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5
此间的女子
楼主
第一回读璎璎的《金缕曲》,是奔着小椴那首词去的,读罢惟觉,词好,文亦好,两不辜负。想满座衣冠似雪,何止一叹!是乱世吧,但凡心中还存点侠肝义胆的人,是不是都要死在灭奸去污的斗争中,然后连那一点点的缱绻,一点点的真心,也随着死亡而消逝?只是乱世吗?这世界又何时不乱呢?不过书里有书里的江湖,我们也有我们的江湖罢了。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要点真心,要点侠义,不知会不会比那时还难呢?每每想起文中着墨并不多的王迁和谭小月。小月于王迁,是心中最后一个可以投靠的地方,明知会连累她,他还是去了;王迁于小月,是心里不灭的一个梦,是她苦海超生的希望,明知必死,还是留了他。叹世间痴男女啊! 第二回读《金缕曲》,心中回荡着玉流苏那绝望中的愤起,那临终的一抹温暖笑意。不管承受过几多屈辱,不管历尽多少艰辛,她总算是得偿所愿了吧。看到成宁海历数她的失败的那段,总是忍不住的在心里回他一句:“他们死得值!他们有勇气为了心中的信念来了这么一遭,尽了自己的努力,已是英雄。”成宁海的人生价值是功名利禄,是权势武功,他只说对了一句话:谁都回不到过去。以什么方式来到这世间,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以什么方式活在这世间,有太多选择;而以什么方式离开这世间,又有多少人有勇气选择?人生价值,人生追求,是一个太沉重的话题。一曲金缕,描画义士忠臣,侠义情仇;成王败寇,是历史的定律,却不符合理想的蓝图;真实世界有多少的成宁海名就功成,又有多少的玉流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第三回读,终于有了这段文字。不好,不过是为了对得起自己心中隐约还跳动着的那点火花,为了在多变的岁月中留下一点不变的文字罢了。活得太平淡,平日里的无数想望也许都寄托在这一段又一段的故事中了。 题外话: 刚刚读了璎璎评沧月的东风破那篇文,想起其实张化冰不过是另一个夏语冰罢了,只不夏语冰为理想而屈服,张化冰为亲人而屈服;而成宁海的倒台,是不是也如曹太师的倒台一样,对他们梦想中的朗朗乾坤毫无助益,不过是倒了这个,起了那个罢了。侠义,虽然是大快人心,却终不是政治的对手。
2005年12月22日 11点12分
1