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祖先发展出双足直立形态是受到环境选择压力影响吗?
恐龙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LoveEliza 楼主
还是说没有什么选择压力,单纯中了基因突变彩票?有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2024年09月21日 10点09分 1
level 10
LoveEliza 楼主
和翼龙关系比较近的兔蜥也是双足行走的,这是鸟颈类主龙的祖征吗?
2024年09月21日 10点09分 2
level 9
森林跳跃需求
2024年09月21日 10点09分 3
level 1
双足直立行走有利于捕猎?
2024年09月21日 11点09分 4
level 9
只能说爬行大类这些没有腰的动物面对灵活奔跑的需求时就必然选择靠后肢行走,身体结构摆在那,只能往那个方向优化
2024年09月21日 12点09分 5
@LoveEliza 不好说,哺乳动物的腰除了跑动还有钻洞的需求,目前还没有发现有10千克以下的穴居恐龙品种,大长腿别的都不差,就是钻洞时完全敌不过散装耗子。而且体型越大身体强度越重要,现代的哺乳类巨兽也倾向于硬化脊柱
2024年09月21日 15点09分
我还有个小白问题,脊柱变得更灵活,对恐龙这种行走方式是加成作用还是负面作用?
2024年09月21日 14点09分
哺乳类四足直立+灵活脊柱,恐龙的双足直立+僵硬脊柱,是两个平行的优化大方向?
2024年09月21日 14点09分
@LoveEliza 可以这么想。其实还有人类这种连脊椎都立起来的异类
2024年09月21日 14点09分
level 12
脊椎太硬了,手杵在地上脚就没法大步往前迈,只能抬起来再跑,久而久之两足直立就成常态了。观察一下现生爬行类也能发现它们要么两条腿跑,要么扭来扭去地跑,没有像哺乳类那样一弹一弹地跑的
2024年09月21日 15点09分 6
所以另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哺乳动物搞出了灵活脊柱呢?是中生代钻洞逼出来的,还是合弓纲祖征呢?大家好像都默认直立起来比脊柱变灵活要更容易发生
2024年09月21日 15点09分
level 9
早想辟谣了,恐龙的双足行走和僵硬脊椎反而是个优势[不高兴]
四足动物(30-65%)的机械能回收最大值低于两足动物(70-80%),这表明用于交换质心能量的倒摆机制在四足动物中可能不太有效(Cavagna et al.,1977;Farley 和 Ko,1997;Griffin 和 Kram,2000;Heglund 等人,1982;Minetti等人,1999)
犬类步行时的能量回收效率最高可以达到70%【10】(只有低速巡航才有这个水平但高速状态下能量回收率大幅降低,最高只有53%),猫科最高也只有37.9%,鸡有80%,人有75%,犬科靠着在低速巡航下模仿双足行走的步态才达到双足动物水平(以耐力见长的犬科动物,有着多种步态适应不同的速度,以达到最大化的体能利用。它们在低速状态,脊柱和身体明显更加的稳定,整体步态反而更加接近双足步态。)综上所述双足动物耐力强于四足动物,而且四足动物必须模仿双足行走的步态并且将脊椎变得僵硬才能达到高耐力
这也是为什么脊椎僵硬的马耐力是除人类以外的哺乳动物中最强的一批,而且僵硬的脊椎并不意味着对速度有影响,速度仅次于猎豹的叉角羚脊椎在哺乳动物中也是较僵硬的,而且僵硬的脊椎还使得叉角羚的能量回收率大大增加,使身体更为节能,让它能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维持半个小时
不过哺乳动物四足行走加上灵活的脊椎能够增强爆发力,恐龙总目僵硬的脊椎加上双足行走能够增加耐力,和哺乳动物各有优势
2024年09月21日 15点09分 7
@吞天教主 没有特别大的劣势,反而是人类因为直立行走会导致奔跑重心不稳定,这会让人在剧烈奔跑时能量回收率直线下降,75%的能量回收率是低速巡航状态下的数据(行走或慢跑),恐龙因为脊椎平行于地面并且有大尾巴配平,重心非常稳定,让能量回收率自始至终都非常稳定
2024年09月21日 15点09分
@玩蛇怪我咯 鸟类能量回收率一般大于人,鸡在鸟类中能量回收率其实算低的了却能超过大多数哺乳动物,因此鸵鸟这种高度适应陆地的陆行鸟理论上能量回收率大于鸡,也大于人
2024年09月22日 01点09分
@玩蛇怪我咯 只是相对于哺乳动物而言,犬科和homo耐力要更强。犬科放到恐龙总目中耐力是较差的,人类直立行走对双足奔跑是个劣势,但有汗腺加持,放到双足恐龙中耐力还算不错
2024年09月22日 04点09分
恐龙有尾股长肌,大腿肌肉附着点更大,理论上爆发力比鸟类强得多吧[咦]虽然肯定不比哺乳类,但是还是有犹他盗龙这样的短腿掠食者存在,相比之下鸟类一码大长腿速度型猎手
2024年09月22日 05点09分
level 9
而且必须得知道的是,双足行走和僵硬脊椎并不影响最大速度,只不过会影响爆发能力而已但是会让持续时间更长。哺乳动物的四足行走,加上灵活脊椎也并不会让极限速度有那种远超过双足的恐龙的程度,只会让爆发也就是加速度更强。南窃鹤在窃鹤家族中属于速度型猎手通过他的身体结构研究,目前最可靠的对于他的估测速度在每小时80公里到85公里之间,过去的97公里每小时是卫星数据。但同时,猎豹过去的每小时110公里速度也是一个大卫星,目前最可靠的速度其实是每小时90公里至95公里之间,叉角羚95千米每小时也是个卫星,现在降到最高可靠值每小时87公里了,若拿南窃鹤85km每小时的最高可靠值来算也差不了多少
2024年09月21日 15点09分 8
@jacuqesaurus 南窃鹤身体结构是轻巧型的,而且腿部非常坚硬,已经远远超出他这个体重的坚硬度了,说明他拥有非常巨大的奔跑需求。猎豹作为高速奔跑的动物骨骼,承受能力也远超过同体重的动物
2024年09月22日 07点09分
@jacuqesaurus 南窃鹤头在窃鹤科中是比较小的,并且腿部比例较大,这说明他就是特化速度型的
2024年09月22日 07点09分
@jacuqesaurus 你说的那个应该是其他的窃鹤科成员,南窃鹤在窃鹤科中身体结构就是适合奔跑的类型
2024年09月22日 07点09分
窃鹤速度不可能超过非洲鸵鸟,身体结构一目了然
2024年09月22日 07点09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