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顺昌之战
历史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顺昌之战,是刘锜一生的巅峰之战。
前后持续总计约半个月,最激烈的战况发生在宗弼到达之后的六月九日。这一天,发生了刘锜与宗弼的正式大战。本文想谈一谈这一天的战斗情况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主要讨论以下几点:地点时间、对象和战绩。
关于这段历史的前期资料中,最著名的当属杨汝翼的《顺昌破敌录》(《顺昌战胜录》、《顺昌录》)。此书一般认为是杨汝翼所作,但是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李心传引用称“郭乔年《顺昌破敌录》”。除李心传外,其他人都称作者是杨汝翼。因此,恐怕是李心传弄错了。杨汝翼当时便在刘锜军中,亲历顺昌之战全程,近乎逐天的记载每天发生的事,因而他的《顺昌破敌录》史学分量极重,堪称顺昌之战的第一手资料。
《顺昌破敌录》中记载的初九日战况如下:
初九日平明,四太子遂合龙虎大王及三路都统、韩将军、翟将军人马,还至城下,甲兵铁骑十有馀万,阵列行布,屹若山壁,旗帜错杂,大不有差,而五色旗各七面,按方分植者,中军也。而顺昌东西两门受敌,贼乃睥睨东门,濒濠待敌。太尉亦自东门出兵应之。城上发鼓,即与交锋转战逾时,贼复大衄。四太子披白袍,甲马,往来指呼,以渠自将牙兵三千策应,皆重铠全装。虏号铁浮图,又号扢叉千户。其精锐特甚。自用兵以来,所向无前,
至是,亦为官军杀伤。先以枪揭去其兜牟,即用刀斧斫臂,至有以手捽扯者。极力斗敌。自辰至戌(疑为申),贼兵大败。遽以拒木障之。少休,城头鼓声不绝,乃出羹饭,坐饷战士,优游闲暇如平常时。贼众望之骇然披靡。食已,即来以数队趣战,癖去拒马木,深入斫贼,又大破之。无何有误传令者,令少却,官军遂稍引後。贼众并拥逼壕,而致溺水者二百馀人。而选锋统制韩直身被一枪三箭,几致死。赖有一虞候挟以上马而归,虞候与马皆中箭被,血淋淳然,馀勇尚未衰也。其馀中伤稍轻可者,犹欲再出接战。
2023年03月18日 07点03分 1
level 11
是日,西风怒号,城土吹落,尘霾涨天,咫尺不辨,毙尸倒马,纵横枕藉,掩入沟壑,间及堕井者,不知几何。旗号器甲,积如稻麻苇竹。方其接战时,郦琼、孔彦舟、赵提刀等皆单骑列于阵外。有河北签军告官军曰:“我辈元是左护军,本无斗志。所可杀者,止是两拐子马。”故官军力攻破之。皆四太子平日所依仗者,十损七八。当其败衄时,城上见有车马,自寨而北,复渡河而去。贼初涉壕,耀兵张势,云吓城。既而,官军归城,直欲夺取钓桥,望城放箭注,落如雨至,有用响箭与窄柳箭者。城上悉以破胡弓及神臂弓临下射之,人马自退,复自东而南,转而之西,连亘西北,薄城而营,长十五里,阔十馀里。至晚,擂声振山谷,父老皆言有生以来未之或闻。然贼营中嗥呼喧哗,自夜达旦,时有金人傍城属耳,以听城中,肃然难犬无闻,以是自可见胜负之兆。四太子帐前,以甲兵环卫持烛照坐,贼徒皆分番假寝马上,深惧官军夜击之。
2023年03月18日 07点03分 2
level 11
关于出战人数和牺牲之人有:
太尉初领兵不满二万,当其围城时,城上备御及防护老小营寨;遇敌,则又把路捉巷;至於子城仓库等处,皆分兵守之。其实出战之士,不过五千人,当十万馀众,自非明於。料敌果於制胜,安能以应不文?田守忠、李忠辈陷阵,本军将佐,不即救援亦皆免死而被责。
从《顺昌破敌录》来看,“平明”之时,四太子、龙虎大王及三路都统、韩将军、翟将军就已经到达城下。“顺昌【东西两门】受敌”,其中主攻东门,“濒濠待敌”。
刘锜出【东门】接战,作战地点是【东门】。作战时间是【自辰至戌(疑为申)】。
戌时之后,贼兵大败。刘锜部队放上拒马,“出羹饭,坐饷战士”。贼众看到刘锜部队优游闲暇,骇然。等刘锜部吃饱了,便撤去拒马,再次深入斩敌,又“大破之”。
唯一的失误,是因有人误传令,导致“官军遂稍引後”,掉入城壕溺死了二百多人。
综合来说,《顺昌破敌录》称敌人主力分布在东西二门,刘锜以五千人出东门接战,自辰至戌(疑为申),战死人数至少二百+,战没将领包括统领田守忠、正将李忠。
2023年03月18日 12点03分 3
level 11
额。。。好像没人关注。。。
[小乖]
2023年03月18日 15点03分 4
level 11
《顺昌破敌录》是非常早期的资料,又是亲历者所写,内容具体详细,本应是最可靠的一手资料。
然而,主流史料对于初九日的战况,乃至于整个顺昌之战的主线,却并没有完全按《顺昌破敌录》的记录来写,而是杂入了一些莫名的东西(以下称“某史料“),其地位甚至于会明显的高于《顺昌破敌录》,具体细节与《顺昌破敌录》相差极大。
主流史料一般情况下是进行了拼合,一般以”某史料“为主,而将《顺昌破敌录》嵌入其中。
比如《宋史》:
敌用长胜军严阵以待,诸酋各居一部。众请先击韩将军,锜曰:“击韩虽退,兀朮精兵尚不可当,法当先击兀朮。兀朮一动,则余无能为矣。”
时天大暑,敌远来疲敝,锜士气闲暇,敌昼夜不解甲,锜军皆番休更食羊马垣下。敌人马饥渴,食水草者辄病,往往困乏。方晨气清凉,锜按兵不动,逮未、申间,敌力疲气索,忽遣数百人【出西门】接战。俄以数千人【出南门】,戒令勿喊,但以锐斧犯之。统制官赵撙、韩直身中数矢,战不肯已,士殊死斗,入其阵,刀斧乱下,敌大败。是夕大雨,平地水深尺余。【以上出自“某史料“,《顺昌破敌录》无。】
乙卯,兀朮拔营北去,锜遣兵追之,死者万数。【以上出自《刘锜神道碑》,《顺昌破敌录》无。】
方大战时,兀朮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戴铁兜牟,周匝缀长檐。三人为伍,贯以韦索,每进一步,即用拒马拥之,人进一步,拒马亦进,退不可却。官军以枪标去其兜牟,大斧断其臂,碎其首。敌又以铁骑分左右翼,号“拐子马”,皆女真为之,号“长胜军,专以攻坚,战酣然后用之。自用兵以来,所向无前;至是,亦为锜军所杀。【以上为对铁浮屠的论述,《顺昌破敌录》无。最早出自汪若海的奏,而汪奏是以《顺昌破敌录》为底本,而加入了自己的东西。此处可以暂时忽略。】
战自辰至申,敌败,遽以拒马木障之,少休。城上鼓声不绝,乃出饭羹,坐饷战士如平时,敌披靡不敢近。食已,撤拒马木,深入斫敌,又大破之。弃尸毙马,血肉枕藉,车旗器甲,积如山阜。
初,有河北军告官军曰:“我辈元是左护军,本无斗志,所可杀者两翼拐子马尔。”故锜兵力击之。兀朮平日恃以为强者,什损七八,至陈州,数诸将之罪,韩常以下皆鞭之,乃自拥众还汴。捷闻,帝喜甚,授锜武泰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虞候、知顺昌府、沿淮制置使。
是役也,锜兵不盈二万,出战仅五千人。金兵数十万营西北,亘十五里,每暮,鼓声震山谷,然营中喧哗,终夜有声。金遣人近城窃听,城中肃然,无鸡犬声。兀术帐前甲兵环列,持烛照夜,其众分番假寐马上。【以上源自《顺昌破敌录》】
可以看到,《宋史》以某史料的记载为主线,而将《顺昌破敌录》在后面插入,作为补充。同时采用了《刘锜神道碑》的部分语句,作为战绩描述。
某史料的记载细节可就与《顺昌破敌录》相差极大了,战斗的地点成了【西门、南门】,而时间也成了【未、申间】。
2023年03月18日 15点03分 5
level 11
这便是引出本话题的原因,到底这一战是怎么打的。。
当然,在《宋史》中的描述,也是经过几手的转载,因而,其描述已经发生了部分扭曲。如”金兵数十万营西北,亘十五里“,而《顺昌破敌录》原文是:复自东而南,转而之西,连亘西北,薄城而营,长十五里。
这就像传语游戏一样,传着传着就要变味,如果不找到最初的东西,就会如看天书一般。每个字都明白,但到底是源作者是什么意思,便很难说了。
各段历史,皆是如此。
2023年03月18日 16点03分 6
level 11
再比如《中兴战功录》:
(六月九日:)
平明,虏兵攻城凡十余万,府城惟东西两门受敌,所部不满二万,而可出战者仅五千。
虏先攻东门,出兵应之,虏众败退。兀术自将牙兵三千往来为援,皆带重甲,三人为伍,贯韦索,号铁骑马,左右翼号拐子马,悉以女真充之。前此攻所难下之城,并用此军,故又名长胜军。时虏帅各居一部,众欲击韩军,曰:击韩虽退,兀术精兵尚存,不可当也。法当先击兀术,兀术一动,则余军无能为矣。 【以上源自某史料。】
时叛将孔彦舟、郦琼、赵荣辈骑列于阵外,有河北签军告官军曰:“我辈元是佐护军,本无斗志,惟两拐子马可杀。”【此句与《顺昌破敌录》类似。】
故宫军皆愤。时方剧暑,我居逸而彼暴露,早凉则不与战。逮未申间,彼力疲而气索,忽遣数百人出西门,虏方来接战,俄以数千人出南门,戒令勿喊,但以短兵极力与战。统制官赵樽、韩直皆被数矢,战不肯已,遣属扶归。士殊死斗,入虏阵中,斫以刀斧,至有奋手之,与俱坠于濠者。【以上源自某史料。】
是日,西风怒号,城土吹落,尘霾涨天,咫尺不辨,金虏尸横马倒,纵横枕藉,不知几何。【这句话源自《顺昌破敌录》,代替了某史料中的这句话:“敌大败,杀其众五千,横尸满野。”李壁刻意删除了这句包含战绩的内容,不知具体原因为何。】
兀术乃移寨于城西,掘堑以自卫,欲为坐困官军之计。是夕大雨,平地水深尺余,遣兵劫之,上下皆不宁处。【以上又回到了某史料。】
可以看出来,同样是描述战场发生在西南两门,但却简单的提到了先攻东门。其细节主线仍然是以某史料为主,而不采用《顺昌破敌录》的描述。
2023年03月19日 02点03分 7
level 11
再说一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只所以要点名他,是因为我对李心传很愤怒。别人是照抄拼接,他是边抄边按自己的想法加一句改半句。同时,我要点名表扬《三朝》的作者徐梦莘,人家会把原文给你整的明明白白。根本不需要这样从拼接中整理来源史料。
庚寅,龙图阁直学士知顺昌府陈规得报敌骑入东京。时新东京副留守刘锜方送客,规以报示锜,锜曰:“吾军有万八千人,而辎重居半,且远来力不可支。”乃见规,问曰:“事急矣,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规曰:“有米数万斛。”锜曰:“可矣。”规亦力留锜共守。锜又见刘豫时所蓄毒药犹在,足以待敌,会其所部选锋游奕二军及老幼辎重相去甚远,锜遣骑趣之,夜四鼓才至城下。【以上《顺昌战胜录》无,当源自某史料。但杂入了一句不知来源的话(李心传....他经常搞这一套,凭自我感觉加一句改半句的。我若直说就是他作的妖,又没有证据,万一人家看得更多呢?我若说他可能是来自其他史源,但他添改的全都是这种边角语句,完全不是另有史源的样子。很多人说他的《建炎》证的好证的妙,在我看来,这种对原文的添改纯粹是添乱。)。】
旦得报敌骑入陈,距顺昌三百里,阖城惶惑。【这句话源自《顺昌破敌录》】
锜遣兵属与规议歛兵入城为捍御计,人心稍定。【上前半句源自《顺昌破敌录》,后半句为李心传个人理解。】
壬辰,刘锜诏诸将计事,锜曰:"吾军远来,未及息肩,敌已压境,今当如何?“有欲就便舟顺流而下者,或曰:"去则敌人邀我归路,其败必矣,莫若守城徐为之计。”
【前半句看似源自《顺昌破敌录》,但与《顺昌破敌录》不太一样。后句当为李心传个人加入。】
通判府事汪若海沿府檄至行在,锜以奏附若海。行即与属官等登城区处。城外有居民数千家恐为敌巢,悉焚之。分命诸统制官许青守东门、贺辉守西门、钟彦守南门、杜杞守北门,且明斥堠及募土人作乡导间探。
【同样,看似源自《顺昌破敌录》,但又与《顺昌破敌录》不太一样。】
于是人皆奋,曰:“早时人欺我八字军,今日当为国家立功。”锜亲于城上督工设战具修壁垒。
【此句《顺昌破敌录》无,源自某史料。】
先是宗弼亲至城外责诸将用兵之失,众曰:“今者南兵非昔之比,国王临城自见。”宗弼见其城陋,谓诸将曰:“彼可以靴尖趯倒耳。”即下令来早府治会食。诸军所得玉帛子女听其自留,男子长成者皆杀之,折箭为誓以激其众。
【以上,《顺昌破敌录》有相关内容,但表达方式又与《顺昌破敌录》不太一样。】
平明,敌并兵攻城凡十余次。
【这句就是李心传自己加的!我忍不住了!】
府城惟东西两门(受敌),锜出兵应之。敌又败退。
【源自《顺昌破敌录》,但李心传又给改了!人家原文是出东门应之。李心传有意无意的拉了个“东”字。】
时敌诸帅各居一部,众欲击韩军。锜曰:“击韩虽退,乌珠精兵尚不可当也,法当先击乌珠。乌珠一动,则余军无能为矣。”
【此句《顺昌破敌录》无,源自某史料。】
时叛将孔彦舟、郦琼、赵荣背骑列于阵外。有河北佥军告官军曰:“我辈原是佐护军,本无斗志,惟两拐子马可杀。”故官军皆愤。
【此句《顺昌破敌录》有相关记载,但行文又与《顺昌破敌录》不同。】
时方剧暑,我居逸而彼暴露,早凉则不与战。逮未申间彼力疲而气索。锜忽遣数百人开西门,敌方来接战,俄以数千人出南门,戒令忽喊,但以短兵极力与战。统制官赵樽、韩直皆被数矢战不肯己。锜追属扶归,士殊死斗,入敌阵中,斫以刀斧至有奋手捽之与俱坠于濠者。敌大败,杀其众五千,横尸盈野。乌珠乃移寨于城西掘堑,以自卫欲为坐困官军之计。
是夕大雨,平地水深尺余。锜遣兵劫之,上下皆不宁处。
【以上源自某史料。】
2023年03月20日 02点03分 9
level 11
在大部头通史里面,最早论述这件事的,当是《中兴小纪》,时间大概在1187年左右,也就是刘锜去逝约20多年后。
《中兴小纪》:
先是马军帅东京副留守刘锜领兵之任泝江淮,至頴上。锜与属官杜亨道、王羲賔及将佐舍舟陆行,抵顺昌府。庚寅,守臣显谟阁直学士陈规得报金骑己入东京。规以示锜。时锜所部选锋、游奕两军及老防辎重相去尚逺。锜遣骑趣之。是夕才抵岸,锜见规曰:”事急矣,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规曰:“有米数万斛。”锜曰:“可矣。”规亦力留锜共守。【此处与《顺昌破敌录》中陈规的表现颇为不同。】
锜又见刘豫时所蓄毒药犹在,足以害敌。壬辰,乃召诸将议曰:“吾军逺来未及息,敌已厌境。今当如何?”有欲就便舟顺流而下者,有欲守者。锜曰:“某本赴官留司,今东京既陷,幸全军至此,有城池可守,机不可失,当尽心力以死报国家。”众议始定,即凿舟沉之示无去意。通判汪若海縁府檄至行在,锜以奏附若海。【此处对汪若海的描述,亦在偏重上不同。】
行即与属官等登城区处。城外有居民数千家恐为贼巢,悉焚之分,命诸统制官许青守东门、杜守北门,且明斥堠及募土人作乡导间探。于是军人皆奋曰:“平时人欺我八字军,今日当为国家立功。”锜亲于城上督众设战具修壁垒,凡六日粗毕。而敌之游骑已渡河至城外矣。。。。。。。。。时金人围顺昌府城四日,乃移寨于城东,地号李村,距城二十里。刘锜遣骁骑将阎充以锐卒五百募土人前夜劫其寨,至军中,氊帐数重朱漆奚车有一将,遽被甲呼曰:“留得我即太平。”不听竟杀之。。。。。。时淮西宣抚使张俊遣行营防军都统制王徳将所部统胜军援锜。俊既不乐锜,而徳复惧拨刘光世军,迁延未行。建康留守叶梦得谕徳曰:“朝廷颁赏格,能立竒功者使相节度,皆即军中书告旧未闻也。且刘锜名素出尔上,今自奋报国尔,能救锜则可谓竒功矣。”徳复虑锜怒之。梦得曰:吾己上章,以百口保尔矣。“徳遂行,未至顺昌。乙卯金防寨遁去。【以上内容,在《中兴小纪》中被熊克按时间分成几段掺入。】
《顺昌破敌録》曰:锜方被围时遣介求援于朝得报已差行营左防军统制王徳躬率全军来援十三日金兵既退。。。。。。【单独将《顺昌破敌录》拿出来,放在后面作为补充史料来讲。】
熊克是看过《顺昌破敌録》的,但在细节上依然是没有大量采纳,而是采纳某史料。《中兴小纪》中并未对6月9日之战进行详细描述,对之前的详细描述几乎全引自某史料,最后一小部分才引用了《顺昌破敌録》作为补充。
2023年03月20日 11点03分 10
level 13
以少胜多的这一战后,南宋对金腰板才硬了点。
2023年03月21日 13点03分 11
恐怕是自我感觉。[不高兴]类似案例有太原、楚州、陕州,都很壮烈。
2023年03月21日 13点03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