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漂流的少年🔥
楼主
问 59:如果业力是不会消失的,忏罪又有
何用处呢?
答:在佛陀开示因果教法时,为了确立大众对
因果之信念,并未开示忏罪之法门,只说业力固定
及有因必有果报。在佛陀开示大乘教法时,才教示
了忏罪之法门。
要忏罪净障,必须具足四力:
(一)境力——靠依止境而忏罪。我们以三业
作不善,其对象不外乎圣众与凡俗众生,所以在忏
罪时,亦依赖圣众及众生,例如供养三宝及为有情
众生作利益事业等;
(二)追悔力——畏怕所作不善之果报而生追
悔曾造不善业因的真切心;
(三)对治力——以忏罪为动机所作之修持;
及
(四) 誓愿力——决心不再作同类之不善业。
若四者具足,就等于把业因种子烧坏了及把它
与好比水分及养分的烦恼外缘隔绝了,令其不得成
果。这并非说 “种子”消失了,而是说我们令它不
得成长及成熟。所以,大乘之忏罪概念与小乘之因果业力概念毫无矛盾。
——大藏寺祈竹法师

2025年01月18日 15点01分
1
何用处呢?
答:在佛陀开示因果教法时,为了确立大众对
因果之信念,并未开示忏罪之法门,只说业力固定
及有因必有果报。在佛陀开示大乘教法时,才教示
了忏罪之法门。
要忏罪净障,必须具足四力:
(一)境力——靠依止境而忏罪。我们以三业
作不善,其对象不外乎圣众与凡俗众生,所以在忏
罪时,亦依赖圣众及众生,例如供养三宝及为有情
众生作利益事业等;
(二)追悔力——畏怕所作不善之果报而生追
悔曾造不善业因的真切心;
(三)对治力——以忏罪为动机所作之修持;
及
(四) 誓愿力——决心不再作同类之不善业。
若四者具足,就等于把业因种子烧坏了及把它
与好比水分及养分的烦恼外缘隔绝了,令其不得成
果。这并非说 “种子”消失了,而是说我们令它不
得成长及成熟。所以,大乘之忏罪概念与小乘之因果业力概念毫无矛盾。
——大藏寺祈竹法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