於最近同好圈的看法 簡單來講 最近歐美同好圈 流傳著製作哥吉拉題材的模擬恐怖「戲服中的人」 該模擬恐怖系列 講述哥吉拉戲服演員與哥吉拉戲服融合的恐怖故事 然而該系列之作者(為未成年者) 據說近來因不堪被其他自稱哥吉拉迷的推友謾罵 (原因似乎是這些人認為該模擬恐怖作品,是在侮辱已故的中島春雄) 乃至於被這些「同好」寄死亡威脅私訊 結果決定先暫時活動休止並停止更新 而K-D-M認為 包含先前「寄死亡威脅私訊給GXK導演」的人 這些人的行為無資格被稱為粉絲
「虛構恐龍是否有存在價值?」 這是本人最近於推特上 看到的一篇討論文 該討論文旨在討論: 現在的恐龍題材創作 是否還有「虛構恐龍/原創物種」的存在空間 還是我們應該完全只能使用「現實已知物種」? 目前底下已累積了一百多篇回應 主流意見是:「仍有存在空間,但必須要設計得夠寫實與符合生物結構考據」 另外一些值得一提的回應: 有人認為虛構恐龍的設計 不應該被「符合科學考證」所束縛 並對這種「在創作也要考證至上」的風氣感到厭煩 也有人認為 部份知名或經典的怪獸 究其根源也可算是一種「虛構恐龍/空想演化」 如:哥羅龍、哥摩拉...... 亦有人主張 不應該使用虛構原創恐龍 如果要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構想 以既存物種為基礎做改編即可 此外 被最多人奉為「虛構恐龍的殿堂」之作品 正是彼德傑克森版的《金剛》 不知吧友對這議題有何看法? 你認為創作是否可納入原創恐龍 還是應該完全「只能用現實已知物種」?
Toho Kingdom的疑似GXK新帝國劇透 一樓防雷
特攝大百科:GFW的20周年紀念週邊 這回「特攝大百科」出品的GFW的紀念商品 是兩款吉拉週邊(見圖一與圖二) 分別重現「吉拉襲擊雪梨」 跟「吉拉被X星人幽浮傳送以對付哥吉拉」 如果跟同社之前因應98的25周年 所出的「哥吉拉1998」(圖三)相比 會發現「GFW吉拉」的造型 跟「哥吉拉1998」相比還是有一些差異: 站姿比起98更加直立 整體造型似乎更粗糙?
負一哥吉的預算 蠻奇怪的是 這回官方 似乎完全沒講撥了多少給山崎拍哥吉拉 而日前在東京動漫展 有媒體問山崎 歐美的「負一哥吉預算達1500萬美金」報導是否屬實 山崎導演的回答:「我希望真的有那麼多」
K-D-M對某新怪獸外洩圖的闢謠 「跟蛇一樣細瘦然後還長鬃毛?這只能說......Naaaah」 說真的 個人最近是在懷疑 該新怪獸是不是有意致敬GMK版廢案的安基拉斯 雖說個人還是希望未來可以出真正的安基拉斯
推特上的投票 時常透漏哥吉拉相關情報的K-D-M 日前在推特上舉辦投票 問題:「你喜歡GXK預告片嗎?」 到投票截止起 共1738位網友參與投票 然後圖中是票選結果: 是的:77% 還好:18% 不喜歡:5%
SF伊斯塔的相關雜文 1. 其實本人不認為 SF伊斯塔會在可能的SF連動實裝 若未來動畫版進度 不打算做到伊斯塔戰的話 那這版伊斯塔 怎麼看都不像是能在連動活動馬上能實裝的角色 2.實裝職階: 本人是希望用槍階實裝 然後希望實裝更多「凜系女神從者」 3.其他: 個人認為 由於SF版伊斯塔以人造人為宿主 祂很適合換上 2015年萬聖活動的「萬聖節公主」服裝
食蜥王龍的體型新估計? 這Vividen預計於12月16日 發布以食蜥王龍為主題的新影片 根據他在貼文下對其他閱聽者留言的回應 他說對於食蜥王龍體型的新估計 或讓食蜥王龍躋身「前五大肉食恐龍」 ......我希望不是又吹什麼「比暴龍更大更強」
恐龍型泰坦巨獸的構思? 我認為怪獸宇宙的一個問題 就是極度缺乏「以非鳥恐龍為原型的怪獸」 俗稱「王道恐龍型怪獸」 目前來看 好像只有哥吉拉 符合傳統上的「恐龍型怪獸」 泰坦羽蛇神單看壁畫造型(一說附圖即羽蛇神壁畫) 似乎可以視為某種類似始祖鳥 或類似「羽毛恐龍/鳥類恐龍」的泰坦巨獸 但畢竟只有壁畫所以暫且不論 而泰坦莫克拉姆邊貝 但看KOTM小說版敘述 我也不確定其造型是否留有蜥腳類恐龍要素 . 總之 如果要吧友們 設計出一種或數種「非鳥恐龍型泰坦巨獸」 (以非鳥恐龍為原型,禁止使用「鳥類」) 同時還要令其符合怪獸宇宙的主要設計風格 而非單純的「侏羅紀系列/05版金剛的恐龍放大版」 各位會如何設計? 會用哪種神秘生物、神話傳說生物或古代眾神 來為其命名? 又會如何設計其能力跟背景故事?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