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岫雨烟桥
楼主
20年(不是二十年)之前的春节,我们仨还是出去过几次的。汉堡一年到头,只有年假的时间略长一些。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只要休息日,哪怕雨雪纷纷,打着伞也一定是要出去的。
所以,我是见识过大城市春节的样子的。甚至,还去那几个著名的庙会逛过。可是,总觉得是差那么点儿意思。哪怕一棵树上挂一百只红灯笼,矮一些的灌木上绑满了桃花,街巷里有穿着戏服挑着担子卖炊饼的人,那一米八的大个儿,真喜感。白天也闪亮的串串灯,眼睛瞪得像铜铃的米奇乐高,仿古建筑雕梁画栋,工艺精湛,美轮美奂……
但这不是我记忆里的年。
一切都太模式化了。
它们不是我记忆里的年。
不只是都市里的春节,不是我记忆里的年,就是我家乡,一个三线城市的郊区,年的味道也是越来越淡。今年更让人郁闷的是不许烟囱冒烟了,全部改为天然气。
环保是大事,我全力支持。可我的年味儿,也因此少了许多,也是事实。
过年,哪能少了哔哔啵啵得灶火呢?熊熊的火在灶底舔舐着黑黑壮壮的铁锅,锅沿上塞了湿毛巾也捂不住那种热气腾腾,整个堂屋里水雾弥漫,香气扑鼻。待火候到了,猛地掀开锅盖,白雾团团汩汩,直上屋顶,需要猛地吹几口气,把水雾吹散一点儿,才可以看清锅里咕嘟咕嘟翻滚地方肉,鸡块,或是胖大的鱼……
每到年底,妈妈平时舍不得烧的玉米骨头,木柴棒子,一根根,一块块,搭着架往灶底里添。“人要实火要虚”,一边添一边还不忘念几句俗语。那火苗,又大又红。从前有风箱的时候,你看吧,一呼一吸之间,火苗蹿起来,摇起来,摆起来,像是街舞名将,名副其实地“拉风”了。
最爱听热锅爆油的声音了。凉油烧热,葱花姜丝下锅,刺啦啦,劈啪啪,浓烈呛人的焦香扑面而来,香味不停地膨化,大大的一团,屋子已经装不下了,顺着敞开的门,上亮子(顶窗),飞到院子里,飞到屋檐上,飞到天空去……
过年多好啊!
大人们忙着添火,小孩儿们忙着偷馋。炸麻叶,炸麻花,炸丸子,炸油糕,炸油饼,炸油条……油汪汪,甜滋滋,香喷喷。家里的搪瓷盆,钢精盆,白铝盆,堆得冒了尖儿。大鱼盘,小圆盘,深的浅的,装得流了油……屋子里乱糟糟,闹嚷嚷,门帘掀起来搭在门扇上,你来我往,桌子上平放不下,盘子碗的堆叠起来……
老人们坐在主位,男人们陪在周围,女人们自己围一桌,也是坐不住的,端了碗这桌吃一点儿那桌儿夹几口,孩子们呢,怎么还会好好坐下吃饭呢?炕上炕下,屋里屋外,跑进跑出,这个喂一下,叼一口,那个喊过来给一把,抓着填嘴里,一半儿塞进去,一半儿掉地上……碰杯声,嬉笑声,叱喝声,声声入耳;菜一筷,鱼一筷,肉一筷,筷筷随心。
吃剩菜也没关系啊,肉是越蒸越香,折箩也是别样风味,再切一点儿泡菜,凉沁沁,酸溜溜。那几天不用大张旗鼓地做菜饭,那就安心顺意地玩儿吧。
大人们串个门打打牌,小孩儿们捉迷藏放放炮。
年就在这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中开始,又在悠悠然然自自在在中结束了。
真是,怀念得紧呐。
2022年02月18日 02点02分
1
所以,我是见识过大城市春节的样子的。甚至,还去那几个著名的庙会逛过。可是,总觉得是差那么点儿意思。哪怕一棵树上挂一百只红灯笼,矮一些的灌木上绑满了桃花,街巷里有穿着戏服挑着担子卖炊饼的人,那一米八的大个儿,真喜感。白天也闪亮的串串灯,眼睛瞪得像铜铃的米奇乐高,仿古建筑雕梁画栋,工艺精湛,美轮美奂……
但这不是我记忆里的年。
一切都太模式化了。
它们不是我记忆里的年。
不只是都市里的春节,不是我记忆里的年,就是我家乡,一个三线城市的郊区,年的味道也是越来越淡。今年更让人郁闷的是不许烟囱冒烟了,全部改为天然气。
环保是大事,我全力支持。可我的年味儿,也因此少了许多,也是事实。
过年,哪能少了哔哔啵啵得灶火呢?熊熊的火在灶底舔舐着黑黑壮壮的铁锅,锅沿上塞了湿毛巾也捂不住那种热气腾腾,整个堂屋里水雾弥漫,香气扑鼻。待火候到了,猛地掀开锅盖,白雾团团汩汩,直上屋顶,需要猛地吹几口气,把水雾吹散一点儿,才可以看清锅里咕嘟咕嘟翻滚地方肉,鸡块,或是胖大的鱼……
每到年底,妈妈平时舍不得烧的玉米骨头,木柴棒子,一根根,一块块,搭着架往灶底里添。“人要实火要虚”,一边添一边还不忘念几句俗语。那火苗,又大又红。从前有风箱的时候,你看吧,一呼一吸之间,火苗蹿起来,摇起来,摆起来,像是街舞名将,名副其实地“拉风”了。
最爱听热锅爆油的声音了。凉油烧热,葱花姜丝下锅,刺啦啦,劈啪啪,浓烈呛人的焦香扑面而来,香味不停地膨化,大大的一团,屋子已经装不下了,顺着敞开的门,上亮子(顶窗),飞到院子里,飞到屋檐上,飞到天空去……
过年多好啊!
大人们忙着添火,小孩儿们忙着偷馋。炸麻叶,炸麻花,炸丸子,炸油糕,炸油饼,炸油条……油汪汪,甜滋滋,香喷喷。家里的搪瓷盆,钢精盆,白铝盆,堆得冒了尖儿。大鱼盘,小圆盘,深的浅的,装得流了油……屋子里乱糟糟,闹嚷嚷,门帘掀起来搭在门扇上,你来我往,桌子上平放不下,盘子碗的堆叠起来……
老人们坐在主位,男人们陪在周围,女人们自己围一桌,也是坐不住的,端了碗这桌吃一点儿那桌儿夹几口,孩子们呢,怎么还会好好坐下吃饭呢?炕上炕下,屋里屋外,跑进跑出,这个喂一下,叼一口,那个喊过来给一把,抓着填嘴里,一半儿塞进去,一半儿掉地上……碰杯声,嬉笑声,叱喝声,声声入耳;菜一筷,鱼一筷,肉一筷,筷筷随心。
吃剩菜也没关系啊,肉是越蒸越香,折箩也是别样风味,再切一点儿泡菜,凉沁沁,酸溜溜。那几天不用大张旗鼓地做菜饭,那就安心顺意地玩儿吧。
大人们串个门打打牌,小孩儿们捉迷藏放放炮。
年就在这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中开始,又在悠悠然然自自在在中结束了。
真是,怀念得紧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