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7
HuF剑心荒
楼主
————前言:关注点重置
在之前的主题帖中(https://tieba.baidu.com/p/8361802567),
我们解释说明了“阿席达卡劝阻莫娜”的剧情。
.
在影片全局角度上,
既然“人神大战”是影片开篇的重演,则“劝阻莫娜”对应了当初阿席达卡“劝阻山猪神拿各”的剧情。
作者有意再次将阿席达卡陷入一个“两难局面”当中,所以本次的劝阻必然是以失败告终的。
.
所以它的辩论非常空洞(不像之前的对话会让阿西达卡产生变化),像是阿西达卡在“上班打卡”一样。
因此,如果只看本段,阿西达卡反而是一个辅助角色,莫娜才是本段的主角。
.
我们在上述主题帖中,并没有着重讨论莫娜,因为我们希望更多的注意力落在阿西达卡身上。
这样的弊端是,我们对本段这个局部的主角(莫娜)的描述有些轻描淡写,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但我们其实也做了足够的说明。
.
本篇,我们将把目光聚焦到这个局部主角(莫娜)身上进行解读,以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这个人物。
.
.
————整段对话与划分

>>>
上述的对话划分是毫无疑问的(五段),(如果不强调阿席达卡)我们也可以把2、3段合为一段,也就是四段。
这点我们在前篇也提到了,只是没有说明两种不同的划分。
本次我们将采用四段划分,因为我们不再强调阿席达卡(本剧情在全片中的作用)。
.
对于上述对话划分,或许有疑问的是最后一段。
“你救得了她吗?”看似莫娜顺势发问,但其实是对话内容转换的标志,因此这句话必然是划分给下一段的。
(我们并不是说这个提问与前面内容毫无关系,但它反映了对话重心的转移)
.
关于划分问题,暂且解释到此,有疑问再细谈。
因为如果我不知道具体问题在哪,就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那些疑惑。
.
.
————(1)聚焦莫娜
我们把注意力重置到莫娜身上时,我们就需要(像以前分析把握阿席达卡一样),把握莫娜的心理活动。
主要分为两个问题:
1、莫娜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怎样的?
2、原因是什么?
3、“两难局面”到底是什么问题?
.
.
————(2)对话意译;愤怒与自私
在整段剧情中,莫娜的主要心理活动过程是:嫌弃、怨恨、愤怒、(后略)。
与之对应的,莫娜这些心理过程的原因是:人类的自私。
(更具体说,应该是人类在“两难问题”上的自私)
.
在对话第一段中,表现了莫娜对阿席达卡的嫌弃、对黑帽的怨恨。

>>>
莫娜对阿席达卡的不幸是冷漠的,它让阿西达卡跳下去绝非出于怜悯、或关心。
这种对阿席达卡痛苦的漠视、无情,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在幸灾乐祸。
紧接下来的对话,更是通过小桑的对比,凸显莫娜的冷漠。
.
那莫娜为何对阿席达卡如此冷漠呢?
因为阿席达卡是被诅咒的人,“诅咒之人”是遭到“世人嫌弃的、不被当人对待的”,就像一个罪人一样。
在莫娜眼中,阿席达卡就像是一个罪有应得的人。
所以才对他的遭遇冷眼旁观,甚至想“落井下石”、痛踩一脚。
.
当我们把“罪人”带入阿席达卡的身份时,结合看过电视剧的桥段,就真的不难理解到莫娜这里的心理。
.
我们总结为:“对阿席达卡的嫌弃”。
这根我们日常理解的嫌弃有稍许不同的意味,因为它在故事中被作者赋予了更具体的释义。
.
.

>>>
对黑帽的怨恨。
这点不用解释,影片中表现的直直白白,莫娜对此咬牙切齿。
.
跟前篇一样,这里我们认为“两人眼中不同的森林”是表现手法上的亮点。
我们前篇说,它暗示了阿席达卡在对话中扮演了黑帽(曾经的自己)的角色,这也是他为何在本段沦为辅助角色的原因。
前篇还说了,黑帽的特点“听不到森林的哀鸣”,其实就是跟黑帽“听不到”阿席达卡的“哀鸣”一样,是写傲慢与自私。
.
为什么傲慢会解读为自私(有很多阐释角度,比如感兴趣的可以去查阅一些宗教资料,了解它们的思想).
但我们并不希望牵扯过多的学科(它们往往是成体系的解释)。
一个傲慢的人,眼里只有自己。这样的阐释,就足以说明它附带了自我(自私)、无礼(不尊)的属性。
.
而这段暗写的自私,也为下一段铺垫。

>>>
由于我们不再关注阿席达卡,所以这段本身是写“阿席达卡劝阻莫娜”的对话目的,就被我们放在了更加轻描淡写的位置。
影片中,莫娜没有像上面的意译那样直白,但已经传达了这个意思。
否则,如果莫娜说“可以阻止”或者“对,我们不打了”,那阿西达卡就不应该有后续的质问。
.
莫娜眼中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莫娜为何一语道破,这是一个自私的想法?
.
阿西达卡的话,让我们找到了影片中“两难局面”更具体的释义。
那就是“人和神的矛盾”,在具体一点就是“人死?还是神死?”的选择。
.
这也是阿西达卡为什么不说“莫娜,我们去别的森林一起活下去吧”的原因。
(换成问句就是,“难道我们就不能去别的森林活下去吗”)
因为这样的建议或发问,是脱离了“两难局面”的、脱离对话主题的、脱离作品主题的。
.
很明显,这根“阿席达卡弑神”的剧情对应。
在卡雅她们倒下、山猪即将冲撞的局面,对阿席达卡而言,就是一个“人死、还是神死”的难题,而阿席达卡当时选择了出手杀死拿各神。
.
人类为了活下去,而牺牲神明。
所以莫娜说,“这个想法很自私”。
.
.

>>>
阿席达卡说,“她是人类,你放过她吧”。到底表达了什么?
它其实是“小桑怎么办?难道你要她跟你一起死吗?”的加强,这句话本身就暗含了阿席达卡的态度。
只是此时,阿席达卡明摆了出来。
所以,如果前一段阿席达卡的话写的是自私,那这一段阿席达卡的话就是加强版的自私。
.
于是,莫娜愤怒了。
.
讲到愤怒,我们联想到“阿席达卡的愤怒”,是因为黑帽对自己的不幸和指责不以为意。
而这次,莫娜愤怒的理由,是对人类自私言论(想法行为)的忍无可忍。
.
.
后略,后续对话不是我们本帖话题的重点。
.
.
————(3)莫娜转述小桑身世,主要想强调什么?
其实我们在前篇对这一小段已经做了全面的解释,只是一笔带过:

>>>
我们提到了三点:莫娜的愤怒、阿席达卡言论的自私、莫娜更注重与小桑的羁绊。
.
如果我们把握了前面对话的主旋律,是人类的自私。
我们就不难把握莫娜在怒斥阿席达卡后补充的内容(即小桑的身世)。
.
就像对话开端中的手法一样,是为了形成对比。
说到对比,本段剧情出现了三对,之前两对是:
1、小桑对阿席达卡的怜悯,对比衬托莫娜对阿席达卡的冷漠(冷漠无情VS怜悯慈悲)。
2、阿席达卡眼中的森林,对比莫娜眼中的森林(当然这里只是暗示,借说“阿席达卡不懂他人疾苦”)。
.
.
那么,这段又是如何对比的呢?
莫娜前面说,人类真自私,并且因此愤怒。
所以,莫娜接下来的话,一边说了人类具体怎么自私(“为了生存,把小桑抛弃”),这里不是对比、是直写。
.
莫娜接着说,“她当不了人,也当不了狼,身世可怜,又长得丑,(却是我心爱的女儿)”。
有的人认为,这里莫娜主要是强调小桑命运的不幸,但这是不够细腻的解读。
.
小桑的不幸,是父母为了生存而抛弃了她。
这就好比,人类会抛弃那些累赘的行为,而累赘本身又是一种不幸。
.
莫娜继续说小桑的不幸,“当不了人、当不了狼、身世可怜、长得难看”。
写小桑的不幸,是为了把小桑跟“累赘”挂钩。
而莫娜的一句转折,也是莫娜对小桑(累赘)的态度:她首先是我女儿、(与这些相比)更重要的是她是我女儿。
.
人类会因为小桑是累赘,而为了生存抛弃她;但莫娜不会因为小桑的不幸而不爱她。
莫娜的话正是写了“莫娜对小桑不离不弃的爱”,反衬出人类的自私。
.
.
我们也可以在另一个角度上说,莫娜能看到对小桑而言“更重要的东西”,而阿席达卡看不到、“听不见”。
显然地,表现了人类不能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即自私(而不是他不够聪明才“看不到、听不见”)。
.
.
综上,莫娜怒斥阿席达卡后说的这段话,是写“莫娜更注重跟小桑的羁绊”,强调了“莫娜对小桑的爱”。
反写了人类的无情和自私,解释了莫娜愤怒的情绪。
2023年04月16日 06点04分
1
在之前的主题帖中(https://tieba.baidu.com/p/8361802567),
我们解释说明了“阿席达卡劝阻莫娜”的剧情。
.
在影片全局角度上,
既然“人神大战”是影片开篇的重演,则“劝阻莫娜”对应了当初阿席达卡“劝阻山猪神拿各”的剧情。
作者有意再次将阿席达卡陷入一个“两难局面”当中,所以本次的劝阻必然是以失败告终的。
.
所以它的辩论非常空洞(不像之前的对话会让阿西达卡产生变化),像是阿西达卡在“上班打卡”一样。
因此,如果只看本段,阿西达卡反而是一个辅助角色,莫娜才是本段的主角。
.
我们在上述主题帖中,并没有着重讨论莫娜,因为我们希望更多的注意力落在阿西达卡身上。
这样的弊端是,我们对本段这个局部的主角(莫娜)的描述有些轻描淡写,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但我们其实也做了足够的说明。
.
本篇,我们将把目光聚焦到这个局部主角(莫娜)身上进行解读,以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这个人物。
.
.
————整段对话与划分


上述的对话划分是毫无疑问的(五段),(如果不强调阿席达卡)我们也可以把2、3段合为一段,也就是四段。
这点我们在前篇也提到了,只是没有说明两种不同的划分。
本次我们将采用四段划分,因为我们不再强调阿席达卡(本剧情在全片中的作用)。
.
对于上述对话划分,或许有疑问的是最后一段。
“你救得了她吗?”看似莫娜顺势发问,但其实是对话内容转换的标志,因此这句话必然是划分给下一段的。
(我们并不是说这个提问与前面内容毫无关系,但它反映了对话重心的转移)
.
关于划分问题,暂且解释到此,有疑问再细谈。
因为如果我不知道具体问题在哪,就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那些疑惑。
.
.
————(1)聚焦莫娜
我们把注意力重置到莫娜身上时,我们就需要(像以前分析把握阿席达卡一样),把握莫娜的心理活动。
主要分为两个问题:
1、莫娜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怎样的?
2、原因是什么?
3、“两难局面”到底是什么问题?
.
.
————(2)对话意译;愤怒与自私
在整段剧情中,莫娜的主要心理活动过程是:嫌弃、怨恨、愤怒、(后略)。
与之对应的,莫娜这些心理过程的原因是:人类的自私。
(更具体说,应该是人类在“两难问题”上的自私)
.
在对话第一段中,表现了莫娜对阿席达卡的嫌弃、对黑帽的怨恨。


莫娜对阿席达卡的不幸是冷漠的,它让阿西达卡跳下去绝非出于怜悯、或关心。
这种对阿席达卡痛苦的漠视、无情,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在幸灾乐祸。
紧接下来的对话,更是通过小桑的对比,凸显莫娜的冷漠。
.
那莫娜为何对阿席达卡如此冷漠呢?
因为阿席达卡是被诅咒的人,“诅咒之人”是遭到“世人嫌弃的、不被当人对待的”,就像一个罪人一样。
在莫娜眼中,阿席达卡就像是一个罪有应得的人。
所以才对他的遭遇冷眼旁观,甚至想“落井下石”、痛踩一脚。
.
当我们把“罪人”带入阿席达卡的身份时,结合看过电视剧的桥段,就真的不难理解到莫娜这里的心理。
.
我们总结为:“对阿席达卡的嫌弃”。
这根我们日常理解的嫌弃有稍许不同的意味,因为它在故事中被作者赋予了更具体的释义。
.
.


对黑帽的怨恨。
这点不用解释,影片中表现的直直白白,莫娜对此咬牙切齿。
.
跟前篇一样,这里我们认为“两人眼中不同的森林”是表现手法上的亮点。
我们前篇说,它暗示了阿席达卡在对话中扮演了黑帽(曾经的自己)的角色,这也是他为何在本段沦为辅助角色的原因。
前篇还说了,黑帽的特点“听不到森林的哀鸣”,其实就是跟黑帽“听不到”阿席达卡的“哀鸣”一样,是写傲慢与自私。
.
为什么傲慢会解读为自私(有很多阐释角度,比如感兴趣的可以去查阅一些宗教资料,了解它们的思想).
但我们并不希望牵扯过多的学科(它们往往是成体系的解释)。
一个傲慢的人,眼里只有自己。这样的阐释,就足以说明它附带了自我(自私)、无礼(不尊)的属性。
.
而这段暗写的自私,也为下一段铺垫。


由于我们不再关注阿席达卡,所以这段本身是写“阿席达卡劝阻莫娜”的对话目的,就被我们放在了更加轻描淡写的位置。
影片中,莫娜没有像上面的意译那样直白,但已经传达了这个意思。
否则,如果莫娜说“可以阻止”或者“对,我们不打了”,那阿西达卡就不应该有后续的质问。
.
莫娜眼中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莫娜为何一语道破,这是一个自私的想法?
.
阿西达卡的话,让我们找到了影片中“两难局面”更具体的释义。
那就是“人和神的矛盾”,在具体一点就是“人死?还是神死?”的选择。
.
这也是阿西达卡为什么不说“莫娜,我们去别的森林一起活下去吧”的原因。
(换成问句就是,“难道我们就不能去别的森林活下去吗”)
因为这样的建议或发问,是脱离了“两难局面”的、脱离对话主题的、脱离作品主题的。
.
很明显,这根“阿席达卡弑神”的剧情对应。
在卡雅她们倒下、山猪即将冲撞的局面,对阿席达卡而言,就是一个“人死、还是神死”的难题,而阿席达卡当时选择了出手杀死拿各神。
.
人类为了活下去,而牺牲神明。
所以莫娜说,“这个想法很自私”。
.
.


阿席达卡说,“她是人类,你放过她吧”。到底表达了什么?
它其实是“小桑怎么办?难道你要她跟你一起死吗?”的加强,这句话本身就暗含了阿席达卡的态度。
只是此时,阿席达卡明摆了出来。
所以,如果前一段阿席达卡的话写的是自私,那这一段阿席达卡的话就是加强版的自私。
.
于是,莫娜愤怒了。
.
讲到愤怒,我们联想到“阿席达卡的愤怒”,是因为黑帽对自己的不幸和指责不以为意。
而这次,莫娜愤怒的理由,是对人类自私言论(想法行为)的忍无可忍。
.
.
后略,后续对话不是我们本帖话题的重点。
.
.
————(3)莫娜转述小桑身世,主要想强调什么?
其实我们在前篇对这一小段已经做了全面的解释,只是一笔带过:


我们提到了三点:莫娜的愤怒、阿席达卡言论的自私、莫娜更注重与小桑的羁绊。
.
如果我们把握了前面对话的主旋律,是人类的自私。
我们就不难把握莫娜在怒斥阿席达卡后补充的内容(即小桑的身世)。
.
就像对话开端中的手法一样,是为了形成对比。
说到对比,本段剧情出现了三对,之前两对是:
1、小桑对阿席达卡的怜悯,对比衬托莫娜对阿席达卡的冷漠(冷漠无情VS怜悯慈悲)。
2、阿席达卡眼中的森林,对比莫娜眼中的森林(当然这里只是暗示,借说“阿席达卡不懂他人疾苦”)。
.
.
那么,这段又是如何对比的呢?
莫娜前面说,人类真自私,并且因此愤怒。
所以,莫娜接下来的话,一边说了人类具体怎么自私(“为了生存,把小桑抛弃”),这里不是对比、是直写。
.
莫娜接着说,“她当不了人,也当不了狼,身世可怜,又长得丑,(却是我心爱的女儿)”。
有的人认为,这里莫娜主要是强调小桑命运的不幸,但这是不够细腻的解读。
.
小桑的不幸,是父母为了生存而抛弃了她。
这就好比,人类会抛弃那些累赘的行为,而累赘本身又是一种不幸。
.
莫娜继续说小桑的不幸,“当不了人、当不了狼、身世可怜、长得难看”。
写小桑的不幸,是为了把小桑跟“累赘”挂钩。
而莫娜的一句转折,也是莫娜对小桑(累赘)的态度:她首先是我女儿、(与这些相比)更重要的是她是我女儿。
.
人类会因为小桑是累赘,而为了生存抛弃她;但莫娜不会因为小桑的不幸而不爱她。
莫娜的话正是写了“莫娜对小桑不离不弃的爱”,反衬出人类的自私。
.
.
我们也可以在另一个角度上说,莫娜能看到对小桑而言“更重要的东西”,而阿席达卡看不到、“听不见”。
显然地,表现了人类不能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即自私(而不是他不够聪明才“看不到、听不见”)。
.
.
综上,莫娜怒斥阿席达卡后说的这段话,是写“莫娜更注重跟小桑的羁绊”,强调了“莫娜对小桑的爱”。
反写了人类的无情和自私,解释了莫娜愤怒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