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布衣s3 一介布衣s3
关注数: 9 粉丝数: 86 发帖数: 6,267 关注贴吧数: 2
不批评阴谋论,认真说下阴谋论之间亦有高低 我们这里先不讨论阴谋论遵不遵循原著,我们先认可好吧,先说是什么,再说对与错。 开篇明义,西游阴谋论是视角,是一种没有英雄的世界。在阴谋论视角里,所有的事情都是佛道双方争地盘下大棋的算计,无论是三清玉帝,还是佛祖菩萨,都是阴暗算计的一肚子坏水的角色,主角孙悟空只不过是各方势力倾轧之下的可怜傀儡。 而妖怪这东西,在传统的下大棋阴谋论叙事里,是没有妖怪的位置的,他们只对那些神仙下凡的妖怪感兴趣,把这纳入他们佛道博弈的理论之中,但对于那些纯野生妖怪,顶多把它当做悟空不敢收拾有背景的妖怪的证明。因为他们不感兴趣而放过的这部分里,野生妖怪的定义依然是邪恶的,所以取经路上孙悟空这个小丑多多少少也是确确实实为老百姓干了一点点好事的。 道黑,佛毒,妖恶,这是一种没有一丝光明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其实只能寄生在西游记世界上才有讨论度,因为脱离了西游记,这一世界观没有任何吸引力。 然后我们要把今何在的悟空传系列单拎出来,他与上述阴谋论最大的区别就是,把妖怪这一种族赋予了新的定义,妖怪是不服从天庭的反抗者。这也是为什么这一套世界观会成为斗战神的游戏世界观,因为游戏需要人代入,这种黑暗世界中亦有光明抗争的世界观,才会吸引人代入,而前者那种纯黑的世界观,大家讨论讨论得了,谁脑子抽了自己往里代入。 然后我们再进一步对比今何在世界观与黑神话世界观,他俩的核心差异在于对孙悟空这一角色的处理。 在一个神佛皆黑暗,妖怪是反抗者的世界观里,孙悟空这种同时兼具神佛妖三种身份的角色,等于同时兼具了善恶两种阵营,所以一定要处理好他的立场问题。今何在选择让取经路上的悟空失忆,或者是戴上紧箍咒后会被强行改写意志,然后围绕失忆这个点,犯的错都是失忆期间干的,只要他一恢复记忆,他就还是一个坚定的站在妖族立场上的反抗者,这就很好避免了孙悟空这个角色身为妖族却杀妖的道德瑕疵。 游戏科学的黑神话则选择了另一种途径,他们给孙悟空一个悲情的理由,一个忍辱负重曲线救国的人设,为了保全自己兄弟性命,才选择做出那些错事。对于这种设计我不想批评太多,只想说多想想历史吧。想起某些特殊的节奏,关于游戏公司两个主创神兔二象性的争执,只能有说这种设计倒也不难理解
投今一念起,刹觉天地宽!这不就是黑神话结局? 观音拿到了那根金箍。 “我们的目标已完成,西游可以结束了吗?”观音问。 如来手中正握着那块石头。 “你能猜到这个结局吗?”如来也问。 “弟子未猜出。”观音道。 “我也没猜出。”如来说,“我输了,原来世上真的有我不能预料之事。” “难道一切不都在你的股掌间?”玉帝问。 “不,他已经跳出去了。因为……” 他宁愿死,也不肯输。 如来拿着那根断了的金箍,只在心中默默地感叹。他将手一挥,石头飞落下尘世。 …… 阿瑶找到了那块石头,她把它埋在了一片焦土的花果山。 多少年前那一幕又显现眼前…… “花果山,什么时候才能重新长出花果来?不过,种子已经撒遍天下了。”孙悟空抓了一把地上的黑土,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来。 天边的雷鸣已然越来越近了 。 孙悟空靠在一棵焦树上,静静地等着。 等到那一刹那,黑暗的天空突然被一道巨大的闪电划开。 孙悟空一跃而起,将金箍棒直指向苍穹。 “来吧!” 那一刻被电光照亮的他的身姿,千万年后仍凝固在传说之中。 “如果下雨,这里就会长出花草来吧?我没有种子,如果上天知我心诚,就让石头也开花吧。” 她割开自己的手腕,将血洒落土中。 忽然,天空一声雷鸣,隆隆滚动。 阿瑶抬起头。这时,第一滴雨水落在了她的头上。 “下雨啦!孙悟空,你看……下雨……下雨了……花一定会长出来的!”阿瑶喜极而泣,仰天高喊。天空中,黑云后,一条白色的龙翻动着。 远处天兵的战车隆隆驶来,天将的喊叫已可听闻:“是谁犯天条在花果山私降雨水!”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这是我能为你们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小白龙想。 “别了,永别了!” 瓦砾重新聚成殿宇,天宫又回到了安定与祥和。众神开始各归其位。 二郎神驾云出了天庭,奉命收拾战场,他忽然愣住了。云头下烧焦的花果山大地上,孙悟空扔下的金箍棒不见了。 怎么可能有人将它拿走?除了孙悟空还有谁搬得动它呢? 观音驾云出了天庭,她从怀中摸出 了金蝉子那本手写的经文,抚着,若有所思。 他们飞过的天空下,五行山,默默地立着,等着那漫长岁月后的一声巨响。 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落叶纷纷飘向大地,白雪下种子沉睡,一朵花开了又迅速枯萎,在流转的光的阴影中,星图不断变幻,海水中矗起高山,草木几百代的荣枯,总有一片片迎风挺立,酷似它们的祖先。 怎能忘了西游?
菩提是先天强大还是凡人修仙 发现上一个帖子有很多人是下意识认为菩提是跟老君如来等同期的大佬,所以难以理解我认为他应该有一个出身的想法。 悟空曾说:“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认为诗词虚写,数量没有没有参考性的也没必要讨论了,包括所谓菩提三教合一也无从谈起了) 唐僧取经这一个元会保守估计已经历经四万七千年了,菩提寿高十万八千,应该是上一个元会过半之时出生,正正好好经历过一次元会生灭,这也符合他前面“历劫明心大法师”的赞诗。 菩提不是与老君玉兔一样生于开天辟地之初的强大生灵,那他生于元会中旬,有没有可能生来神而明之,不经过三教任一方途径,直接从源头窥破三教合一呢? 在元会最初三个时代,是天地山川,日月星辰逐步形成的时期,其中第三个寅会很特殊,人生于寅,天地人三才定位,代表着世界规则正式完善,进入稳定运转期。 简单地说,我认为在这之后诞生的生物,都处于一个完善而牢固的规则里,只有经过刻苦修行,才能成为仙佛神圣,超脱长生。强如孙悟空,天父地母,自然孕化,其实已经是贵不可言的出身了,但倘若不是他萌发道心,寻仙求道,最终也只不过是山中一三百多岁的老猿而已。 综上所述,生于元会中旬的菩提,经历的应该是一个凡人修仙的剧本。 PS.这里是讨论菩提出身门户,与他现在是不是三教合一无关。
六丁神火是不是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六丁神烧火的意思? 简单地说,我不认为六丁神火跟三昧真火一样,是特指某一种火焰,是这个火焰的正式名称,因为“六丁”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什么精深的含义。 六丁神火原著总共出现过两次,『送在老君炉里炼,六丁神火慢煎熬。』『六丁神火炉中炼,炼得浑身硬似钢。』跟八卦炉高度绑定,那么八卦炉里的火究竟是怎样的火呢? 原著第39回,『才入门,只见那太上老君正坐在那丹房中,与众仙童执芭蕉扇扇火炼丹哩。』 『你那猴子,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把我灵丹偷吃无数,着小圣二郎捉拿上界,送在我丹炉炼了四十九日,炭也不知费了多少。』 第35回,『那魔慌了,将左手擎着宝剑,右手伸于项后,取出芭蕉扇子,望东南丙丁火,正对离宫,唿喇的一扇子,搧将下来,只见那就地上,火光焰焰。原来这般宝贝,平白地搧出火来。』 综上,我们得到三点信息,老君平日里用芭蕉扇搧火,芭蕉扇能够平地里搧出火来,八卦炉里的火是要烧炭的。 那么八卦炉的运作流程就很清晰了,芭蕉扇负责点火以及控制火候,通过添加煤炭来维持燃烧。那么负责添炭的谁呢? 前面说了,“六丁”这个词没有什么精深的含义,那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六丁就是指六丁神,是道教对于用来驱使的杂役的称呼,所以说,六丁,就是指兜率宫填炭烧火的杂役。 『送在老君炉里炼,六丁神火慢煎熬』,就是『把我送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六丁日以继夜地烧动神火来慢慢煅烧我的身躯』。
封神演义的世界观里,鸿钧的地位是不是长期被恶意抬高? 『通天教主见左右四个切己门徒俱丧,切齿深恨:“不若往紫霄宫见吾老师,先禀过了他,然后再行此事。”』-原著第84回 『老子曰:“你就破了他的罢了。他肯相从就罢,他若不肯相从,便将他拿上紫霄宫去见老师,看他如何讲?”』-原著第77回 鸿钧居住在紫霄宫,这应该是确凿无疑的事实,那么紫霄宫究竟在哪呢? 『初登上界,乍见天堂。金光万道吐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晃晃宝鼎装成。两边有四根大柱,柱上盘绕的是兴云步雾赤须龙;正中有三座玉桥,桥上站立的是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灿烂映天光,碧雾朦胧遮斗日。天上有三十三座仙宫,遗云宫、毗沙宫、紫霄宫、太阳宫、太阴宫、化乐宫,一宫宫脊吞金獬豸;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聚仙殿、传奏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禄星台、福星台,台下有千千年不卸奇花;炼丹炉、八卦炉、水火炉,炉中有万万载常青的绣草。朝圣殿中,绛纱衣金霞灿烂;彤廷阶下,芙蓉冠金碧辉煌。灵霄宝殿,金钉攒玉户;积圣楼前,彩凤舞朱门。伏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上面有紫巍巍、明幌幌、圆丢丢、光灼灼、亮铮铮的葫芦顶,左右是紧簇簇、密层层、响丁丁、滴溜溜、明朗朗的玉佩声。正是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稀。金阙银鸾并紫府,奇花异草暨瑶天。朝王玉兔坛边过,参圣金乌着底飞。若人有福来天境,不堕人间免污泥。』-原著第12回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