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堂镇到三叉戟河——簒夺者战争细节探微
冰与火之歌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簒夺者战争作为正传故事开始前规模最大且最为重要的战争之一,在马丁的笔下却仍有诸多语焉不详之处,许多细节并未得到展开。比起血龙狂舞,篡夺者战争除了没有龙的参与,战争规模上丝毫不逊色于前者。然而,作者对篡夺者战争的细节描绘远少于血龙狂舞,以至于人们对这场战争的印象最终只定格在劳勃在红宝石滩击杀雷加的那一刻。目前这场战争已揭示的主要战事似乎只有盛夏厅、岑树滩、鸣钟和三叉戟河等,比起血龙狂舞黑绿两党的反复拉锯,这场彻底颠覆坦格利安王朝的战争实在乏善可陈。
然而,这毕竟是一场持续了一年多的战争,和正传里的五王之战时间差不多久,一定有很多细节未被揭开。也许《血与火》下册以及正传第六卷、第七卷(如果能完成的话)会为我们补完更多细节,本帖在这里试图基于已知信息,合理探究关于簒夺者战争的各种细节,兼论战争主战场——三河流域的军事地理
2023年04月14日 15点04分 1
level 8
1.三叉戟河上的双方
我们从三叉戟河决战说起。众所周知,坦格利安军和义军最终的决战之处是三叉戟河,确切地说,是被后世命名为红宝石滩的绿叉河两大渡口之一。雷加率领4万保王军队(包括勒文亲王率领的1万多恩军)试图从此北渡,与义军主力3.5~4万人在渡口会战,最终兵败身死。
(红宝石滩渡口就在如图所示,哈罗威伯爵的小镇以东,十字路口客栈附近)
2023年04月14日 15点04分 2
level 8
三叉戟河战役已经是这场战争中为数不多清楚表明了双方军力的,至少我们明确知道雷加手里有4万人整,起义军在3.5万~4万之间。这是一场合计近8万的史诗大会战,大概比起血龙狂舞时期最大的几场战役(湖畔之战、国王大道之战、腾石镇之战)兵力都多,五王之战期间也只有黑水河之役可与之相比。可惜我们对双方的战略战术具体战役经过一概不知,只知道那决定命运的一锤和一些主要人物事后的回忆。
然而仍然有许多细节可以从中估计。首先是起义军这边具体的兵力分配,到底哪一家出了多少人?按正传设定,3.5万是远小于鹿狼鹰鱼义军四国的常规动员兵力之和的,根据已知信息,我们有理由断定,三叉戟河战役的最大兵力贡献者是艾德史塔克的北军,其次是谷地的艾林军队。徒利和拜拉席恩或者实力不足,或者主力损失很大,难以有很大的兵力贡献。
2023年04月14日 15点04分 3
我更想知道雷加这四万是从哪来的,除去多恩的一万以及河间风暴的王党,剩下的部队是哪来的呢?
2023年04月15日 12点04分
@慕容婉冲 王领征召兵1.5万,坦格利安自己养的常备几千人,从河湾地围攻风息堡的军队里抽调了一部分,凑够三万[阴险] 主要是河湾地的军队数量是个bug,可能抽出一万多人给雷加自己都不觉得伤筋动骨
2023年04月15日 13点04分
王领能征兵1.5万属实离谱,估计一点儿战斗力都没有
2023年04月15日 14点04分
@暴走的小脑斧_ 河湾应该大部分兵力还被牵制在风息堡下吧
2023年04月15日 20点04分
level 8
首先是北境。参加过三叉戟河战役的北境诸侯非常多,很多人存在感还不低(比如卢斯波顿和乔拉莫尔蒙)已知卢斯·波顿、威曼·曼德勒、瑞卡德·卡史塔克、大琼恩·安柏还有熊岛的乔拉·莫尔蒙这些日后正传里的风云人物都在艾德史塔克麾下作战,再加上日后参加极乐塔的达斯丁、葛洛佛、莱斯威尔,艾德史塔克毫无疑问得到了几乎全部北境贵族的支持,毕竟瑞卡德和布兰登的血仇深重,而北境人又极其爱戴史塔克,暂且认为艾德带到南方的军队和罗柏的军队大致相当,约1.8万人,尽管他集结军队的时间可能更短,但他比彼时的罗柏威望略高,应该能敲到更多征召。
谷地这边,我们知道实力仅次于艾林家的海鸥镇伯爵格拉夫森拒绝响应艾林,而是加入了王党,是劳勃·拜拉席恩亲自击破他们,才打通了自己回风暴地的道路。艾林这边的封臣在三叉戟河战役中露脸的似乎只有林恩·科布瑞,他一开始也是加入了王党一方。心宿城和海鸥镇都是能动员2000人以上的大封臣,迫使艾林不得不通过内战先降服这些自家王党,才能将军队带出谷地,谷地虽然轻轻松松就能拉出2万大军,此处似乎也要打个折扣,谷地的参战兵力应该不会超过1.5万人。
徒利家族的动员能力比较小。徒利本身在三河根基就浅,战争爆发后,又有很多封臣宣布中立或干脆加入王军,已知的就有戴瑞、古柏克、慕顿、莱格等,而佛雷家又日常骑墙。艾德慕在红叉河之战中集结了8千步兵和3千骑兵,我不认为霍斯特动员的军队超过这个数字,他只能稳拉到梅利斯特、凡斯、派柏、双布中的一家,还要和艾林一样先去打内战,估计鱼家的参战兵力在6000人上下。
风暴地主力已在岑树滩被击溃,现在被河湾地单吃,和史坦尼斯一起困在风息堡,在石堂镇,劳勃也差点被琼恩克林顿抓到。所以在决战时,劳勃很可能是个光杆司令,手中没有多少风暴地的军队。
总结一下,三叉戟河战役之时,北境、谷地和河间三国的军队人数大致为6:5:3的比例。尽管名义上有四国联合,但是他们的总兵力甚至不如保王军,对义军而言,这并不是一场容易的战事
2023年04月14日 15点04分 4
@七濑恋丶 第一按照血统而言,劳勃的奶奶是伊耿五世的女儿雷蕾,离主支最近,第二决定性的一刻确实是他击杀了雷加王子,而且前期海鸥镇和盛夏厅打得不错,大家都服他
2023年04月15日 18点04分
劳勃居然光杆司令就有点搞了,居然还当上国王[喷]
2023年04月15日 14点04分
@暴走的小脑斧_ 还是找了个龙家血统的[笑眼]
2023年04月19日 04点04分
“劳勃·拜拉席恩亲自击破他们,才打通了自己回风暴地的道路”这话书里的人当故事讲讲就好了,你可是有上帝视角,劳勃要回去多的是路可以走,哪里用得着死磕海鸥镇,老琼恩倒是有充分的理由把对他自己的反叛扼杀在摇篮里,而劳勃应该单纯只是好战[吐舌]
2023年04月22日 15点04分
level 8
2.为什么在三叉戟河决战?
起初我并不觉得这里存在问题。但是,如果我们看地图就会发现从鸣钟之役到三叉戟河战役之间,存在着很多需要解释的关键空白。
鸣钟之役发生地石堂镇,已位于图(3)所示的黑水河流域。反常之处在于,最终的决战三叉戟河战役却发生在图(4)的三叉戟河流域,在义军击败琼恩·克林顿之后,为何他们的战线反而向后退到了三叉戟河一线?而不是选择沿黑水河南下进军君临,雷加·坦格利安又为何试图自红宝石滩北渡?
2023年04月15日 08点04分 10
岑树滩之战,劳勃大败,之后只带领少数随从仓皇北上。而史塔克、徒利和艾林军很可能是南下来接应的。所以虽然在石堂镇击败了克林顿,但也不能在此地久呆,而是随即回到奔流城。从地图上看,三叉戟河以南是一片平原,无险可守。而且赫伦堡的河安家族大概率还是保王党(所以战后衰微)
2023年04月18日 00点04分
鸣钟之役后,国王伊里斯二世派遣乔诺索·戴瑞和巴利斯坦·赛尔弥前往石堂镇以重整保王军。可见战后石堂镇又重回国王这一方。
2023年04月18日 00点04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