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案例分享
禅宗修行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5
陈:《觉自在》摘录:什么是心,什么是事呢?用最简单的话说,我就是“心”, 非我的一切,我全部把它们归为“事”。我在课上讲明心时,就把心和事表达为“我”和“我的”。 “我”不是“我的”,“我的”也不是“我”。我的身体是“我的”, 这不是“我”,是事。人要认识“我”,就要把不是“我” 的东西一层一层都剥掉。什么不是“我”呢?凡是我能感觉到的,我能认识到的, 我能想到的,都不是“我”,都是事。从“心事两边”来说,它们都在心的对面,全是非我, 全属于事。事的层次太丰富了,我用“事”这一个字,就概括了我们一般所说的一切存在了。但在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存在里,关键是“我”在。“我”若不在,还谈什么一切存在呢? 所以一切存在都好认识,最难认识的是“我”。我讲“心事两边”,就把我们存在的两边都讲到了。 两边都全,我的存在,在认知上就完整了。所以要认识自己, 既要认识心,也要认识事,因为这是存在的规律。
陈:老师这段话对吗?
马洛:于外道说法,这个叙述很简洁。但要入佛道则不行。佛法为“不二”法。不会先这么“两分相对”去深入(佛法)。
马洛:相对,在大乘佛法引导过程,必须是“破”。
马洛:只破不立。待机缘成熟,悟出“如来真实义”。
马洛:大乘法,彻底改变(转化)认知习惯,这对人们是非常非常难的一道坎。更莫说后面要“体悟”这回事
马洛:人们习惯了思维认知,或说“认知思维”,也就是“依他起而遍什执”。大乘玩法为“当下”。学人先玩上“当下感知”,已非易事。
马洛:玩“当下感知”就是大乘佛法资粮道、加行与见道位要解决的“明心”。学人契入这一步,才算有了点大乘法基础。真正契大乘,则必须开悟(明心见性)。悟后起真修:渐离五阴缠垢(初地至八地)。
2025年06月08日 03点06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