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从2010
年下
半年起,我们抓住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机遇,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开始建设官桥社区,目前36栋楼房已全部建完。2012年5月,一期工程竣工,建设12栋480户,当年村民入住;2013年5月,二期工程竣工,建设15栋370户,当年村民入住;目前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建设9栋270户,楼体已封顶,今年6月前工程全部竣工后,全村人全部搬进住楼。在建设社区的同时,我们完成了旧村拆迁和土地复垦,拆迁率达到100%,完成旧村土地复垦520亩,通过省国土部门的验收。2013年6月建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2013年12月建成老年公寓(老年流转房),供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入住。为增加村民和集体收入,近年来,我们村“两委”干部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凭借土地优势,合理流转土地,通过招商引资,将腾空复垦的土地和村西的3000多亩土地一次性流转给山东畅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部栽植上了牡丹,发展特色农业,成为牡丹种植专业村,今年一个生态牡丹园将呈现在我村,村民在牡丹园里打工,每天能挣5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48万元,实现了人和观念一起上楼,个人和集体一块增收,把一个经济落后的偏僻小村,建设成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2021年10月20日 00点10分
1
level 12
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情况和具体作法:
1、建起一条商业街,开启群众的新希望
我们官桥村位于羊流镇最西部,也是新泰市最西北部,紧邻岱岳区化马湾乡,我村是春秋时期建村,因地处齐鲁交界,为两国交通要道,双方在此设关卡,且村东有一大石桥,故名关桥,又传为官府修建,故名官桥。济南至临沂公路从我村东西穿过,交通便利,是典型的丘陵村。全村共有935户,2856人,党员62人,耕地面积6855亩,村庄占地面积636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等。
1995年前,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我从事粮食贩卖生意,就是把本村和周边村庄的玉米、地瓜干、花生等粮食作物集中收集起来,再装车贩卖到泰安、济南等地方,当地人都叫我“粮食贩子”。干了七八年后,我手里也有一些积蓄,还买了2辆大卡车跑运输,一年下来,怎么也挣个一二十万,在村里也算是富裕户。自1995年9月干村支部书记后,就把买卖放下了。担任书记后,在上级领导、村老干部、老党员、老代表、部分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我按照自己定下的规矩办事,就是不怕吃苦、敢于担当、民主议事、廉洁自律、多办实事,按照这20个字一直坚持下来,逐步赢得了党员群众的理解与信赖,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我们的旧村原来由于缺乏规划,全村高低不平。在村内稍微大一点的车辆根本进不去,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年轻人结婚建房、需要批宅基地的都向村外扩延,很多住户选择靠路建房,自然而然的在济新路南面形成了一个自然村,村民都叫小官桥,村里面就成了“空心”,又老又旧、无人居住的空闲房屋很多,村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
看到这种局面,再加上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我心里非常着急,就想改变现状。针对村里村中心老旧闲屋较多的实际,我就想,借助我村有传统集贸市场的优势,在村里开发建设一条像样的商业街,既搞活商贸,便利村民生活,也能把商品房租赁出去,收一点房屋租赁费、摊位费,增加村集体收入。我把这个想法向村两委会提了出来,进行研究,大家都觉得可行,于是我们列入了2006年的工作计划。
计划好定,干起来难。对于一个没有集体收入的村就更难了。这一年,我和村干部一起实地测量,规划商业街建设方案。建设商业街需要扩展街道宽度,涉及120户村民的房屋拆迁。一说拆房屋,群众就摇头,认为不可能、行不通。为此,我没有被吓到,而是立下誓言,要求村干部带头拆,党员带头拆,党员干部亲朋好友带头拆。为解决拆迁户居住问题,我自己出钱盖起了两栋居住楼,配齐水电设备,供拆迁户搬迁入住。通过三个月的努力工作,共拆除房屋500余间,建成了东西长500米、宽30米,面积1.5万平方米的商业街,通过竞标方式租赁发包到户,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为了管理好商业街,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商业街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商业街管理制度》、《市场摊位费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推动市场管理走上规范管理。每到集市这一天,村两委全体成员都到集市上巡查,了解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村两委积极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对欺行霸市现象进行查处和打击,保护外来经营客户的合法权益,使市场健康发展。通过一年的运作,商业街管理更加规范,商铺生意兴隆。红红火火,村里有了收入,也使村民富裕起来。
从建商业街来看,村民对拆除老旧房屋很支持,但对现有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很不满足,对新生活很期待。2007年秋,我就一直考虑,村里能不能新规划建一批小康楼,既气派又提高生活质量。我把这个想法与村两委成员一说,他们都心存顾虑,认为不可行。为了解除村两委成员的思想顾虑,我组织村两委成员到楼德镇辛庄、肥城桃园镇、日照等地去参观考察学习,回来后他们眼界大开、信心大增。2008年春开始规划建设,我们在村中地段位置,规划了3栋5层居民楼的建设项目,计划安置村民100户,在施工中,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只盖了1栋3层就封顶了,只有24户村民搬迁住上了楼房。
通过建设商业街,开拓农贸市场,建设小康楼,让党员群众看到了希望,认为村干部是为群众着想的,是一个团结坚强的班子,也开启了群众挣钱的思路,燃起了群众的希望。
2021年10月21日 00点10分
4
level 1
有认识官桥王军里吗?这家伙欠钱不还,欠我工资三年了
2023年06月09日 13点06分
11
level 12
3、念活土地流转经,实现个人集体双增收
人上了楼,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水电暖气等生活支出就大了。为增加村民收入,我们村两委干部们就开始寻求发展之策,考虑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发展规模特色农业。通过入户走访座谈,很快就形成了依靠流转土地、实现强村富民的总体思路。通过拆迁和复垦,我们村腾空土地520亩,但连片发展规模化特色农业还不够,只有流转土地。
我们村丘陵地比较多,村西有3000多亩,大多是靠天田,风调雨顺的时候收成就好一点,遇到干旱年景,有时候连成本也收不回来。但是种地为生的农民群众舍不得放弃,没有收入也是年年种。一说土地流转把自己种了多年的土地交给人家种,心里不踏实。一些群众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认为“家里有地,心里有底;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舍不得流转;有些群众不了解政策,对流转有顾虑,不敢流转。还有些群众对村干部有偏见,无论流转后有多大好处,就是死活不同意流转。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这是富民强村的好办法,要想增收就要走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的路子。虽然做起来工作来很难,但认准了的事情就要干好、干到底,为此,我们围绕土地流转做文章,念活了土地调整经,发了特色产业财。
为了让群众开阔眼界,转变思路,我们5次组织老党员、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召开户代表会,反反复复讲读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
我们给大家算土地租金收入账和外出打工收入账。原先种一亩花生,耕地、浇水、种子、覆膜、施肥、打药等费用不低于400元,每亩收入才700至800元,纯收入超不过400元。如果算上人工,不仅不挣钱,还赔钱。而将土地流转后,不仅能获得不少于种地收入的租金,还可以腾出人手去打工,挣“双份”钱。
我们从老党员、老干部、有威望的村民代表中选出12人,组成“土地流转协调小组”,让群众来做群众的工作,分成3组,先易后难、挨家挨户签订土地流转委托协议。对长期在外地打工的村民,我们先后到济南、烟台、邯郸、沈阳等地找他们沟通。对10多户不愿流转的,协调小组抽空就往这几户跑,苦口婆心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感动了他们,确保了流转土地规模连片。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工作,有925户群众与村里签定了土地流转合同,一共连片合理流转土地3640亩,加上旧村拆迁腾出的520土地,有4146亩土地可规模发展特色农业,就可形成一个产业。
土地流转以后如何发展?土地腾出来了,怎么转出去、引进什么样的项目成了我们的首要问题。我们提前谋划土地流转后土地经营的模式,结合群众建议,最终确定全村土地全部承包给一个大户来经营。在产业类型上,选择那些既不破坏原有田地,又有市场收益的项目。2015年9月份,经过在网上发布土地招租信息、筛选谈判,我们看准了国家政策扶持的油用牡丹产业,将流转的土地整体出租给了山东畅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用于建设生态牡丹园。我们在土地测量中,把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地边、沟边、路边、渠边等等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一并测量为流转的土地资源,这样以来,就增加集体土地面积300多亩,直接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20多万元。在土地租赁价格上,承租方要求把土地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三个价格,好的地块每亩按800元,中等地块每亩按700元,地薄的丘陵山地每亩按500元,而我村土地大多数丘陵薄地,通过我们积极协商,与承租方山东畅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不管是什么地,只要是测量的土地面积都按照每亩每年最低为700元的承包价格,而且参照种植花生当年市场价格相应浮动,每年12月将流转租赁费发到群众手中,这样就为村民每年增加收入20万元,户均2000元。这一切都商定后,我们在市、镇农经部门的帮助下,与公司签订了规范的流转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山东畅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一期投资3000多万元,栽植牡丹480万株。安置农村劳力500人。
土地流转了,怎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增收问题,就成了我们村干部面临的一大问题。为了让土地流转后的村民人人有活干、月月有收入,去年9月,我们以集体名义创办了山东金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牡丹产业园为依托,专门为群众服务,组织村民到产业园打工挣钱。为规范管理,我们明确专人、明确职责,制订规章制度,在人员组织、劳动管理、工钱发放、技术培训、安全生产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揽子管理。在统一用工服务方面,牡丹产业园所有用工都通过公司提供,由公司组织统一签订用工合同,统一技术培训、安全培训,统一上岗,逐步将农民变成产业工人。
山东金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以来,集体和群众都得到实惠。在产业园打工的每人每天至少50元,包工程、栽苗子、冲沟封沟的每人每天可获得130多元的收入。当流转土地款和打工挣的钱进入村民的腰包后,村民心里乐开了花,就连70多岁的老人也找我要求去打工,每天送牡丹苗子也能挣到40元。村民感慨地说:“原来一年四季泥里来、雨里去,风吹日晒,投入多、下力大,一个人光靠种地一年也挣不到1000元。现在不投入、不耕作、不下牛力气,轻轻松松也能一年也能挣7000-8000元。”在外打工的村民说:“原来秋麦两季我们都要回家忙秋忙麦,现在不用牵挂了,可以在外安心挣钱了。”上了年纪的村民说:“多少年来,祖祖辈辈在土里求财,只是能养家糊口,现在才真觉得土地里有金子、有财源。”在牡丹产业园里,村民在打工挣钱的同时,还学到了技术、更新了观念、武装了头脑,感觉自己的素质提高了。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在土地集中流转过程中,村集体通过开荒、整理四边,增加土地面积300亩,每年村集体增收20万元。土地产出效益增也加显著,土地集中流转后,山东畅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金梦农业发展公司在产业园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用挖掘机整理土地,改善地力条件,完成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期工程全部完成,五年达产后,每亩土地产出效益可达1万元左右,比原来增加15倍,土地产出效益明显增加。截止目前,山东金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发放农民工资30多元。
我们通过流转土地和农民打工收入,户均增收7400元,集体增收48万元。
自从土地流转以后,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为60岁以上老人每年免费查体一次,全部办理了银龄安康保险。凡在社区居住的60岁以上的老人免交水电暖费,其他居住人员减半收取,不足部分有集体补贴。逢年过节,给困难户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今年,我们打算投资300万元、建设2160平方米、容纳70人居住的老年公寓,解决社区老年人养老问题。打算投资200万元,建设一处集日常办公、便民服务、党员教育、农民培训、计划生育、医疗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办公服务中心。
“土地流转、富民强村”的成功实施,使我们有了底气,也增强了发展欲望,膀子也甩开了,思路也拓宽了。下一步,我们将在规模化、标准化、安全生产等方面,建立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在牡丹产业园发展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树立服务意识,做好优质服务,把牡丹产业园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全力推进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及时做好生产管理、标准加工、市场销售、观光旅游等工作,形成种、加、销、游一体化的产业结构体系;在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方面,着力打造建设智慧社区,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优势,给家家户户安装互联网,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看到村里村务、政务信息,看到社区每个楼宇、街道、路段、幼儿园等公共场所的实时动态,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
2023年06月12日 00点06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