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六过大会
磁县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6
鱼水情I 楼主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转眼间,农历的十月十六又临近了。我生长在一个小山沟,在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个赶会的传统习惯。赶会基本是由赶集演变来的,我们这的会分为庙会和普通的物资交流大会,而我们这个村子就是一个普通的物资交流大会。对于俺村过会这事,我有着深刻的印象,八九十年代,在我们这些个农村的孩子心中,除了过年就是过会最热闹了。每年进了十月,村里的主事就会给村里提前订好剧团,到快过会的时候来唱大戏助兴。基本都是河南豫剧、山东大平调之类剧种。深受中老年的喜爱。
一般来说,十月十三这天,剧团就会如约而来,村里人也会派一些壮劳力帮着剧团搭戏台,用竹竿把架子搭好,在用帆布固定在竹竿外围。在挂上一排专业的照明灯,啧啧啧……一个宽大的简易戏台就算是搭好了。
2022年11月05日 15点11分 1
吧务
level 16
鱼水情I 楼主
除了唱大戏,周边的一些商贩也会在十三到十五这几天蜂拥而至。有推着自行车卖花生瓜子的,卖熟食的、卖豆腐豆芽的、卖海带卖肉的……要说最招人稀罕的,永远都是那个开着三马车做膨化食品的,一个中年男人,嘴里叼着半截烟,不慌不忙的坐在一旁用剪刀把机器里出来的膨化食品,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然后给各户装到袋子里。小贩们扯着嗓子各自叫卖,此起彼伏。吆喝声混成一片。嘿,那叫一个热闹,顿时给这个偏僻的小山沟带来了些许繁华。除了这些现成的美食,我们家家户户还会架起油锅炸丸子和红薯尖。因为呀,丸子和红薯尖是做大锅菜的必备食材,每次炸好丸子,我娘就会让我给爷爷奶奶送去点。省的奶奶再去费事。在我们老家,过会是非常热闹的,几乎每年过会的时候,我娘就会让我爹套上骡子车,去把我姥姥接过来住几日。到了十六这天,摆摊的商贩天不亮就过来了。找好适合的摊位,烤着火,互相寒暄着。你一句我一句发着牢骚,在哪个会上没赚到钱,在哪个村被人顺手牵羊了。
2022年11月05日 15点11分 2
吧务
level 16
鱼水情I 楼主
说话间,天就亮了。摆摊的从西头一直摆到了村子中心。中间留着刚好能走一辆车的道儿。孩子们早早的起来,顾不上吃早饭,三三两两的一起去会上转一圈。为的就是看一看有没有新颖的玩具和没吃过的好吃的。孩子嘛。也就这点理想[害羞]我们小时候的零花钱一般都是两毛或者五毛。谁手里有一块钱。那家伙能让小伙伴羡慕老半天。一毛钱一包的酸梅粉是最受我们喜爱的小食品。白色的粉末儿加上一个各种造型的塑料小勺儿,就是这一毛钱的酸梅粉,也不舍得一下子放嘴里,都是一点一点的嘬完,把袋子撕开舔的干干净净才算。快中午的时候,各路亲朋好友陆续从四面八方而来,走亲访友送的礼也是非常寒酸的,九十年代起初是十个馒头,到后来的方便面和食用油。这也是一个体现人们收入明显的分界线。亲戚朋友齐聚一堂,磕着瓜子,喝着猴王茶。议论着今年的庄稼收成和经济收入。谁谁谁在哪发了财,谁谁谁又在哪没要到工资。说到精彩处大家又是哄堂大笑一番。家家户户洋溢着海带炖肉的香味儿,裹着醉人的酒香。饭后,男人们继续在酒桌上划拳骰枚,说到骰枚,这也是我们冀南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男同志大家都懂的。女人嘛,则是相约到会上选购自己需要的商品,被单,衣服、鞋帽手套,都是抢手的商品,大家也会通过讨价还价满意而归,年老的人,早早的搬着板凳马扎去戏台下看戏去了。
2022年11月05日 15点11分 3
吧务
level 16
鱼水情I 楼主
现如今,村里盖起了洋气的戏台,却再也看不到剧团来演出了。人们生活的越来越好了,却再也感受不到过会的兴奋和喜悦。饭菜越来越丰盛,却再也没有以前的那般食欲。家家都买了小汽车,却再也没有了频频相聚。人人都有了智能手机,却少了人与人的沟通和关怀。
2022年11月05日 15点11分 4
level 14
琉璃咯嘣
2022年11月08日 02点11分 6
哈哈😄
2022年11月08日 23点11分
level 14
今天俺村会。再也看不见以前的热闹场面了。。。年也不是呐年呀,会也不是呐会。。。
2022年11月08日 02点11分 7
level 6
你是泥河的还是马水涧的?不算是山沟吧?
2022年11月13日 05点11分 8
他是马水涧的
2024年06月30日 01点06分
你猜
2022年11月13日 22点11分
@鱼水情I 十五集会还是十六?丘陵的还是山区的?
2022年11月14日 15点11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