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7
mozhejiajia
楼主
来自于
http://bbs.dict.cn/viewthread.php?tid=18570
直音法盛行于西汉时代,是指用一个比较容易认识的字来标注跟它同音的字的方法,如“宫,音弓”;“盅,音古”;“畔,音叛”。这种方法简单明了,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利用它。
反切法流行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唐宋各代,是指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音的注音方法。例如“红,胡笼切”,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的声母相同(“红”字声母跟“胡”字声母相同,都是h ),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红”字的韵母和字调跟“笼”字的韵母和字调相同,韵母都是ong ,且都是阳平调)。按现在的拼音方法解释---即取“胡”字的声母“h”,取“笼”字的韵母和声调“óng”,拼成“红”字的音“hóng”。反切法的发明,是我国汉字注音方法的一大进步。从东汉末年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之前,反切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普遍使用,是我们本民族自创的声韵双拼注音方式。 历史发展到十七世纪,公元1605
2010年05月14日 12点05分
1
http://bbs.dict.cn/viewthread.php?tid=18570
直音法盛行于西汉时代,是指用一个比较容易认识的字来标注跟它同音的字的方法,如“宫,音弓”;“盅,音古”;“畔,音叛”。这种方法简单明了,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利用它。
反切法流行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唐宋各代,是指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音的注音方法。例如“红,胡笼切”,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的声母相同(“红”字声母跟“胡”字声母相同,都是h ),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红”字的韵母和字调跟“笼”字的韵母和字调相同,韵母都是ong ,且都是阳平调)。按现在的拼音方法解释---即取“胡”字的声母“h”,取“笼”字的韵母和声调“óng”,拼成“红”字的音“hóng”。反切法的发明,是我国汉字注音方法的一大进步。从东汉末年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之前,反切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普遍使用,是我们本民族自创的声韵双拼注音方式。 历史发展到十七世纪,公元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