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务
level 16
李英斌
王庾生,名元恺,号冷虹,曾用别号冷虹轩主。王戏路宽,尤以做工见长,一九三〇年左右,被天津报界选誉为“票界之王”。一九四八年被推选为天津市戏曲协会理事长,以一票友掌握梨园,实为天津第一人。我曾拜王为师学艺,对其生平及艺术成就略知一二,现回忆如下,聊备参考:
2025年06月07日 20点06分
1
吧务
level 16
(一)青少年时代
一八八九年,王庾生出生于一个回族阿訇家庭。王自幼受其叔伯影响,嗜好皮黄,边读书边学戏,文戏开蒙老师是吴连奎,武戏由冯黑灯开蒙。一九〇四年左右,谭鑫培、贾洪林、汪桂芬、汪笑侬等人经常在天津演戏,庾生总要跑到戏园,聆听这些名角的演唱。
每天早晨,他都要和小小余三胜(余叔岩)、温小培到城西北角(今西站十间房一带)去喊嗓练功。余叔岩家住估衣街侯家后金店胡同,为了练功方便,王庾生与温小培也经常住在那里。余叔岩负责“叫起”,如果王、温不起,余就连喊带叫,敲起窗户来没完。从侯家后到西郊外,约有十多里路,冬天遇风雪天,他们就带着笤帚(扫雪)、柳木棍(凿冰用)开路到那儿练功。
那时戏园子白天戏不多,他们三个人有时在隆庆和科班与张英杰(盖叫天)一起借台练功,有时到北门外绘芳园去练功,当时武生杨小楼也在那里练功,经常对他们三个人的武功、把子、工架加以指点。王庾生的杨派武生戏如《长坂坡》、《连环套》、《落马湖》、《战宛城》等,均得杨之亲授。
王庾生十六、七岁时十分迷恋谭鑫培之艺,时值谭鑫培来津,住在票友窦砚峰(盐商)家中。窦家住西北城角,与王家相隅不远。窦素喜王之才敏,便介绍庾生直接向谭请教。谭对梨园界艺人极为保守,对外行则逢问必答。庾生每视谭休息充分,精气神好时,就婉转问艺。
这一时期他向谭请教了《天雷报》、《御碑亭》、《盗宗卷》、《乌龙院》。谭甚喜庾生之敏慧,亲授了《南阳关》、《断臂说书》两戏。谭鑫培和天津一些著名文人戏迷交谊深厚,如魏铁珊(匏公)、窦砚峰、王君直、李采繁等人,他们经常在一起研究音韵,切磋表演技巧,王亦往来其间,得益良多。
庚子(1900年)以前,天津盐商成立了雅韵国风票房,著名艺人薛凤池、名票王君直、窦砚峰、陈彦衡等均时常走票,一九一〇年左右,王庾生和余叔岩也加入该票房,有了这许多的著名内外行,得以共同研究谭派技艺。
一九一一年以后,王庾生曾一度在北京居住,当时余叔岩也在北京,王庾生便与余叔岩、言菊朋组织一个学谭小组,每值谭氏演出,三人必往观摩,并相约分记唱腔和身段,回来交流心得,不许藏奸。
当时堂会盛行,皇室子弟、官僚、军阀,每逢喜寿庆日便邀集名角唱堂会。王庾生平时十分注意堂会的消息,并千方百计找门路进堂会宅院。一般情况下要经常与场面人员保持联系,每值有堂会戏,便代拿一些乐器即可混入,只要进了宅门就无人过问了,尽可安心看戏。有一次,皖系军阀段芝贵在安微会馆办堂会,门禁森严无法混进,王便与余叔岩雇了一辆漂亮马车,车窗挡得严严实实,冒充宅门近眷,直闯宅院,把门军警不但没阻拦,反而持枪敬礼。
王庾生二十岁那年,有一次在升平戏园看谭鑫培的《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当时王的左边也是一个戏迷,紧换着他坐在散座的高凳上。当谭唱到“不觉来到贼的府门前”一句时,腔调绝美,那戏迷兴奋已极,不由将右肘向后猛然一捣,竟捣在王的左肋上,王疼得几委于地,但看谭戏机会难得,强忍着把戏看完了,后来竟落下了胸膜炎的痼疾。
王庾生二十四五岁时,曾在文昌宫学校当教员,旧时代当教员一行是贫苦的职业。第二年,听说谭鑫培在北京第一舞台演义务戏《御碑亭》,向学校托故请假,典当衣物集资赶到北京看戏。
2025年06月07日 20点06分
2
吧务
level 16
(二)中年成名时期
王庾生的老生戏主要宗谭鑫培,武生戏宗杨小楼。一九一七年谭鑫培病故后,天津能传谭艺者,仅王君直、王庾生数人。
庾生不仅以唱念取胜,更精于做打。王戏学渊博,兼收并蓄,博釆众家之长,且能兼演旦、净、末、丑各个行当,可称文武昆乱不挡。他曾向琴师梅雨田求教谭氏中年时期的唱法,向周子衡(宗程长庚)学习程腔,向钱金福学《珠帘寨》的对刀、《宁武关》的开打,向王长林学习《问樵》的身段;研究孙菊仙、汪桂芬,汪笑侬的唱腔,贾洪林的做派。经过勤学苦练,在艺术上获得一定成就,能戏极多,约三百余出。
他在二十年代后期,曾与侯俊山(十三旦)合演过《八大锤》,一九二八年前后,王庾生到开滦矿务局任职员,兼任开滦国剧社剧务主任。该社拥有不少名票友如陈湖扬、朱邵庵、靳云波、王者相、徐郁周、髙鹤亭、刘業璞、李子玉等,再加上胡碧兰、章遏云、李艳香、金友琴、侯喜瑞、马连昆、安舒元等名伶,经常参加演出,故每次彩排或义演,均备受欢迎。
一九二九年,王庾生应《益世报》之约,撰写了《剧艺传真》一文,在副刊连载。一九三〇年与田桂凤在天升影院合演《坐楼杀惜》。在堂会戏、义务戏中与杨小楼、尚和玉合演《虮蜡庙》、《战宛城》;与尚小云、芙蓉草合演《御碑亭》;与小翠花演《游龙戏凤》列堂会戏大轴;与侯喜瑞、程继先、马连昆、李春恒等合演《连环套》、《打严嵩》、《打侄上坟》、《群英会》等戏。同年九月,王的弟子章遏云应天升影院之聘,组班演出,配角有程继先、李寿山、罗福山、诸茹香等。打炮第三天为《玉堂春》,特邀王庾生饰刘秉义,袁寒云演潘必正,程继先演王金龙,配搭之佳一时无两,是夕盛况空前,竞卖了不少站票。
一九三O年前后,天津报界组织票界选举,王庾生被选为天津“票界之王”。
一九三一年六月,上海“闻人”杜月笙在家乡浦东高桥新建一座杜氏祠堂,不惜重金邀集全国的京剧名伶、名票,到上海演堂会戏,王庾生亦在应邀之列。六月十日为正日,中午十二时开戏,当日剧目有:全班合演《富贵长春》;袁履登、王得天《八百八年》;郭继云《空城计》;季小姐《宇宙锋》;孙化成《群臣宴》;王庾生、小杨月楼《庆顶珠》;刘宗杨《状元印》;王又宸、小桂元、金仲仁《状元谱》;郑永泉《智取北湖州》;芝瑛夫人、高庆奎、张春彦、姜妙香《玉堂春》;李万春、蓝月春《两将军》,程艳秋、贯大元《烛影记》;李吉瑞、小桂元、苗胜春《独木关》;王少楼、金少山、张春彦《捉放曹》;杨小楼、雪艳琴、高庆奎《长坂坡》;梅兰芳、程艳秋、荀慧生、尚小云、马连良、雪艳琴、龚云甫、徐碧云、芙蓉草、王芸芳、谭小培、谭富英、言菊朋、麒麟童、贯大元合演《红鬃烈马》。
王庾生在沪演出《庆顶珠》后,其技艺颇为内外行所赞许。上海天蟾舞台经理马上就邀他演戏三天。王早有下海之意,只因嗓音欠佳,未敢贸然从事,眼下本是个机会试一试,于是便欣然应允。三天营业打炮戏全载报上。第一天《连环套》,第二天《得意缘》,第三天《清风亭》。不料事为在天津当阿訇的父亲所闻,怒拍电报命其罢演速归,王庾生无奈只得婉辞回津。
一九三三年前后,《新天津报》社社长刘髯公接任春和大戏院经理,聘王庾生主持剧务,王与内外行相交深广,因此业务非常发达。首邀弟子章遏云,后所邀均为京、津、沪名伶,配角亦佳,搭配整齐,戏码硬整。一旦接不上,王庾生便挑梁领衔演出,他曾和李香匀、华慧麟、胡碧兰、侯喜瑞、黄凤山、安舒元、李春恒,李氏三香、邢兰云、张云溪合演营业戏。王组班、派戏、分配包银,应酬忙个不停,过着半伶半票的生活。
到一九三四年合同期满,王庾生就离开了春和戏院九三六年前后,王庾生为赈灾义演《一捧雪》,票价卖到银洋四元。
一九三九年,王庾生为了培养戏曲人材,继承戏曲传统技艺,与教育界贾汝彤等人,在河东粮店后街北头一小学内,组织业余国剧研究社。
一九四四年,西医潘骏千(票友)大夫开设了一所戒烟医院,王庾生、侯喜瑞、杭子和等名票、名伶相继住院,在医院组织了一个清唱集会,常常是锣鼓喧天。
一九四六年从赈济湘灾义务戏开始,王庾生聚集名票、名伶演了不少拿手剧目,随即成立票联国剧社,后与在中原公司开回民小吃店的侯喜瑞在中原公司开辟清音桌,佳剧迭出,比戏园子还叫座。王庾生、侯喜瑞演出了外界少见的好戏,如《战宛城》、《四进士》、《打严嵩》、《连环套》、《霸王庄》、《八蜡庙》等,此外还反串梆子戏《曹庄杀妻》,王饰曹庄,侯反串曹妻,郑瑞阶饰曹母。一九四八年,王庾生被推选为天津市戏曲协会理事长。
2025年06月07日 20点06分
3
吧务
level 16
(三)解放后致力于戏曲教学活动
解放初期,王庾生曾一度在恒源纱厂国剧社任教。不久,天津市文化局调聘王庾生到河北梆子剧院任编导。他改编了《秦香莲》一戏,创作了《画皮》。
王庾生在电台连续播讲京剧生行流派特色,讲述戏曲表演四功五法。
六十年代初,王庾生应邀到北京在戏曲学校讲授杨小楼的《长坂坡》和《连环套》,博得好评。
王庾生年逾古稀,精神犹健,仍致力于著作与讲学活动,以期将个人毕生所学技艺留传后世。不幸在“文革”期间,王被批斗,精神受刺激,晚年竟近疯癫。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晨五时左右,王头脑突然清醒,嘱家人准备后事,语毕逝去,享年八十二岁。
(四)擅长剧目及其传人
王庾生戏学渊博,文武兼长,昆乱不挡。惜其嗓音干涩沙哑,故不常演唱工戏,以做念戏见长。本工老生,兼演武生、红生、小生,能演旦、净、丑行当。最拿手的戏是《一捧雪》、《珠帘寨》、《天雷报》、《问樵闹府》、《打棍出箱》、《阳平关》、《打鱼杀家》、《战蒲关》、《断臂说书》、《盗宗卷》、《御碑亭》、《九更天》、《坐楼杀惜》;武生戏有《战宛城》、《连环套》、《落马湖》、《长坂坡》、《翠屏山》;旦角戏能演《虹霓关》、《辛安驿》、《得意缘》;昆曲《夜奔》、《宁武关》、《卸甲封王》、《单刀会》,丑角戏《活捉》。
王庾生一生收徒很多,从一九二五年开始,亲传弟子有老生:小小曹宝义(后改曹艺斌)、徐东明、杨菊芬、孟小冬、吴铁厂、李白水、李英斌、李宗义旦角:章遏云、王芸芳、马艳云、杨菊秋、崔熹云、丁至云、李相心。
共他如奚啸伯、杨宝森、关正明、吴素秋、童芷苓、赵化南、安舒元等名伶,均尊之若师,相从问艺。但今能严守王艺而能传其真者,仅存一二人矣。
王因嗓音不佳,平生仅灌了两张唱片,一为《阳平关》,另为《天雷报》。
王庾生口述,吴同宾、李相心整理的《京剧生行艺术家浅论》一书,于一九八一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珍贵的戏曲资料。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9辑
2025年06月07日 20点06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