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务
level 13
新天时
楼主
有不少社友询问康爱公社为什么要细分多个互助社呢?
康爱公社细分多个互助社的核心逻辑,是通过精准的风险分层与场景化设计,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全健康状态的互助生态。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保险的痛点,更在合规框架下实现了互助机制的可持续性。
一、风险隔离:破解逆向选择的行业难题
康爱公社的20多个互助社中,既有针对健康人群的"抗癌互助社"等,也有针对特定疾病的"糖友并发症互助社"等。这种分类本质上是将不同风险等级的人群分割成独立的风险池:
1.健康人群池:通过严格的健康告知(如未患过恶性肿瘤),确保分摊成本可控。
2.带病体池: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设计专项互助社。如"高血压并发症互助社"仅覆盖脑中风后遗症等特定风险,避免健康人群因过度分摊而流失。
3.年龄分层:60岁以上老人单独设立"爸妈互助社",互助额度6万元且需365天观察期,通过降低杠杆率平衡风险。
这种设计有效避免了传统互助平台常见的"死亡螺旋"——当健康用户因分摊压力退出,剩下的高风险用户进一步推高成本,最终导致平台崩溃。康爱公社通过细分将风险控制在每个独立单元内,确保每个互助社的可持续性。
二、场景化服务:满足多维保障需求
康爱公社的互助社设计深度贴合用户实际需求,形成三大场景矩阵:
1. 疾病类型:覆盖癌症(30万保额)、心脑血管疾病(10万)、罕见病等近200种疾病。
2. 人群属性:包括儿童、青年、老年、女性(如"乳腺疾病互助社")等细分群体。
3. 健康状态:独创"病友互助社"体系,允许糖尿病、肝炎等患者加入。观察期后确诊癌症可获互助。
这种场景化设计的典型案例是"癌友互助社【报销型】",允许已患癌人群加入,复发或新发癌症时可报销后续治疗费。这种"二次保障"填补了传统保险的空白。

2025年04月28日 01点04分
1
康爱公社细分多个互助社的核心逻辑,是通过精准的风险分层与场景化设计,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全健康状态的互助生态。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保险的痛点,更在合规框架下实现了互助机制的可持续性。
一、风险隔离:破解逆向选择的行业难题
康爱公社的20多个互助社中,既有针对健康人群的"抗癌互助社"等,也有针对特定疾病的"糖友并发症互助社"等。这种分类本质上是将不同风险等级的人群分割成独立的风险池:
1.健康人群池:通过严格的健康告知(如未患过恶性肿瘤),确保分摊成本可控。
2.带病体池: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设计专项互助社。如"高血压并发症互助社"仅覆盖脑中风后遗症等特定风险,避免健康人群因过度分摊而流失。
3.年龄分层:60岁以上老人单独设立"爸妈互助社",互助额度6万元且需365天观察期,通过降低杠杆率平衡风险。
这种设计有效避免了传统互助平台常见的"死亡螺旋"——当健康用户因分摊压力退出,剩下的高风险用户进一步推高成本,最终导致平台崩溃。康爱公社通过细分将风险控制在每个独立单元内,确保每个互助社的可持续性。
二、场景化服务:满足多维保障需求
康爱公社的互助社设计深度贴合用户实际需求,形成三大场景矩阵:
1. 疾病类型:覆盖癌症(30万保额)、心脑血管疾病(10万)、罕见病等近200种疾病。
2. 人群属性:包括儿童、青年、老年、女性(如"乳腺疾病互助社")等细分群体。
3. 健康状态:独创"病友互助社"体系,允许糖尿病、肝炎等患者加入。观察期后确诊癌症可获互助。
这种场景化设计的典型案例是"癌友互助社【报销型】",允许已患癌人群加入,复发或新发癌症时可报销后续治疗费。这种"二次保障"填补了传统保险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