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nshend
townshend
关注数: 0
粉丝数: 235
发帖数: 3,394
关注贴吧数: 2
说句题外的,这有看NBA的吗?
真么我的申请还没好?是否要重申一个?
啊哈唉妹子把你的张震讲故事发过来吧
为什么我还不是吧主呢?
过来看看,以示支持
童年的记忆 今天,终于把梦寐以求的变形金刚电影版下载完了。变形金刚是我小时的最爱。记得那时放学后看电视台18:00左右演的变形金刚是最快乐的事。大概现在20多岁的朋友都有同感吧。记得小时候是多么的敬仰擎天柱大哥。现在我想为什么自己对欧美摇滚乐那么感兴趣,可能就是受变形金刚影响。因为美版的变形金刚主题歌就是当时的摇滚乐,那可能是我第一次接触欧美摇滚。有意思的是,电影版变形金刚的故事背景就是在2005年,片子是1985年拍的,20年完成了一个轮回。
动画黑客帝国,一部很不错的作品 尤其是The 2nd Renaissance Part I&II
有看过这本书的吗?我正准备看,太厚了
前一阵出了本塞林格传,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我感觉这本书和主题发条橙差不多,都是未成年人对成人社会的反抗 只是Alex比Holden极端的多
申请吧主 四维糙人也加我一个
谁那有涅磐最好的演唱会视频,做个种吧
最近我经常逛逛朴树吧、许巍吧、周杰伦吧什么的再回到这来,有种从 然后就是感慨:还是这里好
保罗西蒙和加芬克的其他经典 AmericaMrs. RobinsonI am a RockThe Bridge Over Trouble WaterBoxerFeeling Groovy
就没有毕业生这首歌! 你们说得所谓的毕业生其实是The Sound Of Silence和Scarborough Fair,是Paul Simon 的代表作
Sid Vicious和Ian Curtis都差不多啊,用自杀完成了一次朋克的行为艺 自我毁灭,堕落,愤世疾俗,疯狂
那些花儿我没听过,Sonic Youth乐队的Wild Flower我听了一遍又一遍
这几天反复看发条橙,每看一遍都有新收获 库布里克到底是大师啊!
我们都活在Matrix里,可是柯本挣脱出去了 我们活在这个虚拟的社会,柯本洞察出了一切,挣脱出去了。随便说说^_^
我背下过第二集里整篇的Agent Smith与Neo打斗前的对话 里面有不少是经典对白。比如it is purpose that defines us,that guides us 等等。可惜都忘了
对黑客帝国感兴趣的不如去看看攻壳机动队。 95年沃卓斯基就是看了这部动画才产生了拍片的灵感
第三集中建筑师说:向获得自由的人可以离开Matrix。如果是你你会不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走?如果你在Matrix中是一个贫下中农你会走吗?如果你是周杰论或姚明呢?
B1-66er(第一个起来反抗人类的机器人)有没有内置阿西莫夫机器人三 B1-66er(第一个起来反抗人类的机器人)有没有内置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肯定没有,不然他就不会杀他的主人
Animatrix:动画黑客帝国讨论区 这9部动画的艺术性和想象力一点不在真人版之下。我自己比较喜欢The Second Renaissance。里面机器人与人类的战争场面很耐人寻味。大家如果喜欢这部片子就进来讨论讨论吧
Robert Smith的嗓音太凄美了
还有Pictuers Of You
最喜欢High、The Loudest Sound、Friday I'm In Love
我是在Nirvana吧看到广告后过来的,心目中The Cure仅次于Nirvana、J 我有The Cure的全部精选集。像Galore、Wild Flower什么的。
前一阵一直在听Joy Division,好像又回到了70年代
好久不来了,修空,荔枝,emailwrong你们还好吗? 好久不来了,修空,荔枝,emailwrong你们还好吗?最近生活,工作上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想和你们聊聊
我正在听大门乐队现场的Light My Fire 我正在听大门乐队现场的Light My Fire,浑身热血沸腾
科本逝世十周年,发一张照片以示纪念 你可以从他的眼神中看出愤怒与悲凉
献给忠诚的逝者Kurt与Ian Curtis 比较这两个人,本来是无聊的,因为没有可比性。之所以还要比,是因为他们的死亡背后隐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宿命,这两种宿命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比较这两种人格应该有些意思。 概括一下说,Kurt是他杀,而Ian是自杀。 Kurt的内心是极度脆弱的,他无法承受由于不纯粹而带来的失衡。他的内心有着强烈的恋母情结,渴望在艺术上寻找到创作的子宫。纯粹是不存在的,而要存在,必须辅之以必要的文化背景,甚至还要借助商业手段。而Kurt在成名前后,心理承受了巨大的跌宕,纯粹的理想和渴望关怀的心灵遭受到现实无情的颠覆,可以说,Kurt的死是被逼的,当然这与他内心的脆弱和纯真有关。 Kurt是个孩子,喜欢摆弄心爱的玩偶,但当他知道这个玩偶不过是在商业化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仅供玩弄的工具时,他因此而陷入绝望。许多艺术家可以在两者间寻到平衡,比如Bob Dylan,甚至利用,比如安迪·沃霍尔,而惟独Kurt无法承受。这让我想起顾城。两者的死应该是相似的。顾在激流岛上寻觅着他的爱情田园,不允许一点尘土污染他爱的英儿,爱情在他的心里被赋予了宗教的涵义。 每个人都需要终极关怀,如果一个人不信神,那么他必须有相应的替代,这替代幻化成了罗大佑歌中的《家》,顾城的英儿,Kurt的吉他。但必须指出,这些东西与宗教有本质的差异。因为它们只在此岸徘徊。 正因为如此,这些无神论者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焦虑与空虚感。现实的残酷与浑浊让他们的眼球一次次充血。Kurt忍不住了,他觉得自己正在滑入污浊的圈套,他沉沦,他渴望母亲的怀抱,渴望一尘不染的混沌生活。在他举起枪的时候,他在想,我要解脱了,家就在前方。 Kurt特选择了死,他说,这里没有干净的地方,我弃权了。他知道,一个偶像就是一个符号,他的痛苦与任何人无关。他知道,商业的触角深向每一寸土地,无人能抵挡。 而Ian的死似乎更为复杂。Ian是在踏上赴美巡演的前夕死去的。我们知道,那个时候的英国乐队要出名,去美国巡演必不可少,赴美巡演是每个英国乐队孜孜以求的。那个时候的Joy Division已有了一些名气,再去美国镀镀金,也许就能大红大紫了。Ian还在默默承受着。成功,排行榜,销售量在他眼里越来越滑稽。他的癫痫已经变成日常行为,他没想过以后的路怎么走,因为那已与他无关。他决定放弃。人生已经无法带给他快乐,抑郁像蔓草一样覆盖了他的大脑。请允许我引用一句话解释:“这都是由于自由太多而造成的。”过多的自由让Ian无所适从。人生充满了漂浮感与不确定,而他却一直找不到人生的出路。黑暗的意想时时裹胁着他的四周。 如果人生是不快乐的,那么就应该去死。我欣赏加谬,欣赏他不信神不信任理性,而又如此无畏,如此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此立命,也许本来没这个必要。那么Ian的死似乎就与别人无关了。 海子在死的时候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我以为这句话并非是说海子觉得他的死与任何人无关,他只是摆出了一种姿态,让人们以为似乎是无关的。其实他明白那只是姿态。真正要死的人,真正以为他的死与别人无关的人,是不会说话的,他只会静静地死去。 Ian在死的时候,没有告诉任何人。那没有意义。或者说他死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过别人,商业之类的东西。死就是他的目的。Ian把自己逼死了。音乐做到那个份上,不死还干什么。 我一直以为Ian的死是比Kurt更值得纪念的。我把Ian的死看作是一个精彩的行为艺术,与他的生命态度一脉相承。Kurt的狂暴音乐,偶像气质,再加上这个商业化时代的宣传,都使Kurt成为一个他绝不愿看到的形象。大批青年将其奉作偶像,一如小燕子,一如王小波。 这很好。小燕子和Kurt在大众的视野里,其性质是差不多的(虽然从个体的角度分析,两人完全不同),在缺乏联系的社会里,大家总要用一个偶像将自己和别人归为一类,寻找认同感嘛。 而Ian的死一直没有成为大众注目的焦点,他的音乐晦涩是一个原因,而其根本在于他无法提供成为偶像的理由。因为他的死在大众看来多少莫名其妙。 Kurt之死,让大众觉得很酷,你看,这个人多牛B,这个人做音乐多纯粹,妈的,就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多少满足了大众的心理欲求。 Ian之死,完全是自己愿意,与世俗无关。可以说,他的死是必然,是构成他生命的环节。因此,他的死不具备对抗性,无法满足大众渴望对抗的心理。 Kurt的死,让大家觉得,他是坚强的斗士,实际上他脆弱至极,这是他的性格所致。但一个偶像在个人的视野里是与大众的视野里不同的。 但我们无力强求让所有人纪念Ian,那样一来,也就失去了Ian最初的意义。Kurt特有他的意义。然而我们应该更多地纪念Ian,继承Ian的艺术创作理念。 毕竟,纪念不是表演。
有谁听过Silver这首歌?好像在Bleach专辑里 有谁听过Silver这首歌?歌词大体描写了他作为一个孤儿的身世。歌词好像是说爸爸妈妈参加演出,把我丢在奶奶家里,还有奶奶带我回家等等。我没看歌词,都是自己听出来的
也说说《锂》这首歌,解释一下歌名的隐喻 今天看到有的同志对这首歌的含义不是很了解,其实锂几乎是治疗狂躁抑郁症唯一的有疗效的药物。不过副作用很大。这也是我一次无意间看Discovery才知道的。大概科特科本有狂躁抑郁症。这首歌是为了描写他服药后的感觉?我只是猜测,不知对不对。现在咱们可以开一门学科,专门研究涅磐,就跟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似的,叫“涅学”哈哈
十年了,科本死去整十年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就在这说说 十年了,科本死去整十年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就在这说说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