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20240811|随笔◆对专辑《没语季节》前三首歌的看法
黄霄云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霄雲
镇楼
2024年08月11日 11点08分 1
level 13
前排
提示,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人别看这个帖子。
目前霄云的第一张原创专辑《没语季节》已经发了三首歌,看起来大概是十天一首的节奏,如果等专辑全部发完再写评论,那时间就拖得太久了,所以先对目前发的三首歌说点我的看法。
2024年08月11日 11点08分 2
level 13
再次提示,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人不要看这个帖子,因为我主要是来挑刺的[乖]
惯例叠个甲,帖子都是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你可以有不同看法,但不用试图说服我,因为我的观点基本上都是思考再三斟酌再三之后,才秉着慎重的态度写出来的,要说服我改变看法,非常不容易。
2024年08月11日 11点08分 3
意思你说了算,不霸道。
2024年08月11日 14点08分
@九云MX 我就要看,看我承受力如何。不就一篇作文吗,难道比黑子还黑。
2024年08月11日 14点08分
level 13
虽然这个帖子是来挑刺的,但是大家也不必过于紧张。
我时常会有一种感受,现在绝大多数歌曲,都缺乏细致真实的听众反馈。
一首歌可能会有很多听众,这些听众可能会把这首歌听上几百遍,其中包括这首歌的制作者,比如演唱者本人,又比如歌手的粉丝,但却极少有人会把听后的感受公开详细地说出来。
即使有人说出来,那也多是夸赞。歌曲的制作者夸赞它,多少有点自吹自擂;而歌手对歌曲的评价,通常只涉及对这首歌有多少共鸣;而歌手的粉丝夸赞它,又多少有些爱屋及乌,或者说只提认为好的地方,故意放过认为不好的地方。
但要指望普通听众的评价,也不太可能,毕竟一首歌在他们那边,往往只有好听和不好听两种粗略看法。
指望黑子客观评价就更不可能了,他们没黑点都要硬黑。
这就导致现在绝大多数歌曲都十分缺乏细致真实的听众反馈。
(此处不包括B站几位非常详细解读歌曲的大佬,比如谈忻、画笔、老于等等)
我的意思是,我希望从一个普通听众的角度,去给出我的反馈,说说这几首歌我认为的不足之处在哪,且希望这个反馈是有价值的。
我觉得有人愿意去反复倾听歌手的作品,并认真给出自己的反馈,这是歌手的成功。
以上这些话不单指霄云,对于所有的歌手,我都这么认为。
所以如果接下来说了哪些各位觉得不太好听的话,希望大家多包容,不要简单认为是唱衰。
2024年08月11日 12点08分 4
你觉得客观。
2024年08月11日 14点08分
level 13
最近我正好在整理自己的歌单,有图为证,实际还要多几百首。
2024年08月11日 13点08分 11
把歌单里绝大多数歌都过了一遍,剔除掉已经不喜欢听的
2024年08月11日 13点08分
level 13
从目前已经发的三首歌来看,霄云的野心不小,是奔着自己能独立做歌去的。
作曲是自己,作词这三首虽然没参与,但在未发布的歌里会有自己参与作词的,编曲有专辑独立编曲的《盲选》,甚至连鼓、键盘都有参与,可以说除了混音交给别人,其他能自己上的都上了。
说不定接下来还会有她自己混音的歌曲?
但我并不认为这代表霄云想做李荣浩那样的“一体机”。
她大概率就是想全程具体参与歌曲的制作,熟悉歌曲的制作,好让自己对歌曲有更加具体的把控,跟其他幕后沟通时能更有效表达自己的看法。
今后的创作重点,应该还是放在作曲和编曲上。
2024年08月11日 13点08分 13
这你说了不算。霄雲自己决定。都支持。
2024年08月11日 14点08分
感觉短时间不会出原创专辑吧,这个太费心血了,下一张专辑基本1,2首原创即可,然后再和其他人合作为主比较合理
2024年08月13日 15点08分
level 13
而且这几首歌制作人都是她自己,这个不得不说,很自信,甚至有点任性。
自己担当制作人,意味着这首歌呈现出的一切效果,都要由自己最终负责。
估计她是想验证一下,在自己把控一切的情况下,会产出什么样的作品,得到什么样的市场反馈。
如果顺利,自然很好,如果不顺利,就当为下一次的再接再厉积累经验了。
所以这注定是一张反复“折腾”的专辑,既然是练手,那当然要反复尝试,反复试错,才能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值。
当决定了这一点的时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几首歌的制作阵容并不豪华了,毕竟有名的也不会陪着她混音改个两百遍[狂汗]
次数多了都是要加钱的,还不如找个咖位没那么大的混音,一遍一遍地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2024年08月11日 13点08分 16
这个你说的可能是对的。看你这意兴阑珊的,我也指点指点,哈哈。
2024年08月11日 15点08分
回复 九云MX :华吧吧主沉稳矜持点,领导到最后再作总结性发言
2024年08月11日 22点08分
@風雲論評 都是大佬,我可不敢乱说,何况人家是挺像那回事的。我只看看算不算黑。
2024年08月12日 10点08分
level 13
前面应该算夸了吧?其实我不太愿意说太多夸的东西,发歌都这么多天了,该夸的大家伙在各个平台都夸的差不多了,要是我还接着夸一遍,那意义就不大。
所以接下来还是重点讲不足之处,或者更严谨一点,重点讲为什么这首歌不符合我的个人喜好,为什么不会被我放进歌单吧。
三首歌,一首一首来。
先说《没语季节》,如果满分是100分,我给的分数大致是:
作曲:88
作词:40
编曲:78
2024年08月11日 13点08分 17
来个《你妈没有告诉你》,你就老实了,这词能40你能算相对客观的评价吗?[疑问]
2024年08月12日 03点08分
能给作词打40分 也够体现楼主“水平”的
2024年08月12日 09点08分
还好,作词背锅。不过基本同意。
2024年08月11日 15点08分
@向往诗的远方º 直说就是歌词不合格
2024年08月12日 11点08分
level 13
《没语季节》的旋律相当不错,很耐听。
编曲中规中矩,用老于在B站的话说,很行活,不过即使是行活,水准也在平均线之上。
唯独歌词,太拉了。
但我第一个要说的问题,并不是歌词,而是人声。
对我来说,没语的人声不够贴耳。
这一点到目前为止,我没看到有人提出来,所以我时常怀疑是自己的错觉,但是在反复多次对比之后,我还是确认,没语的人声确实不够贴耳,至少是对我来说。
2024年08月11日 14点08分 18
贴耳就火了,要求太高,如今一年能火几首,周杰伦也不能保证。
2024年08月11日 15点08分
level 13
歌曲开头前几句,人声还比较贴耳,一直到“梦很夜,苦在熬夜”的“夜”字开始,就开始有了一点点距离感,到“但风还搂着明天”的“天”字,感受就更明显了。
这种不贴耳有几种表现,最明显的一种,具体形容起来,就是声音的边边有一种金属质感。
刚开始还只是"夜“和“天”两个字听上去这样,后面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尤其是“重的像从前”的“前”、“背着光告别”的“别”。
从“剪下昼夜吧”开始,逐渐出现一整句里有许多听感的字词。
最明显的是第一次副歌开始,“抱住我没语季节”的“抱”和“爱近的像掌心线”的“爱”,对我来说听着很不和谐。
有人肯定会说这是“金属芯”或者“集中”,或者类似的什么东西,有点像《寸心》的“你看,锦绣江山,那些岁月铭记了勇者”一样,唱功不好的还唱不出这种效果呢。
也许是这样吧,但经我反复对比,霄云其他歌里很少出现这种频繁的带金属质感的声音,如果有的话,要么是电音类歌曲,如《平行线》,要么是快节奏歌曲,本身又加了点效果,如《挑战》、《生生世世爱》。
最关键的是,这些歌里人声普遍都带金属质感,整体均衡,听着和谐。
而《没语》人声里的金属质感,则是时有时无,一句之间,可能开头带金属质感,中间是自然的人声,最后又是带金属质感,下一句还是这样,对我来说,听感变化过多,反而有点不和谐。
2024年08月11日 14点08分 19
这里表示不太懂,你厉害。
2024年08月11日 15点08分
我也觉得怪怪的,所以我才说有点像梁静茹[乖]
2024年08月12日 05点08分
@盲选 梁静茹的那种听得很舒适,而且她音色是一直带着这种感觉,均衡和谐
2024年08月12日 11点08分
level 13
单听《没语》这首歌,可能感受不会很明显,我建议拿《要不然我们就这样一万年》作对比。
《一万年》第一遍副歌,在“轻徊过沦陷”的“沦”字,出现了我上述提到的在《没语》里的类似听感。
不同的是,《一万年》整首歌里,几乎只有这么一处出现了这种听感,所以整体听感并不突兀,很和谐。
对比起来,《没语》就显得有点“崎岖不平”。
更巧合的是,两首歌都押了很多言前辙(an、ian等),所以说在能力上,霄云应当是可以不让声音表现出《没语》里的那种质感的。
2024年08月11日 14点08分 21
好,明天来看。
2024年08月11日 15点08分
@九云MX 我也是明天再写了,要说的有点多
2024年08月11日 15点08分
@一剑Λ终情 好,那就等呗。
2024年08月11日 15点08分
level 13
除此之外,我总感觉《没语》的人声被限制了什么,有点像被关在密闭屋子里的声音,虽然在大喊大叫,但听着总是不够敞亮。
这也是一种不贴耳。
还是对比《一万年》,《一万年》的人声就很贴耳,要知道我并不怎么喜欢听《一万年》。
甚至连《以我之躯》呐喊的片段都要比《没语》贴耳,甚至霄云一些加了点电音效果的歌曲都要更贴耳。
这个对比一下就出来了,我个人感觉非常明显。
不是音量问题,调小《一万年》音量,依然能有贴耳感,调大《没语》音量,依然感觉不够贴耳,如同隔靴搔痒般不踏实。
2024年08月11日 15点08分 22
可能就是这么处理的,一个人在屋子里自言自语没有人能听到,大喊大叫只有自己能听见,这也符合她自己的创作心境
2024年08月11日 17点08分
其他部分还好,接近高音的部分,总是像隔了一道透明的玻璃墙。
2024年08月12日 01点08分
level 13
前面提到的不贴耳,我不清楚是因为录音过程,还是演唱,还是后期人声处理,也不清楚是技术原因还是审美原因,我只能说我认为这种人声和之前的人声差别很大,且我听不惯这种人声[小乖]
2024年08月11日 15点08分 23
注意,这里不是说好或不好,是说偏好问题,也许这种人声效果就是特意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024年08月11日 23点08分
level 13
《没语》人声还有一个我不太喜欢的点,咬字唱腔有点扁。
这点也是前面还好,后面逐渐“奔放”起来,最明显的是“孤独荡着秋千”的“荡”,一不小心就听成“等”了。
实际上大多数字还是能听得清,但会感觉歌手的口腔活动在很多时候并不太积极,只追求把字咬得差不多就够了,很多字听着形状偏扁,这不同于“夹”。
我理解有时需要考虑歌曲情绪,需要做音色,但是听着真的很不得劲。
也就只有“来帮我剪下昼夜吧”的“下”字,有一种一时藏不住的立体感,对于我听感在这一瞬间好了很多,可惜稍纵即逝。
2024年08月11日 15点08分 24
level 13
继续补充人声贴耳与否的解释,没语的人声似乎包装得太精致了,听起来缺乏实感。
还是用《一万年》对比,同样是精心制作,同样是唱法细节很多变化很复杂,但它的人声听起来就很舒适,像是歌手就在耳边在眼前唱一样,使人感到亲近、自然,更人性化。
我不清楚是保留了某些唇齿音气声,还是别的什么处理,总之《一万年》的人声能让我感觉这个歌手很有“呼吸感”,气息、情绪非常连贯,像是一次性录完这首歌一样。
《没语》对我来说,就缺了些“真人的呼吸感”。
2024年08月12日 00点08分 27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