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莲花尊者的知识
梵堂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那么,下面默默的科普一下持莲花尊者画像的发现,因信息来自百度百科,不足之处请大家多予指正。
最早发现此石洞壁画与雕刻的,是1819年一个英国侵略印度驻马德拉斯的军队中的打猎者。报告引起了英国皇家亚洲学会的重视。至1843年,开始了全面的调查。本图所欣赏的即是该石窟寺内的重要壁画之一。
阿旃陀石窟的壁画,按其开凿年代,大致可分三期:第一期的壁画最古,据测定其绘制年代是在公元350-500年间;第二期始于公元500-550年之间;第三期的壁画是阿旃陀壁画的盛期阶段,约成于公元600-650年之间。这里包括第1至第5以及第21至第26洞各窟。以第1、2两洞窟的壁画为最出色。这一幅持莲花菩萨即阿旃陀第1窟内的壁画之局部。画面虽有某些剥落之处,然较其他洞窟的壁画,它要完整得多,色彩也比较绚烂。
画面中央为一持莲花菩萨像,有人说是文殊师利或观音(文殊师利,相传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观音,也为佛的左胁侍,后传为西方三圣之一,也称观自在、观世自在)。这尊菩萨头戴宝冠,妙相庄严,肌肤色泽匀称,线条柔美。与远古时代王子的打扮一样,下身裹着布,上身赤裸着。头上戴着缀有宝石与钻石的金冠,颈与手上有串珍珠项链与手镯。菩萨的头向左侧垂顾,而右肩耸出,臀部又扭向左侧,形成比较和缓的运动曲线。其扭动的身姿,富有女性美的特色,但菩萨是男性。这种姿势是印度壁画菩萨像的普遍样式。这一形象画得最美,它显示了艺术家在勾线、敷色和刻画脸部神态方面的精细技艺。菩萨两眼垂视。右手持莲花,左手提衣,既显得婀娜多姿,又予人以澄思静虑之感。这种描绘手法,确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按宗教教义,菩萨的形象必须垂目内省,作苦、集、灭、道四谛的推论,以表达出世的心绪。事实上,这里已不是这种概念的图解。古代印度民间画家善于观察生活,他是根据世间虔敬教徒的形象来塑造的。它融合了人性的诸种品质,并作了人世的集中再现。这个持莲花的菩萨尽管是神,但仍给人一种内心跃动的表征,因而能使观者为之动容。
持莲观音科普完毕,这次梵堂的第二弹铸铁造像也是持莲花菩萨,或者简称持莲观音,按照梵堂主理人刚总所藏的持莲观音帕拉石雕等比缩放,但是原石雕细节一点没有省略,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也请大家期待9月15日刚子与李逸之先生的直播,不仅能一睹持莲观音的真容,相信也会学习到不少难得的藏传佛教知识~!
2022年09月12日 00点09分 1
level 9
变个魔术,2楼消失
2022年09月13日 01点09分 3
level 9
经验
2022年09月13日 13点09分 4
楼中楼
2022年09月14日 02点09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