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下雨了,一周前的《五月十七日又雨》致意风雨狂客。
诗词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6
上月桃枝春雪掩,今来檐下雨成帘。农夫田畔丰廪喜,学子案前孤笔端。夜半无声洗新叶,清晨远目湿青山。点滴捎我乡心去,陶母草堂应笑颜。
2010年05月27日 09点05分 1
level 6
第五句和第三句分别为狂客所言“锦鲤翻身”、“太白醉酒”。
2010年05月27日 09点05分 2
level 0
二月桃枝春雪掩,三月檐下雨成帘。农夫田垄躬耕紧,学童案前作业翻。夜半悄声洗新叶,晓来远雾湿青山。喜听春雨谱新曲,乐见春燕归旧檐。
2010年05月27日 13点05分 3
level 7
对不起,才看到!慢品!~~~~~问好!
2010年05月27日 14点05分 4
level 6
这些天没来看狂客的诗…
2010年05月27日 18点05分 5
level 7
关于“孤平”,其实已经在其他地方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从明清以来都是建立在对全唐诗的分析上,未真有人去分析其来龙去脉。过去是因为科学技术条件不到位,现在是因为研究着知识贫乏知识面窄,譬如王力等,譬如搞诗词研究的没听说那个还是音乐家。如我揣见,应该说李劫夫是有这个能力的唯一人,可惜没见到他对诗词有研究---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怕是我们还得等上几百上千年再出一个李劫夫才能解了------我们至多能说一个模糊看法。
2010年05月28日 02点05分 6
level 7
个见~~~~~~~~
熟悉西方音乐,估计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那么乱七八糟的歌词,也能经作曲家谱成歌曲。由此可以理解李劫夫为什么能把艰深的理论文章化为歌词也写成歌曲,传唱天下。譬如老毛语录歌,你说说哪一首不好听,李劫夫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啊。
听听古乐曲,会发觉和西方音乐完全不一样,这不一样主要就是节奏。导致不一样的原因是使用的乐器,诸如编钟之类的击打乐器是不可能有弦乐器那样的节奏表现的。但却形成了中华文化的沉稳凝重,这和律诗是非常一致的,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
---先说到这~~~~~~~~~~慢慢来!
2010年05月28日 02点05分 7
level 7
既然可以“孤平”,自然可以“孤仄”,可为什么就没有“孤仄”一说?这也是格律诗的“天问”之一,当然接着也可以问:【为什么有孤仄】?
个见~~~~~~~~~格律诗的“天问”只能从中华音律音乐器与汉语文字的关系中去寻找。
风雨以为,其实就是音乐节奏与汉字读音的字正腔圆的冲突,就是字意与字音的和谐与否的冲突。人们往往由于读音不准就形成了字意的无限想象与字音的字正腔圆在符合节奏上谁占主要的问题。当字意、字音、节奏和谐的时候,我们叫合律;反之叫出律。由此可以推出所谓“拗救”只会是使诗词更加出律,所以拗救只有弃之为上。
~~~~~~~~哈哈,今天先说到这~~~~~~~~都是个见,欢迎指导!
2010年05月28日 08点05分 8
level 6
狂客切不可把诗搞得越来越乱
2010年05月29日 10点05分 9
level 7
这样就基本明白了孤平本就是一个多余的东西!是外行充内行的表现!从音律音乐节奏的理论来看关键是节点,即音乐强弱变化之处!
2010年05月29日 10点05分 10
level 6
狂客如不被骂死,将文史流芳…
2010年05月29日 12点05分 11
level 12
‘风雨狂客’说出了我要伸张却又不能精准表达的主张,好!喝彩一个!
2010年05月29日 12点05分 12
level 6
准备了篇评论野火的帖子还没发…
2010年05月29日 14点05分 13
level 12
【风雨以为,其实就是音乐节奏与汉字读音的字正腔圆的冲突,就是字意与字音的和谐与否的冲突。人们往往由于读音不准就形成了字意的无限想象与字音的字正腔圆在符合节奏上谁占主要的问题。当字意、字音、节奏和谐的时候,我们叫合律;反之叫出律。】
——如此精准的论说,唯狂客与洒家耳!
2010年05月29日 14点05分 14
level 12
【人们往往由于读音不准就形成了字意的无限想象与字音的字正腔圆在符合节奏上谁占主要的问题。】
——恕我直言,在这个吧里,只有极少数(一两个人)能顺畅地读完这句话并深度理解它的意思。
2010年05月29日 14点05分 15
level 6
打开狂客的帖子老是提示“内容格式出错”…
2010年05月29日 22点05分 16
level 7
哈哈,问好二位!~~~~~~~~[抛媚眼]理解的感觉很好!接着说
人们往往由于读音不准就形成了字意的无限想象与字音的字正腔圆在符合节奏上谁占主要的问题,从抽象的理论上而言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于是在理想的基础上字音适应这种节奏就有了格律诗的定式,然而这一切都主要建立在击打乐器所能提供的节奏的基础之上。生活并非这么简单,时代的发展,在以庄重沉稳的击打乐器为主的天下里弹拨乐器逐渐占有了市场其节奏开始冲击那只适于慢板的编钟之类的节奏形式。如果说,弹拨乐器的节奏使律诗感到头晕脑胀稍有不适,然紧接而来的弓弦乐器把律诗的不适推向了高峰。适应弹拨乐器,律诗发生了分化出现了律词,律诗的定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变式。然而弓弦乐器所提供的节奏变化,律诗词再也无法适应它了。可以设想一下,弓弦乐器大行其道律诗就只有死亡或苟延残喘这一条路了。毫无疑问,击打、弹拨、弓弦等这些类乐器必然大行其道,并且也不可能是几分天下各占其一,即使如此律诗词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连原来不被看好的吹奏乐器也显得咄咄逼人,同样侵蚀格律诗的定式。这正好说明从客观实际上人们往往由于读音不准就形成了字意的无限想象与字音的字正腔圆在符合节奏上谁占主要的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理论上的解决与实际上不能解决是这样的泾渭分明。——事实果真是如此吗?出路在哪里?
2010年05月30日 01点05分 17
level 7
我们这里所说的各类乐器出现的先后顺序只是一种抽象,是就整体的影响上而言的。毫无疑问,击打乐器会最先出现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音律音乐的代表乐器,弹拨乐器是击打乐器的变形发展在还没有发展成为主流乐器的时候就已经被其他乐器甩在身后了,吹奏乐器应该比弹拨乐器更先出现但它的强势终究还是出现在军队中去适应行进的需要,弓弦乐器一定是最后出现它的舞台地位作为歌唱伴奏乐器是其他乐器所不能撼动的。这种状况既反映了生产力发展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生活交往扩大相互影响的结果,相信人们能接受这种看法。
2010年05月30日 02点05分 18
level 12
在这风雨之夜,有狂客在娓娓道来:音乐.器乐.乐器.声韵.节奏.诗词.格律及其它。可惜只有一位能听明白——孤独的牧牛人。
2010年05月30日 06点05分 19
level 7
有一人解意,风雨不寂寞也!~~~~~~~哈哈!明天继续~
2010年05月30日 12点05分 20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