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早期的地震定位方法以几何作图法为主,近年来国际上主流方法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定位。这种方法先假定一个大致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并由此计算出地震波传播的走时,并与实际观测值相比较,然后对假定的初始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修正,再重复上项计算,如此迭代直至较准确的结果。5公里、10公里、33公里都是常用的震源深度初始值。
需要说明的是,受地震台距和速度结构模型限制,有关上述方法经多次迭代后,震中位置基本上都可以准确地确定,但震源深度却往往很难得到准确结果,定位程序最后给出的仍然是初始值。
目前震源深度的精确测量仍是个世界难题,可以说是现代地震目录中最不准确的参数。能发现这个问题,楼主可不是“绝世笨女人”哟!
2011年01月07日 13点01分
7
level 10
看了7楼的宏论,感觉如果能把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精确测出,就能搞清发震原理,预报地震就有戏了.
2011年01月07日 14点01分
8
level 11
回复:8楼
感觉如果能把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精确测出,就能搞清发震原理,预报地震就有戏了.
======================================
准确地说法应该是:如果能够精确测定震源深度,有助于搞清楚发震原理,呵呵。
对于震源深度的测定,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视野中很远的地方有一辆车,它向左或右移动时我们都很容易发现,但如果它朝向我们或者远离我们移动的时候,观察者并不容易分辨出来。
2011年01月07日 14点01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