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萧长华:看京剧《赤壁之战》试演
京剧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6

萧长华
 为了迎接伟大的建国十周年,创造出更多的最新最美的戏曲节目作为献礼,中国京剧院和北京京剧团的同志们合力排演了改编的京剧《赤壁之战》,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老本《赤壁鏖兵》共分八本(包括:《舌战群儒》、《激权激瑜》、《临江会》、《群英会》、《横槊赋诗》、《借东风》、《烧战船》、《华容道),是清末“三庆班”的名老生、“十三绝”中以“活孔明”享名的卢胜奎老先生手编的“三国”轴子戏中的精髓。百多年来,在舞台上一直受着人们的爱好,尤其是其中的《群英会》、《借东风》几本已经列入优秀的京剧传统剧目中,广泛地流传着。解放后,又拍摄成了彩色影片。  这出戏,为什么能够长时期地立于不败之地呢?
2025年01月14日 20点01分 1
吧务
level 16
 我想,不能不说是赖于它在思想性、艺术性上所具有的那些优异的成就。这样一说,是不是这出戏就完全臻于白壁无瑕、尽善尽美、定而不可移了呢?当然不是。
 由于当年是一天演一本,为了拉生意、叫座儿,有些过场也就未免流于铺张、累赘;不够集中、简炼。传到后来,又遇上了社会上曾流行的专门欣赏“角儿”的风气,台上只顾“当中”的,不管“两边儿”的。“角儿”们为了突出自已而远远地离开了戏的要求;再加上“一赶三”的陋习一出来,就大大地戕害了戏的整体性,演不出“一棵菜”的精神来。当然,也就给戏的本身带来了损失。
 今天,这出戏能够受到了这样的关怀和重视,不借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推陈出新”的整理改编工作,使其流传发展,怎能不令人欢欣称快呢!
 从这次《赤壁之战》的场子编排上看,改编者是下了不少心血的。应该说,有些场子的变换,确实没有辜负改编者的一番匠心。如头一场“藐江南”:四曹将躺马后,在“急急风”的锣鼓声中,曹兵旌旗拥簇、遮天盖地而至;这位叱咤风云、纵横天下的八十三万大军的统帅曹孟德在文官武将的前护后拥下驰马而来,在马上念【虎头引子】,然后举步高阜,道出了他的雄心大志……这场戏,气势之磅礴,比起老演法的曹八将“起霸”来,确是新颖、火炽而不落于俗套。  再如,把庞统献连环的情节掐掉,也是合情合理的。做为曹操那样一个胸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怎么能够那样轻信一个不速之客——庞统的话,而言听计从呢?如果庞统真是那样容容易易地献上了连环计,反倒显得曹操太愚了。这不过是说书中的“花头”而已,其实是不会这样的。  原本所没有的“壮别”这场戏,写得也很好。大战前,周瑜微服简从,到黄盖营中来送别这位忠肝义胆、豪气逼人的公覆老将,各自倾吐了英雄的心胸、抱负。苦肉计就要成功了,此刻周瑜来向黄盖致以慰问、鼓励,足以表现同僚间的深情厚谊和为国同心。二人共同怀有的“此别将成永别”之感,使这场戏更显得慷慨豪壮。剧词写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颇能打动人心。不过,我觉得这场戏有些拖,不够紧。观众已经坐了近四个钟头了,戏一抻,观众就坐不住了。
  刘备、孙权过江探病的情节是否必要,我认为还可以研究。固然,这场戏为蜀、吴永结同盟重描了一笔,也为后来的“讨荆州”留下了伏线。但在全剧中总给人感觉是可有可无的穿插。  剧中有些字的读法还值得斟酌一下:如“说客”的“说”字,在这里还是应该读如“税”的。它不正是与《三字经》中的“逞干戈,尚游说”的“说”字相同吗?“盟成”一场,孙权嘴里的“顿开茅塞”的“塞”字就应读如“啬”;“藐江南”一场,曹操念的“陆战,有车马万乘”的“乘”字应读如“胜”。这些字并不是因为上韵或上口才这样念的。正如不能把“屠岸贾”的“贾”字读如“假”一样。  关于这出戏中的表演,如果演员同志们再进一步做一番精心地钻研,我认为还是大有发挥的余地的。现在看来,有些“戏”是不够深刻的,如“对火字”的一段表演就显得松散,不够传神。  关于蒋干,我想只提一点:最好是《横槊赋诗》以后就不再上场了,实际上后面也没有他的戏了。  以上所述,乃一己之管见,提出来仅供参考。我觉得,把这样一个题材搬到舞台上一天演完,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一天演完就仍需剪裁、压缩;或者是分两天演完,再做一些增润。  最后,我认为新的《赤壁之战》与老的《赤壁鏖兵》完全可以同存并茂,不可因此失彼。正如老戏中《选元戎》之与《金水桥》、《文昭关》之与《武昭关》、《草桥关》之与《上天台》,十戏九不同,各走各路,不强求一格,真正做到党所指出的“百花齐放”。
 一九五九年元月
《萧长华戏曲谈丛》
2025年01月14日 20点01分 2
level 16
2025年01月15日 07点01分 3
吧务
level 15
2025年01月15日 22点01分 4
level 16

【文中】“壮别”这场戏,写得也很好。…二人共同怀有的“此别将成永别”之感,使这场戏更显得慷慨豪壮。剧词写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颇能打动人心。
2025年01月18日 06点01分 5
level 16
2025年01月18日 06点01分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