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这时候的天,就是——走吧,朝前走,不要往两边看,一直走,融化到蓝天里。
那种蓝,增一分则忧郁,减一分则轻薄。明净,淡泊,隔着十万光年,有清香扑面。
我舍不得移开眼睛。
这清秋的韵致,是我永恒的向往。
我看蓝天,像看情人的眼睛。
眼看中秋,便计划操持一餐。孩子要带朋友过来,我嘱咐他:“不要买月饼和酒,咱家基本不吃。如果感觉空手来不合适,那给我买只眼霜好了。”
“你咋还点单呢?”汉堡笑。
“我就是这样啊,需要什么就点什么,不让人家伤脑筋。大大方方,简简单单,多好。我正好眼霜没有了,本打算就此放下,可心有不甘,还是想拾掇一下,那就要咯。”
孩子也笑,说挺好。
今早到单位忽然想起这件事,微我娃:“就只需要去超市买一只大宝眼霜就行。不必买别的牌子。”
“让人自己去买好了,我不多说啊。买贵就买贵。”
我沉吟一下,本想坚持,后来又放弃了。
“我娃大咯。”
我懒得猜度他人。既没闲工夫也没那心情。和我相处就直线条最好了。
可是,我知道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我不强求他人。
那我唯一可做的,就是坦诚自己了。
我要我身边的人很清晰地感知到我的心思,或者说,我努力地让对方感觉到他是了解我的,和我相处是无需耗心神的。
至于他是不是全部了解,那不归我管。
我也不可能将全部心思晾晒出来。
就好像现在的天空,我们对它充满了喜悦,但它其实,离我们很远。
泰然处之,不管面对谁。
孩子们对我不必畏怯,不必多虑,我将和煦的爱你们。
老人们对我不必隐藏,不必纠结,我将坦然的爱你们。
你们就是我的世界。
我如果有光,会持续的不多不少的散发出来。
2024年09月13日 03点09分
16
level 12
浣溪沙·新秋其四
烟桥
夜阑风寒竹席凉。平窗半掩桂枝香。冷雨不告频敲窗。
一池红莲叶还碧。湖畔杨柳半青黄。小舟横溪载愁肠。
2024年09月14日 03点09分
17
level 12
院子里那两棵树被伐了。一棵是柿子树,另一棵也是柿子树。
它们挨着厢房,树冠早已超过房顶很多,树根大概也已经钻入厢房底,是个隐患了。它们倒是年年会结很多柿子,但那柿子已经没人吃,经常会掉下来,弄得地面黏糊糊,很是狼藉。
那天凑巧在村南看到有来伐木的,妈妈就找了人过来。一般时候伐木工会给主家几个钱,然后把木头拉走。但因为我家这两棵树在前院儿,且位置刁钻,不那么好弄,最后就干脆两不找。他们负责把树伐倒清理干净,我们不要钱也不要木头了。
翻翻我的记忆,这两棵树最初的样子我还记得。它们的前身是黑枣树,姨姥姥用柿子树的树枝给嫁接的,第二年就结了柿子。我还记得那天姨姥姥过来,在黑枣树的一条枝干上割开一个口,再把柿子树的树枝削出一个尖儿来,契合到一起,用塑料布缠裹,再用细麻绳儿拴上。
矮矮的小院墙,矮矮的树,以及矮矮的我和弟弟,仰着头望着。
几十年了,这两棵树由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年年荫蔽庭院,硕果累累,今年也不例外。但如今,它们那些青涩的小果子,再也等不到成熟的时候了。
我只在伐木工还攀在树上的时候,跟那两棵树打了个招呼,旋即转身离去。彼时我有更重要的事情亟待我去办,我来不及更多怅惘。
是夜晚忽然翻看到弟弟的朋友圈,说:四十年了,留个纪念。才感觉一阵风吹过心海。
但我很快将目光投向高天的圆月,那一天是八月十五。爸爸妈妈和弟弟一家在过节,我和汉堡刚逛街回来,买了两件新衣服,很开心。
我家院子足够大,曾经容纳过很多树——樱桃,枣子,椿树,山楂,丁香,梧桐,桑树……而今它们一棵棵被砍倒,有的成为靠墙站立的朽木,有的成了锅底灰,有的不知所踪。它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过客,留给我遥远的亲切的记忆。我努力不去感受苍凉,它们的离开,换来院落的清朗,我们的生命就是要从做加法变成做减法,这是
正确的
路。
正确的路,由不得过多缅怀。
因为,我们还有更远的路需要珍惜地去走。
2024年09月18日 03点09分
30
level 12
我们终将丢下一切,轻轻地来,轻轻地去。
伤春悲秋是少年的事儿,只有不识愁滋味的年岁,才有资格去感受春秋更迭,物华交替。像我等平民且迈步人生后半程,哪里还敢奢侈地任由思绪浮沉随浪,难以自拔。
如今我只静静站在时光外,看眼前红砖灰瓦,青苔斑驳,仿佛我并不曾生于斯长于斯。
我看老屋,没有更多看出它的颓败,我眼中的它,依然那样沉静自持。有着看透世事沧桑,经受风雨洗礼后的坦然。古朴,却不老旧。
凉台下的花圃里,坚挺在枝头的几朵月季依然姹紫嫣红。虽然枝干上更多的橘色硬果指向天空,但丝毫不妨碍那余色的热烈。颇有一种——来都来了,一定要死磕到底的精气神。
我们什么都留不住的。
大门口的磐石,早早晚晚也会被挪走。
离开是万事万物的宿命。生而为人,努力创造更多体验,才不枉这繁华人间。
既如此,便无需对曾经做更多雕琢,不必深深镂刻在心。
时时勤拂拭,让新的风景进来才好。
当然,于物可如此,于情还审慎。
2024年09月18日 03点09分
31
level 12
新秋 其五
烟桥
朝颜染秋色,野草杂青黄。
莲子尚无心,花落两茫茫。
2024年09月18日 08点09分
33
level 12
今天照旧醒的很早。
略有一点儿倦怠。昨晚跟孩子交流的有些晚了,好在情绪一直很平和,睡得也踏实。
这段时间这小子老是遇到点儿麻烦事儿,下雨天车有剐蹭,昨晚骑车回家,在路口停车没扶稳,车倒了把手指挤破了。
“妈,你说我也没嘚瑟啊,挺小心了。工作也兢兢业业,对人也谦恭有礼的,你说我咋还遇到这些事儿呢?”
年轻人,对生活的杂芜没什么见识,很容易陷进幼稚的自证里去。
我必须表扬一下自己,从接到他电话,告诉他如何处理;到后来说给汉堡听,接纳汉堡的烦躁;再到那小子午夜到家,帮他再处理伤口,并纾解他的情绪,完后自己做几下拉抻,舒缓自己的身体,安静入睡。这整个过程差不多近三个多小时,我自始至终心平气和,呼吸平缓,头脑清晰。
几乎可以说完美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可以了喂,亲爱的乔。
我给孩子说:“你所遇一切,已经是神给你最好的安排了。”
我是这样劝慰他的,也真的是这么想的。
“你该想想从这件事中吸取什么教训,长什么经验,今后该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我就更要多加小心,不能再大意了。”
我们两个聊了很多,首先我肯定了他当时的处理方式,表扬他遇事不慌,已经很有担当了。其次我们一起分析造成此类事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意,这一点儿还是需要改进。最后告诉他,他该感到幸运。
我列举了他一些不自知的福气,他频频点头。
就真的很多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做家长的不要觉得跟孩子说你要惜福,要感恩是在PUA他。不要被一些网络言辞带偏了。
他是真的不知,因为习以为常。我们偶尔提点他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但这个提点,是需要契机的。
而往往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就是最好的契机,一定要抓住。
我常常在我家人,我朋友情绪低落时,用这个“感恩大法”去提点他们。把他们平时感觉不到的人世间的温柔说给他们,告诉他们此时所遇,已然是最好的了。
你的出发点是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所以你首先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别被他人误解了你的本意。否则,结果就南辕北辙了。
今早我起来忙了一通,闲下来又将昨晚的谈话整理了文字版发给我娃,随即转了些钱。
你要接纳他的一切,然后给予助力,这样你的理念才有可能被他接纳并传承。
说一万句正确的道理,不如贴心的实际的助力。你首先要做到,然后才有然后。
2024年09月19日 03点09分
34
level 12
我给妈妈送单位发的一点儿东西,下班前特意微她:“还是老地方见哟~”她回我一个Ok手势。
这样 路上我就不会停,有人邀约逛街也会推掉,一个心思赴母亲之约。
我们见面后不会即刻分道扬镳,就在那个小圆场地上,各自骑着电车聊几句——我们天天见面,天天也有聊。
昨天我们说起了各自的儿子。
“你也有儿子,你应该知道这个当妈的,嘴上说着放下,心里也是放不下的。”她叹口气。
弟弟让他丈母娘买了十多只鹅放到大院去了,大院里杂草丛生,那些鹅可以吃成熟了的草籽。他说让妈妈不要去管,“它们都会自己找吃的,会活得很好。”
然而隔了一天妈妈忍不住去看,已经夭折了三只了。
“你说我能不管吗?这下他又给我说——妈你还是隔三差五去瞅瞅吧~”妈妈学着弟弟说话。
“你有能力就管一管,但如果你感觉很累那就不要管,自生自灭也没关系。”我很平静。
母亲有一点儿失落:“我是有些力弱,但心里是放不下的。你爸还在一边不添好柴禾。我有时候跟他生气。”
“还是要更多放下啊。”我劝的有点儿无力,也知道她是很难达到我的预期了。
“这个周末,我带你去买新衣服啊。去给姥姥过生日,咱都穿新的。”我企图用这样的方式让妈妈多一点儿神采。妈妈听了连忙拒绝:“还有哇,衣服太多了。不用买了。”
“必须买,买时兴的,我妈这么好看,得打扮呀。”我语气欢快。她也高兴起来。
草色已经显出深秋的苍黄来,但温度还是如夏天般热烈。抬眼望去,谁种的丝瓜竟然已经爬到三层楼高的电线上,在空中垂挂着好多条绿色的瘦的果实,蔚为壮观。
丝瓜向上攀爬时,一定满是雄心壮志,那硕大的明黄的花,比一般的植物更接近太阳,毫无遮拦的汲取过天地精华。它们盛极一时,是否曾得意洋洋?
这些丝瓜现在吃是正好的,可惜,没有这么高的巨人去摘下来。它们大概率渐渐干枯在空中,随着凛冽的冬风破碎在尘世间了。
但我电车的车筐里,是母亲刚刚摘下的鲜嫩的丝瓜。它们在我们的老院里,攀爬着母亲用树枝搭的架子。隔个几天母亲就选几条直溜漂亮的给我拿过来。她对园子里的各种蔬菜了如指掌,我都怀疑她是不是给它们起了名字。
超市里什么都买得到,吃不完丢掉的也很多。但母亲给我拿的菜,包括如今已经落架的黄瓜扭儿,我都会仔细洗净吃掉。
我老觉得自己之所以比起同龄人略显年轻,身子骨也还过得去,跟一直吃爸妈种在园子里的菜有关。
昨天我娃有些沮丧,直说是不是要拜拜菩萨。
“与其去拜佛,不如敬父母”。我脑海里回旋着这句话,但我忍住了没有说。
他还没有到懂得这个道理的年纪。我还要给他时间成长。
跟妈妈聊了很多,下班回家的人多了起来,时不时我就要跟人打个招呼。于是妈妈终于结束了她的讲述,我们告别,各自回家。
我要转弯时回头,她果然停在她要转弯的路口,朝我又挥挥手,这才慢慢骑车离去。
我真是想让时光慢一些啊。
如今我都不敢对任何的遇见报以丝毫的敌意,我甚至想讨好这无情的光阴之神,我是很乖的,请允许我为父母做得更多。
2024年09月19日 07点09分
35
level 12
父亲出院后,我忽然支棱了起来。
最开始穿利索的短裤T恤,穿上跑步鞋,帽子口罩耳机三件套,开门就跑出去。去家跟前的大公园,沿着塑胶跑道跑一段儿走一段儿再跑一段儿,凑够两千米。
但这样的公园跑我只坚持了两天。因为尽管我捂得挺严实,还是时不时遇到熟人,要停下来打个招呼。这是有点儿烦人的。所以第三天我沿着公路去跑了。
从我家出来,沿着南环路,跑跑走走去妈妈家。那时候前一天得到消息,说附近不远处的森林公园可以骑车了,就让弟弟将我的山地车收拾出来。我跑过去后拿了车,骑上去试了试,诶,不错哟~
所以从第四天开始,我的夏日锻炼就改成骑车了。
这下是长了腿儿了。跑步,你跑的再远,时间再久,也出不了方圆五里地——关键你跑出去你还得跑回来才行。
但骑车就不一样了。我最远骑出去二十多公里,是平时开车都得找机会才能去的地方。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以前看到这句话,它就只是一句话。但这段时间骑车出去,是有了很深刻的感受的——故乡的原风景,的的确确有治愈效果。
今夏的热,明亮漫长,晨曦微露那一刻尤为宝贵。刚从混沌中醒来,随便梳洗一下出门,一阵清风扑面,将身体内的浊湿尽数抽走,整个人立刻舒畅起来,忍不住就对着辽远的天空小声呐喊——我来啦,我又可以啦~
我一天天晨骑,一日日看着天空变得高了起来。小小的云朵整齐排列在湛蓝的天空,朝阳用希望的光慈爱地环抱着它们。有时候我需要停下车,找一个安全的所在,尽情仰望半天,几将灵魂如数奉献出去,方可解我千年相思之苦。
2024年09月20日 03点09分
37
经常骑的话,把鞍座(坐垫)和车把换一下,鞍座买女士专用的,车把换短点的。别的可以不动。
2024年09月20日 04点09分
@岫雨烟桥 我不是说车子行不行的问题,你们那里没山,不说山地,就是三速的通勤车都够用。主要是你弟弟买的车,那鞍座对于女的来说,太窄了。体验感非常差。
2024年09月20日 06点09分
@流浪的马鞋 嗯,车子是我自己买的。确实该整治一下,懒。打算过一段时间直接换一辆公路车,轻便快捷。
2024年09月23日 03点09分
level 12
年龄增长,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我更清冷起来。
我是聪慧的,这个我也没必要谦虚。打从有记忆起,我得到的评价就有这样的字眼儿。因着这个特质我的学业并不怎么吃力,尤其理化生方面,彼时也是占了鳌头的。相对来说,我的文科成绩稍逊于理。但差的不多,算不得偏科。
提一笔这个,是想说我的前半生,直到前两年,我还很容易共情他人。这些看我从前的文字也可看出一二。我很容易被他人的事情扰乱心神。尤其是家人的。
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弟弟复员回家参加工作,新手司机出了个小事故,把一个拉砖的驴车撞了。(对,事情就是这么巧,巧的像编的。)驴没事儿,赶车人被驴子踩到腿,骨折了。
如今我见识多了,这样的事故实在算不上大。可当时真是惊到我们了。弟弟第一时间将伤者抱上车送医院,然后汇报到队里,接着才给家里送信。
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话,电话打到村委,村委大喇叭喊着让爸去接电话,一阵忙乱,还挺轰动。
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已经过去快半个月。我在学校里茶饭不思。人家都去吃晚饭,我一个人遛操场,看着树影婆娑间一弯冷月,想象着才二十岁的弟弟是怎样受到惊吓,然后一边害怕一边还要救治伤者,再接受队里的批评,经历交警的处理,应对家属的质询;想象着老实巴交的父母如何给人赔笑脸,说好话,掏钱平息,就这样反反复复体会着一种叫做恓惶的感觉,寒凉遍体。
这种感受太深刻了,现在还记忆犹新。
我姥爷去世的时候,我娃还不到三岁。我跟父亲一起乘车去奔丧。不由你不信,亲人离世即使你自己不知不觉,但身体还是有反应的。那些天我的腰莫名其妙疼到不行。我和父亲从始发站坐车,都有座位。到了半路上来祖孙两个,我看到那个奶奶年岁不小了,就起来让座。父亲拽了我一下,说我这腰还疼,坐着好了。可看着老人在车厢摇摇晃晃,最后我还是站了起来。
结果那个老
太太
没有坐下,她一把拽过来自己的胖孙女,把那个十来岁的孩子摁在座位上,非但一个谢字没有,在我提议让她坐,让孩子站会儿时还嫌我多话似的说:“让崽崽坐好啦!”
我拉不下脸继续多说,背靠着座椅背儿,痛到不得不手扶着后腰,还要看父亲不虞的脸色,真是不爽。
工作中该我做的,我不假手他人,从不推诿塞责。不该我做的,看到同事紧急,不等人家张口就揽过来,还要摆摆手说没什么,小意思。到了评优评先时经常会让,有些年岁大的等着这些荣誉评级,那我就不要了。我那时候常常会考虑到身边人的感受,尽力提供给他们情绪价值,自我牺牲式的感动支撑着我很多很多年用爱发电。
啊,当年的我,还真不是一般的好哇~
现在的我,对着曾经的我抱抱拳——阿乔,你辛苦啦~我不说你的付出不值得,但我想让你知道,如今,我不这样啦~
我不再被突发事件弄得心浮气躁夜不成寐;我不再将别人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来做;我不再因为谁的言行左右自己的认知;我不再因为顾及他人的感受委屈自己。
谁好也不如自己好。
我自己好了,才会对我爱的人好。
与其被很多人喜欢,不如被一个人深爱。
与其周全了全世界,不如讨好我自己。
我更喜欢现在的我。
2024年09月20日 06点09分
38
两千多年前老子不是说过,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讲奉献的人就是被别人用来奉献的。好人就该被枪指着。你之前是共情能力太强了,但大多数时候,你并没有余力帮别人,过多消耗自己,就没有自我了。现在理智了,知道行天道,自己有余力才去帮别人,这已经是很善良的了。
2024年09月20日 07点09分
level 12
睡了一个午觉,醒来身份忽然长了,成了真正的奶奶级别。
姑姐家的外甥女生娃了,生了一个女儿。随着这个婴儿呱呱坠地,我们全体与之有关联的人都迈上人生的新台阶。
“人生不就是这样一段一段的吗?”汉堡有点儿感慨,“你看,今天过后我们长辈儿了,就是开启了新的一段儿。每个阶段其实是有着清晰的分界的。”
“那不孕不育的人生,岂不是一条直线啦?”我笑。
小婴儿真是无限美好,我们在那儿待了快一小时,她始终安逸地睡着。和我娃刚出生时几乎一模一样。我忍不住用手指去轻轻碰碰它的小脚丫儿,我才一挨到,那小脚儿就猛地一缩——她应该还不太习惯人间的碰触。
外甥女的闺蜜给弄了个锦旗,还真是很有特色。姐让姑爷特意掏出来给我看,占据中心位置的,是一个大大的“牛”字,氛围感拉的满。
请了月嫂,是个五十出头的女人,看着干净利索。月嫂保养的,看起来比外甥女的婆婆要好很多。这个婆婆比我还年少一岁,瘦小些,家里好几个大棚,钱是赚得到,只看着还是有些老实过头了。姑姐已经退休,两家都是独生。
“你说,一万多块钱给人家,值得吗?俩妈妈都可以陪着,至于跟这个风?”
我们出来后汉堡嘀咕。
“你管。人家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我挡回去他的话。
但我心里也觉得是有点儿小题大做。
孩子顺产的,我们去看的时候,外甥女说除了胳膊有点儿酸沉之外倒没别的感受。
请月嫂这件事,钱先放一边,感觉有点儿虚浮。
当然,我这样说肯定有些人是不满意的。认为请月嫂总好过家里人的护理,减少很多矛盾,花钱买个开心。
这个可以有。但我还是想辩一下:归根结底是要看家庭氛围的。
请一个陌生人跟家住一个月,在我这儿,还真不如我们自己来。除去特殊状况,产妇无法独立完成月子里对孩子的照顾。婆婆和妈妈都无法借力,不管是情绪还是身体,那就干干脆脆请月嫂,平平稳稳度过。
2024年09月23日 03点09分
39
别人的事真的不好插嘴,你自己将来的孙子尽量让儿媳自己带就行,找人也只能帮忙做家务。婴儿不能用眼睛分清人。但嗅觉非常灵敏,皮肤也敏感。熟悉一个人的气味和抱后,会对这人有依赖性,也在以后的日子更愿意和这人互动。母亲自己带对以后亲子关系非常有益。经常换人抱,会让他没有安全感。
2024年09月23日 04点09分
这个道理我懂,但我也不能给人家多说。
2024年09月23日 06点09分
level 12
我还是打住吧,人家的事儿,不容我置喙。就是将来我自己家的事儿,我也还是能少说一句就少说一句吧。
这世上所有的事儿,其实真的是两面针。我所有的见识,也只是基于我个人的认知基础上。而我,实在是很微小的一个了。
昨天给外甥女包了个大红包,比从前商定的多了些。是汉堡自己提议的,我完全没意见。傍晚时候姑姐发现了给汉堡发信息,说是给得多了。
“你们现在也不富裕。”
她指的是我们卖房换房的事儿,汉堡自己的钱不够,从他姐那儿拿了点儿。但其实,他姐夫投资,还差我们许多。
汉堡给我看他姐的信息。我拿过来手机回复:“阿乔说的。”
然后自己乐不可支。
2024年09月23日 04点09分
40
娘家那边好人他做,恶人你做。婆家这边好人你做,恶人他做。这是最好的。
2024年09月23日 05点09分
level 12
我回到我的老屋,像一个游子回故乡一样。
那两棵高大的柿子树贴着地面被割走了,只余下两个圆圆的树根晾在那儿。我蹲在它们面前,轻轻抚摸上去,一圈圈的年轮清晰可见,表层泛着粗糙的清润。风有意无意的吹着,地面还有残余的没收拾干净的叶子。
整个后院豁然开朗,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很远的蓝天,听到有鸽哨鸣响。那荫蔽了差不多四十年的角落,从此将透透天透地,直到永恒。
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也将更加明朗起来。
挨着南墙,放着五只——你能想象的那么大的墩墩实实的粗瓷大水缸。它们曾经是我家的粮囤,旧时,年年都会灌满了玉米和小麦,然后用细沙封顶。爸爸妈妈总是有点儿自豪地说——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但它们已经空了很久很久了。
我们的土地都被征走了。姨们供着我们一大家人的米面油,隔一段时间就送过来,根本无需储存。超市里更是随时都有。家里没有储备也根本不会慌乱。即使那三年,也从未有过短缺。
五只赭石色的大缸,静悄悄倒扣在后院,跟着老柿树相依相伴。偶尔要摘高一点儿的柿子,踩上去结结实实的,不会晃。如今柿子树已经离去,伐木工说院子里的缸不要倒扣,得缸口朝上,可以接财。父母听劝,就真的将大缸都正过来了。
我回去看到的就是那五只大缸,明晃晃晾晒在阳光下,陪着那两个老树根,守护着我们的后院。
“诶,夏天放一大缸水,都可以泡澡了呀~”我笑。
小院的布局因为老树的离去而有了很多变动。那些怕被荫蔽得不到光合作用而紧挨着后门的花儿被移栽到了甬路两旁——这下它们可有了广阔天地,该是拼命开花了。
院里有点儿斑驳的小路被重新平整,铺上了捡来的红砖,三小只的窝也移到了南墙角儿,圈了更大的圈,它们跑得更欢。
我环视着这个生我养我的小院落,用目光轻轻抚摸过去。老柿树,你的枝干虽然已经不在,但你的老根还在,跟着这座老院,以及老院里的狗和大缸一同呼吸。那恒久明亮的月,它还是会一夜一夜的朗照,滋润到地心深处,滋养着这里的一切。
在一切变成虚无之前,我深深感受到,我的老院,用更明媚的姿态,给了我更醇厚的安慰。
让我有足够的勇气,与岁月抗衡。
2024年09月23日 07点09分
41
level 12
我不是个好动的人。整个学生时代的寒暑假,都很少在外边晃。最开始我并没有觉察到自己的这个特性,是我一发小告诉我的——放假了大家都在外边玩,就你自己在家看书,咱们村子里,还有比你更优秀的吗?
我弟说他一直暗恋我,所以他的话肯定是有失公允一点儿。但我在假期里没黑带白的看书这件事,我是有印象的。
并且,几乎我看的所有武侠小说,都是他给我找来的。
他给我找小说看这件事,我也是从我弟嘴里听到的。我弟为了佐证他对我有意思,特意提出这件事来说。我想一想,还真的是。
那些年的夏天,我在老院一棵臭椿树下,闻着臭椿叶在烈阳炙烤下发出来的特殊气味儿,深深沉浸在老顽童洪七公郭靖黄蓉的故事中。尤其黄蓉弄了好几个特大西瓜,在一间密室中给郭靖疗伤的情节,至今历历在目。
我娃还很小的时候,汉堡给朋友担保,朋友跑了,人就追到我家来。那时候年轻,见识少,觉得是天大的事情了,就赶紧催着汉堡躲出去。孩子在老人那儿,我就自己在家。有人夜里来敲门,我隔着门大声给他说:“我已经报警了!我也看到你长啥样了!”
汉堡躲出去之前,给我买了一只十几斤的大西瓜。我在家里靠着这只西瓜还有煮鸡蛋,硬扛了四五天。
天天也不想吃东西,就吃西瓜和煮鸡蛋。其实那几天什么事儿都没有。我天天自己上网玩。夜里睡得也少。我之所以没有去我爸妈那儿,是担心他们破坏我的门,我得守着。
我那时候啃西瓜,就想起黄蓉和郭靖疗伤的事儿。
西瓜有了,自己勉强代入黄蓉一下下,就缺个靖哥哥了。
彼时的感受很深刻——形势紧迫,伸张正义,悲壮又自怜的。
挺好玩儿。
在这件事之前吧,我跟汉堡一直磨合的不太好。我们俩认识到成家到孩子快两岁,一直是双城夫妻。没大有机会朝夕相处。后来他从京城回家工作,每天生活在一起,差不多能有半年多的时光,我们天天吵。
我做菜呢,他已经在饭桌上开吃了,我就不满意。炒出来一盘菜,从中间用筷子划一道,左边他吃,右边我吃。他不许动我这边的。
一个礼拜里,我做三天,他做三天。该他做饭的时候,我早到家也坚决一动不动,就等他回来再说。
孩子夜里哭,我是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哄的。直接把他推醒,去泡奶粉换尿布什么的。
总之,那时候甚至想干脆离婚算了,过得什么日子。
直到后来遇到这件事。
我一下子成熟起来似的,开始心疼他。
从那之后,我们之间的关系慢慢好了起来。
2024年09月24日 03点09分
42
level 2
金庸小说里面,射雕是最适合青少年看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三观比较正。
里面宣扬的是朴素的爱国主义和朴素的爱情观念。
之后的就慢慢有点歪了。
即使是有爱情的婚姻,
爱情的产生和消失都是有生理机制的,
爱情多巴胺的分泌至多只能维持四年,
四年内有孩子了,爱情可以将两人变成利益共同体,名曰亲情。
没有孩子的,又没有其它利益捆绑的,就很难继续下去了。
婚姻的本质是经济关系,夫妻关系是性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2024年09月24日 06点09分
43
@岫雨烟桥 没有不同的观点不用楼中楼回帖。有别的观点你单独一楼。我再重新思考并组织文字表达出来。这点,对你可能无所谓,但对我来说,可以让我在简练文字提升逻辑上帮助更大。
2024年09月25日 03点09分
level 2
跑步——逛吧
公共贴吧好比体育馆的田径场或者城市某个适合跑步的公共跑道,来的人行为基本一致,或跑或走。目的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为了训练,有的为了健身,有的为了来呼吸一下户外的空气,有的为了感受一下气氛,也有的为了来社交。
精英跑者对别人怎么跑不感兴趣,只专注自己的跑步状态和成绩,类似于贴吧里面只发帖的大神,很少与人交流,只限于礼貌性的招呼。
健身的群体,对成绩有一定要求,但不是刻意追求,觉得自己在慢慢提升就行。这类人互相之间多少有些互动。类似于每个公共吧的中坚力量,如果他们数量稳定,这个吧就能保持比较高的质量长期存在。
除了上面两个把跑步当作 一个严肃事情的群体,剩下的就是数量比较多的打卡人了。这类人就包罗万象了,有天天来坚持快走的大爷大妈,有每天都要换不同装扮的爱美女士,也有腆着大肚信步闲庭又故作深思的“世外高人”。等等等。这些人对于活跃气氛功不可没。类似于贴吧的水军。只是能长期坚持的只有那些快走的,类似于每天晒生活,晒美食,呼朋唤友聊天的吧友。
个人贴吧就类似于路跑者,又分为孤身的跑者和跑团两类。
孤身跑者有的是性格原因,觉得跑步是件非常个人的事情,跑步本身重要,但比跑步更重要的是在于一个人跑的过程通过对自己肉体的压榨来获得精神的愉悦。
有的是环境原因,因为身边没有喜欢跑步的人或者没有与自己跑步能力差不多的跑者。
跑团,就是一群人路跑了。人数从三五人到二三十人不等。其中必定有一个或 几个核心力量。这个人或者几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风雨不辍(夸一下烟桥)。跑团其他的人都是有健身的需求,但自己一个人又没有跑的动力,受核心人物的影响和带动下从事这项运动的。
跑团人数处于动态变化中,起点低,但真心喜欢跑的,会一直跟随下去,哪怕每天一个人被远远的落在队伍的后面,以后也无可能跟上核心人物的速度,也不自卑放弃,默默的提升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获得与优秀跑者一样的痛苦感和快乐感(赞一下马鞋)。
也有起点低,想把跑步当作一项爱好坚持下去的,跑了一段时间跑步能力也确实有很大提升的。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有的是克服不了长期落在后面的自卑感和孤独感,有的是以为跑步是和一群正能量的人在一起,自己精神境界也能得到迅速提升,但短期内见不到效果就放弃了。也有的是发现跑步这项运动是件非常枯燥的事情,然后又发现别的可能更有意思些,等等。慢慢的,这些人(不点名了)就放弃了,不来了。
贴吧的精英人物,在一段时间后,其实也是有分化的,我能看到现象,但作为后进生,就不能随便去揣测别人的心理了。
爱跑步的人会一直在跑,但跑团,十年后还是开始那些人组团的,极少极少。我虽然一直都是一个人在跑步,但十年前出去跑马拉松都是在网上一些跑步网站参团报名的,现在那些网站,一个都没有了,被新生者代替了。
世上万事万物,感觉道理还是一样的。
2024年09月25日 03点09分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