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杜甫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5

孟浩然 |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2018-09-23 19:36
仕与隐的矛盾,在孟浩然,并非突出
作品所呈露的
多是清幽,恬淡,闲远之逸韵
是得自其独藏的一份灵心惠质吧
所幸得以终生持守
在现实的生活中
能够保存几分性灵之真
也就不易了
千载之下,
读其清气可感,清芬可掬之作
不也仍止得一句“吾爱孟夫子”么
01
公元728年冬,长安城南,明德门。
孟浩然正在给城门兵出示身份证,身边站着他的灰毛驴,驴背上两个大袋子,装满了书。
那是明年考试的复习资料和模拟试题。
穿过城门,朱雀大街车水马龙。
两人抬的经济型轿子,四人抬的舒适型轿子,以及八人抬的豪华轿子,往来穿梭。
年轻的胡姬身上,金步摇、绿翡翠跟着臀部的节奏一起摇摆,在雪白的事业线的衬托下,光彩动人。
白衣少年们骑着青骢马呼啸而过,传来青石板清脆的哒哒声。
波斯商人操着外语,在给几个贵妇推销香料。
店铺橱窗里,有爱骑马的仕女们最喜欢的秋冬款包包,叫爱马仕。
据说,那是杨玉环姐妹的网红同款。
长安真好啊,20年前就该来了。
孟浩然禁不住感叹,拍一下驴屁股,继续前行。
2022年03月21日 13点03分 1
level 1
前辈这个帖子也发到汴京吧一份,谢谢!
2022年03月22日 02点03分 2
level 2
老哥 求杜甫一首诗
内容就是讲生死的 大概有上百字 很长的一首诗
写人死之后埋葬在野外 树林潇潇 无人问津 类似这种对于生死的豁达和悲伤 之前偶然看到这首诗觉得好悲伤啊 现在想看忘了名字 搜不到了
2022年03月24日 12点03分 3
吧务
level 15

02
到长安那天,他刚过完40岁生日。
孟浩然是襄阳人。
16岁,他是翩翩少年,据见过他的粉丝描述,少年孟浩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不仅帅,还有气质。
18岁,孟浩然参加县试,高中榜首,成为襄阳县优秀青年。
19岁,凭借颜值与才华,征服襄阳当红歌姬韩襄客小姐,俩人火速结婚,众多襄阳少女心碎了一地。
按照当时惯例,这么有才华的小伙子,接下来应该去长安,考科举,做大官,然后走向人生巅峰。
可孟浩然没这么做,他心高气傲,谁让他去首都求功名,他就会傲娇地怼过去:
城市套路深,我要在农村。
说到做到。
刚过蜜月,他就带着韩小姐,一头扎进襄阳郊区的鹿门山,开始他的隐居生涯。
高兴的时候,他写写山水田园: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别人早上都在挤地铁上班,而我睡到自然醒,爽。
想出去玩了,他就制定长期旅行计划。江南吴越,湘楚大地,经常在外面一浪就是大半年。
如果他的朋友圈流传下来,应该有很多这样的内容:
你在陪上司倒酒,扬州的歌女正在给我温酒。
你桌前公文堆积如山,我的面前是庐山。
政敌让你受了一肚子气,我正在看洞庭湖的水气。
总之,彼时的孟浩然,就是盛唐第一文青。
2022年03月25日 00点03分 4
吧务
level 15

04
机会很快就来了。
半年后的八月,一场长安诗歌圈的高端沙龙即将开始。
主办单位是大唐中央秘书省,来的都是王公贵族和文坛名流。
包括大唐皇家歌舞团一把手
王维、秘书省校书郎
王昌龄。
另一位更厉害,当时的作协主席
张九龄。没错,就是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那位老干部。
那天傍晚,骤雨初歇,天气凉爽。
沙龙的高潮,叫联句题诗。一场十几米的长桌,铺开一幅长卷,从右至左,大家依次写诗。
众所周知,这种情况,先出手的往往都是小角色。
一会功夫,卷轴上已经写了十几行,什么“
省署开文苑,沧浪学钓翁”,什么“
驻马渡江处,望乡待归舟”,都是三流作品。
大家昏昏欲睡,现场飘荡着尴尬的空气。
就在这时,
王昌龄走到卷轴前,提笔写了一联:
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
不愧是写“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人,有人大叫好:楼下的,顶上去。
你王昌龄又是“千里”、又是“动地“,后面的人还能接吗?
孟浩然45度角望向天边,雨后初晴,碧空如洗。
让我来。
说着他也走到桌子前,舔一下毛笔,写了十个字: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雨后的天空,银河周围只有淡淡的云彩,风吹梧桐,叶子上的雨轻轻滴落。
简简单单十个字,你有千里,我有河汉,朴实无华,而又高远。
掌声在哪里?
片刻宁静,掌声雷鸣。厉害了,孟夫子。
据在场的记者后来报导,孟浩然写完,“举座嗟其清绝,咸搁笔不复为继。”
意思是说,大家都拍案叫绝:我们接不了,不玩了。
看到了吧,王维、张九龄都没出手的机会。
一战成名,孟浩然在长安诗歌圈名声大振,连唐玄宗都龙躯一震。
就着微醺的醉意,孟浩然轻声畅想:要是能在皇上面前露一手,就更完美了。
2022年03月25日 00点03分 6
吧务
level 15

06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
孟浩然再也没有那样的机会了?
然而,并不是。
不知道孟浩然上辈子积了多少德,三年之后,他又得到一个机遇。
这次帮他引荐的人,叫
韩朝宗。
韩朝宗的口号是:我不写诗,我只做诗人的搬运工。
他当时是荆州一把手,跟那些高冷的官员不同,韩朝宗很愿意提拔后辈,只要你有才,不论出身,都愿意帮你引荐,人称‘韩荆州’。
他在草根诗人圈留下一句美名:“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还记得李白的那首《与韩荆州书》吗?也是写给他的。
有这样一个人引荐,还有上次的教训,孟浩然是不是该长点心了?
呵,呵。
733年的冬天,韩朝宗终于说服唐玄宗,给孟浩然一次机会,进宫面圣。如果表现够好,就有可能当场安排工作,连高考都不用。
那一天终于到来。
可马上就要进宫了,孟浩然还没有出现,韩朝宗就派人去请,找了半天,发现孟浩然居然在一家酒馆,跟一群人喝酒。
最要命的是,他已经喝醉了。
迎接皇上,叫接驾。喝醉了迎接皇上,就是醉驾。
这么危险的事儿,当然不敢做。
没办法,孟浩然就放了皇上鸽子,气得韩朝宗直接拉黑了他,再没跟他联系。
这一年,他已经45岁了,办事却像15岁的孩子。
离开长安那天,也是年底。
朱雀大街依然车水马龙,终南山顶的积雪还没融化,阳光洒在大明宫金色的屋顶上,绚烂夺目。
长安繁华依旧,什么都有,只是再也没有他的机会了。
几年之后,张九龄招他进入幕府,做了一个小官,但不到半年,孟浩然就辞官归隐了,终生再没出仕。
2022年03月25日 00点03分 8
吧务
level 15

07
平心而论,对于一个大龄落榜生来说,命运给
孟浩然的机会不算少。
王昌龄考中了进士,一辈子也只做了个八品小官,王之涣更是连大人物的面都没见过。
李白虽然缺乏政治才能,但一辈子都在努力。
杜甫比他有才、比他更忠君爱国,正当壮年却遇上了安史之乱。
反观孟浩然,有李白、王维这样的人给他制造舆论,张说、张九龄两个宰相、韩朝宗这样的世家贵族,都大力帮过他。
只是机会来了,他没有珍惜。
读孟浩然的诗,我经常会有一种分裂感、拧巴感,让人忍不住想使劲摇晃他:
孟大叔啊!你到底要什么?你说啊!
有的诗里,他可劲地晒他的隐居理想,比如这首《夜归鹿门山歌》,有这样几句: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庞公是谁?东汉第一隐士,整天带着诸葛亮、庞统、司马徽喝酒论文,这三个人的外号,卧龙、凤雏、水镜,都是他给取得。
刘表派人请他出山,他不去,铁了心做隐士。
还有“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陶征君是谁?
陶渊明,田园诗的鼻祖,归隐之后,做了一名真正的农民。
拿庞德公陶渊明说事,说明孟浩然有归隐之心。
可另一方面,他又在到处求带求推荐。比如这首给
张九龄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前八句写景,大气壮观,是首好诗。
但后半段却走样了: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诗大致是说:
八月的洞庭湖,海天一色。水气苍茫,波涛汹涌,要撼动岳阳城。
可是,我想下水,却没有船,愧对英明伟大的皇帝啊,只能羡慕人家钓鱼的人。
有没有感受到一股拧巴的矫情?
就好像一个连微信都不会用的老男人对你说:哎,没能去腾讯任职,我愧对马化腾呀。
2022年03月25日 00点03分 9
吧务
level 15

08
盛唐几个诗人,都比较真实。
王维、李白、杜甫,甚至信息寥寥的
王昌龄,你也能看出他有血有肉。
唯独
孟浩然,只有个模糊的轮廓。
他的诗才、人品毋庸置疑,但你就是不知道他到底要什么。
或者说,他什么都想要,还得是轻松地得到的那种。
就像一个人在慷慨陈词: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实现我的梦想。
如果你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
……呃,还没想好。
你想归隐,鹿门山的PM2.5不高,襄阳不堵车,房价也低,“春眠不觉晓”、“把酒话桑麻”的生活,也挺好。
你要出仕,就放下姿态,学学
杜甫“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在那个时代不丢人。
想烈火烹油,就别嫌弃那点油腻。机会来了,奋力去抓就行了。
就算最终失败,也能过个踏实的后半生。
就怕你做的事矫情,作的诗拧巴,最后是“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找不到北了吧,怪谁呢?
成功没有标准,在鹿门山是静好岁月,在长安是光辉岁月,只要是你内心想要的,就是好岁月。
孟浩然经典作品赏析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赏析: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
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在长安落第之后写的,寄给名叫远的僧人,报告客居逢秋的苦情,诉说欲隐无处,欲仕非愿,进退两难之苦。
诗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
开头写自己之所欲,但苦于“无资”,想从仕,又非所愿,于是记怀“东林”“我师”。
壮志不能实现,自然就衰颓,于是对凉风、闻蝉声,就要“益悲”了。这种不加润色的白描手法,抒发了内心悲苦,读来觉得明朗直爽。
《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
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
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
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赏析: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作者到长安应试落第,心情很苦闷。他自恃文章好,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的延誉,颇有声名,以为可以仁途畅达。不料落第,使他大为苦恼,只好归隐。
《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此诗系作者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读来韵味无穷。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赏析: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
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赏析:
这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
开头两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三字,若直说“夜急流”更顺畅得多。然而三、四两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却是随手拈来,清新诱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见作者何等大手笔。
诗的前半写景,后半写情,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作者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宴梅道士山房》
林卧愁春尽,搴帷见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赏析:
诗以隐士身分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驻颜、流霞等术语和运用青鸟、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赋予游仙韵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2022年03月25日 01点03分 10
吧务
level 15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庄灿煌
2011-05-17 21:33:32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译文] 我敬爱孟夫子,他潇洒的风度人品和文学才华天下闻名。
[出典]
李白
《赠孟浩然》
1、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注释: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古人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说解:曹操严禁饮酒。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中了酒。因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关于“酒”与“圣人”之关系,最早的记载出现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传】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将饮酒,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己,雨行,何以圣为?”穆叔闻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令倍其赋。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饮酒而醉。
迷花: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3、译文1: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译文2:
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
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
在月光下饮酒常常沉醉,迷恋景色不愿意侍奉国君。
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
译文3:
我深深地敬仰你啊,孟夫子,你清高的品德天下闻名。
在青年时期就不贪荣华富贵,年老时便隐居山林。
皓月下常常沉醉不醒,只迷恋山林花草不愿侍奉皇帝。
你的品行如高山一样峻伟我怎敢攀比,我只有拱手相拜钦敬你清美芬芳的品行。
译文4:
我十分敬仰爱慕您这位孟老夫子,您的风流儒雅早已名闻天下。
年轻时也不汲汲于势利之途,鄙弃官位如敝屐,直到白发苍苍依然高卧于松云之下,过着清高的隐居生活。
月下醉酒常常进入圣人的境界,迷恋花香鸟语的美景而不去侍奉君主。
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如同巍峨的万丈高山,怎么可以企及?只能高山仰止,向您这种纯洁芳馨的品格倾倒拜揖。
赏析
4、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该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赏析2
5、在对自己看家行当的评价上,李白和杜甫有着有同样深湛的目光,“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定位无不精当。事实上,对于孟浩然这个名字来说,人即是诗,诗即是人,赞美他的人,即是赞美他的诗,赞美他的诗,亦是赞美他的人。“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可谓一个诗人给予同时代的另一个诗人至高的赞美了,而且这样的赞美是出自“
凤歌笑孔丘”狂人李白口中。一般诗歌爱好者都知道李白黄鹤楼前交白卷的故事,“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有诗在上头”。但少有知道日后,李白突然以《游金陵凤凰台》《鹦鹉洲》杀了崔灏一个回马枪,虽有后来者之嫌,但至少在诗艺上打了个不分胜负,后出手的两首七律的结构布局,还显得均衡稳实些——天才而自负的李白岂有俯首的时候。至于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关系,史料所留的印象,似乎除了敬仰,就是友谊,一曲“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更是把这种友谊推向了人间至境。
赏析3
6、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实际上李白与孟浩然在性格上也大有相似之处。唐史载孟浩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李白仰慕他的应该也有这部分的原因。孟浩然一生经历简单,估计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以至于有一次,白居易、王维等几个好友在王维家中宴请他时,忽然李隆基来了。隆基兄本有意提拔他,可我的孟大叔竟没出息到钻进王维家的床底下藏了起来。呵呵 , 田园诗人终究不比老白,能牙齿八尺长地写《长恨歌》,且年逾七旬还养着大群的姬妾。老孟做不成官了,他也乐得逍遥自在,这一点与李白又志同道合。这不,老李送别他时,又给我们留下一首美奂美仑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已登船远去了,李白还在眺望孤帆,这般依依不舍又岂是这二十八个字能表?
2022年03月25日 12点03分 11
吧务
level 15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已是桑田
2015-02-23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文/王子居
读唐诗,要多读孟浩然。
唐诗最鲜明的气韵特色,是孟浩然开启的。
唐诗人谁最可亲,是孟浩然,那么多诗人都围在他身边,喜欢和他喝酒,喜欢到他的田园找他,那个乡下老头儿,是平易近人的孟浩然。但,他同时也是高不可攀的孟浩然,虽然他的行为质朴,但他的心灵高贵,他的高不可攀就在于他的高古,在于他的自然,在于他的质朴。
唐代才华横溢的诗人有很多,但天才的诗人不多。实际上,天才的诗人从古以来就不多。屈原不是天才派,而是苦吟派;张若虚不是天才派,而是功力派。李白是个天才,因为他作诗不用下苦功,很多诗是信手拈来的天成之作,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不多,陶渊明算一个,孟浩然算一个。
孟浩然的有些诗里可见苦切之功,但他的田园诗作,却是信手拈来,随口成咏便成千古绝唱。
李白推崇孟浩然,写诗道:“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风流”这两个字,具体是什么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风度,是风骨都可。说名士风流,这风流具体何指?无指。但就是那个感觉,李白就是觉得孟浩然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风流之气,他说孟浩然这种风流天下闻名。
其实孟浩然并不是天下闻名的,至少远没有李白、王维那样名满天下。他不在士大夫之流,怎么可能名闻天下呢?至少皇室和公子王孙们没有很重视他。只是李白对孟浩然太过喜爱了,如果孟浩然这样的风流不能天下闻名,李白觉得不应该也不可能。
【本篇未完】
2022年03月25日 12点03分 12
吧务
level 15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已是桑田
2015-02-23
【续1】
李白喜爱的人,能像杜甫那样沉郁拘束吗?孟浩然或许也有沉郁拘束的时候,但那不是他的常态更不是他的本质,他的本质是清新自然的,如同他的田园诗一样,这种气质中的“自然”同李白恰好相同。而孟浩然的心灵是纯善的,是没有污染的,更不像杜甫那般复杂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李白自然喜爱无拘无束的农民孟浩然,而不喜爱那个整天心事重重、心比天高的小官吏杜甫。
对于孟浩然这样纯善质朴的诗人,李白最后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可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是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才有的态度。他觉得孟浩然的品德就像高山一样,是他李白需要仰望的,而他的行为也是芬芳的,值得他李白恭敬的作礼。
你看,这个世上有几个李白看得入眼的人?古人有一个谢朓,今人就是一个孟浩然。
孟浩然的个性里,除了热情亲切,他还非常豪爽。我们看这一首诗:
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十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好朋友离去了,无以表达关爱之情,将身上价值十金的宝剑解下来相赠。你看,这个孟浩然多么豪爽啊。我们爱他这样的小诗,不是因为诗歌中的艺术成就,而是因为这首诗很平淡,我们爱的是诗中所蕴含的孟浩然的真情和真性。同时代的王士源称赞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可见孟浩然是个古道热肠的人,帮了不少人的忙,也解决了乡里不少纷争,人缘和声望都特别好。当时孟浩然的庄上,经常有李白、王昌龄、王维、杜甫这样的诗人饮酒吟唱。
张九龄、杜甫、王维、裴朏、卢馔、裴总、郑倩之、独孤册、李白、王昌龄、韩朝宗、张子容、王迥、崔国辅、阎防等,皆与
浩然为忘形之交。
也正是孟浩然的豪爽热情、古道热肠、乐于助人,使得他最后过得非常贫困,杜甫同情他:“吾怜孟浩然,短褐即寒夜。”他穿着很短的衣服在寒冷的夜里受冻,可能最后孟浩然贫穷到连像样的棉被都没有了,冬天难以御寒。这就是我们的孟夫子,这也正是李白敬仰他之处,也正是乡亲怀念他之处。
王维敬佛斋僧,孟浩然也是,他还周济贫穷,这两个好友,加上李白、杜甫,他们的心都是热腾腾的,都深怀悲悯,他们都是大有佛性的人。
孟浩然的感情不像王维那样深沉细腻,古人说“孟清而切”,不只诗风清切,孟浩然的感情更是热切的。
孟浩然的情切,在他的诗中一一流露出来。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你看他这最后一联,说得多么婉转,多么含蓄,他将无尽的情思,或有不平,或有伤感,或有同情,或有关切,都着落在一句“何如此地春”上。你可曾看见多少诗人为朋友想得这么多,感得这么切?
前人一向认为,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致力于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以五言短篇为多,他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声。
前人说“山水田园,陶谢而降,推王孟韦柳”,李白其实也算一个,山水田园诗派把李白排斥在门外是不对的,而如果论数量,杜甫的田园诗其实更多,质量也不低。唐朝大多数诗人都可以称为山水田园诗人,因为山水田园是整个唐诗最大的主题。为什么山水田园派成为诗坛第一大派?山水田园派为什么好?因为山水田园派归于纯真,归于质朴,不讲心机,唯得自然,是唐人追求心灵安宁和生命归宿的一个方式,既有修练品质的层面,也有悟道体真的层面,山水田园诗有成就的,品德也必淳厚。
【本篇未完】
2022年03月25日 12点03分 13
吧务
level 15
【续】
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品德可归于质朴,而且满含农民的那种发自内心的亲切,他是一个令人如沐春风的好人儿。同样,因为孟浩然的质朴和纯真,及他发自内心的亲切,他的田园诗作也达到了唐代的巅峰,如同李白一样,他最好的诗作也是天然而成,毫无雕饰,就如别人赞美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孟浩然虽不是李白那样的天才,但他几首巅峰的诗作,却都是天才的诗作,是随口而咏却妙到毫巅的诗作。
所以在那个才子辈出的盛唐,李白也就只看得上孟浩然一个。
王维的山水成就,是唐代的第一。孟浩然的田园成就,是唐代的第一。
如果你要谈禅,请你去找王维;如果你想游玩,请与李白搭伴;如果你想休假消暑,请到田园找孟浩然。
2022年03月25日 13点03分 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