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务
level 16
刘曾复
杨小楼的拜师弟子有三人。早年收过侯海林,侯演武净,一直随侍杨。另外正式弟子是延玉哲和傅德威,延、傅当时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学生,延已病逝于台北。
2025年06月10日 19点06分
1
吧务
level 16
拜师仪式是在中山公园水榭举行的,时间是1935年。杨为了收徒,在吉祥戏院亲自演了《贾家楼》和《野猪林》两出戏,给学生做示范。我听过这次戏后的一个想法是:
《贾家楼》是一出打基础的经典武戏,《野猪林》是一出有创作性的新编文戏。这反映出来杨小楼的教学思想。杨小楼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们高标准地打好基础,高水平地创新,要全面发展,能文能武。
事后杨曾亲去中华戏曲学校,请学校关心傅、延二生的学习。可以说杨对收徒非常重视,非常认真负责。
杨小楼还说过,小孩学戏一上来就学猴儿戏不成,学不好能学出毛病来,一辈子改不过来,到二十来岁底子打结实之后,再学猴儿戏不晚。他教他外孙刘宗杨(后改扬)就是照这个原则办的。
刘宗杨小时在朱幼芬所办的福清社科班学习,福清社解散后在俞振庭所办的斌庆社科班搭班演戏。有人建议杨小楼教刘宗杨学学猴儿戏。那时刘十几岁,已经能纯熟地唱《连环套》《庆顶珠》之类的大戏了,但是杨小楼还是不同意让刘学猴儿戏。直到刘二十来岁,杨才教他《安天会》。刘宗杨幼年天赋极佳,可惜由于结核病早年逝世。
谈到打底子问题,武生打基础的戏很多,为什么杨给傅、延示范《贾家楼》呢?我联想起一件事。
当初余叔岩正式拜谭鑫培之后,谭亲自给余说了《失街亭》的王平和《太平桥》的史敬思。这两出戏属于老生打底戏,难度较大,学会这类戏,垫高基础,一生有益。小孩开蒙学扎靠老生,可以用《渭水河》南宫适之类的活儿来打底,但对已经会而且唱过许多戏的余叔岩就不合适了,远不如学《太平桥》。
杨小楼给傅、延示范《贾家楼》很像谭鑫培给余说《太平桥》。延玉哲当时程度低些,傅德威就不是普通的学生了,不仅演过《贾家楼》,还演过《战宛城》《四平山》等许多大戏。对一个已经演过《贾家楼》的学生示范《贾家楼》有什么意义呢?
我从听戏得到的理解是杨的《贾家楼》是“大班”的《贾家楼》,“科班”学生演戏与“大班”演员演戏在格调上还是有区别的。想到那次孙毓堃听杨的《铁笼山》,大概不是去看有什么身段、打什么把子,可以说他基本都会,他是“内行看门道”,去看杨台上风度,提高他自己的艺术境界,像孙毓堃这样自觉学戏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
学杨还必须想到杨的艺术渊源问题。大家公认,杨自己也承认他是俞派武生。杨直接跟俞润仙(菊笙)学过戏,俞润仙在《贾家楼》戏中有许多创作,包括把子、出手。杨的《贾家楼》是真正宗俞。杨给学生示范俞派《贾家楼》也就是教给学生学戏要取法乎上,打好基础。
杨这次演《贾家楼》,不仅示范了唱【粉蝶儿】、念、做、打,还示范了扮戏。杨此戏用香绿色蟒、靠、箭衣、扎巾,适合唐璧戴黪髯的身份。
《京剧往事》上 第2卷
2025年06月10日 19点06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