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征集一切进化论的漏洞
反进化论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兰尔容7l 楼主
鬼叫们三天两头的鬼叫的说进化论无法证明,没有一句是成立的,但你要是让他们说出什么漏洞,他们倒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好瞪着个眼睛张着张嘴,只会叭叭叭的鬼叫,现在我倒要看看他们有什么证据支撑着他们的鬼叫[你懂的]
2024年01月13日 12点01分 1
level 7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复杂器官自然生成是不太可能的。放屁虫是一种能够制造并使用化学武器来保护自己的甲壳昆虫,它具有特殊的防卫器官,当受到攻击时,它会从尾部喷射出一股热的有毒溶液杀伤攻击它的天敌。这个防卫器官是由以下物体构成的:有毒的过氧化氢和对苯二酚、由外胚层腺体产生的一种酶触催化剂、储囊、括约肌、膨胀器、还有外排导管。它的工作原理是,放屁虫体内的储囊中储存着过氧化氢和对苯二酚的混合物,当发现威胁时,括约肌就会像控制阀一样打开,把混合物送入膨胀器中,然后再注入酶触催化剂,引发剧烈的爆炸后从尾部的外排导管精确喷出,喷到倒霉的敌人脸上可以杀死蚂蚁类的小动物。这个防御器官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部件,整个器官就没有办法正常工作。
2024年01月13日 13点01分 3
我靠,大哥,你说啊,你怎么不来说了?我真的很想知道反进化论者是找到了什么进化论,无法解释的生物漏洞,才能这么嘴硬的
2024年01月13日 15点01分
大哥,我错了,我不应该直接打你的脸的,大哥,你再说两句吧,从头到尾就只有你愿意出来碰两下了[泪][泪]
2024年01月13日 15点01分
@SUN2011888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我把你的脸打了,大哥,你就不说话了吧,大哥,你再说两句吧
2024年01月13日 23点01分
@SUN2011888 所以我真的好奇怪啊,你看看明明是那两个人,一个直接上来说我丢人,另一个直接说我丧失了人类的基本道德,明明是反进化论者先骂人的结果,到头来变成我言辞激烈了,怎么啦?难道在你看来反进化论个个都是耶稣只能挨骂不能还口啊?
2024年01月13日 23点01分
level 1
兰尔容7l 楼主
1. 逐步演化:进化论认为,复杂的器官可以逐步演化而来,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功能。对于放屁虫的化学防卫器官,最初的防御可能只是简单地分泌某种化学物质来让天敌感到不适。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功能可能逐渐演化并增强,最终形成了现代放屁虫的防御器官。
2. 自然选择:进化论强调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对于放屁虫防御器官的逐步演化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改变都必须给予生物某种生存优势,使其更有可能繁衍后代。比如,最初简单的化学分泌可能让放屁虫更容易幸存,从而使这个特征在种群中更为普遍。
3. 基因突变和遗传:进化论还强调了基因突变和遗传的重要性。放屁虫防御器官的逐步演化可能涉及到多代的基因变异和遗传,每次变异可能只是微小的改变,但这些累积起来可以导致复杂器官的形成。
4. 演化的时间尺度:进化论强调,演化需要数百至数千甚至数百万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尺度下,复杂器官的形成可以被解释为渐进的过程,而不需要在一代或几代内完成。
@入木三刀🌿
2024年01月13日 13点01分 4
level 7
问题是这种防御系统是如何进化而来的,那么最先进化出来的是哪个部件呢?假如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那么应该先进化出有利于生存的化学武器来,但过氧化氢、对苯二酚和酶触催化剂只有三种混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发生爆炸,仅仅进化出其中一种来,那就毫无作用,它们中的哪一种最先出现呢?首先这个问题就不好回答了。而且即便三种化学物质能够同时出现,如果没有括约肌这个控制阀门的阻隔,放屁虫就会把自己炸成碎片,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假如在没有进化出化学武器之前,放屁虫先进化出了一个控制开关来,这不管怎么看都是一件相当滑稽的事情。
对于这些问题,用进化论根本就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了。不管放屁虫先进化出防御系统中的哪一个部件来,都完全起不了作用,不会对它的生存有任何帮助,反而会成为累赘。按照进化论的观点,这种变异只会被淘汰,而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增加更多的累赘,直到最后所有的累赘叠加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而有用的防御系统。
这还只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器官。自然界很多生物的器官,以及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功能系统,比这要复杂得多。比如蝙蝠和海豚那具有回声定位功能的声呐系统,需要有能发出很高音调的嗓子,能听到这种高音调的耳朵,能用三维技术描绘回声的大脑,根据声波形成立体图像,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还有人类的眼睛,也有着无可比拟的精妙,它能够根据物体距离的远近自动调焦,能够根据光线的强弱进行自动调节,还能够纠正球面像差和色彩偏差,使我们看到的物体不至于弯曲,与这样一个高级的彩色成像系统比起来,放屁虫的防卫器官就像是和单反相机连在一起的捕鼠器,只能说是堪称简陋了。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器官,从逻辑上来说都不可能通过自然选择作用生成!所以我们从科学的角度也就是实践的角度看问题。
2024年01月13日 13点01分 5
说三点,⒈过氧化氢是代谢废物。⒉对苯二酚是有毒物质。⒊步甲科的昆虫本来就有喷出刺激性液体的能力。
2024年01月13日 15点01分
level 1
兰尔容7l 楼主
看,进化论可以解释,这不能作为进化论的漏洞,我,发这个帖子就是想要看一下反进化论者一天天的说着进化论没有一句话是可以解释的,结果这不是可以解释吗?@入木三刀🌿
2024年01月13日 13点01分 6
level 1
兰尔容7l 楼主
1. 针对进化过程的困难:你指出放屁虫的防御器官之间需要协同发挥作用,如果单独进化出来无法发挥作用,因此这种防御系统不可能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出来。实际上,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生物体的各个器官的功能可能在不同的时间点逐渐完善。比如,即便先进化了化学物质,缺少控制开关,也可以在后续的进化中逐步形成全面的防御系统。进化并不意味着所有特征一次性同时出现,而是逐步选择并积累有益于生存繁衍的特征。
2. 各类生物器官的复杂性:你提到了蝙蝠和海豚的声呐系统以及人类眼睛的复杂性。这些器官的复杂性并不归结于一次性的进化,而是经过数百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逐步形成的。进化并非一步到位,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借助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压力逐渐完善和发展。
总的来说,以上论点涉及到了对进化论的误解。进化论并不主张所有器官一次性地出现@入木三刀🌿
2024年01月13日 13点01分 7
level 1
兰尔容7l 楼主
首先,关于化学武器的进化。在生物进化中,化学物质往往是逐渐发展和进化的结果,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化学武器的进化可能是由于生物在特定环境下逐渐发展出对特定化学物质的敏感性或产生某种化学反应的能力。在大自然中,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也可能是渐进地演变成对外界环境有所影响的物质。
关于括约肌的控制,进化论可以解释生物体内部器官的逐步发展。括约肌的控制机制可能由一系列微小的适应性变化逐步形成,以适应不同的生存挑战。这可能包括生物在面对特定环境下的需求产生了逐步变化,从而促成了括约肌控制的进化。
进化论认为,生物体内的结构和功能是逐渐演化而来的,并非突然出现。从这个角度看,即使在防御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出现了看似无效的部件,这些部件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会逐渐发展出更加有效的功能,最终构成一个有用的整体。
因此,尽管在防御系统的进化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一些看似不起作用的部件,通过逐步的优化和适应,这些部件最终演化成为对生物生存有益的组成部分。@入木三刀🌿
2024年01月13日 13点01分 8
level 1
兰尔容7l 楼主
我们要从科学的实践看待问题,进化论可以证实这种复杂的器官是如何自然的选择出来,而没有任何的造物主创造,以下我将向你展出一点证据,希望你也认真的看待[太开心]@入木三刀🌿
2024年01月13日 13点01分 9
level 1
兰尔容7l 楼主
在这里,我想试着补齐一种瑰丽的生命现象在中文世界里缺失的最后一块拼图——拟态是如何进化出来的
先解释一下概念吧:协同进化(coevolution)是指两个或以上具有某种关系的物种在进化中持续对对方的性状造成影响的现象。最简单的,猎豹与瞪羚之间就形成一个相互筛选出敏捷个体的协同进化
2024年01月13日 13点01分 10
level 1
兰尔容7l 楼主
拟态是如何的奇观,大家都是很清楚的
可能有那么一刻,面对这些奇观你会不禁怀疑:那些拟态中的佼佼者是如此惟妙惟肖,透视、光影、缺刻、花纹乃至行为都面面俱到,小小脑壳怎么可能知道它们在模仿什么?这难道不是智能设计的铁证?
对此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的解释:长不出这种图案或形状的生物都被吃了个干净或者逮不到猎物饿死了,剩下来的就是这些技巧高超的欺诈师。也有的科普工作者从“生物基因的一点小突变就可能对性状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个角度论证这些拟态的产生不是绝无可能。
但这些回答往往都忽略或回避了一个事实:
这些生物模仿得实在是太精确啦!
是的,有时候性状的变化会突然带来新的能力,比如最初眼窝的凹陷是为了保护眼点或更好地感知光线来源的方向,但凹陷变深、通光孔变小到一定程度,便会发生小孔成像
2024年01月13日 13点01分 11
level 1
兰尔容7l 楼主
但拟态肯定不是这么来的,“只靠几次突变就能产生如此细腻生动的伪装”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是极低的,不然根据量子隧穿效应你穿墙而过的几率也不是零啊是吧?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拟态生物,在历史上都有一个从“不像”变到“像”的连续过程。但这个假设又会带来新的问题:
如果这种程度的拟态是必要的,不那么像就会被发现,那在历史上的那些“半成品”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如果这种程度的拟态并不必要,模仿得有那么点意思就可以了,那为何会有我们看到的这些?自然选择向来讲究一个“凑合”,能睡到八点绝不七点起床那种
我们的推理似乎就此陷入死局。
2024年01月13日 13点01分 12
level 1
兰尔容7l 楼主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进化的很多线索往往埋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而这次它甚至就横躺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字面意思,你现在已经见到这一线索了
想象不到吗?(°∀°)ノ@入木三刀🌿
2024年01月13日 13点01分 13
level 1
兰尔容7l 楼主
——我打出的明明是一些符号和字母,为什么你会把它们看成表情呢?
2024年01月13日 13点01分 14
level 1
兰尔容7l 楼主
part2.空想性错视
不过是两点一线而已……
你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各种花花绿绿的沙雕图里看到这么一大类:
画面乍看上去分明是一张张生动滑稽的脸孔,细细看去——还是摆脱不了这种感觉。在学术界,这种将观察到的随机图案赋予某种意义的认知活动被称为空想性错视(paredolia)
2009年的一项脑磁图的研究显示,那些被错视为人脸的物品在大脑的梭状回产生了较早激活(165毫秒)。这一表现和看到人脸时大脑所产生的反应很像,但人们看到一些其他的常见物品时则不会产生这类反应。研究人员认为,由类似人脸产生的物品引发的人脸识别属于相对的早期处理过程,而不是稍后的认知理解现象。换句话说,梭状回抢在大脑的其他部分对所见图像进行分析之前,对其下了“人脸”的判断
对于这种认知现象是怎么进化来的,目前流行的假说是,早期人类作为注重社会交流的物种,同伴的表情对其是非常重要的信号,直接反映了当前状况,对此自然选择倾向于那些能迅速从环境中识别出人脸的个体——哪怕那“人脸”不过是抽象的两点一线而已
:)
(所以说,看到那些“长着人脸”的乱七八糟的阿猫阿狗就不要大惊小怪直呼它们怎么知道人脸长什么样了,仔细想想,随机长出这种图案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就是只扑棱蛾子而已
那些被错认或拟人的物体本身可能平平无奇,但空想性错视本身却给我们的问题提供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动物在认知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可能会将重要信息的特征抽象成简单符号的组合并提前处理,这在十面埋伏的大自然可比慢慢分析对面到底是啥来得有效多了
并且,对于神经占主导因素的生理活动而言,冗余可能是一件要命的事
part3.大脑,能耗
用爱发不了电
大脑的神经活动消耗的能量占到一个人消耗的总能量的20%。对小鼠与猫的研究显示,这些能量有2/3用于兴奋的传导与神经递质的传递,剩余的1/3则用于维持这些活跃细胞的正常状态
不管怎样,如此庞大的能量需求使得大部分动物无法负担像对物体的精确识别这样复杂的脑活动。或者说,如果你是一只鸟,在能认出对面是虫还是蛇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关注这虫有几条腿,这蛇脑袋尖的圆的这类细枝末节的问题,这对你觅食或避敌毫无助益,却要占掉你上一顿饭供能的五分之一
可以发现很多具有复杂智力活动的动物都有社会性行为,这不仅是因为社交与合作造成的选择压力,还因为群体生活能依靠获得更多更优质的食物满足脑部的需要
在能量与反应时间的双重桎梏下,那些视力优势的动物需要用最少的神经活动来区分观察到的不同物体,而空想性错视就做到了这一点:将人脸“两点一线,两上一下”的特征剥离出来,优先于其他特征作出判断。可以猜想其他的动物也和我们一样的采用了类似的识别模式——或者曾经采用过
因为自然选择可不止落在看的一方身上
part4.协同进化
一场千万年的双人舞
我们在上文中讨论过那些靠视觉谋生的动物(下文称作“识别者”)受到了什么样的选择压力,并以空想性错视为例,得出“将重要信息的特征抽象成简单符号的组合并提前反应”这样的策略。那这对于靠欺骗视觉的动物们(下文称作“拟态者”)有什么影响吗?
有!这一认知方式意味着识别者用于识别的特征在最初的阶段肯定都非常简单,因为复杂的识别模式在最初没有拟态者的时候没有任何优势,还会带来额外的能耗。那时识别者眼中的世界可能就像印象派的画那样!
也就是说,当最初的拟态者出现时,它们只要模仿拟态对象大致的色块和轮廓就能欺骗识别者的认知
这张表情挺应景的
只是模仿色块与轮廓乃至简单的花纹的话,对于生物而言可就太简单了,一些很简单的机制就能形成非常复杂的图案:
涡蛱蝶属的物种会在翅上形成类似“88”“89”“98”的图案,考前转发这个可比锦鲤什么的吉利多了
然而对化学有一定了解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花纹分明是B-Z震荡反应的翻版
织纹芋螺的花纹颇有点“小山重叠金明灭”的味道
然而这个花纹也不过是简单的对抗机制形成的
而一旦最初的拟态者获得了生存优势,在种群里占到较大比例时,识别者在原有识别模式的基础上突变出的较为复杂的识别模式就不再无用武之地了:只有适当增加识别的精细程度,才能看破拟态者的伪装
于此相对,当识别能力较强的识别者占据优势时,拟态者原先简单的模仿就失效了,那些更进一步模仿了棱角与纹路的突变体才有更大几率存活。用神经网络打比方的话(笔者不是很懂这方面,有错误请指正),就是生成图像的网络与识别图像的网络之间的博弈,一方要尽可能生成类似标准图案的图形,另一方则要尽可能区分标准图形与生成图形
那么,我们在开头提到的,那些历史上半成品的问题就迎刃而
2024年01月13日 13点01分 15
level 1
兰尔容7l 楼主
正因如此,那些试图用复杂性器官来证明进化论的人,往往都忽视了协同进化。在进化当中的重要性,这也就是所谓的物竞天择,自然的筛选@入木三刀🌿
2024年01月13日 13点01分 16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